风门机构及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4820发布日期:2020-05-22 21:52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风门机构及冰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冰箱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风门机构及冰箱。



背景技术:

风冷冰箱具有不结霜、冷冻均匀等优点,其逐渐被广泛应用。在风冷冰箱中,风门机构是重要结构,其用于控制各间室的出风量,以控制冰箱间室的温度。

目前,风门机构包括具有通风孔的风门本体,以及能够转动地设置在风门本体上的盖板。应用该风门机构时,可通过驱动盖板转动使通风孔全开,以实现通风,还可以通过驱动盖板转动使通风孔全闭,以避免通风孔透风。但是,上述的风门机构中盖板通过转动实现封闭和打开风门本体的通风孔,其活动空间大,造成风冷冰箱的有效容积小。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风门机构及冰箱,能够增大冰箱的有效容积。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风门机构,包括:风道座,所述风道座设有具有第一进风口的第一风道;风机,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风道座上,且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外并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处;及挡风组件,所述挡风组件包括具有第一啮合部的挡风件、及具有第二啮合部的传动轮,所述挡风件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风道座上,所述传动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风道座上,所述第一啮合部与所述第二啮合部啮合传动,所述传动轮可操作地进行转动、以带动所述挡风件移动、以使所述挡风件避开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至少部分或遮挡所述第一进风口。

上述的风门机构中,通过传动轮在风道座上转动,可以使得挡风件移动、以使挡风件避开第一进风口的至少部分或遮挡第一进风口,从而控制第一进风口的开闭。上述的风门机构中,挡风件的第一啮合部与传动轮的第二啮合部直接啮合,依靠传动轮的自身转动来控制挡风件的移动,而传动轮自身转动时并无需占用额外的活动空间,因此,当上述的风冷机构应用到冰箱后,能够增大冰箱的有效容积,另外,上述的传动轮与挡风件直接啮合在一起,相较于传统的风门机构设计齿轮组件的方式,节约了风门机构的占用空间,从而能够增大冰箱的有效容积。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风件为齿条,所述第一啮合部为所述齿条上的齿,所述传动轮为齿轮,所述第二啮合部为所述齿轮上的齿,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通过其各自的齿啮合传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风件为弧形,且所述挡风件朝远离所述风机的一侧内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道座具有第一隔风板及第二隔风板,所述第一隔风板与所述第二隔风板沿所述风机的周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隔风板与所述第二隔风板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一进风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风件的两端在所述第一进风口处于关闭状态时分别与所述第一隔风板及所述第二隔风板密封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风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隔风板远离所述风机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轮设置于所述挡风件远离所述第一隔风板的一侧,所述传动轮第一啮合部分布于所述传动轮的轮周上,所述第二啮合部分布于所述挡风件远离所述第一隔风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啮合部与所述第二啮合部啮合传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道座还具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与所述第一隔风板沿所述风机与所述第一隔风板的排列方向并列间隔设置,所述防护板与所述第一隔风板配合形成有防护区,所述挡风件可移入所述防护区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道座还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所述挡风件导向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风门机构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传动轮驱动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传动轮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为电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道座还设有与所述第一风道间隔设置的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具有第二进风口,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风道外并位于所述第二进风口处。

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冰箱,包括如上所述的风门机构。

上述的风门机构中,通过传动轮在风道座上转动,可以使得挡风件移动、以使挡风件避开第一进风口的至少部分或遮挡第一进风口,从而控制第一进风口的开闭。上述的风门机构中,挡风件的第一啮合部与传动轮的第二啮合部直接啮合,依靠传动轮的自身转动来控制挡风件的移动,而传动轮自身转动时并无需占用额外的活动空间,因此,当上述的风冷机构应用到冰箱后,能够增大冰箱的有效容积,另外,上述的传动轮与挡风件直接啮合在一起,相较于传统的风门机构设计齿轮组件的方式,节约了风门机构的占用空间,从而能够增大冰箱的有效容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风门机构的第一进风口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风门机构的第一进风口处于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风门机构,100、风道座,101、第一风道,102、第一进风口,103、第二风道,104、第二进风口,105、导向槽,110、第一隔风板,120、第二隔风板,130、防护板,140、第一隔风条,150、第二隔风条,160、第三隔风条,170、第四隔风条,200、风机,300、挡风组件,310、挡风件,311、第一啮合部,320、传动轮,321、第二啮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涉及的一种风门机构10,包括:风道座100、风机200及挡风组件300。

如图1-2所示,具体地,风道座100设有具有第一进风口102的第一风道101;风机200设置于风道座100上,且风机200设置于第一风道101外并位于第一进风口102处;挡风组件300包括具有第一啮合部311的挡风件310、及具有第二啮合部321的传动轮320,挡风件310可移动的设置于风道座100上,传动轮320可转动地设置于风道座100上,第一啮合部311与第二啮合部321啮合传动,传动轮320可操作地进行转动、以带动挡风件310移动、以使挡风件310避开第一进风口102的至少部分或遮挡第一进风口102。

如图1所示,其中,风道座100具有第一隔风条140及与第一隔风条140间隔设置的第二隔风条150,第一风道101由第一隔风条140与第二隔风条150配合形成。

如图3、图4所示,上述的风门机构10中,通过传动轮320在风道座100上转动,可以使得挡风件310移动、以使挡风件310避开第一进风口102的至少部分或遮挡第一进风口102,从而控制第一进风口102的开闭。上述的风门机构10中,挡风件310的第一啮合部311与传动轮320的第二啮合部321直接啮合,依靠传动轮320的自身转动来控制挡风件310的移动,而传动轮320自身转动时并无需占用额外的活动空间,因此,当上述的风冷机构10应用到冰箱后,能够增大冰箱的有效容积,另外,上述的传动轮320与挡风件310直接啮合在一起,相较于传统的风门机构10设置齿轮组件的方式,节约了风门机构10的占用空间,从而能够增大冰箱的有效容积。

如图2、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传动轮320为齿轮,挡风件310为齿条,齿轮与齿条啮合。其中,第一啮合部311为齿条上的齿,第二啮合部321为齿轮上的齿,齿轮在自转的时候,能够带动齿条移动,从而使得齿条避开第一进风口102的至少部分或遮挡第一进风口102。

具体地,在第一进风口102处于打开状态时,齿条位于第一进风口102的其中一侧,当传动轮320转动并带动齿条朝向第一进风口102的另一侧移动时,第一进风口102的开口面积会慢慢缩小,直至第一进风口102被完全关闭。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控制齿轮的旋转角度,从而控制挡风件310遮挡第一进风口102的面积,从而使得进入到第一风道101的风量可控。

可选地,传动轮320可以通过人工手动操作进行转动,也可以通过驱动件自动驱动其转动。

具体地,风门机构10还包括驱动件(图中未示出),驱动件与传动轮320驱动连接,驱动件用于驱动传动轮320转动。如此,通过驱动件可以自动控制传动轮320的转动速度和转动角度,精度高。

可选地,驱动件为电机或旋转气缸等旋转驱动件。

进一步地,挡风件310为弧形,且挡风件310朝远离风机200的一侧内凹。

具体地,挡风件310所在圆的圆心与风机200的中心一致。

如图4所示,需要说明的是,风机200在工作的时候,分散在风机200周围的风比较均匀,通过将挡风件310设置成弧形,挡风件310各个部分与风机200之间的距离接近一致,从而使得挡风件310各个部分所受的风力大致相同,避免挡风件310局部受力过大而影响使用寿命。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风道座100具有第一隔风板110及第二隔风板120,第一隔风板110与第二隔风板120沿风机200的周向间隔设置,且第一隔风板110与第二隔风板120之间形成有第一进风口102。第一隔风板110及第二隔风板120设置在风机200的周围,能够起到隔风的作用,并能够使得风机200生成的风通过第一进风口102进入到风道内。

如图2、图4所示,进一步地,挡风件310的两端在第一进风口102处于关闭状态时分别与第一隔风板110及第二隔风板120密封配合。通过挡风件31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隔风板110及第二隔风板120密封配合,可以避免风机200生成的风通过第一进风口102进入到第一风道101内。

可选地,挡风件310可以设置在第一个隔风板110及第二隔风板120远离风机200的一侧,挡风件310也可以设置在第一个隔风板110及第二隔风板120靠近风机200的一侧,当挡风件310移动到其两端分别与第一个隔风板110及第二隔风板120抵接的位置时,挡风件310可以遮挡整个第一进风口102。

如图2所示,具体地,挡风件310设置于第一隔风板110及第二隔风板120远离风机200的一侧。如此,在第一进风口102处于打开状态时,挡风件310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隔风板110远离风机200的一侧,第一隔风板110可以遮挡至少部分的挡风件310,以阻挡风机200生成的风吹到该至少部分的挡风件310上,以防止在风力的作用下挡风件310的位置发生偏移,影响使用。

更进一步地,传动轮320设置于挡风件310远离第一隔风板110的一侧,传动轮320第一啮合部311分布于传动轮320的轮周上,第二啮合部321分布于挡风件310远离第一隔风板110的一侧,第一啮合部311与第二啮合部321啮合。

具体地,传动轮320为齿轮,挡风件310为齿条,且齿条上的齿分布于挡风件310远离第一隔风板110的一侧,齿轮与齿条啮合,另外,又因为齿轮设置于第一隔风板110远离风机200的一侧。如此,齿轮位于第一隔风板110及齿轮之间,第一隔风板110及齿轮可以分别对齿条的两侧进行限位,以使得齿条能够按照预定的轨迹进行移动,保证齿条移动的准确性。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风道座100还具有防护板130,防护板130与第一隔风板110沿风机200与第一隔风板110的排列方向并列间隔设置,防护板130与第一隔风板110配合形成有防护区,挡风件310可移入防护区内。当挡风件310移入防护区后,第一隔风板110及防护板130可以对挡风件310的两侧起到保护作用,以减少挡风件310被损坏的概率。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风道座100还设有导向槽105,导向槽105与挡风件310导向配合。导向槽105用于引导挡风件310朝向或背离第二隔风板120的方向移动,以使得挡风件310避开第一进风口102的至少部分或第一进风口102。

具体地,导向槽105设置于第一进风口102靠近第一风道101内部的一侧,挡风件310插入导向槽105内,导向槽105的槽壁与挡风件310接触并滑动连接,导向槽105的槽壁用于限制挡风件310的移动方向。

如图1、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风道座100还设有与第一风道101间隔设置的第二风道103,第二风道103具有第二进风口104,风机200设置于第二风道103外并位于第二进风口104处。

其中,风道座100具有第三隔风条160及与第三隔风条160间隔设置的第四隔风条170,第二风道103由第三隔风条160与第四隔风条170配合形成。

具体地,上述的风门机构10可以应用于风冷冰箱中,第一风道101与冰箱的其中一个冷冻室连通,第二风道103与冰箱另一个冷冻室连通。如此,通过该风门机构10可以同时控制两个冷冻室,且还能够使得与第一风道101连通的冷冻室的温度可调。

如图1、图2所示,一实施例还涉及一种冰箱,包括如上所述的风门机构10。

其中,所述的冰箱可以是风冷冰箱。

上述的风门机构10中,通过传动轮320在风道座100上转动,可以使得挡风件310移动、以使挡风件310避开第一进风口102的至少部分或遮挡第一进风口102,从而控制第一进风口102的开闭。在上述的风门机构10中,挡风件310的第一啮合部311与传动轮320的第二啮合部321直接啮合,依靠传动轮320的自身转动来控制挡风件310的移动,而传动轮320自身转动时并无需占用额外的活动空间,当上述的风冷机构10应用于冰箱中后,能够增大冰箱的有效容积,另外,上述的传动轮320与挡风件310直接啮合在一起,相较于传统的风门机构10设置齿轮组件的方式,节约了风门机构10的占用空间,从而能够增大冰箱的有效容积。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