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以及冰箱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137304发布日期:2022-05-21 02:07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冰箱以及冰箱控制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冰箱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冰箱以及涉及一种冰箱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2.食材管理已经成为智能化冰箱的发展趋势。利用摄像头,不光可以实现远程查看冰箱内存放的食材,还可以进一步地利用图像识别技术进行食材的自动识别。而冰箱属于制冷设备,箱体的温度一般较低,在反复的制冷过程中,若冰箱内水汽较重,空气中含有的水汽将析出,析出的水蒸气将会在摄像头上凝结成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收缩成半球形或球形,使光线散射,而即使很少的水珠覆盖在摄像头上,也会严重影响所拍摄图像的质量。
3.因此,如何给位于冰箱内的摄像镜头除露,一直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冰箱,以及提供了一种冰箱控制方法,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对摄像头进行除露的问题。
5.本技术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技术的实践而习得。
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冰箱,冰箱包括箱体,箱体内具有储藏间室;拍摄装置,拍摄装置包括镜头,拍摄装置设置于箱体的侧壁上,用于拍摄储藏间室内的物品;除露件,除露件设置于镜头背离侧壁的一侧,用于对镜头进行除露。
7.在一个实施例中,冰箱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门体以及翻转梁,翻转梁固定于其中一门体上,用于在门体关闭的情况下,密闭两个门体之间的间隙;拍摄装置设置于翻转梁上。
8.在一个实施例中,翻转梁具有前盖,在门体关闭的情况下,前盖与储藏间室内的空气相接触;冰箱还具有第二除露件,第二除露件设置于翻转梁内,且贴合于前盖上,用于对翻转梁进行除露。
9.在一个实施例中,拍摄装置还包括防露玻璃片,镜头透过防露玻璃片拍摄储藏间室内的物品。
10.在一个实施例中,除露件为加热片;拍摄装置还包括与加热片互相接触的导热片,导热片紧密接触镜头,且贴合于防露玻璃片上,以对镜头以及防露玻璃片加热。
11.在一个实施例中,箱体内具有控制器,温度传感器以及湿度传感器,控制器与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以及加热片电连接,控制器用于根据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感测结果控制加热片加热,其中,至少一温度传感器位于镜头附近。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拍摄装置包括后盖以及后盖的前壳,前壳上具有通孔,镜头设置于后盖与前壳限定的空间内,且通过通孔拍摄储藏间室内的物体。
13.在一个实施例中,储藏间室内限定有多个层架间室;冰箱具有多个拍摄装置,拍摄
装置竖向排列,且至少一个拍摄装置对应一个层架间室。
1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冰箱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冰箱内的第一温度以及湿度,以及获取所述冰箱内的镜头的第二温度;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以及湿度,计算露点温度;将所述第一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对所述镜头进行除露。
15.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比较结果,对镜头进行除露,包括: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加热时长;以加热时长对镜头进行加热。
16.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通过将除露件设置在贴近拍摄装置的镜头的位置,实现快速可靠地除露,从而为摄像头拍摄高质量的图片提供了保证。
17.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18.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19.图1示出了可以应用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冰箱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翻转梁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拍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冰箱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技术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24.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技术的各方面。
25.附图中所示的方框图仅仅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即,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26.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性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而有的操作/步骤可以合并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27.图1示出了可以应用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冰箱的结构示意图。
28.冰箱可包括箱体100,相对设置的两个门体210以及制冷系统以及一个门体210设置的翻转梁220等。其中,箱体100内具有由内胆分割的储藏间室,示意性的,分割成上侧温度较高的冷藏室,和下侧温度较低的冷冻室。拍摄装置可设置于冷藏室的侧壁上,除雾件设置在拍摄装置的镜头背离侧壁的一侧,从而方便地对镜头进行除露,从而使拍摄装置能够清楚的拍摄冰箱内的物品,进而保证所拍摄图片的质量。
29.容易理解的,各个储藏间室均由6个侧壁组成,分别是门体,后壁,左、右侧壁,顶壁和底壁。
30.拍摄装置可以设置于门体内侧,也可以设置于箱体的顶壁,或者左、右侧壁或者后壁上,还可以设置于后壁与左右侧壁的夹角处。拍摄装置可以包含多组摄像头,摄像头分布箱体的各处,例如,各个摄像头可以竖向排列,也可以某一侧壁的沿对角线排列。
31.需要说明的是,在申请的技术方案中,除露件设置于拍摄装置镜头背离侧壁的一侧,也就是说,除露件设置于靠近镜头的位置,直接对镜头进行除露,提高除露效率。
32.在一个实施例中,除露件可以是加热器,通过对镜头进行加热,使凝结在镜头上的凝露蒸发。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除露件还可以是设置在镜头上的刷片装置,即类似于车用的雨刮片的装置,从而快速地将镜头表面的凝露刷除。
33.由此,通过将除露件设置在接近拍摄装置镜头的位置,可以高效地对镜头除露,进而为拍摄到高质量的图像提供保证。
34.如图1所示,冰箱为双开门的冰箱,在一个门体210上将连接有翻转梁220,在门体关闭的过程中,翻转梁220向外旋转至与门体平行,并且在关闭时,翻转梁位于两个门体之间,密封两个门体之间的间隙,从而保证冰箱不会漏冷;在门体打开的过程中,翻转梁220向内旋转,打开无阻碍。
35.图2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示的翻转梁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拍摄装置300设置于该翻转梁220内。在门体关闭情况下,摄像镜头将位于箱体内储藏间室的中线位置,可以方便地拍摄到箱体内的物品。在门体打开时,翻转梁220旋转内收,不会拍摄到打开冰箱的用户,有利于保护用户隐私。且拍摄装置300安装在翻转梁上,在取放物品时不易被碰到,从而也降低了因碰撞而发生损坏的概率。
36.需要说明的是,拍摄装置300是用于拍摄冰箱内物品的装置,其用于对冰箱内的物品进行间断地拍摄,或不间断地监控。除镜头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拍摄装置还可以包括防露玻璃片,镜头通过该防露玻璃片拍摄冰箱内的物品。在拍摄装置位于侧壁内的情况下,防露玻璃片可与侧壁的表面平齐,从在在不影响拍摄的情况下兼顾美观。防露玻璃片是具有防露涂层的玻璃片,防露涂层能降低凝结在玻璃片上的水的表面张力,使水蒸气不能凝结成小水珠,而紧贴玻璃形成一层均匀的水膜,所以看上去仍是透明的,从而减少对凝结的水蒸气对拍摄装置拍摄的影响。
37.如前所述,在一个实施例中,除露件可以是加热器,该加热器可以是片状的加热片,且该片状的加热片的形状与镜头的形状相适配,从而可以紧贴镜头加热,加热后镜头周边温度升高,水汽不再凝结,从而达到加热除露的效果,拍摄装置还可以包括与该加热片互相接触的导热片,导热片可以是透明的,并与镜头,防露玻璃片堆叠放置,从而对镜头和防露玻璃片均匀加热,从而提高加热除露的效果。在另个实施例中,导热片也可以是环状的,并围绕镜头设置,从而在不影响拍摄的情况,对镜头加热。
38.在一个实施例中,拍摄装置包括后盖以及该后盖的前壳,在后盖和前壳限定的空间内设置镜头,电路板,导热片,加热片等各个功能部件。拍摄装置可以设置侧壁内,并通过侧壁上开设的通孔拍摄冰箱内部。具体的,若拍摄装置设置在翻转梁内,则可在翻转梁内侧开设通孔,拍摄装置的前壳上也相应地开设与该通孔匹配的结构,从而使镜头能够在环境稳定的翻转梁内部拍摄。
39.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拍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拍摄装置300包括前壳301,防露玻璃片302,导热片303,加热片304,电路板305,后盖306,密封防水口307,和镜头308。如图3所示的拍摄装置可置于侧壁内部,并通过前壳301的凸部伸展至侧壁外表面处,最外侧为防露玻璃片302,防露玻璃片302可与侧壁外表面平齐,镜头308贴合防露玻璃片302设置,导热片303环绕镜头且也贴合于防露玻璃片302,加热片304与导热片303相互接触,以通过导热片均匀加热镜头以及防露玻璃片。在贴近后盖306的位置设置有电路板305,电路板用于给加热片提供电力,且在拍摄装置的上侧以及下侧设置密封防水口307,以给拍摄装置内的各部件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
40.容易理解的,在拍摄装置设置在翻转梁内的情况下,需在翻转梁竖向设置一些通孔,前壳301的凸出部位伸展至翻转梁上的通孔内,且可与翻转梁的外表面平齐,从而方便360度地拍摄冰箱内的物品。
41.一个储藏间室内通常分为多个储藏区域,常见地,例如使用层架将储藏区域分为上下层叠的多个层架间室,那么,针对每个层架间室可相应地一个或多个拍摄装置,从而对冰箱内物品的实现无死角拍摄。
42.在一个实施例中,冰箱的箱体内还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以检测冰箱内的温度和湿度,冰箱的控制器与一个或多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以及除露件电连接,并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感测结果控制除露件进行除露。具体的,当物体表面的温度低于周围环境的露点温度时,物体表面将结露,那么可将物体表面的温度与露点温度进行比较,当物体表面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时,开启加热片对镜头除露,从而准确高效地去除露水,为拍摄装置的拍摄高质量的图片提供保障。
43.为便于描述,可将翻转梁分为前盖和后盖,其中,前盖位于门体关闭时与冰箱内空气接触的一侧。在冰箱制冷过程中,凝结的水汽也将附于翻转梁上,若翻转梁凝结的水汽过多且冰箱内温度较低,则有结冰的风险,进而影响冰箱的密封性。为解决这一问题,在一个实施例中,冰箱内还可以具有第二除露件,第二除露件位于翻转梁内,且贴合于前盖设置,第二除露件可以是加热丝,从而通过该加热丝加热翻转梁除露,减少翻转梁结冰的风险,且扩散的热量也有利于对拍摄装置的镜头进行辅助除露。
44.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冰箱控制方法。在冰箱控制方法与上述冰箱的具体结构应用的技术方法属于同一构思,目的均是为冰箱内的摄像头除露。
45.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冰箱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冰箱控制方法在上述的冰箱中应用,可由上述冰箱的控制器具体执行。
46.该冰箱控制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s410至步骤s440:
47.步骤s410,获取冰箱内的第一温度以及湿度,以及获取所述冰箱内的镜头的第二温度。
48.结露是指空气中的水汽能达到饱和状态时,若环境温度下降,空气中过饱和的水
汽凝结水析出的现象,出现“结露”的温度称为结露温度简称为“露点”。当物体表面的温度低于物体所在空气的露点温度时,物体表面也将凝结凝露。由此可知,露点与冰箱内的温度和/湿度密切相关。因此,可通过检测冰箱的第一温度以及湿度,计算露点,从而当镜头表面的第二温度将到降到露点温度时,开启除露件,对镜头进行除露。
49.具体的,可通过冰箱中设置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可获得冰箱内的温度和/湿度。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数量分别可是一个或多个,只需能准确地测出冰箱内的温度和/湿度即可。
50.步骤s420,根据第一温度以及湿度,计算露点温度。
51.具体的,可根据以下公式(1)求得露点温度的近似值。
[0052][0053]
其中,t为冰箱内的温度,td为露点温度,相对湿度rh为百分比,a是常数,为17.27,b也是常数,为237.7摄氏度。
[0054]
需要说明的是,公式(1)是基于magnus-tetens近似法,将饱和水汽压视为温度的函数,从而计算得出露点温度。
[0055]
该方法在温度范围为0至60摄氏度,露点范围在0至50摄氏度有效,因此,适用于冷藏室内的环境。
[0056]
步骤s430,将第二温度与露点温度进行比较。
[0057]
此步骤可由冰箱的控制器具体执行,在控制器计算出露点温度之后,将露点温度与所获得的镜头附近的第二温度比对,得到比较比较结果,以供后续处理。
[0058]
步骤s440,根据比较结果,对镜头进行除露。
[0059]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第二温度低于或者接近露点温度,则可开启除露件,该除露件可以是刮片,通过刮片将镜头外的露水去除。
[0060]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除露件也可是加热片,若第二温度即将降至露点温度,则对镜头加热,从而防止凝露在镜头外凝结。
[0061]
具体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加热时长;再以该加热时长对所述镜头进行加热。
[0062]
容易理解的,加热时长与温差呈正比,也就是说,若第二温度远低于露点温度,则以较长的加热时长加热。从而可实现节能除露。
[0063]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施方式后,将容易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技术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技术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技术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
[0064]
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