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分离器和具有它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82888发布日期:2021-12-31 21:46阅读:99来源:国知局
气液分离器和具有它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器和具有它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空调制冷系统中,压缩机需要的制冷系统提供比较纯净的制冷剂,通常将气液分离器和压缩机段增加一个过滤器,相关技术中的过滤器焊接在进入压缩机的回气管上,然而该相关技术中的过滤器不仅需要进行防腐,还占用了空调外机的管路结构空间,影响空调器部装焊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无需对过滤器进行防腐处理,且提高空调外机管路结构空间的气液分离器。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开设有分离腔;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与所述筒体相连且与所述分离腔连通;出气管,所述出气管设在所述分离腔内,且所述出气管的一端伸出所述筒体;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设在所述出气管上,且所述过滤器位于所述分离腔内。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无需对过滤器进行防腐处理,且提高空调外机管路结构空间。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管具有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进气管的进气端伸出所述筒体的顶部,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设在所述分离腔内,所述出气管具有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出气管的出气端伸出所述筒体的顶部,且所述出气管的出气端适于与压缩机相连,所述出气管的进气端设在所述分离腔内,且所述出气管的进气端相对于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邻近所述筒体的顶部。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气管上设有多个回油孔,多个所述回油孔沿所述出气管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液分离器还包括多个过滤件,所述过滤件与所述出气管相连且设在所述回油孔处,多个所述过滤件与多个所述回油孔一一对应。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器相对于所述回油孔邻近所述出气管的出气端。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件为第一过滤网,所述过滤器内设有第二过滤网,且所述第二过滤网的目数大于等于所述第一过滤网的目数。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器相对于所述回油孔邻近所述出气管的进气端。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件为第一过滤网,所述过滤器内设有第二过滤网,且所述第二过滤网的目数小于等于第一过滤网的目数。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器设在所述出气管的外部,所述出气管包括第一出气
段和第二出气段,所述第一出气段与所述过滤器的进口相连,所述第二出气段与所述过滤器的出气端相连,或,所述过滤器设在所述出气管的内部。
1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和压缩机,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压缩机相连。
1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无需对过滤器进行防腐处理,且提高空调外机管路结构空间。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中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中另一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
23.筒体1,分离腔101,上端盖11,中筒体12,下端盖13,
24.进气管2,进气管的进气端21,进气管的出气端22,
25.出气管3,出气管的进气端31,出气管的出气端32,回油孔33,第一出气段34,第二出气段35,
26.过滤器4,外壳41,缩口段42,锥形段421,直管段422,第二过滤网43,过渡管44,
27.过滤件5。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包括筒体1、进气管2、出气管3和过滤器4。
30.筒体1内部限定出分离腔101。
31.需要说明的是,筒体1由上端盖11、中筒体12和下端盖13组成,上端盖11、下端盖13分别焊接与中筒体12的两端,进气管2焊接于上端盖11。
32.进气管2与筒体1相连且与分离腔101连通。
33.具体地,如图1所示,进气管的进气端21位于筒体1外部,进气管的出气端22设在筒体1内。进气管2包括直线段和弧形段,直线段与筒体1相连且呈竖直状,弧形段与直线段相连。可选的,弧形段大体与直线段正交设置。
34.出气管3设在分离腔101内,且出气管3的一端伸出筒体1。
35.具体地,如图1所示,出气管的进气端31位于筒体1内,出气管的出气端32伸出筒体1的顶部。
36.需要说明的是,从进气管2进入的冷媒经分离后,液态冷媒和冷冻油在重力作用下汇集到下端盖13处,气态冷媒经u形出气管3回流至压缩机。
37.过滤器4设在出气管3上,且过滤器4位于分离腔101内。
38.需要说明的是,过滤器4可以固定在出气管3上也可以固定在上端盖11的内侧面。
39.具体地,如图1所示,过滤器4设在出气管3上,且出气管3与过滤器4相连通,过滤器4的轴线与出气管3的轴线重合布置,可以理解的是,过滤器4的轴线与出气管3的轴线还可以平行且重合布置,过滤器4的轴线与出气管的轴线还可以呈一定的夹角。
4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将过滤器4设在筒体1内,无需对过滤器4的外表面进行喷涂等防腐处理,还可提高空调外机的管路结构空间。
41.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气管2具有进气端和出气端,进气管的进气端21伸出筒体1的顶部,进气管的出气端22设在分离腔101内,出气管3具有进气端和出气端,出气管的出气端32伸出筒体1的顶部,且出气管的出气端32适于与压缩机相连,出气管的进气端31设在分离腔101内,且出气管的进气端31相对于进气管的出气端22邻近筒体1的顶部。
42.具体地,如图1所示,进气管的进气端21在上端盖11的顶端,进气管的出气端22穿过上端盖11插入筒体1内。出气管3的外轮廓大体为u形,u形出气管3内置于筒体1内并通过固定板固定,而固定板固定在中筒体12的内壁上,u形出气管的出气端32穿过上端盖11伸出筒体1,u形出气管3的u形结构底部靠接下端盖13。
43.本技术实施例,出气管的出气端和进气管的进气端均设在筒体的顶端,缩短了出气管和进气管与其他制冷部件之间连接管路的长度,减小了气液分离器在空调器内的占用空间。当出气管的进气端高于进气管的出气端时,能够提高气液分离器的有效容积,提高气液分离的效果。
44.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气管3上设有多个回油孔33,多个回油孔33沿出气管3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
4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回油孔33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回油孔33沿出气管3的中轴线间隔排布。
46.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多个回油孔同时回油,不仅回油稳定,还可通过回油量使液体冷媒的回流量低至稀释冷冻油的规定下,确保冷冻油的润滑性,减小压缩机内运动部件的磨损,同时也可有效防止压缩机液击。
47.具体地,如图1所示,两个回油孔33沿出气管3的中轴线排布,且每个回油孔33的中心线至出气管3的上管壁的垂直距离与回油孔33的中心线至u形出气管3的下管壁的垂直距离相等,从而保证冷冻油更加顺畅地进入出气管3内。
48.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回油孔33无高度差,且两个回油孔33的孔径相等。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两个回油孔33使得回油更加平稳,在压缩机回油时,两个回油孔33同时回油,不仅回油稳定,并且能够控制回油量,使得液体冷媒的回流量低至稀释冷冻油的规定以下,确保冷冻油的润滑性,同时保证压缩机内的回油量,减少压缩机内运动部件的磨损,同时也能够有效防止压缩机的液击。
49.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液分离器还包括多个过滤件5,过滤件5与出气管3相连且设在回油孔33处,多个过滤件5与多个回油孔33一一对应。
50.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过滤件5的数量与回油孔33的数量相同且同为两个。
51.具体地,如图2所示,回油孔33上罩有防止杂质堵塞回油孔33的过滤件5。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过滤件5可以与出气管3固定连接也可通过螺栓或卡扣等方式可拆卸地连接。
52.本技术通过设置多个过滤件,能够对液体冷媒进行多层过滤,提高过滤质量。
53.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器4相对于回油孔33邻近出气管的出气端32。
54.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过滤件5相对于回油孔33邻近出气管的出气端32,也就是说,出气管3内的冷媒先经过回油孔33再经过过滤器4。
55.本技术实施例,过滤器邻近出气管的出气端设置,能够对经过回油孔的气体进行再次过滤,提高进入压缩机内气体的纯净度,确保压缩机运行稳定。
56.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件5为第一过滤网,过滤器4内设有第二过滤网43,且第二过滤网43的目数大于等于第一过滤网的目数。
57.需要说明的是,当过滤器4相对于回油孔33邻近出气管的出气端32时,第二过滤网43的目数大于等于第一过滤网的目数。
58.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过滤网43呈柱状或锥状设置,能够有效增大过滤面积,改善过滤效果,第一过滤网与出气管3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从而提高第一过滤网与出气管3连接的稳定性,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过滤网还可通过滚压的方式设在出气管3的内壁面。
59.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器4相对于回油孔33邻近出气管的进气端31。
60.本技术实施例,过滤器邻近出气管的进气端设置,能够对进入出气管内的气体进行初筛,避免气体内的杂质污染冷冻油,提高进入压缩机内冷冻油的纯净度,确保压缩机运行稳定。
61.具体地,如图1所示,过滤件5相对于回油孔33邻近出气管的进气端31,也就是说,出气管3内的冷媒先经过过滤器4再经过回油孔33。
62.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件5为第一过滤网,过滤器4内设有第二过滤网43,且第二过滤网43的目数小于等于第一过滤网的目数。
63.需要说明的是,当过滤器4相对于回油孔33邻近出气管的进气端31时,第二过滤网43的目数小于等于第一过滤网的目数。第二过滤网对气体进行初次过滤并将气体内的杂质过滤掉,从而避免气体污染冷冻油。
64.具体地,如图4所示,过滤器4包括外壳41、过渡管44和第二过滤网43,第二过滤网43设于外壳41内并与外壳41的内壁配合连接,其中,第二过滤网43与外壳41的内壁之间的配合连接既可以是不可拆卸的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的连接,外壳41为一体成型件,外壳41为一体成型件这样不在需要使用碳钢结构拼接制造,一体成型件可以采用除碳钢结构之外的其他免喷涂的新材料,优选为不锈钢或者铜,以此提高外壳41的防腐蚀性能。
65.外壳41轴向方向(如图4中所述的左右方向)的两端均具有缩口段42,通过在外壳41轴向方向的两端设置缩口段42可以使得外壳41轴向方向的两端形成较小的接口,那么可以使得两个所述缩口段42的大小均能够匹配过渡管44的管口大小,进而便于外壳41与过渡管44固定连接。
66.缩口段42包括一直径递减的锥形段421和一直径恒定的直管段422,直管段422与锥形段421连接并沿左右方向布置,过渡管44与直管段422固定连接。具体地,直径递减的锥形段4211可以使得外壳41靠近其轴向方向两端的位置的空间逐渐变小,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固定在外壳41内的第二过滤网43不会从外壳41的两端脱出;其次,外壳41的从锥形段421平滑过渡到直管段422,通过该直管段422可以适配与过渡管44连接,由于过渡管44较小,因此
通过直管段422的设置可以减少辅助转接件设置即可通过直管段422与过渡管44的连接实现过渡管44与外壳41的固定连接。
67.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具体地,如图5所示,该实施例中的过滤器4不包括过渡管44,过滤器4的两端直接与出气管3相连,从而减少管材的使用和生产工艺,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68.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器4设在出气管3的外部,出气管3包括第一出气段34和第二出气段35,第一出气段34与过滤器4的进口相连,第二出气段35与过滤器4的出气端相连,或,过滤器4设在出气管3的内部。
69.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出气段34的材料和尺寸与第二出气段35的材料和尺寸均相同。
70.本技术实施例,将过滤器设在出气管的外部,便于过滤器与出气管连接,提高气液分离器的装配效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过滤器设在出气管的内部,出气管的管壁可以作为过滤器的外壳,从而节省了过滤器的制造成本。
71.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出气段34的进气端伸出筒体1的顶部,第一出气段34的出气端与过滤器4的进气口相连,第二出气段35的出气段伸出筒体1的顶部,第二出气段35的进气端与过滤器4的出气口相连。
7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过滤器4还可直接滚压在出气管3内,将出气管3的外壁作为过滤器4的外壳41,从而提高气液分离器的内部空间。过滤器4还可以可拆卸地设在出气管3内,可以理解的是,过滤器4与出气管3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螺栓或卡接等方式。
73.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的运行原理。
74.如图1至图5所示,将过滤器4安装在出气管3上,将进气管的进气端21与制冷部件或电器件相连,将出气管3与压缩机相连,冷媒从进气管2进入分离腔101内,液态冷媒和冷冻油在重力作用下汇集到下端盖13处,气态冷媒经u形出气管3回流至压缩机内。
7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和压缩机,气液分离器与压缩机相连。
7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由于采用有上述气液分离器,从而无需对过滤器4进行防腐处理,还可提高空调外机管路结构空间。
7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7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7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
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8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81.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82.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