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温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94703发布日期:2022-01-15 03:51阅读:55来源:国知局
测温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智能硬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测温设备。


背景技术:

2.得益于无需接触即可测温的优势,诸如额温枪等测温设备已经在企业、医院,以及车站等场所得到了广泛应用。
3.然而,由于测温设备内测温组件的准确性极易受到所在环境的温度影响,故在天气变化、季节变化等情况下,极有可能出现测温不准的问题。有鉴于此,如何提高测温设备的测温准确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测温设备。
5.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测温设备,包括:腔体、测温组件和控温组件,腔体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设有保温材料,且测温组件容置于腔体内,测温组件用于感测红外辐射,并将红外辐射转换为温度信息;控温组件至少部分容置于腔体内,用于控制腔体内的环境温度。
6.因此,测温设备包括腔体、测温组件和控温组件,测温组件容置于腔体内,且测温组件用于感测红外辐射,并将红外辐射转换为温度信息,而控温组件至少部分容置于腔体内,用于控制腔体内的环境温度,故即使因天气变化或季节变化等而导致气温变化时,也能够通过控温组件控制测温组件所处的腔体内的环境温度,即能够使得腔体内的环境温度不会因气温而发生较大变化,故能够提高测温设备的测温准确性。此外,由于腔体内表面和/或外表面设有保温材料,故能够有利于大大延缓腔体内、外之间的热量交换,从而能够在维持腔体内环境温度相对平衡的前提下,减少使用控温组件的频率,进而能够降低测温设备的功耗;此外,由于腔体内的环境温度不会因气温而发生较大变化,故能够有利于提升测温设备的适用范围。
7.其中,控温组件包括容置于腔体内的调温元件,调温元件用于制热/制冷。
8.因此,控温组件设置为包括容置于腔体内的调温元件,且调温元件用于制热/制冷,故通过在腔体内设置用于制热/制冷的调温元件,能够通过调温元件升高/降低腔体内的环境温度,提高升温/降温的效率。
9.其中,控温组件包括感温元件和控制电路,感温元件容置于腔体内,用于感测腔体内的环境温度;控制电路连接于感温元件和调温元件之间,控制电路用于响应于环境温度生成调温信号,调温元件在调温信号的驱动下开始制热/制冷。
10.因此,控温组件包括感温元件和控制电路,且感温元件设置在腔体内,故感温元件能够准确地感测腔体内的环境温度,且由于控制电路连接于感温元件与调温元件之间,从而能够有利于提高控制电路响应于环境温度所生成的调温信号的准确性,而调温元件能够在调温信号的驱动下开始制热/制冷,能够有利于提高对腔体进行调温的准确性,故此能够
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测温设备的测温准确性。
11.其中,腔体内均匀分布有若干组感温元件和调温元件,每一组中的感温元件和调温元件相距不超过预设阈值,且各组感温元件和调温元件之间相互独立。
12.故此,由于腔体内均匀分布有若干组感温元件和调温元件,且每一组中的感温元件和调温元件相距不超过预设阈值,各组感温元件和调温元件之间相互独立,故能够支持腔体内各个位置的独立调温,有利于提高腔体内各个位置处环境温度的平衡性,大大降低腔体内局部高温/低温的可能性,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测温设备的准确性。
13.其中,控制电路用于生成降温信号,调温元件在降温信号的驱动下开始制冷;或者,控制电路用于生成升温信号,调温元件在升温信号的驱动下开始制热。
14.因此,控制电路用于生成降温信号,从而使得调温元件在降温信号的驱动下开始制冷,且控制电路还用于生成升温信号,从而使得调温元件在升温信号的驱动下开始制热,故不管气温过低或低温过高,均能够控制腔体内的环境温度,有利于稳定维持腔体内环境温度。
15.其中,调温元件由相变材料制成,调温元件在第一方向的第一电流信号的驱动下开始制冷,并在第二方向的第二电流信号的驱动下开始制热。
16.因此,通过相变材料制得调温元件,且调温元件在第一方向的第一电流信号的驱动下开始制冷,并在第二方向的第二电流信号的驱动下开始制热,故此能够有利于降低调温的复杂性。
17.其中,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元件和驱动元件,控制元件与感温元件连接,用于生成驱动指令;驱动元件连接于控制元件与调温元件之间,用于响应于驱动指令输出第一电流信号或第二电流信号。
18.因此,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元件和驱动元件,且控制元件用于生成驱动指令,且驱动元件连接于控制元件和调温元件之间,并响应于驱动指令输出第一电流信号或第二电流信号,故通过控制元件和驱动元件相互配合即可输出第一电流信号或第二电流信号,有利于降低调温的复杂性。
19.其中,控制电路还用于响应于环境温度,生成停止信号,调温元件在停止信号的驱动下停止制热/制冷。
20.因此,控制电路还用于响应于环境温度生成停止信号,从而使得调温元件在停止信号的驱动下停止制热/制冷,能够有利于降低测温设备的功耗。
21.其中,测温组件包括红外传感器、红外探测器和信号处理器,红外传感器用于感测红外辐射;红外探测器与红外摄像头连接,用于将红外辐射转换为电信号;信号处理器与红外探测器连接,用于处理电信号得到温度信息。
22.因此,测温组件包括红外传感器、红外探测器和信号处理器,且红外传感器用于感测红外辐射,从而红外探测器将红外辐射转换为电信号,并由信号处理器处理电信号得到温度信息,由于测温组件容置于腔体内,故能够有利于提高测温组件内部信号传输的稳定性,进而能够有利于提高最终转换得到的温度信息的准确性。
23.其中,腔体开设有一开口,红外传感器包括用于感测红外辐射的第一端部和与第一端部连接的第二端部,第一端部靠近于开口设置,第二端部远离开口设置,第一端部从开口露出,且第一端部与开口之间填充有密封材料。
24.因此,腔体内开设有一开口,且红外传感器包括用于感测红外辐射的第一端部和与第一端部连接的第二端部,第一端部靠近于开口设置,第二端部远离开口设置,第一端部从开口露出,故能够大大降低红外传感器被遮挡的可能性,从而能够有利于提高红外传感器所感测到的红外辐射的准确性,且由于第一端部与开口之间填充有密封材料,能够有利于大大延缓腔体内、外之间的热量交换,提升腔体的保温性能。
25.上述方案,测温设备包括腔体、测温组件和控温组件,测温组件容置于腔体内,且测温组件用于感测红外辐射,并将红外辐射转换为温度信息,而控温组件至少部分容置于腔体内,用于控制腔体内的环境温度,故即使因天气变化或季节变化等而导致气温变化时,也能够通过控温组件控制测温组件所处的腔体内的环境温度,即能够使得腔体内的环境温度不会因气温而发生较大变化,故能够提高测温设备的测温准确性。此外,由于腔体内表面和/或外表面设有保温材料,故能够有利于大大延缓腔体内、外之间的热量交换,从而能够在维持腔体内环境温度相对平衡的前提下,减少使用控温组件的频率,进而能够降低测温设备的功耗;此外,由于腔体内的环境温度不会因气温而发生较大变化,故能够有利于提升测温设备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测温设备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27.图2是图1中红外传感器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28.图3是图1中感温元件和调温元件一实施例的分布示意图;
29.图4是控温组件工作过程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31.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接口、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技术。
32.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此外,本文中的“多”表示两个或者多于两个。
33.请参阅图1,图1是本技术测温设备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如图1所示,测温设备包括腔体、测温组件和控温组件,测温组件容置于腔体内,且测温组件用于感测红外辐射,并将红外辐射转换为温度信息,而控温组件用于控制腔体内的环境温度。需要说明的是,测温设备可以对活体进行测温,活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人,以及家畜、宠物等动物,在此不做限定。例如,在呼吸道等传染疾病防治场景中,活体具体可以为人,即可以利用本公开实施例以及下述公开实施例中的测温设备对人进行测温,由于仅需感测红外辐射,而无需接触人体即可实现测温,故能够有利于降低因测温而导致的传感疾病交叉感染的概率,提高测温的安全性;或者,在猪流感等传染疾病防治场景中,活体具体可以为猪,即可以利用本公开实施例以及下述公开实施例中的测温设备对猪进行测温,例如可以将测温设备架设在猪圈外(或猪圈内),以实时检测猪的温度是否超出正常体温,其他场景可以以此类推,在此不
再一一举例。
34.本公开实施例中,为了延缓腔体内热量损失的速度,还可以在腔体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设置保温材料。也就是说,在一个实施场景中,可以在腔体的内表面设置保温材料;在另一个实施场景中,可以在腔体的外表面设置保温材料;在又一个实施场景中,可以在腔体的内表面和外表面设置保温材料。故此,通过在腔体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设置保温材料,能够有利于提升腔体的保温性能,延缓腔体内热量损失的速度,尽可能地降低利用控温组件来控制腔体内环境温度的频率,从而能够有利于降低测温设备的功耗。
35.在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保温材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诸如海绵、聚乙烯等泡发类保温材料,诸如玻璃纤维、陶瓷纤维等无机纤维类保温材料等等,在此不做限定。
36.在一个实施场景中,请继续参阅图1,如图1所示,测温组件具体可以包括红外传感器、红外探测器和信号处理器,红外传感器用于感测红外辐射,且红外探测器连接红外传感器,信号处理器连接红外探测器,在此基础上,红外探测器可以获取到红外传感器感测到的红外辐射,并将红外辐射转换为电信号,进一步地,信号处理器可以获取到红外探测器转换得到的电信号,并处理该电信号得到温度信息。上述方式,即使红外传感器、红外探测器分别所传输的红外辐射、电信号均为微弱信号,而由于测温组件容置于腔体内,而腔体的环境温度有赖于控温组件是能够可控的,故能够尽可能地降低测温设备外部环境对于信号传输的影响,从而能够有利于提高测温组件内部信号传输的稳定性,进而能够有利于提高最终转换得到的温度的准确性。
37.在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红外传感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红外摄像头等,在此不做限定,从而可以利用诸如红外摄像头等红外传感器感测到人、动物等红外辐射。
38.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请结合参阅图2,图2是图1中红外传感器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了提高红外传感器所探测到的红外辐射的准确性,腔体可以开设有一开口,红外传感器具体可以包括用于感测红外辐射的第一端部(如,镜头)和与第一端部连接的第二端部(如,传感器sensor),且第二端部远离开口设置,第一端部从腔体的开口露出,以使得第一端部能够透过开口感测红外辐射。此外,为了降低腔体内热量从开口流失的可能性,第一端部与开口之间还可以采用密封材料(如图2中斜线填充区域)进行密封处理。密封材料具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橡胶等,在此不做限定。
39.在一个实施场景中,请继续结合参阅图1,控温组件可以包括容置于腔体内的调温元件,且调温元件用于制热/制冷。上述方式,控温元件包括直接容置于腔体内的调温元件,故能够通过调温元件直接控制腔体内的环境温度,有利于提高温度控制的效率。
40.在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调温元件具体可以包括制热元件和制冷元件,制热元件具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诸如电阻丝等薄膜发热材料,制冷元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风扇等风冷元件、或磁制冷材料等,在此不做限定。
41.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调温元件也可以由相变材料制成,且调温元件在第一方向的第一电流信号的驱动下开始制冷,并在第二方向的第二电流信号的驱动下开始制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流信号与第二电流信号的电流方向不同,即调温元件在不同电流方向的电流信号的驱动下,可以在制热、制冷之间切换,故单个元件即可实现制热和制冷两种功能,有利于减少腔体体积,从而能够有利于减少测温设备的体积。
42.在一个实施场景中,控温组件还可以包括感温元件和控制电路。其中,感温元件可
以容置于腔体内,用于感测腔体内的环境温度,控制电路连接于感温元件与调温元件之间,控制电路用于响应于环境温度,生成调温信号,且调温元件在调温信号的驱动下制热/制冷,由于感温元件容置于腔体内,即感温元件能够直接感测腔体内的环境温度,故能够提高所感测到的环境温度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控制电路控制调温元件进行制冷/制热,能够有利于提高调温精确性。
43.在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感温元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热电阻式温度传感器、热电偶式温度传感器等,在此不做限定。
44.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请继续结合参阅图1,测温设备还可以包括供电电路,供电电路可以接入外接电源,并将外接电源转换为若干不同电压的供电电源,以给测温设备内不同元器件供电。例如,在调温元件包括制冷元件和制热元件的情况下,若制冷元件的工作电压为2v,制热元件的工作电压为5v,则供电电路可以将外接电源进行电压转换,且转换得到的电压包括但不限于:5v、2v,其中,2v电压可以连接至制冷元件,以供制冷元件工作,5v电压可以连接至制热元件,以供制热元件工作,其他情况可以以此类推,在此不再一一举例。
45.在又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控制电路可以用于生成降温信号,调温元件可以在降温信号的驱动下开始制冷,控制电路也可以用于生成升温信号,调温元件在升温信号的驱动下开始制热。
46.在又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请继续结合参阅图1,控制电路具体可以包括控制元件和驱动元件,且控制元件与感温元件连接,而驱动元件连接于控制元件与调温元件之间。在此基础上,控制元件用于生成驱动指令,而驱动元件用于响应于驱动指令输出第一电流信号或者第二电流信号。故此,通过控制元件和驱动元件相互配合即可输出第一电流信号或第二电流信号,有利于降低调温的复杂性。
47.在又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如前所述,测温设备还可以包括供电电路,供电电路可以给驱动元件供电。如前述所述,供电电路可以接入外接电源,并将外接电源转换为若干不同电压的供电电源,以给测温设备内不同元器件供电。例如,驱动元件的工作电压为5v,则供电电路所转换得到的若干不同电压的供电电源中可以包括电压为5v的电源,以供驱动元件输出第一电流信号或第二电流信号。其他场景可以以此类推,在此不再一一举例。
48.在一个实施场景中,控制设备还用于响应于环境温度,生成停止信号,从而调温元件可以获取到停止信号,并基于停止信号停止制热/制冷。故此,一旦环境温度无需调整,即停止制热/制冷,能够有利于降低测温设备的功耗。
49.在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如前所述,调温元件可以在第一方向的第一电流信号的驱动下开始制冷,并在第二方向的第二电流方向的驱动下开始制热,故停止信号相应地可以为空信号,即停止信号不包含任何电流信号。
50.在一个实施场景中,请参阅图3,图3是图1中感温元件和调温元件一实施例的分布示意图。如图他3所示,腔体内均匀分布有若干组感温元件(即图3中黑色填充圆形所示)和调温元件(即图3中矩形所示),每一组中的感温元件和调温元件之间的距离d不超过预设阈值(如,1厘米、2厘米等等),且各组感温元件和调温元件之间相互独立。故此,腔体内各个位置处可以独立控温,有利于平衡腔体内各个位置的环境温度。
51.在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如图3所示,在水平方向,各组感温元件和调温元件之
间相距d1,在竖直方向,各组感温元件和调温元件之间相距d2。需要说明的是,d1可以与d2相等,如,d1和d2可以均为2厘米、3厘米等等;或者,d1也可以与d2不相等,如,d1可以为2厘米,d2可以为3厘米,在此不做限定。
52.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需要说明的是,若a组中的感温元件感测到所在位置的环境温度偏低,则控制电路可以生成升温信号,a组中的调温元件在升温信号的驱动下开始制热,而不会对其他组中的调温元件造成影响,反之,若b组中的感温元件感测到所在位置的环境温度偏高,则控制电路可以生成降温信号,b组中的调温元件在降温信号的驱动下开始制冷,而不会对其他组中的调温元件造成影响。
53.在一个实施场景中,请继续结合参阅图1,如图1所示,测温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中央处理器、ir摄像头、rgb摄像头和显示器,且测温组件中信号处理器与中央处理器连接,从而可以将温度传输至中央处理器,ir摄像头和rgb摄像头和中央处理器连接,从而ir摄像头拍摄得到的红外图像以及rgb摄像头拍摄到的可见光图像均可以传输至中央处理器,此外,供电电路还进一步与中央处理器连接,以为中央处理器供电,控制电路中控制单元也与中央处理器连接,以通过中央处理器驱动控制元件工作,显示器与中央处理器连接,以显示经中央处理器处理后的红外图像、可见光图像以及温度。
54.在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中央处理器可以对可见光图像进行目标检测,得到可见光图像中目标区域,从而在显示器中显示可见光图像,并在目标区域的预设位置(如,左上角、右上角等)显示测温组件测得的温度。
55.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在夜晚等光线暗淡场景中,中央处理器也可以利用红外图像对可见光图像进行优化,得到优化图像,从而能够尽可能地提高可见光图像的图像清晰度,在此基础上,再对优化图像进行目标检测,得到优化图像中目标区域,从而在显示器中显示优化图像,并在目标区域的预设位置(如,左上角、右上角等)显示测温组件测得的温度。利用红外图像对可见光图像进行优化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考关于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56.在又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在夜晚等光线暗淡场景中,中央处理器也可以对红外图像进行目标检测,以得到红外图像中目标第一目标区域,并利用ir摄像头与rgb摄像头之间的坐标转换参数对第一目标区域进行坐标转换,得到目标活体在可见光图像中的第二目标区域,在此基础上,可以在显示器的第一区域中显示红外图像,并在红外图像中的第一目标区域的预设位置(如,左上角、右上角等)显示测温组件测得的温度,以及在显示器的第二区域中显示可见光图像,并在可见光图像中的第二目标区域的预设位置(如,左上角、右上角等)显示测温组件测得的温度。需要说明的是,坐标转换参数的具体获取过程可以参阅标定双目相机(如红外相机与可见光相机)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57.上述方案,测温设备包括腔体、测温组件和控温组件,测温组件容置于腔体内,且测温组件用于感测红外辐射,并将红外辐射转换为温度信息,而控温组件至少部分容置于腔体内,用于控制腔体内的环境温度,故即使因天气变化或季节变化等而导致气温变化时,也能够通过控温组件控制测温组件所处的腔体内的环境温度,即能够使得腔体内的环境温度不会因气温而发生较大变化,故能够提高测温设备的测温准确性。此外,由于腔体内表面和/或外表面设有保温材料,故能够有利于大大延缓腔体内、外之间的热量交换,从而能够在维持腔体内环境温度相对平衡的前提下,减少使用控温组件的频率,进而能够降低测温
设备的功耗;此外,由于腔体内的环境温度不会因气温而发生较大变化,故能够有利于提升测温设备的适用范围。
58.请结合参阅图4,图4是控温组件工作过程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中,控温组件具备数据处理能力,以提高控温组件的温度控制精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测温设备的准确性。本公开实施例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59.步骤s41:控制电路以预设频率检测环境温度是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若是,则执行步骤s42,否则执行步骤s43。
60.具体地,控制电路可以以预设频率检测环境温度是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并在处于预设温度范围内的情况下,执行下述步骤s42,而在未处于预设温度范围内的情况下,执行下述步骤s43。
61.在一个实施场景中,可以将测温组件的工作温度范围作为预设温度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测温组件的工作温度范围是测温组件正常工作时的外部温度。例如,在测温组件的工作温度范围为15摄氏度至35摄氏度的情况下,可以将预设温度范围也设置为15至35摄氏度,其他情况可以以此类推,在此不再一一举例。或者,为了进一步提高测温组件的工作稳定性,也可以取测温组件的工作温度范围的子集,作为预设温度范围,仍以测温组件的工作温度范围为15摄氏度至35摄氏度为例,可以取该工作温度范围的子集(如,18摄氏度至32摄氏度、19摄氏度至31摄氏度等),作为预设温度范围。
62.在另一个实施场景中,如图1所示,感温元件在感测到环境温度之后,可以将环境温度传输至控制电路,以便控制电路检测环境温度是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
63.步骤s42:控制电路生成停止信号,且调温元件基于停止信号停止制热/制冷。
64.具体地,如前所述,调温元件可以由相变材料制成,且调温元件可以在第一方向的第一电流信号的驱动下开始制冷,并可以在第二方向的第二电流信号的驱动下开始制热,故停止信号可以为空信号,即不包含任何电流信号,从而可以使得调温元件停止制热/制冷。具体可以参阅前述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65.步骤s43:控制电路检测环境温度是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上限值,还是低于预设温度范围的下限值,若高于则执行步骤s44,若低于则执行步骤s45。
66.如前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如可以根据测温组件的工作温度范围进行设置,在此情况下,上限值和下限值也可以根据工作温度范围进行设置,具体可以参阅前述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67.步骤s44:控制电路生成降温信号,且调温元件基于降温信号开始制冷。
68.在环境温度高于上限值的情况下,表明腔体内的环境温度过高,不利于测温组件正常工作,则控制电路可以生成降温信号,从而调温元件可以基于降温信号开始制冷。具体地,如前所述,调温元件可以由相变材料制成,且调温元件可以在第一方向的第一电流信号的驱动下开始制冷。在此基础上,降温信号可以包括第一电流信号,从而调温元件在第一电流信号的驱动下开始制冷。具体可以参阅前述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69.步骤s45:控制电路生成升温信号,且调温元件基于升温信号开始制热。
70.在环境温度低于下限值的情况下,表明腔体内的环境温度过低,不利于测温组件正常工作,则控制电路可以生成升温信号,从而调温元件可以基于升温信号开始制热。具体地,如前所述,调温元件可以由相变材料制成,且调温元件可以在第二方向的第二电流信号
的驱动下开始制热。在此基础上,升温信号可以包括第二电流信号,从而调温元件在第二电流信号的驱动下开始制热。具体可以参阅前述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71.在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以测温设备的外部温度较高为例,若预设频率为5分钟/次,在t=t0时刻,控制电路可以检测环境温度是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在不处于预设温度范围内的情况下,可以基于检测到环境温度是高于上限值,生成降温信号,且调温元件基于降温信号开始制冷,在t=t0+5,控制电路再次检测环境温度是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在处于预设温度范围内的情况下,控制电路可以生成停止信号,且调温元件基于停止信号停止制热/制冷,t=t0+10、t=t0+15等时刻可以以此类推,在此不再一一举例。由此可见,在外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控温组件可以将腔体内的环境温度控制在预设温度范围内。其他情况可以以此类推,在此不再一一举例。故此,测温设备即能够在高温环境下正常工作,也能够在低温环境下正常工作,从而能够有利于大大扩展测温设备的使用范围,如可以由10摄氏度至35摄氏度扩展至-20摄氏度至70摄氏度。此外,由于腔体内的环境温度能够始终控制在预设温度范围内,故无需随温度变化调整测温算法即可实现准确测温,能够有利于大大降低测温复杂性。
72.上述方案,控温组件包括感温元件、控制电路和调温元件,且感温元件设置在腔体内,故感温元件能够准确地感测腔体内的环境温度,从而能够有利于提高控制电路在检测到环境温度不在预设温度范围内的情况下所生成的调温信号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将调温元件也设置于腔体内并与控制电路连接,进而基于调温信号开始制热/制冷,能够有利于提高对腔体进行调温的准确性,故此能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测温设备的测温准确性。
73.请继续参阅图1,如图1所示,测温设备可以包括:腔体、测温组件和控温组件,腔体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设有保温材料,且测温组件容置于腔体内,测温组件用于感测红外辐射,并将红外辐射转换为温度信息;控温组件至少部分容置于腔体内,用于控制腔体内的环境温度。
74.上述方案,测温设备包括腔体、测温组件和控温组件,测温组件容置于腔体内,且测温组件用于感测红外辐射,并将红外辐射转换为温度信息,而控温组件至少部分容置于腔体内,用于控制腔体内的环境温度,故即使因天气变化或季节变化等而导致气温变化时,也能够通过控温组件控制测温组件所处的腔体内的环境温度,即能够使得腔体内的环境温度不会因气温而发生较大变化,故能够提高测温设备的测温准确性。此外,由于腔体内表面和/或外表面设有保温材料,故能够有利于大大延缓腔体内、外之间的热量交换,从而能够在维持腔体内环境温度相对平衡的前提下,减少使用控温组件的频率,进而能够降低测温设备的功耗;此外,由于腔体内的环境温度不会因气温而发生较大变化,故能够有利于提升测温设备的适用范围。
75.在一些公开实施例中,控温组件包括容置于腔体内的调温元件,调温元件用于制热/制冷。
76.区别于前述实施例,控温组件设置为包括容置于腔体内的调温元件,且调温元件用于制热/制冷,故通过在腔体内设置用于制热/制冷的调温元件,能够通过调温元件升高/降低腔体内的环境温度,提高升温/降温的效率。
77.在一些公开实施例中,控温组件包括感温元件和控制电路,感温元件容置于腔体内,用于感测腔体内的环境温度;控制电路连接于感温元件和调温元件之间,控制电路用于
响应于环境温度生成调温信号,调温元件在调温信号的驱动下开始制热/制冷。
78.区别于前述实施例,控温组件包括感温元件和控制电路,且感温元件设置在腔体内,故感温元件能够准确地感测腔体内的环境温度,且由于控制电路连接于感温元件与调温元件之间,从而能够有利于提高控制电路响应于环境温度所生成的调温信号的准确性,而调温元件能够在调温信号的驱动下开始制热/制冷,能够有利于提高对腔体进行调温的准确性,故此能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测温设备的测温准确性。
79.在一些公开实施例中,腔体内均匀分布有若干组感温元件和调温元件,每一组中的感温元件和调温元件相距不超过预设阈值,且各组感温元件和调温元件之间相互独立。
80.区别于前述实施例,由于腔体内均匀分布有若干组感温元件和调温元件,且每一组中的感温元件和调温元件相距不超过预设阈值,各组感温元件和调温元件之间相互独立,故能够支持腔体内各个位置的独立调温,有利于提高腔体内各个位置处环境温度的平衡性,大大降低腔体内局部高温/低温的可能性,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测温设备的准确性。
81.在一些公开实施例中,控制电路用于生成降温信号,调温元件在降温信号的驱动下开始制冷;或者,控制电路用于生成升温信号,调温元件在升温信号的驱动下开始制热。
82.区别于前述实施例,控制电路用于生成降温信号,从而使得调温元件在降温信号的驱动下开始制冷,且控制电路还用于生成升温信号,从而使得调温元件在升温信号的驱动下开始制热,故不管气温过低或低温过高,均能够控制腔体内的环境温度,有利于稳定维持腔体内环境温度。
83.在一些公开实施例中,调温元件由相变材料制成,调温元件在第一方向的第一电流信号的驱动下开始制冷,并在第二方向的第二电流信号的驱动下开始制热。
84.区别于前述实施例,通过相变材料制得调温元件,且调温元件在第一方向的第一电流信号的驱动下开始制冷,并在第二方向的第二电流信号的驱动下开始制热,故此能够有利于降低调温的复杂性。
85.在一些公开实施例中,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元件和驱动元件,控制元件与感温元件连接,用于生成驱动指令;驱动元件连接于控制元件与调温元件之间,用于响应于驱动指令输出第一电流信号或第二电流信号。
86.区别于前述实施例,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元件和驱动元件,且控制元件用于生成驱动指令,且驱动元件连接于控制元件和调温元件之间,并响应于驱动指令输出第一电流信号或第二电流信号,故通过控制元件和驱动元件相互配合即可输出第一电流信号或第二电流信号,有利于降低调温的复杂性。
87.在一些公开实施例中,控制电路还用于响应于环境温度,生成停止信号,调温元件在停止信号的驱动下停止制热/制冷。
88.区别于前述实施例,控制电路还用于响应于环境温度生成停止信号,从而使得调温元件在停止信号的驱动下停止制热/制冷,能够有利于降低测温设备的功耗。
89.在一些公开实施例中,测温组件包括红外传感器、红外探测器和信号处理器,红外传感器用于感测红外辐射;红外探测器与红外摄像头连接,用于将红外辐射转换为电信号;信号处理器与红外探测器连接,用于处理电信号得到温度信息。
90.区别于前述实施例,测温组件包括红外传感器、红外探测器和信号处理器,且红外传感器用于感测红外辐射,从而红外探测器将红外辐射转换为电信号,并由信号处理器处
理电信号得到温度信息,由于测温组件容置于腔体内,故能够有利于提高测温组件内部信号传输的稳定性,进而能够有利于提高最终转换得到的温度信息的准确性。
91.在一些公开实施例中,腔体开设有一开口,红外传感器包括用于感测红外辐射的第一端部和与第一端部连接的第二端部,第一端部靠近于开口设置,第二端部远离开口设置,第一端部从开口露出,且第一端部与开口之间填充有密封材料。
92.区别于前述实施例,腔体内开设有一开口,且红外传感器包括用于感测红外辐射的第一端部和与第一端部连接的第二端部,第一端部靠近于开口设置,第二端部远离开口设置,第一端部从开口露出,故能够大大降低红外传感器被遮挡的可能性,从而能够有利于提高红外传感器所感测到的红外辐射的准确性,且由于第一端部与开口之间填充有密封材料,能够有利于大大延缓腔体内、外之间的热量交换,提升腔体的保温性能。
93.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具有的功能或包含的模块可以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描述的方法,其具体实现可以参照上文方法实施例的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94.上文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倾向于强调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之处,其相同或相似之处可以互相参考,为了简洁,本文不再赘述。
95.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和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96.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方式方案的目的。
97.另外,在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98.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