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阀和多联机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07395发布日期:2023-12-28 20:42阅读:39来源:国知局
复合阀和多联机空调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空调,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复合阀和多联机空调。


背景技术:

1、家用空调市场中,空调的安装量正从一户一台向一室一台演变。与此同时,一台外机对应多台内机的多管式多联机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但是现有的一些多联机空调中,不同室内机无法同时分别进行制冷和制热,设置在小规模宾馆或宿舍等场景时,无法满足用户的冷暖需求不一致的场景。在一些写字楼的多联机空调中,具有可同时进行制冷和制热的冷暖自由功能,其使用了大量的电磁阀和管线来实现该功能。但是现有的家用固定拖式空调的室外机有体积上的限制,因此很难像现有的冷暖自由多联机空调一样搭载复杂的制冷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改善相关技术中具有冷暖自由功能的多联机空调其室外机管线复杂、体积较大的问题。

2、为改善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阀,应用于多联机空调,包括阀门单体,阀门单体包括阀筒、第一阀芯、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以及驱动组件,第一阀芯为管状,阀筒套设于第一阀芯外,阀筒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管体与阀筒在阀筒的第一节点连通,第二管体与阀筒在阀筒的第二节点连通,第一节点相较于第二节点靠近阀筒的第一端,阀筒的第二端具有用于连接室内机的连接口;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阀芯沿阀筒的轴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阀芯移动的过程中,阀筒在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内壁与第一阀芯的外壁始终密封连接;第一阀芯具有靠近第一端的第一开口以及靠近第二端的第二开口,当第一阀芯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开口与第一节点不连通,连接口与第二节点连通;当第一阀芯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开口与第一节点连通,第二开口与连接口连通,连接口与第二节点不连通。

3、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复合阀中,阀门单体可以通过移动第一阀芯,来切换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与连接口的连通关系。当第一阀芯在第一位置时,第二管体、第二节点以及连接口连通;当第一阀芯在第二位置时,第一管体、第一节点、第一阀芯以及连接口连通。在该复合阀使用在多联机空调中时,阀门单体的连接口与对应的室内机连接,第一管体可以始终与压缩机的排气侧管线连通,作为高压管路,而第二管体与压缩机的吸气侧管线或者与四通换向阀连通,作为低压管路。通过切换第一阀芯的位置,便可以使对应的室内机选择性地与第一管体或者第二管体连通。当室内机连通第一管体时其为高压端,作为冷凝器来制热,当室内机连通第二管体时其为低压端,作为蒸发器来制冷。在多联机空调中使用具有多个阀门单体的复合阀,可以使复合阀中不同的阀门单体的第一阀芯处于不同位置,则实现了两个室内机同时分别进行制冷或者制热。而且,相较于相关现有技术中采用两个阀门对一个室内机进行制冷或制热的切换,本技术实施例的复合阀中一个阀门单体即可实现,因此使用该复合阀能够精简管线和阀门,减小室外机的体积,使冷暖自由功能更容易在家用多联机空调中实现。

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阀筒内设置有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第一密封部位于第一节点远离第二节点的一侧,第二密封部位于第二节点远离第一节点的一侧,当第一阀芯位于第一位置时,围绕第一开口的端面与第一密封部抵接,第一阀芯与第二密封部脱离;当第一阀芯位于第二位置时,围绕第一开口的端面与第一密封部脱离,围绕第二开口的端面与第二密封部抵接,第二密封部为环形以使第二开口与连接口连通。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第一密封部抵接第一阀芯具有第一开口的一端,便可以使第一开口与第一节点隔离,即第一管体与连接口无法连通,第二管体与连接口连通;使用第二密封部抵接第一阀芯具有第二开口的一端,便可以使连接口通过第二开口、第一开口、第一节点与第一管体连通,而与第二管体无法连通。

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管体与阀筒在第一节点处交叉连通,第二管体与阀筒在第二节点处交叉连通;阀筒在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处的内径大于第一阀芯对应位置处的外径,以使第一阀芯在第一位置处无法阻断第一管体内的介质经过第一节点,第一阀芯在第二位置处无法阻断第二管体内的介质经过第二节点。通过将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内径设置为大于第一阀芯对应位置处的外径,使得即便第一阀芯横跨对应的节点,也不能阻断对应的管体经过对应的节点。这样做的目的是,当复合阀包括多个阀门单体,且各个阀门单体的第一管体依次连通时,连接口与其中一个第一节点不连通时,冷媒也可以经过该第一节点,而流到另一个阀门单体的第一节点,如果该阀门单体的第一节点与连接口连通,则可以通过该第一节点流向连接口。各个阀门单体的第二管体连通时也具有同样的效果。

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阀芯外套设有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的外侧密封抵接于阀筒的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内壁。通过设置第一密封圈可以将阀门单体的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进行隔离。

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密封圈固定于第一阀芯,当第一阀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时,第一密封圈相对于阀筒在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滑动。

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包括线圈、铁芯以及弹性件,铁芯与第一阀芯传动连接,线圈用于向铁芯提供电磁力,以驱动铁芯带动沿第一方向移动,弹性件用于给第一阀芯提供朝向第二方向的力,第一方向为从阀筒的第二端到第一端的方向,第二方向为从阀筒的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通过线圈驱动铁芯,能够使第一阀芯克服弹性件的力而移动到第一位置,当线圈断电后,第一阀芯可以在弹性件的回复力作用下移动到第二位置。

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阀筒包括轴向连通的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均位于第一筒体,第二筒体连接于第一筒体靠近第一节点的一端,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的交接处设置有第一密封部,第一密封部为环状,阀门单体还包括设置于第二筒体内的第二阀芯,第二阀芯的一端从第一密封部穿过并伸入第一筒体内,并与第一阀芯固定连接,第二阀芯与第一密封部之间可滑动地密封连接,以使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之间无法通过第二阀芯与第一密封部之间的间隙连通;铁芯连接于第二阀芯。

1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包括管壳,管壳罩设于第二筒体远离第一筒体的一端,铁芯设置于管壳内,第二阀芯外侧套设有与第二筒体内壁抵接的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第三密封圈将第二筒体与管壳形成的空腔分隔为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以及第三腔室,阀筒设置有第一通道以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一节点,阀门单体还设置有第二通道以连通第二腔室和第二管体,第二阀芯内设置有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第三通道的一端连通第一腔室,另一端连通第三腔室;第四通道的一端连通第二腔室,另一端连通第三腔室;铁芯上设置有柱状的第三阀芯,第三阀芯沿第二方向插设于第二阀芯内,第三阀芯上开设有避让孔,避让孔沿第三阀芯的径向贯穿第三阀芯,第三阀芯的外周侧凸设有限位部;第三阀芯可沿插入方向相对于第二阀芯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运动,当第三阀芯位于第三位置时,限位部朝向铁芯的一侧抵接第二阀芯,第三阀芯阻断第三通道,避让孔使第四通道畅通;当第三阀芯位于第四位置时,限位部背离铁芯的一侧抵接第二阀芯,第三阀芯阻断第四通道,避让孔使第三通道畅通。

1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第三阀芯来推拉第二阀芯,以调整第一阀芯的位置,并且,通过设置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以及在第三阀芯设置避让孔来与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配合,从而实现当第三阀芯出于不同位置时,第三腔室与第一管体或者第二管体的连通状态是不同的,第三腔室内的压力是可切换的,能够使第一阀芯的位置调节更加省力。具体能够达到的效果是:在第一阀芯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当第三阀芯沿第二方向移动到第四位置时,第一管体(其内往往是高压冷媒)与第三腔室连通,那么便利于第三阀芯继续向第二方向移动,以推动第一阀芯向第二位置移动;在第一阀芯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当第三阀芯沿第一方向移动到第三位置时,第二管体(其内往往是低压冷媒)与第三腔室连通,那么便利于第三阀芯继续向第一方向移动,以推动第一阀芯向第一位置移动。因此,这种结构令第一阀芯的位置调节更加省力。

1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通道埋设于第一密封部内。

1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避让孔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避让孔和第二避让孔,当第三阀芯位于第三位置时,第二避让孔使第四通道畅通,当第三阀芯位于第四位置时,第一避让孔使第三通道畅通。

1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复合阀包括多个阀门单体,各个阀门单体的第一管体依次连通,各个阀门单体的第二管体依次连通。

15、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多联机空调,包括室外机和多台室内机,室外机包括压缩机以及上述的复合阀,复合阀的各个阀门单体与室内机一一对应,并且阀门单体通过连接口与对应的室内机连接,复合阀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均与压缩机连通,并且第一管体连通于压缩机的排气侧管线以接收气态冷媒。在本实施例中,各个阀门单体集成在一起,体积较小,容易在室外机内布置。并且不同的阀门单体中的第一阀芯可以处于不同的位置,使得对应的室内机分别处于高压端和低压端,从而实现同时制冷或者制热。当压缩机向室外换热器提供高压冷媒时(在室外机角度看为制冷工况),且多个室内机开启时,且多个室内机对应的阀门单体中的第一阀芯都处于第一位置,那么这些室内机连通第二管体,为低压端,可实现制冷;如果将其中一个阀门单体中的第一阀芯调节到第二位置,那么该阀门单体对应的室内机则可以制热,而其他室内机则制冷。

1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室外机包括室外换热器和四通换向阀,四通换向阀的四个端口分别与压缩机的排气侧管线、压缩机的吸气侧管线、室外换热器以及复合阀的第二管体连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