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高效散热功能的化工机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87803发布日期:2022-11-30 06:57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高效散热功能的化工机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化工机电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高效散热功能的化工机电设备。


背景技术:

2.化工机电设备是化工机械的一部分,化工机电机械包括两部分,其一是化工机器,主要是指输送的风机、压缩机、各种泵等设备,其主要部件是运动的机械,一般称为化工机器。其二是化工设备主要是指部件是静止的机械,如分离设备、容器、反应器设备等,有时也称为非标准设备。
3.在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散热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在设备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不及时将热量排散处设备外部,热量堆积过多会造成局部温度过高,容易导致设备烧毁。现有技术中多在设备内部安装引风机,利用流通空气起到散热作用,但仅设置引风机,散热效果不佳,此外,由设备内排出的高温气体还容易影响周边其他设备,不利于整体散热。
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具有高效散热功能的化工机电设备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效散热功能的化工机电设备,通过在设备本体外端增设呈螺旋状的通风管、水冷管,当设备本体内温度过高时,外界空气通过通风管导入至设备本体内部,并流经循环流通有冷却液的水冷管,有效对空气长路程降温,此外,在通风管底端面增设填充有制冷剂的制冷弯管,通风管与制冷弯管之间增设多个带有磁性搅动件的水冷套环,利用磁性搅动件与下电磁铁的配合,提高制冷弯管的制冷效果,利用制冷弯管的高效制冷将低温传递至通风管处,从而进一步降低导入设备本体内的空气温度,而从设备本体内导出的空气再由散热箱低温排出,有效避免排出的高温气体影响其他设备。
7.2.技术方案
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9.一种具有高效散热功能的化工机电设备,包括设备本体,设备本体一端侧壁上安装有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包括固定安装于设备本体端壁上的散热箱,散热箱上嵌设安装有通风管,通风管自由两端分别设有进风通道和吸风管道,吸风管道内端延伸至设备本体内部并安装有引风机,通风管内部套设有与其结构相匹配的水冷管,水冷管自由两端均设有循环管,两个循环管分别贯穿进风通道和吸风管道并连接有水冷箱,水冷箱内安装有连接于其中一个循环管上的循环泵,散热箱远离吸风管道一端连接有延伸至其内部的排风通道,散热箱远离排风通道一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出风通道;
10.通风管底端延伸至散热箱内部并设有多个制冷弯管,多个制冷弯管两端均延伸至散热箱上方,多个制冷弯管一端共同连接有与水冷箱相连通设置的导流件,多个制冷弯管内均填充有制冷剂,通风管与多个制冷弯管位置相对应的内部环形设有多个水冷套环,多个水冷套环均匀套设于水冷管上,且水冷套环下端连接有延伸至制冷弯管内的套环口,套环口与制冷弯管内部相连通设置,水冷套环内部还设有延伸至制冷弯管内侧的磁性搅动件,多个制冷弯管内底端面嵌设有下电磁片。
11.进一步的,通风管以及水冷管均为平坦螺旋结构,水冷管外直径小于通风管内直径。
12.进一步的,导流件包括连接于多个制冷弯管一端上的分流管,多个分流管远离制冷弯管一端共同连接有供水管,供水管与水冷箱通过抽泵相连接。
13.进一步的,多个制冷弯管分别嵌设贴覆于通风管底端部,散热箱上端面设有与通风管、多个制冷弯管贯穿设置的封盖。
14.进一步的,多个制冷弯管上均设有进料嘴,制冷剂选用硝石,硝石遇水结冰,具有高强制冷效果。
15.进一步的,磁性搅动件包括嵌设于水冷套环内顶部的上电磁片,上电磁片左右端均设有延伸至制冷弯管内部的导向线,两个导向线的自由端均贯穿套环口并均与制冷弯管内底部相连接,一对导向线上均滑动连接有磁球,且一对导向线位于水冷套环内部的一端与水冷套环同轴心设置。
16.进一步的,一对磁球上下交错设置,其中一个导向线上还设有对磁球进行限位的限位球。
17.进一步的,上电磁片偏向远离限位球一侧向下延长设置。
18.进一步的,一对磁球均与上电磁片、下电磁片磁吸设置,设备本体内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以及控制器,控制器与循环泵、抽泵以及上电磁片、下电磁片信号连接。
19.进一步的,通风管位于散热箱上方的端部采用隔热材料制成,通风管位于散热箱内部的端部以及水冷管、制冷弯管均采用导热材料制成。
20.3.有益效果
2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22.(1)本方案通过在设备本体外端增设呈螺旋状的通风管、水冷管,当设备本体内温度过高时,空气通过通风管导入至设备本体内部,并流经循环流通有冷却液的水冷管,有效对空气长路程降温,此外,在通风管底端面增设填充有制冷剂的制冷弯管,向制冷弯管内通入冷却液,同时,通风管与制冷弯管之间增设多个带有磁性搅动件的水冷套环,利用磁性搅动件与下电磁铁的配合,提高制冷弯管的制冷效果,利用制冷弯管的高效制冷将低温传递至通风管处,从而进一步降低导入设备本体内的空气温度,而从设备本体内导出的空气再由散热箱低温排出,有效避免排出的高温气体影响其他设备。
23.(2)多个制冷弯管上均设有进料嘴,制冷剂选用硝石,硝石遇水结冰,具有高强制冷效果,制冷弯管内混有制冷剂的冷却液导入多个水冷套环内,水冷套环处同样处于低温状态,而水冷套环套设于水冷管上,对水冷管以及通风管内部起到低温促进作用,而水冷管内的冷却液处于循环流动状态,从而进一步促进水冷管对导入空气的降温效果。
24.(3)磁性搅动件包括嵌设于水冷套环内顶部的上电磁片,上电磁片左右端均设有
延伸至制冷弯管内部的导向线,两个导向线的自由端均贯穿套环口并均与制冷弯管内底部相连接,一对导向线上均滑动连接有磁球,且一对导向线位于水冷套环内部的一端与水冷套环同轴心设置,一对磁球上下交错设置,其中一个导向线上还设有对磁球进行限位的限位球,上电磁片偏向远离限位球一侧向下延长设置,通过间断性启动上电磁片以及下电磁铁,实现一对磁球于导向线上上下活动,硝石与水混合后在搅动状态下更容易结冰,且制冷弯管内流动的冷却液更有效提高冷传效果,加速低温传递效率。
25.(4)上电磁片并非位于水冷套环顶部正中位置,故而当上电磁片被启动后,一对磁球分别磁吸于上电磁片两侧,一对磁球的高度上下交错,从而当上电磁片被断开,下电磁铁启动后,位于下方的磁球沿着导向线先抵达导向线底部,另一个磁球则后抵达限位球处,从而实现在有限空间内两个磁球互不影响对方活动。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发明的外部立体图一;
27.图2为本发明的外部立体图二;
28.图3为本发明的散热装置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发明的散热装置处的拆分图;
30.图5为本发明的通风管与制冷弯管结合处的部分剖视图;
31.图6为图5中a处结构示意图;
32.图7为本发明的通风管与制冷弯管结合处的部分内部示意图;
33.图8为图7中b处结构示意图;
34.图9为本发明的通风管与制冷弯管结合处的侧面示意图。
35.图中标号说明:
36.1设备本体、2散热箱、3通风管、301进风通道、302吸风管道、4排风通道、5出风通道、6水冷管、7循环管、8制冷弯管、9分流管、10供水管、11水冷套环、1101套环口、12导向线、13磁球、14上电磁片。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
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0.实施例1:
41.请参阅图1-5,一种具有高效散热功能的化工机电设备,包括设备本体1,设备本体1一端侧壁上安装有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包括固定安装于设备本体1端壁上的散热箱2,散热箱2上嵌设安装有通风管3,通风管3自由两端分别设有进风通道301和吸风管道302,吸风管道302内端延伸至设备本体1内部并安装有引风机,通风管3内部套设有与其结构相匹配的水冷管6,水冷管6自由两端均设有循环管7,两个循环管7分别贯穿进风通道301和吸风管道302并连接有水冷箱,水冷箱内装载有冷却液,水冷箱内安装有连接于其中一个循环管7上的循环泵,冷却液于水冷管6内循环流动,散热箱2远离吸风管道302一端连接有延伸至其内部的排风通道4,排风通道4内端同样延伸至设备本体1内部,散热箱2远离排风通道4一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出风通道5;
42.通风管3以及水冷管6均为平坦螺旋结构,水冷管6外直径小于通风管3内直径,设置成平坦螺旋结构,有利于延长进风路程,外界空气导入至通风管3内,并与流经有水冷液的水冷管6接触,有效降低外界空气导入至设备本体1内的温度,降温后的空气通过通风管3导入至设备本体1内,而设备本体1内高温气体则通过排风通道4导入散热箱2内,并由散热箱2一端的出风通道5排出。
43.请参阅图3-5,通风管3底端延伸至散热箱2内部并设有多个制冷弯管8,多个制冷弯管8两端均延伸至散热箱2上方,多个制冷弯管8分别嵌设贴覆于通风管3底端部,散热箱2上端面设有与通风管3、多个制冷弯管8贯穿设置的封盖,多个制冷弯管8一端共同连接有与水冷箱相连通设置的导流件,导流件包括连接于多个制冷弯管8一端上的分流管9,多个分流管9远离制冷弯管8一端共同连接有供水管10,供水管10与水冷箱通过抽泵相连接,且供水管10内安装有单向阀,多个制冷弯管8内均填充有制冷剂,多个制冷弯管8上均设有进料嘴,制冷剂选用硝石,利用供水管10与多个分流管9的配合,向多个制冷弯管8内导入适量的水冷液,硝石遇水结冰,具有高强制冷效果,而制冷弯管8处的低温通过接触传递至通风管3处,有效提高通风管3内的低温效果。
44.请参阅图5-9,通风管3与多个制冷弯管8位置相对应的内部环形设有多个水冷套环11,多个水冷套环11均匀套设于水冷管6上,且水冷套环11下端连接有延伸至制冷弯管8内的套环口1101,套环口1101与制冷弯管8内部相连通设置,制冷弯管8内混有制冷剂的冷却液导入多个水冷套环11内,水冷套环11处同样处于低温状态,而水冷套环11套设于水冷管6上,对水冷管6以及通风管3内部起到低温促进作用,而水冷管6内的冷却液处于循环流动状态,从而进一步促进水冷管6对导入空气的降温效果;
45.水冷套环11内部还设有延伸至制冷弯管8内侧的磁性搅动件,多个制冷弯管8内底端面嵌设有下电磁片,具体的,磁性搅动件包括嵌设于水冷套环11内顶部的上电磁片14,上电磁片14左右端均设有延伸至制冷弯管8内部的导向线12,两个导向线12的自由端均贯穿套环口1101并均与制冷弯管8内底部相连接,一对导向线12上均滑动连接有磁球13,导向线采用金属线制作而成,具有导热效果,且一对导向线12位于水冷套环11内部的一端与水冷套环11同轴心设置,一对磁球13均与上电磁片14、下电磁片磁吸设置,设备本体1内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以及控制器,控制器与循环泵、抽泵以及上电磁片14、下电磁片信号连接,当
设备本体1内温度过多时,智能启动循环泵、抽泵以及上电磁片14、下电磁片。
46.更为详细的,一对磁球13上下交错设置,其中一个导向线12上还设有对磁球13进行限位的限位球,上电磁片14偏向远离限位球一侧向下延长设置,上电磁片14并非位于水冷套环11顶部正中位置,故而当上电磁片14被启动后,一对磁球13分别磁吸于上电磁片14两侧,一对磁球13的高度上下交错,从而当上电磁片14被断开,下电磁铁启动后,位于下方的磁球13沿着导向线12先抵达导向线12底部,另一个磁球13则后抵达限位球处,从而实现在有限空间内两个磁球13互不影响对方活动,通过间断性启动上电磁片14以及下电磁铁,实现一对磁球13于导向线12上上下活动,即上电磁片14被启动后,一对磁球13向上运动被上电磁片14所吸附,当上电磁片14被断开,下电磁铁被启动后,一对磁球13又沿导向线12回退至制冷弯管8内,如此往复,硝石与水混合后在搅动状态下更容易结冰,且制冷弯管8内流动的冷却液更有效提高冷传效果,加速低温传递效率,需要注意的是,磁球13的活动时间限制在可控时间内,不宜运动时间过长,以免结冰后的冷却液影响磁球13的使用时间,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扩大套环口1101的内直径,一对磁球13之间存在间隔,故而无论上电磁片14处于什么形态也不影响一对磁球13的上下活动,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47.通风管3位于散热箱2上方的端部采用隔热材料制成,以免通风管3内低温向外传递,从而提高其对气体的制冷效果,通风管3位于散热箱2内部的端部以及水冷管6、制冷弯管8均采用导热材料制成,制冷弯管8处的低温不仅向上传递至通风管3内,还向下传递至散热箱2内,设备本体1内高温气体则通过排风通道4导入散热箱2内,并由散热箱2一端的出风通道5排出,流经散热箱2内的气体排出后温度降低,有效避免所排出的气体为高温状态而影响周边其他设备,提高整体降温效果。
48.本方案通过在设备本体1外端部增设呈螺旋状的通风管3以及水冷管6,当设备本体1内温度过高时,外界空气通过通风管3导入至设备本体1内部,并流经循环流通有冷却液的水冷管6,延长空气进入路程,有效对导入的空气进行降温,此外,在通风管3底端面增设填充有制冷剂的制冷弯管8,向制冷弯管8内通入冷却液,同时,通风管3与制冷弯管8之间增设多个带有磁性搅动件的水冷套环11,利用磁性搅动件与下电磁铁的配合,提高制冷弯管8的制冷效果,利用制冷弯管8的高效制冷将低温传递至通风管3处,从而进一步降低导入设备本体1内的空气温度,而从设备本体1内导出的空气再由散热箱2低温排出,有效避免排出的高温气体影响其他设备;
49.当无需对设备本体1内进行持续降温后,制冷工作停止,位于制冷弯管8内的冷却液受外界环境(特指外界具有一定温度环境下)影响下慢慢减少,从而其内部的硝石慢慢析出,从而以便于后续重复使用。
50.本发明中的所采用的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51.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