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胶印机的高效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62083发布日期:2022-06-29 03:58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胶印机的高效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胶印机的高效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2.胶印机是平版印刷机的一种,印刷时印刷图文从印版先印到橡皮滚筒上,然后再由橡皮滚筒转印到纸张上。胶印机根据一次走纸完成的印刷色数可以分为单色、双色、四色及多色印刷机,根据承印的最大纸张幅面可以分为小胶印机、六开、四开、对开及全张纸印刷机,此外还有一次走纸可以同时完成两面印刷的双面印刷机,但胶印机在使用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需要对其使用配套的冷却设备进行散热,保证装置的正常运行。
3.但现有的一种应用于胶印机的高效冷却装置结构不太完善,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4.现有的胶印机不具有散热结构,印刷辊在热量较高时会影响装置的正常运行,依然会导致散热不畅的情况,且冷却设备在使用时经过装置时内部冷却液会吸收热量导致冷却液升温,需要经常更换冷却液才能保证冷却效果,不仅操作繁琐,也浪费冷却液。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胶印机的高效冷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印刷辊在热量较高时会影响装置的正常运行,依然会导致散热不畅的情况和冷却设备在使用时经过装置时内部冷却液会吸收热量导致冷却液升温,需要经常更换冷却液才能保证冷却效果,导致操作繁琐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胶印机的高效冷却装置,包括胶印机本体,所述胶印机本体的顶部设有冷却箱,所述胶印机本体的内部设有印刷辊本体,所述胶印机本体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放置槽,两个所述放置槽的内壁均固定安装有冷却盒,两个所述冷却盒的底部均与印刷辊本体的两端转动连接,所述冷却箱一侧的顶部固定贯穿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另外一端与其中一个冷却盒的顶部固定贯穿,所述冷却箱另外一侧的顶部固定贯穿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另外一端与另外一个冷却盒的顶部固定贯穿。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印刷辊本体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管,两个所述固定管均与相邻冷却盒内壁的一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固定管的中部均对称开设有多个进水孔。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印刷辊本体的内部开设有冷却槽,两个所述固定管的一端分别与冷却槽的两端固定贯穿。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却箱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冷却导流板,所述冷却箱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冷却导流板,所述第一冷却导流板和第二冷却导流板均为倾斜设计,且倾斜的方向相反。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冷却导流板和第二冷却导流板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冷却隔条,多个所述冷却隔条的尺寸均一致。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冷却导流板顶端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导流槽,所述第二冷却导流板顶端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二导流槽。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却箱的顶端卡合连接有顶盖,所述冷却箱底端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四个所述支撑块的底端均与胶印机本体的顶端固定连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胶印机的高效冷却装置,通过设置了冷却箱、进水管、冷却盒、冷却槽与出水管的配合,冷却液通过进水管进入冷却盒内部时,能够通过冷却盒将胶印机本体的内部进行冷却,冷却液通过进水孔和冷却槽的渗透进入印刷辊本体内部,能够达到对印刷辊本体进行=降温的效果,使得胶印机本体的内壁与印刷辊本体可进行同步降温,从而达到高效冷却的效果。
15.2、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胶印机的高效冷却装置,通过设置了第一冷却导流板、第二冷却导流板、冷却隔条、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的配合,使用后的冷却液通过出水管再次进入冷却箱内部,先经过第一冷却导流板、冷却隔条和第二冷却导流板的配合对冷却液进行降温,由于第一冷却导流板和第二冷却导流板自身具有冷却效果,当冷却液经过其表面时,通过冷却隔条的阻碍限制流淌速度,从而增加了冷却效果,使得冷却液在通过第二导流槽下料至冷却箱内部的底部时能够达到二次降温的效果,便于循环使用,避免了长期更换冷却液造成的浪费情况,从而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却箱和出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胶印机本体和冷却盒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却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胶印机本体;2、冷却箱;3、进水管;4、放置槽;5、冷却盒; 6、进水孔;7、冷却槽;8、出水管;9、第一冷却导流板;10、冷却隔条; 11、第一导流槽;12、第二冷却导流板;13、第二导流槽;14、顶盖;15、支撑块;16、印刷辊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胶印机的高效冷却装置的技术方案:
23.实施例一:
24.如图1-3所示,一种应用于胶印机的高效冷却装置,包括胶印机本体1,胶印机本体1的顶部设有冷却箱2,胶印机本体1的内部设有印刷辊本体16,胶印机本体1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放置槽4,两个放置槽4的内壁均固定安装有冷却盒5,两个冷却盒5的底部均与印刷辊本体16的两端转动连接,冷却箱2一侧的顶部固定贯穿有进水管3,进水管3的另外一端与
其中一个冷却盒 5的顶部固定贯穿,冷却箱2另外一侧的顶部固定贯穿有出水管8,出水管8 的另外一端与另外一个冷却盒5的顶部固定贯穿,通过设置了冷却箱2、进水管3、冷却盒5、冷却槽7与出水管8的配合,冷却液通过进水管3进入冷却盒5内部时,能够通过冷却盒5将胶印机本体1的内部进行冷却,冷却液通过进水孔6和冷却槽7的渗透进入印刷辊本体16内部,能够达到对印刷辊本体16进行降温的效果,使得胶印机本体1的内壁与印刷辊本体16可进行同步降温,从而达到高效冷却的效果,印刷辊本体16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管,两个固定管均与相邻冷却盒5内壁的一端转动连接,两个固定管的中部均对称开设有多个进水孔6,进水孔6的设置能够将冷却液渗透进印刷辊本体 16内部,印刷辊本体16的内部开设有冷却槽7,两个固定管的一端分别与冷却槽7的两端固定贯穿。
25.实施例二:
26.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1和图4所示,冷却箱2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冷却导流板9,冷却箱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冷却导流板12,第一冷却导流板9和第二冷却导流板12均为倾斜设计,且倾斜的方向相反,第一冷却导流板9自身为冷却设计,当受热的冷却液经过第一冷却导流板9 和第二冷却导流板12流淌时与其接触,增加流淌面积与时间,能够将冷却液进行二次冷却,第一冷却导流板9和第二冷却导流板12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冷却隔条10,多个冷却隔条10的尺寸均一致,第一冷却导流板9顶端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导流槽11,第二冷却导流板12顶端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二导流槽13,冷却箱2的顶端卡合连接有顶盖14,冷却箱2底端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5,四个支撑块15的底端均与胶印机本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通过设置了第一冷却导流板9、第二冷却导流板12、冷却隔条10、第一导流槽11 和第二导流槽13的配合,使用后的冷却液通过出水管8再次进入冷却箱2内部,先经过第一冷却导流板9、冷却隔条10和第二冷却导流板12的配合对冷却液进行降温,由于第一冷却导流板9和第二冷却导流板12自身具有冷却效果,当冷却液经过其表面时,通过冷却隔条10的阻碍限制流淌速度,从而增加了冷却效果,使得冷却液在通过第二导流槽13下料至冷却箱2内部的底部时能够达到二次降温的效果,便于循环使用,避免了长期更换冷却液造成的浪费情况,从而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7.工作原理:在使用时,胶印机本体1运行调动印刷辊本体16转动进行印刷,放胶印机本体1运行时间较长产生一定热量时,冷却箱2内部设置的泵体运行带动冷却箱2内部的冷却液通过进水管3进入其中有个冷却盒5的内部,冷却盒5位于胶印机本体1内,能够对胶印机本体1的内部进行有效的降温,冷却液通过进水孔6渗透进冷却槽7的内部时,冷却槽7能够对印刷辊本体16起到降温效果,然后通过另外一侧的进水孔6渗透进另外一个冷却盒5内,也能达到对胶印机本体1内部进行散热的效果,然后通过出水管8 将使用后的冷却液输送至冷却箱2内部的顶部,先经过第一冷却导流板9、冷却隔条10和第二冷却导流板12的配合对冷却液进行降温,由于第一冷却导流板9和第二冷却导流板12自身具有冷却效果,当冷却液经过其表面时,通过冷却隔条10的阻碍限制流淌速度,从而增加了冷却效果,当冷却液通过第二导流槽13进行下料时已经再次冷却便于后续循环使用。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