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媒加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53665发布日期:2022-09-27 21:54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媒加注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冷媒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冷媒加注机。


背景技术:

2.目前在一些制冷系统中通常会需要利用冷媒进行制冷作业,若制冷系统长时间使用后,其冷媒会存在一定消耗,影响到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
3.此时,就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冷媒加注作业,通常的冷媒加注,需要工作人员先对制冷系统的管道进行压力检测,制冷系统通常有高压端和低压端,且在制冷系统内部冷媒充足的情况下,高压端和低压端的压力值相对固定,当工作人员检测到制冷系统高压端或低压端的压力值有明显变化时,即可判断该制冷系统中需要填充冷媒,然后工作人员再利用管路连接冷媒罐和制冷系统进行填充,其中冷媒的填充量大多是工作人员根据压力的变化凭经验进行填充。
4.发明人认为,上述冷媒的填充方式较为繁琐,自动化程度低,且仅凭经验进行加注,加注精度偏低,存在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冷媒加注的精度和自动化程度,本技术提供一种冷媒加注机。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冷媒加注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冷媒加注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内设置有真空泵,所述真空泵上设置有与制冷系统和冷媒罐连通的管路组件,所述管路组件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机体内设置有对冷媒罐进行称重的称重组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利用管路组件与制冷系统和冷媒罐连通,真空泵运转,对制冷系统进行抽真空作业,抽完真空之后,进行大约两分钟的真空保压作业,判断制冷系统内部是否存在泄漏情况,其中的压力变化会通过压力传感器反馈出来,若制冷系统不存在泄漏的情况,由于制冷系统经过抽真空后,其内部会形成负压,此时会通过与冷媒罐连通的管路将冷媒罐内的冷媒抽至制冷系统内,完成冷媒加注作业,加注时,冷媒罐放置在称重组件上,可实时反馈出加注冷媒的量,即有助于使冷媒的加注更加精准,且利用上述方式进行冷媒加注,相较人工加注,效率更高,自动化程度更高。
9.优选的,所述管路组件包括高压管、低压管、电磁阀组和加注管,所述机体上对应开设有高压口和低压口,所述高压管一端与机体的高压口连接,所述高压管另一端与电磁阀组连接;所述低压管的一端与机体的低压口连接,所述低压管另一端与电磁阀组连接,所述电磁阀组还设置有与真空泵连通的连接管,所述加注管与电磁阀组相连通,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高压口和低压口处。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制冷系统进行作业时,利用气管使得制冷系统的高压端或低压端与机体上的高压口或低压口连通,实现制冷系统与真空泵的连接,利用加注管实现与冷媒罐的连通,利用电磁阀组的启闭即可进行抽真空检漏作业和加注作业。
11.优选的,所述机体上设置有工控机,所述压力传感器、电磁阀组和真空泵均与工控机电连接,所述机体上还设置有与工控机电连接的显示屏。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中,利用工控机对真空泵和电磁阀组的启闭进行控制,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加注作业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
13.优选的,所述称重组件设置为电子秤,所述电子秤与工控机无线连接,所述机体的一侧铰接有开合门,所述机体靠近开合门的一侧设置有抵接板,所述开合门与抵接板之间形成有放置空间,所述电子秤位于放置空间内。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利用开合门和抵接板形成放置空间存放电子秤,更加便携方便。
15.优选的,所述真空泵上设置有进油排气口,所述机体对应的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处还设置有加油塞,所述机体的连接孔和真空泵的进油排气口之间连通有进油排气管,所述真空泵位于进油排气口处设置有气镇阀。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真空泵在运作过程中,需要对其内部定期加入泵油,提供动力源,另外,真空泵在抽真空作业后,其内部也会存在气体需要排出,此时利用气镇阀实现进油排气管实现进油和排气的作业,更加快捷方便。
17.优选的,所述电磁阀组上还连通有排油管,所述排油管的排油口从机体的底壁伸出。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中,电磁阀组内会存在一些油污,利用排油管及时自动将内部的油污排出,有助于防止影响电磁阀组的正常运行。
19.优选的,所述机体的上方形成有收纳槽,所述连接孔形成于收纳槽的底壁上,所述机体位于收纳槽内架设有提杆。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手拎提杆,便于对该冷媒加注机进行移动。
21.优选的,所述机体相对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进风口和排风口,所述进风口开设在抵接板上。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真空泵在进行运作时,真空泵上的风扇会运作,从进风口吸入风,然后从排风口排出,此过程中,风会对真空泵起到降温散热得到作用。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利用管路组件将真空泵与制冷系统和冷媒罐连通,且利用称重组件对冷媒罐进行沉称重,可在检测完制冷系统情况后,直接利用制冷系统的负压将冷媒罐内的冷媒抽入,相较之前人工加注冷媒,简化了步骤,加注冷媒效率更高,且加注过程中,利用称重组件可控制冷媒的加注量,即有助于提高冷媒的加注精度;
25.2.借助工控机与电磁阀组、压力传感器和真空泵电连接,实现检测加注作业的自动控制,有助于提高冷媒加注作业的自动化程度和加注效率;
26.3.通过机体两侧的进风口和排风口,在真空泵工作时,利用风冷的方式对真空泵进行降温散热,有助于提高真空泵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主要体现管路组件的结构;
2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主要体现进风口、排风口和收纳槽的结构。
30.附图标记:1、机体;11、高压口、12、低压口;13、收纳槽;14、提杆;15、进风口;16、排风口;2、真空泵;3、管路组件;31、电磁阀组;32、高压管;33、低压管;34、加注管;341、加注口;4、压力传感器;5、电子秤;6、连接管;7、工控机;8、显示屏;9、连接孔;10、进油排气管;20、加油塞;30、排油管;40、开合门;50、抵接板;60、放置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冷媒加注机。
33.参照图1和图2,冷媒加注机包括机体1,机体1内安装有真空泵2,机体1位于真空泵2上设置有管路组件3,用于与制冷系统和冷媒罐连通,管路组件3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制冷系统内压力的压力传感器4,机体1上还设置有对冷媒罐进行称重的称重组件,称重组件设置为电子秤5。
34.在准备对制冷系统进行加注冷媒前,先利用管路组件3与制冷系统和冷媒罐连通,然后对制冷系统进行抽真空作业,之后再进行大约两分钟的真空保压后,若制冷系统内的压力无变化,说明制冷系统内不存在泄漏情况,此时便可利用制冷系统内的负压,将冷媒罐内的冷媒抽入制冷系统内,实现冷媒的加注作业,由于加注的时候,冷媒罐处于电子秤5上,因此可对冷媒加注量进行控制。即利用该冷媒加注机,一方面,相对人工加注冷媒,简化了步骤,提高了冷媒加注效率;另一方面,利用电子秤5对冷媒罐的称重,使用者可定量进行加注,有助于提高冷媒加注的精度。
35.管路组件3包括电磁阀组31、高压管32、低压管33和加注管34,电磁阀组31安装在机体1位于真空泵2的上方处,机体1对应开设有高压口11和低压口12,高压管32一端与电磁阀组31连通,另一端与高压口11连接,低压管33一端与电磁阀组31连通,另一端与低压口12连接,电磁阀组31上还连通有连接管6,连接管6的另一端与真空泵2连通;机体1上开设有加注口341,加注管34的一端与电磁阀组31连通,另一端与加注口341连接。另外,压力传感器4设置有两个,分别安装在高压口11和低压口12处。
36.机体1上安装有工控机7,工控机7与压力传感器4、电磁阀组31、真空泵2和电子秤5均电连接,机体1的外侧还安装有显示屏8,用于显示相关数据。由于工控机7属于本领域所熟知的手段,因此不再赘述。
37.实际中,制冷系统会存在高压端和低压端,正常情况下,高压端和低压端的压力值为相对固定值,可根据实际工况,选择高压口11与制冷系统的高压端连通或低压口12与制冷系统的低压端连通,在进行作业时,利用气管使得冷媒加注机与制冷系统连通,并利用气管使其与冷媒罐连通,抽真空使得制冷系统内压力达到一定数值后,工控机7会控制电磁阀组31闭合,此时利用压力传感器4实时检测到制冷系统内的压力,通过压力传感器4反馈的数据,即可判断制冷系统内部是否存在泄漏情况,若无泄漏情况,工控机7会控制电磁阀组31使得加注管34与对应的高压管32或低压管33连通,实现冷媒罐与制冷系统的连通,此时利用制冷系统内的负压即可实现冷媒的加注作业。若压力传感器4反馈的压力在逐渐变小,说明制冷系统存在泄漏情况,此时,工控机7不会控制电磁阀打开,即不会进行冷媒加注作
业,需要使用者对制冷系统检修,直至制冷系统不发生泄漏。
38.参照图2和图3,真空泵2上开设有进油排气口,机体1位于进油排气口的上方开设有连接孔9,机体1的连接孔9和真空泵2的进油排气孔之间连通有进油排气管10,真空泵2位于进油排气管10内安装有气镇阀,机体1位于连接孔9处安装有加油塞20,对连接孔9起到封闭的作用。利用气镇阀使得进油排气管10即可实现注油的功能也可实现排气的作用,且两者互不影响,更加快捷方便。
39.电磁阀组31上还连通有排油管30,排油管30的排油口从集体的底部伸出,可及时将电磁阀组31内的残留油液排出,有助于防止影响到电磁阀组31的运行。
40.机体1的上方形成有收纳槽13,其中加油塞20和连接孔9位于收纳槽13的底壁上,机体1位于收纳槽13内架设安装有提杆14,便于使用者手提该设备。
41.机体1相对的两侧开设进风口15和排风口16,实际中,真空泵2的一侧连接有散热风扇,在真空泵2作业时,散热风扇会随之转动,进风口15位于散热风扇的一侧,此时外界风会从进风口15进入机体1内并从排风口16排出,有助于提高对真空泵2的散热降温效果。
42.机体1的一侧铰接有开合门40,机体1靠近开合门40的一侧安装有抵接板50,抵接板50和开门之间形成有放置空间60,电子秤5放置在放置空间60内,进风口15开设在抵接板50上。
4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冷媒加注机的实施原理为:实际中,先将冷媒加注机与冷媒罐和制冷系统连通,然后运转真空泵2,先进行抽真空作业,然后进行真空保压,若制冷系统无泄漏情况,则控制电磁阀打开,使得冷媒罐和制冷系统连通,利用制冷系统内的负压将冷媒抽入,实现冷媒的加注作业,同时冷媒罐是放置在电子秤5上的,可实现冷媒的定量加注。该冷媒加注机利用工控机7控制相关零部件的启闭,自动化程度高,且加注效率更高,另外,利用电子秤5,实现定量加注,有助于提高冷媒的加注精度。
4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