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冷媒回收机的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68494发布日期:2023-02-04 02:03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冷媒回收机的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冷媒回收机配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冷媒回收机的分离器。


背景技术:

2.现有市场上的车用空调循环系统都是利用冷媒在循环系统中的相态变化产生吸热与放热现象,比如除湿、致热和致冷等,而现有冷媒循环系统一般由控制系统、压缩结构和冷凝器等,其中压缩结构是冷媒循环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压缩结构在运行是需要要通过润滑油来减少损耗,而润滑油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变质,导致影响压缩结构的使用寿命,为此需要通过冷媒回收机进行定期维护,通过回收机将压缩结构内的冷媒气体回收至回收内,首先将冷媒气体中的杂质与气体分离,在将气体通过加压方式输送至分离器内,同时部分润滑油通过气体被带入分离器内,最后通过分离器将气体和润滑油进行分离,而气体会重新填充至冷媒循环系统中,润滑油将存储在分离器内,这些润滑油可经过后续的清理可重新利用,同时冷媒循环系统还需要通过回收机在对其进行润滑油填充,从而保证其使用寿命。
3.现有的分离器结构一般为密闭的钢瓶,导致操作者无法得知分离器内润滑油的存储含量,无法得知啥时候需要对于瓶体内的润滑油进行排出处理,如过润滑油存量过多,容易导致后续分离器的运作,致使需要操作者凭借经验来判断分离器内润滑油含量,如晃动瓶体、感知瓶体重量或根据分离气体次数来决定是否对分离器内润滑油进行排空,这样操作相对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能智能化感知润滑油排出高度且简化人工操作难度的分离器。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冷媒回收机的分离器,包括带有进气口、出气口和排油口的分离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离主体内设置有与其相连接,且与上述进气口相配合,并对冷媒气体中润滑油分离的分离单元,所述的分离主体内还设置有与其相固连且与上述分离单元相配合的过流壳,所述的过流壳内设置有与其相连接且用于感知润滑油排出高度的感知单元。
6.在上述的一种用于冷媒回收机的分离器中,所述的分离主体由下壳体以及与下壳体相连接的上壳体组成。
7.在上述的一种用于冷媒回收机的分离器中,所述的分离单元由分离壳、过滤棉网以及设置于过滤棉网内且形成支撑架结构的网罩组成,所述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位于连接处的内壁上设置有与下壳体相连接且供上述分离壳安装的装配板,所述的分离壳的槽底面上开设有若干个供润滑油下落的下落孔,所述的装配板位于位于分离壳处的端面上开设有下落口,该下落口的内壁呈倾斜设置。
8.在上述的一种用于冷媒回收机的分离器中,所述的过滤壳由外壳以及与外壳相连
接的内壳组成,且外壳和内壳呈同轴设置,所述的内壳的两端分别伸出外壳外,该内壳的上端延伸至上述下落口处,且该内壳上端的内径大于下落口的直径,所述的内壳呈中空设置,所述的内壳与外壳之间形成感应腔,所述的外壳的外周壁上开设有若干个进油孔。
9.在上述的一种用于冷媒回收机的分离器中,所述的外壳位于下端的周壁上设置有与其相连接且便于感知腔内润滑油排出的排出管。
10.在上述的一种用于冷媒回收机的分离器中,所述的感知单元由安装板、带有若干个感应点的感应器和若干个碰触块组成,且感应点的数量与碰触块的数量相同,所述的安装板上也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的感应器设置于安装板的上端面上,该安装板的端面上开设有供感应器中感应点伸至安装板外的通孔,所述的安装板位于相对应通孔处的均设置有供上述碰触块安装的滑杆。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用于冷媒回收机的分离器具有以下优点:
12.1、分离主体内设置有与其相连接,且与上述进气口相配合,并对冷媒气体中润滑油分离的分离单元,分离主体内还设置有与其相固连且与上述分离单元相配合的过流壳,过流壳内设置有与其相连接且用于感知润滑油排出高度的感知单元,上述结构的设置,提高操作的智能化程度,同时降低人工操作难度。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用于冷媒回收机的分离器中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分离主体;2、过流壳;3、下壳体;4、上壳体;5、分离壳;6、过滤棉网;7、装配板;8、外壳;9、内壳;10、感应腔;11、进油孔;12、排出管;13、安装板;14、感应器;15、碰触块;16、滑杆。
具体实施方式
15.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16.如图1所示,本用于冷媒回收机的分离器,包括带有进气口、出气口和排油口的分离主体1,分离主体1内设置有与其相连接,且与上述进气口相配合,并对冷媒气体中润滑油分离的分离单元,分离主体1内还设置有与其相固连且与上述分离单元相配合的过流壳2,过流壳2内设置有与其相连接且用于感知润滑油排出高度的感知单元,分离单元由分离壳5、过滤棉网6以及设置于过滤棉网6内且形成支撑架结构的网罩组成,上壳体4和下壳体3位于连接处的内壁上设置有与下壳体3相连接且供上述分离壳5安装的装配板7,并通过该装配板7在上壳体4装配后,使分离壳5的上端与上壳体4内壁相抵触从而形成密封,分离壳5位于与上壳体4相抵触端面上嵌设有加强密封性的密封圈,上述过滤棉网6延伸至分离壳5与上壳体4,分离壳5的槽底面上开设有若干个供润滑油下落的下落孔,装配板7位于位于分离壳5处的端面上开设有下落口,该下落口的内壁呈倾斜设置,过滤壳由外壳8以及与外壳8相连接的内壳9组成,且外壳8和内壳9呈同轴设置,内壳9的两端分别伸出外壳8外,该内壳9的上端延伸至上述下落口处,且该内壳9上端的内径大于下落口的最大直径,内壳9延伸后可于上述装配板7相抵触,也可于上述装配板7之间留有间距,内壳9呈中空设置,内壳9与外壳8之间形成感应腔10,外壳8的外周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同排设置的进油孔11,通过该进油孔
11使润滑油进入感应腔10内,进油孔11的高度低于最高排油点,感知单元由安装板13、带有若干个感应点的感应器14和若干个碰触块15组成,且感应点的数量与碰触块15的数量相同,上述内壳9的外周壁和外壳8的内周壁上均设置有径向向外凸起且用于限制上述安装板13位置的凸环部,安装板13上也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感应器14设置于安装板13的上端面上,该安装板13的端面上开设有供感应器14中感应点伸至安装板13外的通孔,安装板13位于相对应通孔处的均设置有供上述碰触块15安装的滑杆16,滑杆16的下端设置有与与其相连接的限位块,防止碰触块15脱落,碰触块15上开设有供滑杆16穿过的通孔,上述感应器14通过若干个螺柱与安装板13相连接,感应器14可通过无线或有线将数据传送至回收机的控制面板上,为此上壳体4或下壳体3上可设置一个外接管口供感应器14电线穿出,安装板13的上端面还可设置防护罩防止感应器14受损,当润滑油进入感应腔10时,润滑油上升时带动碰触块15上升,直到碰触块15与感应器14中的感应点碰触发出润滑油排除警告,多个感应点的设置防止单一感应点损坏无法使及时外排润滑油。
17.作为优选结构,分离主体1由下壳体3以及与下壳体3相连接的上壳体4组成,上述进气口和出气口设置于上壳体4的上端部上,而排油口设置与下壳体3的下端部上。
18.进一步细说为了便于感应腔10内的润滑油排出,外壳8位于下端的周壁上设置有与其相连接且便于感知腔内润滑油排出的排出管12,该排出管12可延伸穿出分离主体1外,也可通过设置与排出管12连接的外接管实现润滑油的排出。
19.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20.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分离主体1、过流壳2、下壳体3、上壳体4、分离壳5、过滤棉网6、装配板7、外壳8、内壳9、感应腔10、进油孔11、排出管12、安装板13、感应器14、碰触块15、滑杆16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