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液器、压缩机和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52826发布日期:2023-03-22 10:56阅读:58来源:国知局
储液器、压缩机和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储液器、压缩机和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2.对于双缸转子压缩机而言,业内通常选择双吸气结构改单吸气结构的方式来降低成本。
3.相关技术中,采用双缸单吸气结构的双缸转子压缩机的制冷系统相比于采用双缸双吸气结构的双缸转子压缩机的制冷系统,出现了高频制冷量衰减的问题,高频制冷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储液器,可以减少冷媒在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流动时的冷量损失,增大压缩机的进气量,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增大制冷系统的制冷量,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
5.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储液器的压缩机。
6.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压缩机的制冷系统。
7.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储液器,用于压缩机,包括:壳体,具有储液腔以及与所述储液腔连通的进口;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位于所述第一管体的下游侧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一管体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第二管体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外;其中,所述第一管体的最小内径大于所述第二管体的最大内径。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液器,通过将位于第二管体上游侧的第一管体的内径设置的较大,可以减少冷媒在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流动时的冷量损失,增大压缩机的进气量,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增大制冷系统的制冷量,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管体包括直管段,所述直管段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储液腔内,所述直管段以及所述第二管体均为内径均匀的管体,所述直管段的内径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径的比值不小于2.1。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直管段的内径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径的比值范围为2.1~3.0。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体包括内径均匀的直管段以及连接在所述直管段的下游侧的缩口段,所述直管段的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直管段的另一部分以及所述缩口段均位于所述壳体外,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缩口段相连。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直管段位于所述壳体外的部分为外直管段,所述外直管段的长度不小于3mm。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直管段的长度范围为3mm~5mm。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缩口段包括直缩口段和渐变缩口段,所述渐变缩口段连接在所述直管段与所述直缩口段之间,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直缩口段相连,所述直缩口段的内径均匀,所述渐变缩口段的内径在由所述直管段至所述直缩口段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管体包括内径均匀的直管段,所述直管段完全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所述进口以及缩口部,所述直管段以及所述第二管体均与所述缩口部相连。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缩口部包括内径不同的第一缩口部和第二缩口部,所述第二缩口部位于所述第一缩口部的下游侧,所述直管段与所述第一缩口部相连,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二缩口部相连。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缩口部与所述第二缩口部之间通过第三缩口部相连,所述第一缩口部的内径均匀,所述第二缩口部的内径均匀,所述第三缩口部的内径在由所述第一缩口部至所述第二缩口部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缩口部的长度范围为3-5mm,所述第二缩口部的长度范围为3-5mm。
1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体包括直管段,所述直管段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储液腔内,所述直管段以及所述第二管体均为内径均匀的管体,所述直管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径,所述直管段与所述第二管体之间的距离范围为3mm~10mm。
2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体包括内径均匀的直管段,所述直管段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储液腔内,所述壳体内设有安装板,所述直管段穿设于所述安装板且与所述安装板相连,所述进口形成在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安装板距离所述壳体的底部的距离与所述直管段位于所述壳体内的部分的长度的比值范围为0.4~0.8。
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管体包括内径均匀的直管段,所述直管段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储液腔内,所述直管段的邻近所述进口的端面为进气端面,所述储液器还包括过滤部件,所述过滤部件设于所述储液腔内且位于所述进口与所述进气端面之间,所述过滤部件的过滤部与所述进气端面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直管段的内径的比值范围为0.4~1.0。
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管体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壳体相连且位于所述壳体内或者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一管体相连且位于所述第一管体内,所述第二管段位于所述壳体外且连接在所述第一管段的下游侧,所述压缩机的气缸的内径b、所述气缸的外径d、所述压缩机的频率f、冷媒内声波传播速度c、所述第一管段的长度l1、所述第二管段的长度l2满足:0.9≤{l1+l2+(πb)/2+(d-b)/2}/{c/(8f)}≤1.1。
2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地实施例,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均为独立成型件;或者,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一体成型。
2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地实施例,所述壳体为一体成型件;或者,所述壳体包括沿所述壳体的轴向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均为独立成型件。
25.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压缩机,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
实施例的储液器。
2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通过设置上述的储液器,可以增大压缩机的进气量,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增大制冷系统的制冷量,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
27.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制冷系统,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压缩机。
2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系统,通过设置上述的压缩机,可以增大制冷系统的制冷量,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
29.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30.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31.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储液器的示意图;
32.图2是图1中的第一管体的示意图;
33.图3是图1中的第二管体的示意图;
34.图4是图1中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一体成型时的示意图;
35.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储液器的示意图;
36.图6是图5中的壳体的分解示意图;
37.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些实施例的储液器的示意图;
38.图8是图7中的壳体的示意图。
39.附图标记:
40.100、储液器;
41.1、壳体;11、储液腔;111、储液空腔;12、进口;13、缩口部;131、第一缩口部;132、第二缩口部;133、第三缩口部;14、第一壳体;15、第二壳体;
42.2、第一管体;21、直管段;211、进气端面;212、外直管段;22、缩口段;221、直缩口段;222、渐变缩口段;
43.3、第二管体;31、第一管段;32、第二管段;
44.4、安装板;41、连通孔;
45.5、过滤部件;51、过滤部;
46.6、吸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47.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8.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液器100。
49.参照图1、图5和图7,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储液器100,用于压缩机,
例如压缩机可以为旋转式压缩机,当压缩机可以为旋转式压缩机时,压缩机可以为单缸吸气结构,压缩机也可以为多缸吸气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当压缩机用于制冷系统时,储液器100用于储存冷媒。
50.储液器100包括壳体1、第一管体2和第二管体3,壳体1具有储液腔11以及与储液腔11连通的进口12,第二管体3位于第一管体2的下游侧,且第一管体2和第二管体3相互连通,第一管体2的至少部分位于壳体1内,且第一管体2与储液腔11连通,直管段21的邻近进口12的端面为进气端面211,第一管体2与壳体1之间限定出储液空腔111,储液空腔111用于储存液态冷媒,第二管体3的至少部分位于壳体1外,第二管体3可以与压缩机的气缸的进气口相连;其中,第一管体2的最小内径大于第二管体3的最大内径。
51.压缩机工作时,冷媒可以从储液器100的进口12流入储液腔11中,流入储液腔11的冷媒可以在储液腔11中气液分离,储液腔11中的气态冷媒可以在压缩机的驱动下从储液腔11流入第一管体2内,然后沿着第一管体2朝向第二管体3流动,经第二管体3流入压缩机的气缸中,在压缩机的驱动下进行制冷循环。
52.由于第一管体2的最小内径大于第二管体3的最大内径,气态冷媒在第一管体2内的压力小于气态冷媒在第一管体2内的压力,气态冷媒在第一管体2内的流动速度小于气态冷媒在第二管体3内的流动速度,这样可以减少气态冷媒在第一管体2内的与第一管体2碰撞造成的冷量损失,缩短气态冷媒流经第二管体3的时间,减少气态冷媒在第二管体3流动时的冷量损失,增大压缩机的进气量,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增大制冷系统的制冷量,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
53.而且,由于在第二管体3的上游侧设置了与第二管体3相连通第一管体2,第二管体3的长度可以设置的较短,这样可以进一步地缩短气态冷媒流经第二管体3的时间,进一步地减少气态冷媒在第二管体3流动时的冷量损失,增大压缩机的进气量,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增大制冷系统的制冷量,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
5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液器100,通过将位于第二管体3上游侧的第一管体2的内径设置的较大,可以减少冷媒在第一管体2和第二管体3流动时的冷量损失,增大压缩机的进气量,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增大制冷系统的制冷量,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
55.参照图1、图2、图4、图5和图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管体2包括直管段21,直管段21的至少部分位于储液腔11内,直管段21位于储液腔11内的部分与壳体1限定处储液腔11,直管段21以及第二管体3均为内径均匀的管体,直管段21的内径d1与第二管体3的内径d2的比值不小于2.1。将第一管体2设置为直管段21,可以使得气态冷媒稳定、有序地在直管段21内流动,减少气态冷媒在直管段21内流动时与直管段21碰撞而造成的冷量损失,进一步地减少气态冷媒在第一管体2内的与第一管体2碰撞而造成的冷量损失。
56.将直管段21的内径d1与第二管体3的内径d2的比值设置为不小于2.1,在压缩机工作时,这样可以使得直管段21的气态冷媒与第二管体3的气态冷媒产生较大的压差,减少或避免气态冷媒在直管段21内流动时与直管段21碰撞而造成的冷量损失,提高气态冷媒在第二管体3内的流动速度,缩短气态冷媒流经第二管体3的时间,进一步地减少气态冷媒流经第一管体2和第二管体3所损失的冷量,增大压缩机的进气量,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增大制冷系统的制冷量,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
57.需要解释的是,直管段21为内径均匀的管体是指在直管段21的延伸方向上直管段
21的内径不变;第二管体3为内径均匀的管体在第二管体3的延伸方向上第二管体3的内径不变。
58.参照图1、图4、图5和图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直管段21的内径d1与第二管体3的内径d1的比值范围为2.1~3.0,例如d1/d2可以为2.1、2.3、2.5、2.7或3.0。直管段21的内径d1与第二管体3的内径d1的比值越大,气态冷媒在流经直管段21时所损失的冷量越少或者无冷量损失,将直管段21的内径d1与第二管体3的内径d1的比值范围设置为2.1~3.0,可以在减少气态冷媒在流经直管段21时所损失的冷量的同时,兼顾储液器100的体积以及储液腔11的容积,使得储液腔11具有充足的储液能力的同时,使得储液器100的体积较小,提高储液器100的整体性能。
59.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体2包括直管段21和缩口段22,直管段21为内径均匀的管体,缩口段22连接在直管段21的下游侧,直管段21的部分位于壳体1内,直管段21的另一部分以及缩口段22均位于壳体1外,第二管体3与缩口段22相连。例如壳体1底部形成缩口部13,缩口部13包括内径均匀的第一缩口部131,直管段21与第一缩口部131相连。
60.通过在直管段21的下游侧设置缩口段22并将缩口段22设于壳体1外,便于实现第一管体2和第二管体3之间的连接,而且结构简单。将缩口段22设于壳体1外并将第二管体3与缩口段22相连,这样可以缩短第二管体3的长度,缩短气态冷媒流经第二管体3的时间,减少气态冷媒流经第二管体3所损失的冷量,增大压缩机的进气量,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增大制冷系统的制冷量,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
61.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直管段21位于壳体1外的部分为外直管段212,外直管段212的长度l3不小于3mm,例如外直管段212上可以设有定位结构。在将第一管体2装配至壳体1中时,可以通过夹持外直管段212定位第一管体2。将外直管段212的长度l3设置为不小于3mm,便于夹持外直管段212,方便将第一管体2和壳体1装配在一起,可以提高储液器100的生产效率,降低储液器100的生产成本。
62.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外直管段212的长度l3范围为3mm~5mm,例如外直管段212的长度l3可以为3mm、3.5mm、4mm、4.5mm、5mm。外直管段212的长度l3越大,越便于夹持外直管段212,越方便将第一管体2和壳体1装配在一起。第一管体2的长度相等的情况下,将外直管段212的长度l3范围设置为3mm~5mm,可以在保证便于夹持外直管段212的同时,使得第一管体2位于储液腔11部分的长度较长,使得储液空腔111的具有较高的高度,保证储液器100的储液能力。
63.参照图1、图2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缩口段22包括直缩口段221和渐变缩口段222,渐变缩口段222连接在直管段21与直缩口段221之间,第二管体3与直缩口段221相连,直缩口段221的内径均匀,渐变缩口段222的内径在由直管段21至直缩口段221的方向上逐渐减小。通过设置直缩口段221与第二管体3相连,便于控制直缩口段221与第二管体3的配合精度,延长直缩口段221与第二管体3的配合长度,降低缩口段22的加工工艺难度,降低第一管体2的生产成本。
64.将渐变缩口段222的内径设置为在由直管段21至直缩口段221的方向上逐渐减小,渐变缩口段222大体呈喇叭形。当气态冷媒从直管段21流至渐变缩口段222时,渐变缩口段222的内侧壁可以对气态冷媒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使得气态冷媒沿着渐变缩口段222的内
侧壁流至第二管体3中。
65.这样可以减少或避免气态冷媒撞击渐变缩口段222的内壁而引起的气体流通不畅的情况,使得气态冷媒可以经渐变缩口段222较快地从直管段21流至第二管体3内,减少气态冷媒在流经渐变缩口段222时所损失的冷量,保证压缩机的进气量以及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增大制冷系统的制冷量,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
66.需要解释的是,直缩口段221的内径均匀是指在直缩口段221的延伸方向上直缩口段221的内径不变。
67.例如,直缩口段221的长度l10的范围为3mm-5mm,例如直缩口段221的长度l10可以为3mm、3.5mm、4mm、4.5mm或5mm,例如直缩口段221和第二管体2可以通过旋压或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将直缩口段221的长度l10的范围设置为3mm-5mm,这样可以使得直缩口段221和第二管体2具有足够的配合长度,便于安装人员将直缩口段221和第二管体2连接在一起,可以保证直缩口段221和第二管体2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保证储液器100的结构的可靠性,提高储液器100的整体性能。
68.参照图5-图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管体2包括内径均匀的直管段21,直管段21完全位于壳体1内,壳体1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进口12以及缩口部13,直管段21以及第二管体3均与缩口部13相连,例如第二管体3为内径均匀的管体,直管段21的内径d1大于第二管体3的内径d2。
69.通过在壳体1上设置连接直管段21和第二管体3的缩口部13,可以不必在第一管体2上设置与第二管体3相连的连接结构,可以将第一管体2设置为内径均匀的直管,从而降低第一管体2的加工工艺难度,便于制作第一管体2,缩短加工第一管体2的加工时间,提高第一管体2的生产效率,降低加工第一管体2的生产成本。
70.参照图5-图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缩口部13包括内径不同的第一缩口部131和第二缩口部132,第二缩口部132位于第一缩口部131的下游侧,直管段21与第一缩口部131相连,第二管体3与第二缩口部132相连。通过设置第一缩口部131和第二缩口部132,可以实现将壳体1与直管段21相连以及壳体1与第二管体3相连的目的,可以不必在第一管体2上设置与第二管体3相连的连接结构,可以将第一管体2设置为内径均匀的直管,降低第一管体2的加工工艺难度,提高第一管体2的生产效率,降低加工第一管体2的生产成本。
71.而且,将第一管体2与壳体1相连的第一缩口部131设于壳体1上,将连通固定第二管体3的第二缩口部132设于壳体1上,可以在壳体1上连续或同时加工出第一缩口部131和第二缩口部132,缩短加工第一管体2和壳体1的加工时间,提高储液器100生产效率,降低储液器100的生产成本。
72.参照图5-图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缩口部131与第二缩口部132之间通过第三缩口部133相连,第一缩口部131的内径均匀,第二缩口部132的内径均匀,第三缩口部133的内径在由第一缩口部131至第二缩口部132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73.将第三缩口部133的内径设置为在由第一缩口部131至第二缩口部132的方向上逐渐减小,第三缩口部133大体呈喇叭形。当气态冷媒从直管段21流至第三缩口部133时,第三缩口部133的内侧壁可以对气态冷媒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使得气态冷媒沿着第三缩口部133的内侧壁流至第二管体3中。
74.这样可以减少或避免气态冷媒撞击第三缩口部133的内壁回流而引起的气体流通不畅的情况,使得气态冷媒可以经第三缩口部133较快地从直管段21流至第二管体3内,减少气态冷媒在流经第三缩口部133时所损失的冷量,保证压缩机的进气量以及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增大制冷系统的制冷量,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
75.需要解释的是,第一缩口部131的内径均匀是指在第一缩口部131延伸的方向上第一缩口部131的内径不变,第二缩口部132的内径均匀是指在第二缩口部132延伸的方向上第二缩口部132的内径不变。
76.例如,直管段21与第一缩口部131相连,将第一缩口部131设置为内径均匀的管体,便于控制第一缩口部131与直管段21的配合精度,保证第一缩口部131与直管段21的配合长度,降低第一缩口部131的加工工艺难度,降低壳体1的生产成本。
77.例如,第二管体3为内径均匀的管体,第二管体3与第二缩口部132相连,将第二缩口部132设置为内径均匀的管体,便于控制第二管体3与第二缩口部132的配合精度,保证第二管体3与第二缩口部132的配合长度,降低第二缩口部132的加工工艺难度,降低壳体1的生产成本。
78.参照图5-图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缩口部131的长度l4的范围为3mm-5mm,例如第一缩口部131的长度l4可以为3mm、3.5mm、4mm、4.5mm或5mm,例如第一缩口部131和第一管体2可以通过旋压或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将第一缩口部131的长度l4的范围设置为3mm-5mm,这样可以使得第一缩口部131和第一管体2具有足够的配合长度,便于安装人员将第一缩口部131和第一管体2连接在一起,可以保证第一缩口部131和第一管体2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保证储液器100的结构的可靠性,提高储液器100的整体性能。
79.第二缩口部132的长度l5的范围为3mm-5mm,例如第二缩口部132的长度l5可以为3mm、3.5mm、4mm、4.5mm或5mm,例如第二缩口部132和第二管体3可以通过旋压或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将第二缩口部132的长度l5的范围设置为3mm-5mm,这样可以使得第二缩口部132和第二管体3具有足够的配合长度,便于安装人员将第二缩口部132和第二管体3连接在一起,可以保证第二缩口部132和第二管体3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保证储液器100的结构的可靠性,提高储液器100的整体性能。
80.参照图5-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体2包括直管段21,直管段21的至少部分位于储液腔11内,直管段21以及第二管体3均为内径均匀的管体,直管段21的内径d1大于第二管体3的内径d2,直管段21与第二管体3之间的距离l6的范围为3mm~10mm,例如直管段21与第二管体3之间的距离l6可以为3mm、4mm、5mm、6mm、7mm、8mm、9mm或10mm。
81.由于直管段21的内径d1大于第二管体3的内径d2,将直管段21与第二管体3之间的距离l6的范围设置为3mm~10mm,气态冷媒在从直管段21流至第二管体3时,这样可以给气态冷媒一定的缓冲距离,减少或避免气态冷媒撞击第三缩口部133的内壁回流而引起的气态冷媒流通不畅的情况,使得气态冷媒可以经第三缩口部133较快地从直管段21流至第二管体3内,同时可以减少气态冷媒在流经直管段21与第二管体3之间的间隙时的冷量损失,保证压缩机的进气量以及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增大制冷系统的制冷量,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
82.参照图1、图5和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体2包括内径均匀的直管段21,直管段21的至少部分位于储液腔11内,壳体1内设有安装板4,直管段21穿设于安装
板4,且直管段21与安装板4相连,进口12形成在壳体1的顶部,安装板4距离壳体1的底部的距离l7与直管段21位于壳体1内的部分的长度l8的比值范围为0.4~0.8,例如安装板4上具有连通孔41,冷媒可以通过连通孔41流入储液空腔111的底部。
83.安装板4距离壳体1的底部的距离l7是指安装板4与直管段21相连部分的最顶端至壳体与直管段21相连部分的最底端之间的距离;当直管段21的至少部分位于储液腔11内时,直管段21位于壳体1内的部分的长度l8是指直管段21除去外直管段212的长度;当直管段21完全位于壳体1内时,直管段21位于壳体1内的部分的长度l8是指直管段21的总长度,例如l7/l8可以为0.4、0.45、0.5、0.55、0.6、0.65、0.7、0.75和0.8。
84.通过设置安装板4安装固定直管段21,并将安装板4距离壳体1的底部的距离l7与直管段21位于壳体1内的部分的长度l8的比值设置为范围为0.4~0.8,在压缩机工作时,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气态冷媒流经直管段21时直管段21所产生的振动,降低直管段21振动所产生的噪音,使得压缩机工作时的所产生的噪音较低,提高压缩机的整体性能。
85.参照图1、图5和图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管体2包括内径均匀的直管段21,直管段21的至少部分位于储液腔11内,直管段21的邻近进口12的端面为进气端面211,储液器100还包括过滤部件5,过滤部件5设于储液腔11内,且过滤部件5位于进口12与进气端面211之间,过滤部件5的过滤部51与进气端面211之间的距离l9与直管段21的内径d1的比值范围为0.4~1.0。例如过滤部件5可以为向上凸起的弧形盖,过滤部51为弧形盖上的孔结构,在上下方向上,过滤部51与直管段21的开口错开设置。
86.通过设置过滤部件5,可以将过滤从进口12流入储液腔11中的冷媒,防止杂质通过第一管体2流入压缩机的气缸中,同时过滤部件5也可以通过过滤部51将流入储液腔11的液态冷媒引导至第一管体2与壳体1之间的储液空腔111中,减少或避免液态冷媒在第一管体2、第二管体3或压缩机的气缸中汽化而引起的振动或者压缩机故障,保证储液器100的结构的可靠性,提高压缩机的可靠性,提高压缩机的整体性能。
87.过滤部件5的过滤部51与进气端面211之间的距离l9越小,越可以有效地减少流入第一管体2内的液态冷媒或者避免液态冷媒流入直管段21内;过滤部件5的过滤部51与进气端面211之间的距离l9越大,直管段21与过滤部件5之间的进气截面越大,液态气体越容易从储液空腔111流入直管段21内。
88.将过滤部件5的过滤部51与进气端面211之间的距离l9与直管段21的内径d1的比值范围设置为0.4~1.0,可以有效地减少流入第一管体2内的液态冷媒或者避免液态冷媒流入直管段21内,减少或避免液态冷媒在第一管体2、第二管体3或压缩机的气缸中汽化而引起的振动或者压缩机故障,保证储液器100的结构的可靠性;同时可以保证直管段21与过滤部件5之间具有足够的进气截面,使得储液空腔111中的气态冷媒快速、顺畅地流入直管段21内,增大压缩机的进气量,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增大制冷系统的制冷量,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
89.参照图1、图5和图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二管体3包括第一管段31和第二管段32,第一管段31与壳体1相连且位于壳体1内或者第一管段31与第一管体2相连且位于第一管体2内,第二管段32位于壳体1外,且第二管段32连接在第一管段31的下游侧,压缩机的气缸的内径b、气缸的外径d、压缩机的频率f、冷媒内声波传播速度c、第一管段31的长度l1、第二管段32的长度l2满足:0.9≤{l1+l2+(πb)/2+(d-b)/2}/{c/(8f)}≤1.1。
90.在压缩机以频率f工作时,若第一管段31的长度l1、第二管段32的长度l2满足:0.9≤{l1+l2+(πb)/2+(d-b)/2}/{c/(8f)}≤1.1,气缸通过第二管段32吸取储液腔11中的气态冷媒时具有吸气增压的效果,可以增大压缩机的进气量,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增大制冷系统的制冷量,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
91.当压缩机的气缸的内径b、气缸的外径d确定时,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压缩机的预设频率f(例如预设频率可以为压缩机的常用频率,预设频率可以为用户所需求的工作频率),确定第二管体3的总长度l1+l2的范围,以使得气缸通过第二管段32吸取储液腔11中的气态冷媒时实现吸气增压的效果,增大压缩机的进气量,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增大制冷系统的制冷量,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
92.将第一管段31设于壳体1内或者将第一管段31设于第一管体2内,可以减小储液器100的占用空间,使得储液器100较为紧凑,使得压缩机的整体结构较为紧凑,从而便于在制冷系统中安置储液器100。
93.例如,第一管段31为内径均匀的直管,这样便于与壳体1的第二缩口部132配合,降低第一管段31的装配难度,提高第一管段31的安装效率。而且将第一管段31设置为内径均匀的直管,在气缸通过第一管段31抽取储液腔11中的气态冷媒时,可以使得气态冷媒沿平行于直管段21的中心轴线的方向流动,减少气态冷媒在直管段21内流动时的冷量损失。优选地,第一管段31与直管段21同轴设置。
94.需要解释的是,当第二管段31为弯管时,第二管段31的长度l2是指第二管段32的沿中心轴线的延伸的长度。
95.参照图2和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地实施例,第一管体2和第二管体3均为独立成型件,这样第一管体2和第二管体3的加工工艺简单,可以降低加工第一管体2和第二管体3的成本。
96.参照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地实施例,第一管体2和第二管体3一体成型,这样可以使得第一管体2和第二管体3之间的连接更为可靠,提高储液器100的结构可靠性,提高第一管体2和第二管体3之间的密闭性,提高储液器100的整体性能。
97.参照图1、图7和图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地实施例,壳体1为一体成型件,这样可以提高壳体1的结构强度,保证壳体1的密闭性,提高储液器100的整体性能
98.参照图5和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地实施例,壳体1包括沿壳体1的轴向连接的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5,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5均为独立成型件。例如进口12可以形成于第一壳体14上,缩口部13可以形成于第二壳体15上。
99.在生产储液器100时,可以先在第一壳体14的内安装过滤部件5,接着在第一壳体14的进口12处安装储液器100的吸气管6;然后在第二壳体15内安装安装板4和第一管体2(例如,可以在第二壳体15的内侧焊接固定第一管体2),之后安装固定第二管体3,最后将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5装配在一起,完成储液器100的生产。这样可以降低过滤部件5、安装板4和第一管体2的安装工艺难度,便于安装固定过滤部件5、安装板4和第一管体2,降低储液器100的生产成本。
100.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压缩机,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储液器100。例如压缩机可以为旋转式压缩机,当压缩机可以为旋转式压缩机时,压缩机可以为单缸吸气结构,压缩机也可以为多缸吸气结构。
10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通过设置上述的储液器100,可以增大压缩机的进气量,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增大制冷系统的制冷量,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
102.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制冷系统,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压缩机。例如制冷系统可以为空调器,当制冷系统为空调器时,制冷系统可以为分体式空调器,制冷系统也可以为一体式空调器。在制冷系统为分体式空调器时,制冷系统可以为分体落地式空调器,制冷系统可以为分体壁挂式空调器,制冷系统包括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在制冷系统为一体式空调器时,制冷系统可以为移动式空调器。
10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系统,通过设置上述的压缩机,可以增大制冷系统的制冷量,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
10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05.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10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