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637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储液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储液器(accumulator),尤其涉及用于防止液态制冷剂流入压缩机的储液器。
背景技术
空调和冰箱等制冷设备中具有制冷循环系统,通常制冷循环系统包含压缩并排出制冷剂的压缩机;接收由压缩机进行压缩的制冷剂使其冷凝的冷凝器;对从冷凝器流出的制冷剂进行减压的膨胀阀;通过使由膨胀阀进行减压的制冷剂蒸发以降低周围温度的蒸发器。并且,在蒸发器与压缩机之间设置暂时容纳在蒸发器中蒸发的制冷剂并只使气态制冷剂流入压缩机的储液器。
图1及图2为现有的储液器的示意图及剖面图。如图1所示,储液器10包含圆筒形状的壳体11;在壳体11的上部及下部开口的第一开口部12及第二开口部13;贯穿第一开口部12并按预定长度延伸到壳体11内部的制冷剂流入管14,以用于将从蒸发器(未图示)流出的制冷剂引导到壳体11内部;贯穿第二开口部13并按预定长度延伸到壳体11内部的制冷剂排出管15,以用于只将壳体11内部的气态制冷剂引导到压缩机(未图示);中间板16,在其周边按一定间隔形成多个制冷剂通过孔16a,以用于防止从制冷剂流入管14流出的液态制冷剂流入制冷剂排出管15的同时使液态制冷剂流向壳体11的底部。
并且,从蒸发器(未图示)流入到储液器10的制冷剂是气态和液态相混合的气液混合状态的制冷剂。根据现有的储液器结构的作用如图2所示,依据如上所述的结构,通过制冷剂流入管14流入到壳体11内部的制冷剂首先降落到中间板16上,然后通过制冷剂通过孔16a,其中的液态制冷剂因其自身的重量而继续降落并被收集在壳体11的底部区域,而气态制冷剂在流入到制冷剂排出管15的制冷剂流入口15a之后被吸入到压缩机(未图示)进行压缩。并且,被收集到壳体11底部区域的液态制冷剂在气化之后也流入到制冷剂流入口15a。
这种基于现有方式的储液器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为了将制冷剂流入管14和制冷剂排出管15垂直固定在壳体11内部,首先使制冷剂流入管14和制冷剂排出管15贯穿壳体11的第一开口部12和第二开口部13,然后在保持垂直的状态下通过焊接固定在插入部17的周边部分。
但是,如果焊接时不能均匀地进行接合,则制冷剂排出管15不能被垂直固定而是向壳体11的内壁倾斜。此时,通过中间板16周边的制冷剂通过孔16a的液态制冷剂可能会直接流入到制冷剂排出管15中。
如上所述,如果液态制冷剂流入到制冷剂排出管15,则流入的液态制冷剂会被吸入到压缩机,从而带来压缩机发生故障及使用寿命缩短等致命的后果。
第二,如上所述由于不能保证制冷剂排出管15的垂直状态而使制冷剂排出管15向壳体11内壁倾斜时,可能会因为制冷剂排出管15与壳体11内壁碰撞而产生噪音。
第三,由于制冷剂流入管14和制冷剂排出管15分离时,不仅需要准确测定制冷剂排出管15及制冷剂流入管14插入壳体11内部的深度,还要考虑制冷剂排出管15是否以垂直状态准确插入到壳体11内部等问题,因此不便于进行储液器10的装配工作。
第四,当聚积到壳体11底部的液态制冷剂的液面一直上升到形成在制冷剂排出管15自由端的制冷剂流入口15a处时,由于瞬时间有大量的液态制冷剂流入到制冷剂排出管15,因此在液态制冷剂被吸入到压缩机气缸的过程中,只有一部分被气化,而剩余的仍以液体状态流入。

发明内容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用于防止液态制冷剂流入压缩机的储液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储液器包含形成第一开口部及第二开口部的中空的壳体、贯穿所述第一开口部以用于流入制冷剂的制冷剂流入管、贯穿所述第二开口部以用于排出制冷剂的制冷剂排出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流入管与所述制冷剂排出管构成为在所述壳体内部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一体型配管,所述一体型配管内部形成用于阻断制冷剂流动的阻流板,所述阻流板上方的一体型配管周边形成用于使因所述阻流板流动受阻的制冷剂流出的流出孔,所述阻流板下方的一体型配管周边形成用于使在所述壳体内部进行分离的气态制冷剂流入的流入孔。
并且,所述壳体内部设有中间板,在中间板的中心部分形成用于插入所述一体型配管的贯穿孔,在中间板的边缘部分形成用于使从所述流出孔流出的制冷剂通过的制冷剂通过孔。
并且,所述中间板设置在所述流出孔和所述流入孔之间。
并且,所述流入孔和所述流出孔沿所述一体型配管的周边以一定间隔排列。
并且,所述流入孔和所述流出孔采用沿一体型配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椭圆形或长方形形状。
并且,所述流入孔采用宽度较窄、沿一体型配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椭圆形或长方形形状。
并且,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储液器包含形成第一开口部及第二开口部的中空的壳体;贯穿所述第一开口部以用于流入制冷剂的制冷剂流入管;贯穿所述第二开口部以用于排出制冷剂的制冷剂排出管,该制冷剂排出管的自由端部被封闭,并在周边形成用于使在所述壳体内部进行分离的气态制冷剂流入的流入孔;中间板,该中间板在中心部分形成用于插入所述制冷剂排出管的贯穿孔,在边缘部分形成用于使从所述制冷剂流入管流出的制冷剂通过的制冷剂通过孔。
并且,所述流入孔依斜线排列以使其高度互不相同。
图1为现有的储液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表示现有的储液器结构的剖面图;图3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储液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所示出的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一体型配管的示意图;图5为表示图3中所示出的中间板的剖面图;图6为表示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储液器中的制冷剂流动情况的剖面图;图7为表示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储液器中的制冷剂流动情况的剖面图。
主要符号说明100为储液器,110、110′为壳体,120、120′为第一开口部,130、1 30′为第二开口部,140为一体型配管,141、141′为制冷剂流入管,142、142′为制冷剂排出管,143为阻流板,144为流出孔,145、145′为流入孔,150、150′为中间板,150b、150b′为制冷剂通过孔。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3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储液器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储液器100包含形成第一开口部120和第二开口部130并具有中空部的壳体110;由制冷剂流入管141和制冷剂排出管142形成为一体的一体型配管140,制冷剂流入管141贯穿第一开口部120用于将蒸发器(未图示)所排出的制冷剂引导到壳体110内部,制冷剂排出管142贯穿第二开口部130用于将气态制冷剂引导到压缩机(未图示);中间板150,以用于固定一体型配管140的同时引导制冷剂流动。
壳体110由圆筒形状的主体部110a、位于主体部110a上端且直径向上逐渐变小的上方倾斜部110b和位于主体部110a下端且直径向下逐渐变小的下方倾斜部110c形成为一体。并且,在上方倾斜部110b端部的壳体110的中心部分形成开口的第一开口部120,在下方倾斜部110c端部的壳体110的中心部分形成开口的第二开口部130。
如图3及图4所示,一体型配管140在壳体110内部沿着壳体110的长度方向笔直地延伸,以贯穿第一开口部120和第二开口部130。一体型配管140的内部设置阻断制冷剂流动的阻流板143,以防止流入制冷剂流入管141的制冷剂中的液态制冷剂流入到制冷剂排出管142中。
阻流板143为具有预定厚度的圆形板,其截面与一体型配管140的截面一样均为圆形,其直径与一体型配管140的内径相同。并且,阻流板143既可以被压入到一体型配管140中而固定,也可以与一体型配管140一体成型。
在阻流板143上方的一体型配管140周边按预定间隔形成多个流出孔144,以用于将因阻流板143流动受阻的制冷剂排到一体型配管140的外部。流出孔144最好采用沿一体型配管14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椭圆形或长方形形状,以便于制冷剂流出。
在阻流板143下方的一体型配管140周边按预定间隔形成多个流入孔145,以用于流入通过中间板150上的制冷剂通过孔150b的制冷剂中的气态制冷剂,所述制冷剂通过孔150b将在后面进行描述。
流入孔145最好采用宽度较窄、沿一体型配管14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椭圆形或长方形形状,从而可以起到过滤网的作用而防止流入制冷剂中所包含的颗粒较大的杂质。
并且,流入孔145依斜线排列以使其高度互不相同,从而当通过中间板150上的制冷剂通过孔150b的制冷剂中的液态制冷剂因自身重量下降到壳体110底部而形成的液面上升至与流入孔145相同的高度时,可以防止瞬时间有大量的液态制冷剂流入到流入孔145中。
并且,一体型配管140在插入到壳体110的状态下,利用焊接方法结合固定到第一开口部120及第二开口部130的插入部160的周边部分。如图3及图5所示,中间板150为其直径与壳体110的主体部110a的内径相同并具有预定厚度的圆形板,在其中心部分形成用于插入一体型配管140的贯穿孔150a,而在其边缘部分形成用于使从流出孔144流出的制冷剂通过的制冷剂通过孔150b。最好在中间板150的边缘部分沿圆周方向以一定间隔形成多个制冷剂通过孔150b。
并且,中间板150最好设置在流入孔和流出孔之间,以防止从流出孔144流出的液态制冷剂沿一体型配管140的外表面下降而流入到流入孔145。并且,中间板150既可以被压入壳体110中而固定,也可以与壳体110一体成型。
下面参照图6说明如上所述的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储液器结构所带来的作用效果。
图6为表示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储液器的结构与制冷剂流动过程的剖面图。由蒸发器(未图示)流入到储液器100的制冷剂为气态与液态相混合的气液混合状态制冷剂。如图6所示,由蒸发器(未图示)流入到制冷剂流入管141的制冷剂先是沿一体型配管140的内部流动,遇到阻流板143流动受阻,因此通过形成在一体型配管140周边的流出孔144流出。
由于中间板150的存在,从流出孔144流出的制冷剂并不直接下降到壳体110的底部,而是与中间板150碰撞并流向其周边部分,最终通过形成在中间板150边缘部分的制冷剂通过孔150b。
通过制冷剂通过孔150b的制冷剂中,气态制冷剂由压缩机(未图示)的吸入力而流入流入孔145,液态制冷剂则依靠其自身的重量沿壳体110的周边下降而被收集到壳体110底部。
聚积在壳体110底部的液态制冷剂由于经过蒸发器(未图示)之后其温度相当低,因此在常温下经过一定时间之后会发生气化而再次变回到气态,这样变回到气态的制冷剂上升到壳体110上部而流入到流入孔145中。
如上所述流入到流入孔145的气态制冷剂流经制冷剂排出管142被吸入到压缩机的气缸(未图示)内部进行压缩。
图7为表示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储液器100的结构及制冷剂流动情况的剖面图。如图所示,第二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只是与第一实施例中制冷剂流入管与制冷剂排出管构成一体型配管的结构不同,第二实施例中采用单独的制冷剂流入管与制冷剂排出管。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储液器100包含形成第一开口部120′及第二开口部130′的中空的壳体110′、贯穿所述第一开口部120′以用于流入制冷剂的制冷剂流入管141′、贯穿所述第二开口部130′以用于排出制冷剂的制冷剂排出管142′、将所述制冷剂排出管142′固定在壳体110′内部的同时引导制冷剂流动的中间板150′。
制冷剂排出管142′的自由端部被封闭,以防止流入到制冷剂流入管141′并排到壳体110′内部的制冷剂中的液态制冷剂流入。并且,为了使在壳体110′内部进行分离的气态制冷剂流入,沿制冷剂排出管142′的周边以一定间隔形成多个流入孔145′。
为了防止颗粒较大的杂质进入制冷剂排出管142′,所述流入孔145′也采用沿制冷剂排出管14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椭圆形或长方形形状,并依斜线排列以使其高度互不相同。
中间板150′在中心部分形成用于插入制冷剂排出管的贯穿孔(参照图5的150a),在边缘部分形成制冷剂通过孔150b′,以使从制冷剂流入管流出的制冷剂通过。
依据如上所述的结构,由蒸发器(未图示)流入到制冷剂流入管141′的制冷剂被排到壳体110′内部之后流向中间板150′。此时,由于制冷剂排出管142′的自由端部被封闭,从而防止制冷剂直接流入到制冷剂排出管142′。
下降到中间板150′的制冷剂流向制冷剂通过孔150b′,制冷剂中的气态制冷剂流入到流入孔145′,液态制冷剂因其自身的重量而聚积到壳体110′底部,然后发生气化而流入到流入孔145′,最后通过制冷剂排出管142′被吸入到压缩机。
如上所述的本发明并非限定于前述的说明书内容及附图,在不脱离权利要求
书中记载的本发明的思想及范围的情况下,由相关技术领域
的工作者进行的各种修改及变更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例如,在运行两台压缩机的顺序(tandem)压缩中,可以在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储液器内部设置两个一体型配管,并使其分别与各压缩机的气缸吸入口相连接。
综上所述,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储液器将制冷剂流入管和制冷剂排出管构成为一体并使其贯穿壳体,因此不用担心如现有技术因焊接缺陷等导致制冷剂管道歪斜的情况,从而从根本上防止液态制冷剂直接流入到制冷剂排出管而被吸入到压缩机的现象。
并且,不用像现有技术需要考虑制冷剂配管插入到壳体内部的深度和插入的垂直状态等,因此具有容易装配的优点。
并且,由于制冷剂流入口依斜线排列以使其高度互不相同,因此即使聚积在壳体底部的液态制冷剂的液面上升到与制冷剂流入口相同的高度处,也不会发生液态制冷剂瞬时间涌入压缩机的现象,而是少量并缓慢地流入,并在被吸入压缩机的过程中全部被气化,因而具有防止液态制冷剂流入压缩机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储液器,包含形成第一开口部及第二开口部的中空的壳体、贯穿所述第一开口部以用于流入制冷剂的制冷剂流入管、贯穿所述第二开口部以用于排出制冷剂的制冷剂排出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流入管与所述制冷剂排出管构成为在所述壳体内部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一体型配管,所述一体型配管内部形成用于阻断制冷剂流动的阻流板,所述阻流板上方的一体型配管周边形成用于使因所述阻流板流动受阻的制冷剂流出的流出孔,所述阻流板下方的一体型配管周边形成用于使在所述壳体内部进行分离的气态制冷剂流入的流入孔。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设有中间板,在中间板的中心部分形成用于插入所述一体型配管的贯穿孔,在中间板的边缘部分形成用于使从所述流出孔流出的制冷剂通过的制冷剂通过孔。
3.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设置在所述流出孔和所述流入孔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入孔和所述流出孔沿所述一体型配管的周边以一定间隔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入孔和流出孔采用沿一体型配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椭圆形或长方形形状。
6.一种储液器,其特征在于包含形成第一开口部及第二开口部的中空的壳体;贯穿所述第一开口部以用于流入制冷剂的制冷剂流入管;贯穿所述第二开口部以用于排出制冷剂的制冷剂排出管,该制冷剂排出管的自由端部被封闭,并在周边形成用于使在所述壳体内部进行分离的气态制冷剂流入的流入孔;及中间板,该中间板在中心部分形成用于插入所述制冷剂排出管的贯穿孔,在边缘部分形成用于使从所述制冷剂流入管流出的制冷剂通过的制冷剂通过孔。
7.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入孔沿所述制冷剂排出管的周边以一定间隔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入孔采用沿所述制冷剂排出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椭圆形或长方形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
5或8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入孔依斜线排列以使其高度互不相同。
专利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储液器(accumulator),尤其涉及用于防止液态制冷剂流入压缩机的储液器,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储液器包含形成第一开口部及第二开口部的中空的壳体、贯穿第一开口部以用于流入制冷剂的制冷剂流入管、贯穿第二开口部以用于排出制冷剂的制冷剂排出管,制冷剂流入管与制冷剂排出管构成为在壳体内部沿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一体型配管,一体型配管内部形成用于阻断制冷剂的流动的阻流板,在阻流板上方的一体型配管周边形成用于流出因阻流板流动受阻的制冷剂的流出孔,在阻流板下方的一体型配管周边形成用于流入在壳体内部进行分离的气态制冷剂的流入孔。
文档编号F25B43/00GK1995876SQ200610115952
公开日2007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21日
发明者辛正洙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