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1535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冰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冰箱,具体涉及一种冰箱,其中为了增大冰箱的有效存放空间以及提高冰箱的制冷效率而对冷气在冰箱中的循环路径进行了简化。
接下来将参照

图1对现有技术的冰箱进行说明。现有技术的冰箱配备有其间由隔板5分隔开的冷冻室2,冷藏室4,以及位于冷冻室2后部的热交换室6。具体地说,在热交换室6中安装有蒸发器7和风扇8。在风扇8的前方有一个用于导引冷气流向的遮板(shroud),在遮板11前面有一个具有冷气送风口12a,以对冷冻室进行制冷的通风隔栅板(grill pan)12。另外,在冷藏室4的后部安装有冷藏室导管4a,而在隔板5中则安装有用于将分别循环经过冷冻室和冷藏室的冷气回送到热交换室6中的冷冻室冷气回风导管5a和冷藏室冷气回风导管5b。
接下来将参照图1对冷气的循环路径进行说明。在热交换室6中进行完热交换的冷气的一部分被送到冷冻室2,而另一部分则被送到冷藏室4中。具体地说,通过遮板11中的开口11a和通风隔栅板12中的开口12a将冷气提供给冷冻室2,并将冷气提供给与遮板11与通风隔栅板12之间的空间相通的冷藏室导管4a。冷气在冷冻室和冷藏室内循环的同时,与冷冻室2和冷藏室4中所存放的食物进行热交换。随后循环经过冷冻室2和冷藏室4的冷气分别通过冷冻室冷气回风导管5a和冷藏室冷气回风导管5b被送回到热交换室6中。
如图2所示,在冰箱的后壁,即外壳1a和内壳2a和4a之间,通过起泡和填充具有极佳绝热特性的聚氨脂材料形成有隔热层1。而在隔板5中则塞入由泡沫聚苯乙烯制成的被注塑成所需形状的隔热层,其中形成冷冻室冷气回风导管5a和冷藏室冷气回风导管5b。具体地说,事先将被注塑成所需形状的泡沫聚苯乙烯隔热构件5c塞入到隔板5中,并利用带5d来密封隔热构件5c后端面与内壳2a和4a之间的间隙。随后将在冰箱的外壳1a和内壳2a和4a之间的空间中填充泡沫,以形成隔热层1。同时将泡沫聚苯乙烯隔热构件5c的后端面密封起来,以防止起泡液渗透到隔板5中。之所以用成本比聚氨脂材料要高的泡沫聚苯乙烯,而不用聚氨脂材料来填充隔板5,是为了防止回风导管由于聚氨脂材料的发泡压力而产生变形。
然而,现有技术的冰箱结构具有如下问题。
首先,现有技术中在隔板中利用泡沫聚苯乙烯作为隔热构件会引发诸多问题。由于泡沫聚苯乙烯的绝热性能比聚氨脂材料要差,所以为了获得理想的绝热性能则需要提供厚度相对稍厚的泡沫聚苯乙烯,随之而使冷冻室和冷藏室的有效存放空间减少。另外在使用泡沫聚苯乙烯隔热构件时,为了在冰箱内壳和外壳之间的空间填充泡沫,需要对泡沫聚苯乙烯隔热构件的末端进行密封,由此会使初级装配线所需的工序步骤增加,从而使生产率降低。此外,由于泡沫聚苯乙烯的价格相对也较高,同时考虑到环保的因素也应尽可能少地使用泡沫聚苯乙烯。
其次,现有技术中的循环路径具有如下的缺点在将分别循环经过冷冻室和冷藏室的冷气送回到热交换室之前,其将先被导引到蒸发器7的前表面上,由此将会造成冷气与蒸发器前表面的集中接触,从而热交换的效率将很差。而且,利用遮板和通风隔栅板以及管路弯头所形成的冷气到冷藏室的复杂循环路径将使流动阻力升高,因而使其不能平稳地向冷藏室供给冷气,由此使冰箱的效率变差。
因此,本发明旨在设计一种能够大致避免由于现有技术的局限和缺陷所造成的一种或多种问题的冰箱。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用于存放食物的有效空间达到最大限度的冰箱。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其中为了提高热交换的效率而对冷气的循环路径进行了优化的冰箱。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工序得到简化从而提高了生产率的冰箱。
接下来的说明中将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另外的特性和优点,其部分地可从说明书中获知,或者可以通过对本发明进行实践来领会。利用本说明书及其权利要求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可以实现并获得本发明的目的以及其它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和其它优点并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所实施及广义地说明的,根据本发明的冰箱包括位于热交换室前方的冷气供给装置,用于将在热交换室进行完热交换的冷气提供给冷藏室和冷冻室;位于隔板后方并与冷气供给装置相通的送风导向器(discharge guide),用于将来自冷气供给装置的冷气导引到冷藏室中;以及位于隔板和冰箱后壁后方的冷气回送装置,用于将循环经过冷藏室的冷气导引到热交换室中。
冷气供给装置包括冷气流道,其具有至少一个冷气送风口以允许从热交换室中排出的冷气流入冷冻室中;以及优选地另外包括一个冷气回风口,用于将循环经过冷冻室的冷气回送到热交换室的前表面上。
送风导向器包括与冷气供给装置中的冷气通道相通的冷气送风通道,以及与热交换室相通的化霜水排放通道。
冷气回送装置被装配在隔板下方,其包括回风导管组件,具有用于使循环经过冷藏室的冷气流动的回风导管;以及回风导向器(feedback guide),其入口侧与回风导管组件的出口侧相通,而出口侧与热交换室的后部相通。
隔板由聚氨脂材料进行填充以形成隔热层。
因此,隔板厚度将减小,从而使冰箱有效存放空间可以达到最大限度,同时由于对循环流动路径进行了优化,所以其可以提高热交换的效率。
而且,由于装配工序得到了简化,从而能够提高冰箱的生产率。
其应被理解的是上述简要说明和接下来的详细说明均只是例示性的和说明性的,其目的仅在于对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提供进一步的说明。
本文所包含的附图用于提供对本发明进一步的理解,并作为本说明书的一部分例示了本发明的多种实施例,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对本发明的原理进行说明。其中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冰箱的剖面图;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冰箱中的隔板的部分剖面图;图3为沿图6中的I-I线的剖面图,其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的冰箱;图4所示为图3中的冷气供给装置的分解放大透视图;图5所示为图3中的冷气送风导向器的放大透视图;图6所示为图3中的冷气回送装置的分解放大透视图7为沿图6中的II-II的部分剖面图,其所示为图3中完成装配后的隔板;图8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实施例的冰箱冷气整体循环路径的示意图。
接下来将对附图中例示有多种示例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地说明。图3为沿图6中的I-I线的剖面图,其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实施例的冰箱,接下来将要参照本图对本发明的冰箱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在蒸发器44的前方有冷气供给装置500,用于将在蒸发器44中进行完热交换的冷气提供给冷藏室和冷冻室。在隔板70的后部有送风导向器100,用于将来自冷气供给装置500的冷气导引到冷藏室中。在隔板70的底部和冰箱的后壁中有冷气回送装置600,用于回送循环经过冷藏室的冷气。冷气回送装置600包括位于隔板70下方的回风导管组件,以及回风导向器72,其一侧与回风导管组件60相通,而另一侧与热交换室43相通以将冷藏室中的冷气送到热交换室43中。
接下来将分别对各部件进行说明。
首先将参照图3和4来说明冷气供给装置500。冷气供给装置500包括通风隔栅板30和装配到通风隔栅板30的后表面上的盖板32,用于将在热交换室43中热交换完的冷气提供给冷冻室和冷藏室,以及将循环经过冷冻室的冷气回送到热交换室43中。通风隔栅板30中央一部分向前(朝向冷冻室一侧)凸出,形成凸出部分30a,其后部装配有盖板32以将凸出部分30a与盖板32之间的空间40用作在蒸发器44中进行热交换的冷气的冷气通道。在盖板32上半部有开口32a,用于利用风扇42供给在热交换室中热交换完的冷气。在通风隔栅板30中凸出部分30a的上半部有多个用于向冷冻室20送入冷气的冷气送风口34,即上部送风口34a和中部送风口34b。而在非凸出部分30b的下半部有冷冻室回风口38,用于将循环经过冷冻室20的冷气回送到蒸发器的前表面上。在冷气通道40的下半部以可旋转方式装配有调节板36,用于调节到冷藏室的冷气供给量。如果调节板36使冷气通道40关闭,则将切断到冷藏室50的冷气供给,而只向冷冻室20提供冷气。调节板36还可以采用其它的不同形式,如风门挡板等。
接下来将参照图3和5对送风导向器100进行说明。
送风导向器100被装配在隔板70的后部。送风导向器100具有与冷气供给装置500中的冷气通道40相通的冷藏室送风通道150。冷气送风导向器100优选地具有化霜水排放通道200,用于排放由蒸发器44上的冻霜化冻所产生的化霜水。因此,在热交换室43中进行热交换的一部分冷气通过冷气供给装置500中的冷气送风口34被送到冷冻室中,而被导引到下方的冷气则通过冷藏室送风通道150和回风导管组件60中的冷藏室送风口61(详见下文)被送到冷藏室导管52中。
接下来将参照图3和6对冷气回送装置600进行说明。
冷气回送装置600包括装配在隔板70下方的回风导管组件60,以及一个以近似垂直方式装配在回风导管组件60的一端上,并被埋入到冰箱后壁中的回风导向器72。在回风导管组件60的每一侧上均有一个回风导管62,用于将循环经过冷藏室50的冷气导引至蒸发器44上,在回风导管组件60后部的大致中心部分与送风导向器100中的冷藏室送风通道150以及化霜水排放通道200相通的位置上,分别形成有冷藏室送风口61及化霜水接水盘69。回风导管62是一对紧密装配在隔板70下侧用于形成冷气回风通道的凸起62a。另外,在回风导管62的前半部(沿门的方向)有一个用于接收来自冷藏室的冷气的冷气入口62a。优选地,应使回风导管62末端(与回风导向器相邻的部分)的底面以向下的斜坡朝向化霜水接水盘69,以易于接取形成在与回风导管62相连的回风导向器中的回风通道74中的水滴。回风导管组件62后部中的回风导向器72将流入回风导管组件中的冷气导引到蒸发器44上。在回风导向器72两个相对侧面上具有一对回风通道74,其低端与回风导管62的一端相连,而高端则与热交换室43的后部相通。因此,循环经过冷藏室50的空气通过回风导管62和回风通道74被回送到蒸发器44的后部表面上,从而使空气主要与蒸发器44的后表面相接触来进行热交换。回风通道74的出口74a优选地向下倾斜以防止冷气发生逆流。优选地将回风导管组件的前半部分和中间部分(两个回风导管之间)去除掉,以形成空腔65和67,用于装配冰箱内所应安装的诸如冷藏室照明灯,箱门开关,定时器等各种电子部件。
因为本发明可以使用分立的冷气回送装置600,即回风导向器,回风导管组件及诸如此类,而不需在隔板70中形成各种导管(作为用于将隔板70中的冷气回送给蒸发器的通道),因此本发明更易于在隔板70中,取代现有技术中的泡沫聚苯乙烯,利用具有极佳绝热性能和强度的聚氨脂材料形成隔热层。
接下来将参照图3,7和8对根据本发明的冰箱中的冷气循环路径进行说明。
参照图3,热交换室43中产生的冷气由风扇42提供给冷气供给装置500。提供给冷气供给装置500的冷气的一部分通过送风口34被送到冷冻室20中。而另一部分的冷气则沿冷气通道40向下流动,并通过冷藏室送风通道150,冷藏室送风口61和冷藏室导管52送到冷藏室50中。可以利用调节板36来对到冷藏室50的冷气供给量进行调节。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由于本发明具有大致平直的冷气供给路径,所以可以使流动阻力达到最小,同时使到冷藏室的冷气供给变得更加平稳。
与此同时,参照图7和8,由于在冷藏室50中进行了热交换而变得相对较热的冷气,通过回风导管组件60的入口部分62a流入到回风导管62中。流入到回风导管62中的空气通过回风导向器72中的回风通道74被回送到热交换室43中。回送到热交换室43中的冷气与蒸发器44的后表面相接触。另一方面,循环经过冷冻室20的冷气通过通风隔栅板30中的冷冻室回风口38被回送到热交换室43中。而此情况中,回送到热交换室43中的冷气则与蒸发器44的前表面相接触。因此,由于循环经过冷冻室20和冷藏室50的冷气被分别导引到蒸发器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上,而与前和后表面进行热交换,从而将提高热交换的效率。
接下来将对用于排放蒸发器中所产生的化霜水的过程进行说明。
周期性地执行化霜过程,以除去在冰箱工作一定时间后在蒸发器44表面上所产生的冻霜。化霜过程是通过启动蒸发器上的加热器(未示出)来进行除霜的。通过送风导向器100中的排放通道200将在蒸发器44的化霜过程中所产生的化霜水汇集到化霜水接水盘69中。由于化霜水接水盘69位于回风导管组件60的后端并具有一定的坡度,因此从回风导向器72中的回风通道74落出的化霜水实际上被汇集到化霜水接水盘69中。因此所汇集来的化霜水通过化霜水排放口76和排放管81集中到冰箱后部下方的压缩机室(machinery room)中的化霜水容器中,并在此进行蒸发。
本发明的冰箱具有如下优点。
首先,由于在隔板内部可以填充由具有极佳隔热性能的材料,如聚氨脂材料制成的隔热层,所以可以在使隔板保持充分隔热性能的同时将隔板厚度作得很薄,由此可以增大冷冻室和冷藏室的有效存放空间。另外,由于可以不再使用泡沫聚苯乙烯,所以其能够降低成本并提高强度。特别是,由于可以不用再在隔板中形成用于冷冻室和冷藏室的回风通道,所以本发明对提高强度十分有利。另外,由于可以不再使用泡沫聚苯乙烯,所以也就不再需要进行密封处理,所以冰箱装配工序可以得到简化。
其次,由于分别将循环经过冷冻室的空气和循环经过冷藏室的空气回送到蒸发器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上,所以其能够在蒸发器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上分别进行热交换,由此可以提高热交换的效率。另外,由于此类回送系统允许在整个蒸发器上形成冻霜,因此流经蒸发器的空气整体上是均匀的,由此可以提高蒸发器热交换的效率以及冰箱的制冷性能,并能够减小能耗。
再次,由于其到冷藏室的冷气供给路径几乎均是平直的,所以其能够减小流动阻力,由此进一步提高冰箱的性能。
最后,配备在冷气回送装置的回风导管组件中、用于汇集化霜水的化霜水接水盘使所需元件的数目较现有技术要少,从而其可以使装配工序得到简化。
另外,利用回风导管组件中除回风导管之外的其它空间来装配诸如冰箱门开关,冷藏室照明灯等各种部件将有利于整体内部空间的利用和维护。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应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根据本发明的冰箱进行各种修正和变型。因此,本发明意欲涵盖附加权利要求及其等价要求范围内所有修正和变型。
权利要求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热交换室前方的冷气供给装置,用于将在热交换室中进行完热交换的冷气提供给冷藏室和冷冻室;位于隔板后部并与冷气供给装置相通的送风导向器,用于将来自冷气供给装置的冷气导引到冷藏室中;以及位于隔板及冰箱后壁后部的冷气回送装置,用于将循环经过冷藏室的冷气导引到热交换室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冷气供给装置包括冷气流道,其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将冷气从热交换室中送入到冷冻室中的冷气送风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冷气供给装置另外包括冷气回风口,用于将循环经过冷冻室的冷气回送到热交换室的前表面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冷气流道包括调节板,用于对流入冷藏室中的冷气流量进行调节。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冷气流道是通过向前凸出一通风隔栅板,并在通风隔栅板的凸出部分的后面装配一个盖板而形成的,而冷气回风口则被形成在通风隔栅板除凸出部分之外的部分上。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送风导向器包括与冷气供给装置中的冷气通道相通的冷气送风通道,以及与热交换室相通的化霜水排放通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冷气回送装置被装配在隔板的下方并包括回风导管组件,具有用于使循环经过冷藏室的冷气发生流动的回风导管,以及回风导向器,其入口侧与回风导管组件的出口侧相通,而出口侧与热交换室的后部相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回风导管组件另外包括与送风导向器中的冷气送风通道相通的冷藏室送风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回风导管组件另外包括与送风导向器中的化霜水排放通道相通的化霜水接水盘。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化霜水接水盘被形成在回风导管组件后端的中心位置上,同时回风导管组件的后端向化霜水接水盘倾斜。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回风导管组件包括一个用于安装冰箱所需各种电子部件的空腔。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回风导向器包括向下倾斜的开口。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回风导向器包括与化霜水接水盘相连的化霜水排放口,用于将化霜水导引到下侧的排放管中。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利用聚氨脂材料填充隔板来形成隔热层。
全文摘要
一种冰箱,其中为增加冰箱的有效存放空间以及提高冰箱的效率对冰箱中冷气的循环路径进行了简化,其包括:位于热交换室前方的冷气供给装置,用于将在热交换室中进行完热交换的冷气提供给冷藏室和冷冻室;位于隔板后部并与冷气供给装置相通的送风导向器,用于将来自冷气供给装置的冷气导引到冷藏室中;以及位于隔板及冰箱后壁后部的冷气回送装置,用于将循环经过冷藏室的冷气导引到热交换室中。
文档编号F25D17/06GK1255615SQ9912521
公开日2000年6月7日 申请日期1999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1998年11月28日
发明者蒋宪在 申请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