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冷蓄热组合式恒温设备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185171阅读:来源:国知局
为了避免相变蓄冷部件11与储物腔体12之间直接进行热交换而影响储物腔体12内的温度设定,保温箱体I中设置有隔热板10,隔热板10将保温箱体I分为上安装腔和下安装腔,相变蓄冷部件11位于上安装腔中,储物腔体12位于下安装腔中,相变蓄冷部件11与储物腔体12由隔热板10隔离开,使得两者之间的热交换完全热管5完成。而利用热管5自身特性,还可以实现储物腔体12内制冷温度调节控制功能,对于热管5而言,通常有最小传热温差特性,即在传热过程中,热管5的冷凝段与蒸发段存在传热温差,当小于这个温差时,其传热能力快速下降;最小传热温差与热管5的类型、结构、工质等因素有关,可以根据设计需要适当调整。例如:在疫苗冷藏应用中,通常需保证储物腔体12内的冷藏空间温度不低于2°C,而相变蓄冷部件11在冻结及融化过程中,其温度基本保持在0°C。此时可以设计热管5最小传热温差为2°C,从而当储物腔体12内的冷藏空间温度降至2°C时,由于接近热管5最小传热差限值,热管5换热量减少,避免出现储物腔体12内的冷藏存储空间温度过低情形的发生。
[0022]进一步的,为了使得储物腔体12内的制冷温度保持均匀,储物腔体12可以采用金属导热胆体,或者,可以在储物腔体12上设置导热板13,热管5贴在导热板13上。具体的,以采用导热板13为例,导热板13能够将热管5传递的冷量更加均匀的释放到储物腔体12中,优选的,热管5和导热板13分布在储物腔体12的上部位置,导热板13利用冷空气自然下沉和辐射的方式将冷量更加均匀的引入储物腔体12内,而无需风机进行循环。而蒸发器3包括多片蒸发板31,蒸发板31并排设置,相邻两片蒸发板31之间的距离为20mm至50mm,蒸发器3与相变蓄冷部件11的侧壁和底部之间的距离为30mm至50mm。具体的,蒸发板31在相变蓄冷部件11内按一定间隔平行布置,增强了换热效率,有利于水快速、均匀冻结成冰进行蓄冷。而蒸发器3距离相变蓄冷部件11底部及四周保持一定间隔,可以使与蒸发板31接触的水先结冰而与相变蓄冷部件11内表面接触的水后结冰,防止相变蓄冷部件11因水冻结成冰过程发生膨胀而变形损坏;同时,可以使与热管5接触区域的水在冰的冻结及融化过程中均保持在0°C附近,有利于控制热管5冷凝段的温度恒定,进而有利于维持储物腔体12内部存储温度的恒定。优选的,如图2所示,而为了增强热管5与相变蓄冷部件11之间的热交换效率,热管5插在相变蓄冷部件11的底部,而热管5插在相变蓄冷部件11中的部分朝上倾斜设置,以保证热管5内部工质顺利回流,使换热循环顺利进行。
[0023]更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蓄热模块还包括导热外壳63,所述电加热部件61和所述相变蓄热部件62封装在所述导热外壳63中,所述导热外壳63设置在所述储物腔体12中。具体的,通过导热外壳63将电加热部件61和所述相变蓄热部件62封装在一起安装在储物腔体12,电加热部件61贴靠在相变蓄热部件62上,蓄热模块通过导热外壳63向储物腔体12内部释放热量,同时,导热外壳63可以强化电加热部件61与相变蓄热部件62之间的热交换。优选的,导热外壳63中还设置有与所述电加热部件61连接的热保护开关64,热保护开关64可以防止本实施例蓄冷蓄热组合式恒温设备控制失效时,电加热部件61持续通电导致储物腔体12温度异常升高,通常设置该热保护开关64的工作温度范围介于4至20°C之间,在高温时断开,在低温时闭合。另外,相变蓄热部件62中也设置有温度传感器。蓄热模块正常的加热通断是由本实施例蓄冷蓄热组合式恒温设备主板进行控制,其工作温度范围一般介于2至8°C之间,在低温点启动加热,在高温点停止加热。
[002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冷蓄热组合式恒温设备,通过设置相变蓄冷部件和相变蓄热部件,蒸发器冷却相变蓄冷部件中的相变蓄冷材料,而电加热部件加热相变蓄热部件中的相变蓄热材料,由于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将持续储存或释放能量,从而可以在有能源供应时快速储存大量能量;在无能源供应时长时间的确保储物腔体中能够保持稳定的存储温度,避免储物腔体的存储温度变化幅度过大,实现恒温冷藏存储,提高了药品、疫苗冷链过程的安全性。另外,在断电的情况下,相变蓄冷部件和相变蓄热部件能够自动根据外界环境对储物腔体内部温度的影响进行自动的释放冷量或热量,从而无需采用蓄电池便可以实现无电情况下制冷设备长时间保持制冷状态,延长制冷保温时间。
[002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蓄冷蓄热组合式恒温设备,包括保温箱体、压缩机、蒸发器和冷凝器,所述压缩机、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连接形成制冷回路,所述保温箱体中还设置有储物腔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蓄冷模块和蓄热模块,所述蓄冷模块包括相变蓄冷部件和热管,所述热管位于所述储物腔体中,所述热管的一端部插入在所述相变蓄冷部件中或贴在所述相变蓄冷部件表面,所述蒸发器与所述相变蓄冷部件热传导连接;所述蓄热模块包括电加热部件和相变蓄热部件,所述电加热部件与所述相变蓄热部件热传导连接,所述相变蓄热部件位于所述储物腔体中,所述相变蓄冷部件中设置有相变蓄冷材料,所述相变蓄热部件中设置有相变蓄热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蓄热组合式恒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腔体上设置有导热板,所述热管贴在所述导热板上;或者所述储物腔体为金属导热胆体,所述热管贴在所述储物腔体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蓄热组合式恒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的端部连接在所述相变蓄冷部件的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蓄热组合式恒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相变蓄冷部件中,所述蒸发器包括多片蒸发板,所述蒸发板并排设置,相邻两片所述蒸发板之间的距离为20mm至50mm,所述蒸发器与所述相变蓄冷部件的侧壁和底部之间的距离为 30mm 至 5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蓄热组合式恒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蓄冷部件和所述相变蓄热部件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蓄热组合式恒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模块还包括导热外壳,所述电加热部件和所述相变蓄热部件封装在所述导热外壳中,所述导热外壳设置在所述储物腔体中。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冷蓄热组合式恒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外壳中还设置有与所述电加热部件连接的热保护开关。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蓄热组合式恒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蓄冷部件和所述储物腔体之间设置有密封隔热板,所述热管穿过所述密封隔热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蓄冷蓄热组合式恒温设备。蓄冷蓄热组合式恒温设备,包括保温箱体、压缩机、蒸发器和冷凝器,保温箱体中还设置有储物腔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蓄冷模块和蓄热模块,蓄冷模块包括相变蓄冷部件和热管,热管位于储物腔体中,热管的一端部插入在相变蓄冷部件中或贴在相变蓄冷部件表面,蒸发器与相变蓄冷部件热传导连接;蓄热模块包括电加热部件和相变蓄热部件,电加热部件与相变蓄热部件热传导连接,相变蓄热部件位于储物腔体中,相变蓄冷部件中设置有相变蓄冷材料,相变蓄热部件中设置有相变蓄热材料。实现恒温冷藏存储,提高了药品、疫苗冷链过程的安全性。
【IPC分类】F25D29/00, F25D11/00, F25D23/12
【公开号】CN204854115
【申请号】CN201520514308
【发明人】刘占杰, 陈海涛, 李正生, 王利鑫, 杨波, 雷绵红, 郑玲
【申请人】青岛海尔特种电器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
【申请日】2015年7月1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