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气再液化系统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10334401阅读:来源:国知局
于外壳16内。
[0069]另外,本实施例中,增压装置2的液相管路21直接连通至缓存容器12的下部,与液体回流管4为相互独立的管路。该液相管路21也可如第一实施例的结构连接至液体回流管4上。
[0070]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可参照第一实施例。
[0071]第四实施例,请参阅图4。
[0072]本实施例的蒸发气再液化系统100与第三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增压装置2与蒸发气输入管3不连通,相应地,连通管14上不设置止回装置15。增压装置2的气相增压管路23与连通管14相连接,从而与缓存容器12的上部相连通,增压装置2的液相管路21与液体回流管4相连通。本实施例中在对缓存容器12增压时,将蒸发气输入管3截止,切断蒸发气的输入。
[0073]本实施例中,换热单元13采用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结构,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可参照第三实施例。
[0074]第五实施例,请参阅图5。
[0075]本实施例的蒸发气再液化系统100与第三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换热单元13仅在下端设有一个进出口 134,该进出口 134通过连通管14连通至缓存容器12。蒸发气输入管3连接至连通管14,从而也与换热单元13的该进出口 134连通。
[0076]本实施例中利用液体比气体重的原理,采用同一根管线分离气体和液体。蒸发气进入连通管14后向上经换热单元13的进出口 134进入换热单元13,经冷媒液化成液体后,在重力作用下经进出口 134向下流出换热单元13,从连通管14流至缓存容器12中。连通管14上可设置一类Y形的三通结构,具有主管线和与主管线成一定角度的支管线,主管线从进出口134连通至缓存容器12,蒸发气输入管3连接支管线,避免液化的液体进入蒸发气输入管3。
[0077]另外,本实施例中,增压装置2的液相管路21与液体回流管4相连通。
[0078]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参照第三实施例。
[0079]第六实施例,请参阅图6。
[0080]本实施例的蒸发气再液化系统100与第五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换热单元13脱离了第五实施例中常规换热盘管的结构形式。
[0081]本实施例中,换热单元13包括一围壁135,该围壁135设置于冷媒容器11的内壁上,围壁135与冷媒容器11的内壁相围合形成一与冷媒容器11中所盛装的冷媒相隔离的换热空间 136 0
[0082]蒸发气输入管3和连通管14均连通至该换热空间136,该换热空间136供蒸发气流通,蒸发气在该换热空间136内被冷媒容器11中的冷媒液化,液化后的液体经连通管14流至缓存容器12。
[0083]本实施例中,与第五实施例类似,仅在冷媒容器11底部设有一个进出口(图中未标号示意)与换热空间136相通,蒸发气输入管3和连通管14均与该进出口连通。
[0084]另外,相比第五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增压装置2的气相增压管路23连接至蒸发气输入管3而与缓存容器12连通。增压装置2亦可采用按第五实施例的各种结构形式设置。
[0085]本实施例其他结构参照第五实施例。
[0086]第七实施例,请参阅图7。
[0087]本实施例的蒸发气再液化系统100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不设置换热单元13,蒸发气输入管3连接至缓存容器12内将蒸发气输入缓存容器12内,利用冷媒容器11与缓存容器12之间的公共壁换热使蒸发气在缓存容器12内液化。
[0088]本实施例中,缓存容器12连接于冷媒容器11的下封头111外侧,冷媒容器11的下封头111与缓存容器12内部连通的部分构成两容器11、12的公共壁。
[0089]较优地,冷媒容器11与缓存容器12之间的公共壁上设有换热肋片(图中未示出),增加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换热肋片可设置在公共壁的全部区域或局部区域,换热肋片设置在相对冷媒容器11来说具有较高温度的缓存容器12—侧。
[0090]本实施例中冷媒容器11与缓存容器12之间无连通管14,增压装置2的气相增压管路23与蒸发气输入管3连通从而与缓存容器12连通。
[0091]本实施例的蒸发气再液化系统100可不设置增压装置2,直接利用重力差使液体回流。
[0092]本实施例相比第一实施例省去了换热单元13及配套结构,结构更为简单。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可参照第一实施例。
[0093]第八实施例,请参阅图8。
[0094]本实施例的蒸发气再液化系统100与第七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缓存容器12套合于冷媒容器11上,缓存容器12的壳体与冷媒容器11的筒体112相接,冷媒容器11的下封头111以及筒体112下部与缓存容器12内部相连通,冷媒容器11的该部分外壁亦构成缓存容器12的壁,即构成两容器11、12的公共壁,相比第七实施例具有更大的公共壁面积。
[0095]本实施例中,冷媒容器11的其中一冷媒进出管19从缓存容器12内部穿过,再从冷媒容器11的下封头111进入冷媒容器11内。
[0096]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可参照第七实施例。
[0097]第九实施例,请参阅图9。
[0098]本实施例的蒸发气再液化系统100与第七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冷媒容器11为异形结构,冷媒容器11的底部设有向下突出的冷媒井113,缓存容器12套合于该冷媒井113上,冷媒井113的壳体作为冷媒容器11的外壁亦与缓存容器12内部相连通,从而构成两容器11、12的公共壁。
[0099]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可参照第七实施例。
[0100]第十实施例,请参阅图10。
[0101]本实施例的蒸发气再液化系统100与第七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缓存容器12从冷媒容器11底部伸入冷媒容器11内,缓存容器12伸入冷媒容器11内的部分与冷媒直接接触,从而与冷媒换热使缓存容器12内的蒸发气液化。缓存容器12伸入冷媒容器11内的部分即构成两容器11、12的公共壁。
[0102]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可参照第七实施例。
[0103]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1。
[0104]本实施例的蒸发气再液化系统100与第十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缓存容器12从冷媒容器11顶部伸入冷媒容器11内,缓存容器12伸入冷媒容器11内的部分与冷媒直接接触,从而与冷媒换热使缓存容器12内的蒸发气液化。缓存容器12伸入冷媒容器11内的部分即构成两容器11、12的公共壁。
[0105]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可参照第十实施例。
[0106]第十二实施例,请参阅图12。
[0107]本实施例的蒸发气再液化系统100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缓存容器12整体位于冷媒容器11内,冷媒容器11外设置外壳16,且外壳16与冷媒容器11之间形成绝热空间。
[0108]蒸发气输入管3连接至缓存容器12内,将蒸发气输入至缓存容器12内,缓存容器12位于冷媒容器11的冷媒内,从而使缓存容器12内的蒸发气液化。
[0109]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可参照第一实施例。
[0110]第十三实施例,请参阅图13。
[0111]本实施例的蒸发气再液化系统100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冷媒容器11位于一冷媒外壳17内,冷媒外壳17与冷媒容器11之间绝热,构成一独立的冷媒罐。同时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