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机内冷水钠型/氢型混床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08749阅读:6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电机内冷水钠型/氢型混床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控制的、采用钠型/氢型混床并联运行对发电机内冷水进行旁流处理的装置。
背景技术
发电机内冷水处理技术简介1.内冷水处理系统介绍1.1发电机的冷却形式(1)双水内冷,发电机静子和转子全部采用水冷却;(2)水-氢-氢冷却,发电机静子采用水冷却、转子及定子铁芯采用氢冷。
1.2冷却水源发电机内冷水一般都采用除盐水或凝结水作为补充水。
采用凝结水,由于经过加氨处理,电导率较高,同时氨对铜有腐蚀影响;采用除盐水,pH值往往较低,具有侵蚀性。
1.3内冷水质要求

*摘自《火力发电厂水汽化学监督导则》(DL/T561-95)。标准一,不添加缓蚀剂;标准二,添加缓蚀剂。
**摘自《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GB/T 12145-1999)。标准三,双水内冷和转子独立循环的冷却水质量标准;标准四,汽轮发电机定子绕组采用独立密闭循环水系统。
2.目前内冷水处理的常用方法及存在的问题2.1缓蚀剂法(1)MBT处理(2-巯基苯并噻唑,阳极抑制剂)。
用NaOH溶解MBT,再用除盐水稀释,加入量5-10mg/l,此类缓蚀剂能与水中的铜离子形成溶解度小、粘附性强的螯合保护膜,可控制冷却水的含铜量在30μg/l以下。
缺点需用NaOH溶解,使冷却水电导率上升;MBT易析出(尤其是酸性水中),沉积在冷却水系统的死角处;处理后的内冷水中有淡黄色的絮状沉积物;对内冷水系统的橡胶制品有溶解作用。
(2)BTA+EA处理(苯并三唑+乙醇胺)将BTA加热溶解,用除盐水稀释后与乙醇胺(EA)一起加入冷却水箱中,BTA初始浓度5-10mg/l左右;乙醇胺的加入量按电导率不超标和PH>7.6来控制(PH小于6.8时降低缓蚀效果),一般控制在0.65-1.0mg/l。可使冷却水的含铜量在10-20μg/l的范围内,铜离子含量大于40μg/l时换水。
缺点BTA和EA能使冷却水的电导率上升,工业品BTA杂质较高,尤其是Na+含量高,有毒;溶解性较差,缓蚀性较差;与铜发生作用时,能使PH下降;氨存在时会破坏铜与BTA的保护膜;价格较高。
(3)其它类型的缓蚀剂APDC(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IC-1,正常使用量2mg/l,冷却水电导率约增加0.5μs/cm。
2.2提高内冷水的pH值通过计算和试验都可以证明,将发电机冷却水pH值维持在8.5左右,可使发电机铜导线得到保护。提高pH最简单的方法是进行加氨处理。
缺点进行加氨处理,能使冷却水的电导率上升;同时,氨和氧化亚铜易发生反应生成铜氨络合离子。
2.3采用小混床旁流处理通常旁路系统处理流量占主系统流量的最大比例为10%。可使冷却水的含铜量和电导率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缺点通过氢型混床处理,冷却水的pH值难于控制。冷却水pH值偏低,加剧铜的腐蚀,使控制内冷水的含铜量、电导率和pH值成为交叉矛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控制的、采用钠型/氢型混床并联运行对发电机内冷水进行旁流处理的装置,处理内冷水质达到pH 8-9,电导率达到标准要求,铜含量<40ug/l。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在发电机内冷水处理过程中同时采用钠型混床和氢型混床,钠型混床和氢型混床采用并联运行,通过氢型混床保证发电机内冷水的电导率,通过钠型混床保证发电机内冷水的pH值,以控制发电机内冷水的电导率为主、pH值为辅,在保证电导率和pH值的情况下可控制铜的腐蚀,通过三通调节阀根据内冷水的水质自动控制钠型/氢型混床的进水流量,达到控制发电机内冷水的pH 8-9、电导率达到标准要求、铜含量<40ug/l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利用离子交换理论的技术方案,采用钠型/氢型混床进行发电机内冷水的碱性调节,即旁路采用钠型混床保证内冷水的微碱性,而用氢型混床保证电导率。同时,冷却水中金属的腐蚀产物主要以微粒形式存在,通过混床可对冷却水中金属氧化物微粒进行滤除,防止金属氧化物在线棒通流截面上沉积。
主要反应如下(M为阳离子,如铁、铜、铵离子等,n为电荷数)(M为阳离子,如铁、铜、铵离子等,n为电荷数)(A为阴离子,如Cl-、HCO-3等,n为电荷数)采用钠型/氢型混床对发电机内冷水进行处理,对补充水采用除盐水或凝结水均适用。
以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


图1本实用新型流程原理图图2本实用新型正视图图3本实用新型俯视图图中1.进口、2.pH表、3.电导表、4.三通调节阀、5.钠型混床、6.氢型混床、7.出口、8.控制箱、9.底盘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
图1,一定量的发电机内冷水通过处理装置的进口[1],经过pH表[2]、电导表[3]的分析,经过逻辑比较,控制三通调节阀[4]的分流开度,从而控制钠型混床[5]、氢型混床[6]的进水流量,即电导率高时增大氢型混床[6]的进水流量,在保证电导率合格的情况下,控制钠型混床[5]的进水流量,以保证pH值。钠型混床[5]和氢型混床[6]采用并联运行的方式。一定量的发电机内冷水经钠型混床[5]和氢型混床[6]处理后,通过处理装置的出口[7]返回到发电机内冷水的主系统。
参照图2、3,处理装置将钠型混床[5]、氢型混床[6]、三通调节阀[4]、控制箱[8](pH表[2]和电导表[3]安装在控制箱[8]上)、进口[1]、出口[7]、以及其它必要的接口和附件(阀门、管道、仪表)整体组装在底盘[9]上。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控制的发电机内冷水旁流处理装置,采用钠型、氢型混床并联运行对发电机内冷水进行旁流处理,其特征是三通调节阀[4]的出水口分别与钠型混床[5]和氢型混床[6]的进水口连接,在三通调节阀[4]的进口[1]管路上设置隔离阀和pH表[2]、电导表[3]的测点,钠型混床[5]和氢型混床[6]的出水口分别设置隔离阀和树脂捕捉器,再连接到装置出口[7]上,出口[7]上设置止回阀和隔离阀。将钠型混床[5]和氢型混床[6],三通调节阀[4]、控制箱[8]、进口[1]、出口[7]、以及其它必要的接口和附件,包括阀门、管道、仪表,整体组装在底盘[9]上,pH表[2]和电导表[3]安装在控制箱[8]上。
专利摘要发电机内冷水钠型/氢型混床处理装置是一种自动控制的、采用钠型/氢型混床并联运行对发电机内冷水进行旁流处理的装置。它是在发电机内冷水处理过程中同时采用钠型和氢型混床并联运行,通过氢型混床保证发电机内冷水的电导率,通过钠型混床保证发电机内冷水的pH值,以控制发电机内冷水的电导率为主、pH值为辅,采用三通调节阀根据内冷水的水质自动控制钠型和氢型混床的进水流量,达到控制发电机内冷水的pH 8-9、电导率达到标准要求、铜含量<40ug/l的目的。它将钠型混床[5]、氢型混床[6]、三通调节阀[4]、控制箱[8]、进口[1]、出口[7]、以及其它必要的接口和附件(阀门、管道、仪表)整体组装在底盘[9]上。
文档编号C02F1/42GK2656400SQ0228416
公开日2004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12日
发明者石巍, 邹向群 申请人:武汉艺达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