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发电机内冷水加药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46192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型发电机内冷水加药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发电设备冷却水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大型发电机内冷水加药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发电机的定冷水水质不合格将导致发电机中空芯铜导线腐蚀结垢及堵塞,堵塞严重时会造成发电机线棒局部超温,被迫降负荷或者停机检修,甚至会烧毁。目前常用的内冷水处理方式有以下两种:一种是小混床法,另一种是微碱化处理法。这两种方法都是适应内冷水旧标准DL/T801-2002而广泛使用的技术。
[0003]小混床法的缺点是出水pH偏低,树脂使用寿命一般只有几个月,难以实现自动操作,操作复杂。微碱化法缺点是一旦配好树脂比例,就无法再调整,微碱化处理树脂使用寿命一般12个月左右,出水pH长时间维持7.2-7.5之间。无法满足新修订标准DL/T801-2010要求,即pH在8.0-9.0的范围。
[0004]如何在原有的设备的基础上,通过简单技术改造实现内冷水出水指标满足DL/T801-2010的要求,在实现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实现全自动操作成为很多电厂实施技术改造的首要目标。
[0005]目前有很多电厂改造采用双树脂罐法和三树脂罐法来解决pH偏低问题,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频繁的手动操作给机组的安全运行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能满足新标准要求,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水处理效果好的大型发电机内冷水加药处理装置。
[0007]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型发电机内冷水加药处理装置,包括与发电机组进水管和出水管连接的小混床,所述小混床的进水管上连接有由第一电导率仪和第一 pH检测仪串联构成的进水管支路,小混床的出水管上连接有由第二电导率仪和第二 pH检测仪串联构成的出水管支路和由计量泵和加碱罐构成的加药支路。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0]1、能连续精确地检测发电机内冷水水质,精确控制内冷却水的pH值在8.0?9.0,电导率在0.4?2.0 μ S/cm范围内;
[0011]2、具有所调冷却水水质良好、运行周期长、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售成本低、体积小的优点。
[0012]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型发电机内冷水加药处理装置,包括与发电机组进水管15和出水管14连接的小混床12,所述小混床12的进水管17和出水管20上分别设有阀门11、4与发电机组的出水管14和进水管15连接,在所述小混床12的进水管17管上设有由第一电导率仪10和第一 pH检测仪9串联构成的进水管支路16,小混床12的出水管20上连接有由第二电导率仪8和第二 pH检测仪7串联构成的出水管支路19和由计量泵1、加碱罐2和阀门3构成的加药支路21,计量泵I的输入口与加碱罐2的输出口相连接,小混床12的底部设有阀门5与树脂输出管相连接,小混床12顶部有排气阀13,第二 pH检测仪7和第一 pH检测仪9分别设有排污管18、6。
[0015]由此构成的发电机内冷水加药处理装置在用于调整发电机内冷却水的水质时,发电机系统的内冷水通过小混床12净化水质,根据水质控制要求在小混床12里装填树脂,净化后的水质再通过计量泵I加碱,调节进入发电机系统的冷却水的PH值,通过检测连接在小混床12的进出口的第一电导率仪10、第一 pH检测仪9、第二电导率仪8和第二 pH检测仪7的数据,精确调整加碱量来控制输入发电机系统的冷却水的pH值,即可实现发电机系统的内冷水的水质是否符合现标准要求。
【主权项】
1.一种大型发电机内冷水加药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与发电机组进水管和出水管连接的小混床,所述小混床的进水管上连接有由第一电导率仪和第一 pH检测仪串联构成的进水管支路,小混床的出水管上连接有由第二电导率仪和第二 pH检测仪串联构成的出水管支路和由计量泵和加碱罐构成的加药支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型发电机内冷水加药处理装置,包括与发电机组进水管和出水管连接的小混床,所述小混床的进水管上连接有由第一电导率仪和第一pH检测仪串联构成的进水管支路,小混床的出水管上连接有由第二电导率仪和第二pH检测仪串联构成的出水管支路和由计量泵和加碱罐构成的加药支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能连续精确地检测发电机内冷水水质,精确控制内冷却水的pH值在8.0~9.0,电导率在0.4~2.0μS/cm范围内;2、具有所调冷却水水质良好、运行周期长、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售成本低、体积小的优点。
【IPC分类】C02F9-04
【公开号】CN204454793
【申请号】CN201520108086
【发明人】徐庆国, 郭新茹
【申请人】徐庆国, 郭新茹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