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学除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15182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化学除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化学除油器,属工业循环水水质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化学除油设备。
技术背景现有的化学除油器,在水中加入化学药剂后,一般能够去除循环水中的部分油污。但是,化学除油器配水器的出水直接流向化学除油器下部后,再向上穿过挡水隔板流出的过程中,使沉淀在除油器底部的沉淀物被水流冲起,影响了化学除油器的水处理效率和沉淀物排出。而且,加药沉淀下来的沉淀物容易积聚在化学除油器的挡水隔板上,引起挡水隔板负荷加大而倒塌。另外,传统的化学除油器对处理后的循环水中残留的油污没有有效的处理办法,影响了水处理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的化学除油器,它克服了一般化学除油器的缺陷。使它的水处理效率更高,处理后的水质更好,挡水隔板的使用寿命延长,对沉淀到化学除油器底部的沉淀物更容易排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设计方案它在原有化学除油器配水器的下方增加了锥型导流器,使化学除油器的配水器流出的水流均匀地向周围分流,避免了积聚在新型化学除油器底部的沉淀物被水流冲起,这就更便于污泥积聚排放。另外,新型化学除油器的挡水隔板组是由多块呈瓦棱状的挡水隔板组合而成,使挡水隔板组的强度得到增加,也更有利于沉淀到其表面的沉淀物滑落。同时使挡水隔板的维护和检修更加方便。再次,在挡水隔板上方设了油水分离挡板,对循环水中残留的油污进行了有效的分离。


附图1 化学除油器主视图附图2 挡水隔板组局部安装形式示意图(1)进水管、(2)锥型导流器、(3)配水器、(4)挡水隔板、(5)挡水隔板组、(6)定位角钢、(7)溢流退水槽、(8)加药管、(9)退水管、(10)油水分离挡板出水孔、(11)油水分离挡板、(12)蓄污槽、(13)挡水隔板支撑、(14)搅拌器、(15)排污管、具体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一种化学除油器,它是通过下述方案实现的。
当需要处理的循环水由进水管(1)进入化学除油器的配水器(3)后和同时由加药管(8)进入配水器(3)的药液混合,加上搅拌器(14)对其进行搅拌,使药液和需处理的循环水发生碰撞、吸附、絮凝后从配水器(3)的下方流出,在配水器(3)的下方设计了锥型导流器(2),当需要处理的循环水经配水器(3)的下方流出后,通过锥形导流器(2)的表面,均匀地向周围分流。分流后的循环水,流速降低,有利于水中悬浮物的沉淀和循环水进行初步分离。除油器的下部呈四棱锥状,便于沉淀物积聚后从排污管(15)排放。然后,分离后的循环水开始向上流动,在流经化学除油器由多块呈瓦棱状的挡水隔板(4)依次靠贴而组成的挡水隔板组(5)时,因挡水隔板组(5)中每相邻的两块挡水隔板的其中一块与化学除油器挡水隔板支撑(13)呈70°角,而另一块与化学除油器挡水隔板支撑(13)呈110°角,并用定位角钢(6)对挡水隔板(4)定位,对流经的循环水中的残余悬浮物形成阻力,使残余悬浮物进一步碰撞、吸附、凝聚沉降与循环水再次分离后流出,流出的循环水在上升的过程通过与水平面呈15°角的油水分离挡板(11)上的插入到循环水中中的出水管(10)后流出,而循环水中的残余油污因比重较轻,则被挡在油水分离挡板(11)下,经油水分离挡板(11)的角度上升积聚在蓄污槽(12)内集中排出,流出的循环水在溢流退水槽(7)汇集后从退水管(9)流出,达到对循环水水质处理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化学除油器,包括化学除油器本体在内,其特征在于在化学除油器的上部中间有配水器,在配水器的水平方向四周有挡水隔板组,在挡水隔板组的上方设计有油水分离挡板、在油水分离挡板的中央有蓄污槽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化学除油器,其特征在于挡水隔板组是由多块呈瓦棱状的挡水隔板依次靠贴组成,其中,每相邻的两块挡水隔板的其中一块与化学除油器挡水隔板支撑呈70°角,而另一块与化学除油器挡水隔板支撑呈110°角。
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化学除油器,其特征在于在挡水隔板组的上部设计有与水平面呈15°角的油水分离挡板,在油水分离挡板的中部有油水分离挡板出水孔,在油水分离挡板的最高处与配水器的相接的位置有蓄污槽。
4.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化学除油器,其特征在于在配水器的正下方设计有锥型导流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化学除油器,是由锥型导流器、挡水隔板、挡水隔板组、溢流退水槽、挡水隔板支撑、油水分离挡板、蓄污槽等组成。它在原有化学除油器配水器的下方增加了锥型导流器,避免了积聚在化学除油器底部的污泥被水流冲起。化学除油器的下部呈四棱锥状,这就更便于污泥积聚排放。新型化学除油器的挡水隔板组是由多块呈瓦棱状的挡水隔板单片组和而成,并设计了油水分离挡板,使循环水中的残余油污,最大限度得到处理。所以新型化学除油器的水处理效率高,挡水隔板的使用寿命长,沉淀物更容易排放。
文档编号C02F1/40GK2668606SQ03208900
公开日2005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3日
发明者李建勇 申请人:李建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