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式冷海水制纯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30282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漂浮式冷海水制纯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漂浮在水上的用冷海水制纯水的装置。
现有的蒸馏法或逆渗透膜制纯水的技术,其制纯水成本高、设备复杂,管理与维护要求高,对于大规模制纯水存在一定的困难与障碍,现有专利“用冷海水制取纯水与冷气技术(ZL200410024765.5)是以陆地为基础,受到一定的地形限制。
本发明目的,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太阳能、空气和冷海水制取纯水,因此其制纯水成本低,全设备简单,适宜于大规模生产、可充分解决海水淡化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台漂浮在水面的浮体,浮体的上层为一蓄海水池,其上面覆盖玻璃等一类透光材料制成的盖板,一端设有进气口,另一端设有出气口,池内的海水在阳光照射下透过盖板使池内海水升温,促使海水蒸发,导致池内空气湿度增加,形成温度较高,湿度较高的湿空气,然后在风机作用下,把高湿空气引入浮体低部空间,浮体低部外为海水,在海水作用下温度较高的湿空气在浮体的底部空间中冷却,湿空气降温后,水蒸汽从空气中分离出来,形成水滴集积在底部,由抽水泵抽出以供需要,湿空气降温愈低,可分离的纯水量也愈多,在需要进一步提高纯水量时,可在浮体底部下再增设一离海水表面更深的下潜体,由于海水深度愈深,相应的海水温度也愈低,把处于浮体底部的湿空气沿管道引入下潜体中,使它进一步受冷却,冷凝更多的水蒸汽,制取更多的纯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效果如下1、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阳光、空气与冷海水,无需能源就可实现海水淡化,制取纯水,虽然其辅助设备为风机与抽水机需要能耗小,可在平台上设置风力发电或风力机械解决。
2、冷却空间依靠浸沉在海水中直接冷却,使设备明显简化,降低设备投资。
3、适宜于大规模制取纯水。
本发明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附图给出。
附图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漂浮式冷海水制纯水装置”工作原理及其基本结构组成图。下面结合


本发明的技术细节及结构组成。
漂浮在水上的浮体(1),其上层为海水池(2)海水池(2)有一进气口(13)和一出气口(5),外界的空气在风机(7)作用下,自进气管道(8)经进气口(13)流入海水池(2)海水池(2)的顶端,覆盖一层为玻璃一类的透光材料制成的盖板(6),在阳光照射下。海水池(2)内的海水蒸发,使池内的空气湿度增加,形成温度较高,湿度较高的湿空气,在风机(7)作用下,湿空气从海水池(2)的出气口(5)沿着管道(9),进入浮体(1)的低部空间(3)低部空间(3)的外壳包括底部及四周浸沉在海水中,受温度较低的海水冷却,成为一冷却空间,来自海水池(2)的湿空气在低部空间(3)受冷却,则湿空气中的水蒸汽从空气中分离出来,形成水滴聚积在浮体(1)的底部,从低部空间(3)的湿空气一起,经管道(10)流入下潜体(4)。
自然界中海水愈深,水温也愈低,在浮体(1)底部下方一定深度设置下潜体(4),在下潜体(4)内设置一定数量的与海水相通的冷却管(10),以增强冷却效果,下潜体(4)内的空间,在四周上下及冷却管(10)内冷海水的冷却下,可形成温度更低的冷却空间,湿空气自浮体(1)的底部空间(3)冷却后,沿通气管道(11)进入下潜体(4)内部空间中,更进一步对湿空气降温,促使分离出更多的纯水,再由抽水泵(15)抽出以供需要,余下的空气沿出气管道(12)排至周围的大气中。出气管道(12)顶端为防止水溅入体内的防水罩(14)。
权利要求
1.一种综合利用阳光、空气与冷海水制取纯水的装置,其特征是整套装置由设置在水上的浮体(1)与水中的下潜体(4)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其特征是在浮体(1)上层是利用阳光对起加湿作用的海水池(2),在浮体(1)底部是对湿空气时行冷却的底部空间(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水池(2)其特征是顶层由可透阳光的透光材料制成的盖板(6),设有一进气口(13)它与进气管道(8),风机(7)相联,另一端设有一出气口(5)及管道(9)。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部空间(3)其特征是它设备在浮体(1)的底部,它全部由体外海水冷却,其一端设有管道(9),另一端设有通气管道(11)。
5.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在距海水表面一定深度,设置箱型的下潜体(4),下潜体(4)内设置一定数量的冷却管(10),下潜体(4)一端由与底部空间(3)相联的管道(9),另一端为与去湿后的底部空间(3)相联的管道(9),另一端为使去湿后的空气流回大气中的出气管道(12)。
全文摘要
一种漂浮在水面的综合利用太阳能、空气和冷海水的制纯水装置,它设置在浮体上,上层为利用阳光对空气加湿的海水池,下层为利用冷海水对湿空气冷却的制纯水空间,一体二用,使整套装置结构简化,不受地形限制,且作为冷却用的部件都直接浸在海水中,可加强对湿空气的冷却作用,有利于增加制纯水量。
文档编号C02F1/00GK1830816SQ20051002424
公开日2006年9月13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8日
发明者王云章 申请人:王云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