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

文档序号:4830753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已有技术中,对生活污水进行脱氮除磷处理的方法,采用最多的是厌氧-缺氧-好氧法(以下简称A2/O法)。其主流程如图1所示,进水1K首先进入厌氧池1A,然后进入缺氧池1B,再流入好氧池(有硝化反应)1C,经沉淀池1D沉淀后实现污泥同污水分离,出水1J。如果出水中含磷要达到国家一级标准,需要增加过滤池1E。
脱氮功能在好氧池1C到缺氧池1B有混合液回流1F,约是进水的1~3倍。在好氧池1C中氨氮被氧化为硝酸盐氮,实现硝化反应。硝酸盐氮通过混合液回流1F,回到缺氧池1B,在缺氧和存在碳源基质的条件下,发生反硝化反应,还原成氮气。
除磷功能在沉淀池1D到厌氧池1A间有污泥回流1G。活性污泥在沉淀池1D中沉淀后,通过污泥回流1G返回厌氧池1A,在厌氧和有碳源基质的条件下,释放磷。在流经好氧池1C时,在好氧的条件下,实现磷的过量吸收。在通过剩余污泥排放1H,将剩余污泥排出系统的同时,剩余污泥中含有的磷也就被排出系统。
以A2/O为代表的活性污泥方法,在脱氮除磷上存在的三大缺点1.硝酸盐氮存在的矛盾 在进行磷的释放过程中,硝酸盐的存在会造成磷释放的效果很差,影响了除磷效果。A2/O法中硝酸盐氮无法完全去除,理论去除率为83%。而回流的污泥1G中难以避免地存在硝酸盐氮,这些硝酸盐氮进入厌氧池1A,将影响磷的释放。
2.世代周期与污泥龄在活性污泥法的处理系统中,由于污泥是流动的,所以不同处理段污泥的泥龄是相同的。在脱氮的硝化反应中硝化菌的世代周期很长,所以需要污泥龄长。而除磷要求就造成污泥龄短,排放污泥越多除磷效果越好。但是一个活性污泥系统中泥龄是一样的。于是造成脱氮和除磷的矛盾。
3.对碳源基质的竞争在脱氮反硝化过程中需要碳源基质,除磷过程中磷的释放过程同样需要碳源基质,就造成了对碳源基质的竞争。
因此,在工程实践中A2/O法存在以下问题1、因为脱氮与除磷都需要碳源基质,所以A2/O法对进水水质有一定的要求,即要求进水中含有较多的有效有机物。如果有效有机物不足将影响处理效果,这种问题在我国南方比较突出。
2、由于硝化反应速率慢,所以造成好氧池1C的水力停留时间(以下简称HRT)很长,通常在3.5-6小时,使构筑物土建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污水脱氮除磷处理方法,以解决现有处理方法中存在的矛盾,更好地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并缩小土建工程规模,提高脱氮除磷效果,降低进水的水质要求,降低处理能耗,有效地增强系统稳定性。
本发明提出的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污水处理系统的厌氧池和好氧池中分别培育活性污泥;(2)生活污水进入厌氧池,停留0.5~1小时,完成厌氧释磷反应,再进入好氧池,停留1.0~3小时,完成好氧吸收磷反应,再进入经过沉淀池沉淀,使泥水分离;(3)占进水体积量30~50%的沉淀污泥通过污泥回流至厌氧池,系统产生的剩余污泥排出系统之外;(4)沉淀后的出水进入好氧生物滤池,曝气停留0.5~1.5小时,曝气的气水比为空气量∶进水量=1~4∶1,完成硝化反应,即达到排放标准;(5)上述排放水的一部分用于对好氧生物滤池进行反冲洗,反冲强度为5~20L/m2·s。
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步骤(5)的出水中加入碳源基质,再进入缺氧生物滤池,停留0.5~1小时,完成脱氮反应;其中碳源基质的加入量为C=2.86[NO3-N]+1.71[NO2-N]+DO,其中,C为每升水中加入碳源基质的量,单位毫克;[NO3-N]为每升水中加入的硝酸盐量,单位毫克;[NO2-N]为每升水中加入的亚硝酸盐量,单位毫克;DO为每升水中加入的溶解氧量,单位毫克;用排放水对缺氧生物滤池进行反冲洗,反冲强度为5~20L/m2·s。
上述方法中的碳源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剩余污泥排放至污泥浓缩池,得到上清液,即含有碳源基质;(2)对上述浓缩污泥进行脱水,得到剩滤液,即含有碳源基质。
本发明提出的污水脱氮除磷处理方法,在实践中具有以下优点1、对进水水质要求不高,尤其适用于我国南方。南方城市生活污水有机物含量不高,但磷含量较高。采用本发明提出的污水脱氮除磷处理方法,脱氮除磷效果受进水水质影响小,将提高处理效果。
2、缩减停留时间HRT,A2/O法的HRT在7.5~10.5小时,本发明方法HRT在4~5.5小时,土建池容缩小45%。而其他方法,HRT多在18小时以上。所以本发明方法缩短了HRT。
3、由于曝气生物滤池(以下简称BAF)具有过滤功能,无需沉淀池,出水水质稳定,出水固体悬浮物(以下简称SS)低,也就截留了SS中含的磷,除磷效果更佳。
4、BAF溶氧效率高,硝化效果理想,受温度影响小。尤其是曝气量小,曝气能耗降低。本发明方法没有A2/O法中的混合液回流,也就降低了回流能耗。所以,在达到相同处理标准的情况下,处理成本低于A2/O法。


图1是已有技术的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处理方法。图中,1A是厌氧池;1B是缺氧池;1C是好氧池;1D是沉淀池;1E是过滤池;1F是混合液回流;1G是污泥回流;1H是剩余污泥;1K是进水;1J是出水。
图2是本发明方法的处理流程图。图中,2A是厌氧池;2B是好氧池;2C是沉淀池;2D是好氧生物滤池;2E是缺氧生物滤池;2F是清水池;2G是进水;2H是出水;2I是污泥回流;2J是剩余污泥;2K是碳源基质;2L是反冲进水;2M是反冲出水。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提出的污水脱氮除磷处理方法,其流程如图2所示,首先在污水处理系统的厌氧池2A和好氧池2B中分别培育活性污泥;生活污水进入厌氧池2A,停留0.5~1小时,完成厌氧释磷反应,再进入好氧池2B,停留1.0~3小时,完成好氧吸收磷反应。再进入经过沉淀池2C沉淀,使泥水分离;占进水体积量30~50%的沉淀污泥2I通过污泥回流至厌氧池,剩余污泥2J排出系统之外;沉淀后的出水进入好氧曝气生物滤池2D,曝气停留0.5~1.5小时,曝气的气水比为空气量∶进水量=1~4∶1,完成硝化反应,即达到排放标准;上述排放水的一部分用于对好氧生物滤池进行反冲洗,反冲强度为5~20L/m2·s。
本发明方法是将活性污泥法同生物膜法相结合的方法,也就是将无硝化反应除磷法(以下简称A/O法)同曝气生物滤池(以下简称BAF)脱氮法相结合的方法。A/O法中,A(anaerobic)为厌氧,O(Oxic)为好氧,是单元组合最简单的生物除磷工艺,是一种成熟工艺,1979年第一个生产性装置在美国建成投产。本发明利用曝气生物滤池(以下简称BAF),对A/O法除磷后的出水进行硝化和反硝化处理,达到除氮的目的。BAF内有填料,填料上生长着微生物,形成生物膜。由于生物膜附着于载体上,污泥龄得以大大提高,满足硝化反应对泥龄长的要求。同时BAF具有过滤功能,可以截留水中固体悬浮物(以下简称SS)。BAF具有众多有点,如占地小、处理效率高、溶氧效率高、处理效果稳定、出水SS低等特点,非常适合污水的硝化反应。好氧的条件下,经过A/O法出水中的氨氮经过BAF中微生物的硝化作用氧化成硝酸盐氮,即可达到国家相应排放标准。此后,在缺氧和存在碳源基质的条件下,硝酸盐氮经过BAF中微生物的反硝化反应,还原成氮气。
本发明方法中的除磷过程为生活污水的进水2G进入厌氧池2A,再进入好氧池2B,经过沉淀池2C泥水分离;一部分污泥通过污泥回流2I回到厌氧池2A,剩余污泥2J,排出系统之外,达到除磷的目的。出水进入好氧生物滤池2D,过滤了最终出水中的SS,去除SS中含有的磷。
脱氮过程经过A/O法除磷的出水,先进入好氧生物滤池2D,发生硝化反应,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再进入缺氧生物滤池2E,将硝酸盐氮还原为氮气达到脱氮的目的。出水经清水池2F储存,最终出水2H。由于生物滤池一段时间后截留污染物增多,需要进行反冲。所以在清水池设反冲泵,反冲进水2L进入生物滤池2D和2E,反冲出水2M进入前端工序2A、2B或2C。
碳源基质可以采用剩余污泥2J脱水时产生的剩滤液;或浓缩的上清液;或直接的外界碳源如甲醇等。
2D和2E可以分成若干个小单元。在2D和2E出水管上增加管道泵,当一个单元反冲时,利用其他小单元的正常出水,作为反冲水。此时,2F可以省去。
为了提高除磷效果,可以增设深井初沉池或浓缩发酵池等附属构筑物,将进水中的脂肪类有机物,通过发酵等作用,转变为有效碳源基质,以提高除磷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污水脱氮除磷处理方法,解决了现有活性污泥脱氮除磷方法的三大矛盾1、硝酸盐氮存在的矛盾 由于前端的无硝化除磷A/O法,在操作中保证泥龄相当短,硝化细菌无法存在,所以在除磷的过程中无法产生硝酸盐氮,即不可能对厌氧释磷造成影响。A2/O法中硝酸盐氮无法完全去除,难免进入厌氧池1A,将影响磷的释放。
2、世代周期与污泥龄前端A/O法单元同其后BAF生物膜法单元的泥龄是不同的。前端A/O法属活性污泥法,可以在操作上保证污泥龄短,满足除磷对污泥龄短的要求;后端BAF生物膜法属生物膜法,污泥龄长,满足脱氮硝化反应的要求。因此解决了污泥龄的矛盾。
3、对碳源基质的竞争进水中的碳源基质首先满足厌氧释磷的需要,而在反硝化时所需的碳源基质为可以采用剩余污泥2J脱水时产生的剩滤液;或浓缩的上清液;或直接的外界碳源如甲醇等。这就解决了脱氮除磷同时需要碳源基质的矛盾,所以本发明方法对进水水质要求不高。而A2/O法碳源基质都需要从进水中提供,进水水质要求较高。
实施例2A的水力停留时间为0.5-1.0小时,2B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0-2.5小时,2C为普通沉淀池,2D滤速为3-6m/h,2E滤速为3-6m/h。前端A/O法,污泥龄为2-6天,总污泥浓度为2000-4000mg/L。
权利要求
1.一种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污水处理系统的厌氧池和好氧池中分别培育活性污泥;(2)生活污水进入厌氧池,停留0.5~1小时,完成厌氧释磷反应,再进入好氧池,停留1.0~3小时,完成好氧吸收磷反应,再进入经过沉淀池沉淀,使泥水分离;(3)占进水体积量30~50%的沉淀污泥通过污泥回流至厌氧池,剩余污泥排出系统之外;(4)沉淀后的出水进入好氧生物滤池,曝气停留0.5~1.5小时,曝气的气水比为空气量∶进水量=1~4∶1,完成硝化反应,即达到排放标准;(5)用排放水对好氧生物滤池进行反冲洗,反冲强度为5~20L/m2·s。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上述步骤(5)的出水中加入碳源基质,再进入缺氧生物滤池,停留0.5~1小时,完成脱氮反应;其中碳源基质的加入量为C=2.86[NO3-N]+1.71[NO2-N]+DO,其中,C为每升水中加入碳源基质的量,单位毫克;[NO3-N]为每升水中加入的硝酸盐量,单位毫克;[NO2-N]为每升水中加入的亚硝酸盐量,单位毫克;DO为每升水中加入的溶解氧量,单位毫克;用排放水对缺氧生物滤池进行反冲洗,反冲强度为5~20L/m2·s。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碳源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剩余污泥排放至污泥浓缩池,得到上清液,即含有碳源基质;(2)对上述浓缩污泥进行脱水,得到剩滤液,即含有碳源基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首先在污水处理系统的厌氧池和好氧池中分别培育活性污泥;生活污水进入厌氧池,完成厌氧释磷反应,再进入好氧池,完成好氧吸收磷反应。再进入经过沉淀池沉淀,使泥水分离;沉淀污泥通过污泥回流至厌氧池,剩余污泥排出系统之外;沉淀后的出水进入好氧生物滤池,完成硝化反应,即达到排放标准;部分排放水用于对好氧生物滤池进行反冲洗。本发明方法的优点是,对进水水质要求不高,尤其适用于我国南方;缩减土建池容;出水水质稳定,除磷效果更佳;曝气能耗降低。
文档编号C02F3/30GK1686864SQ200510070860
公开日2005年10月26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20日
发明者班宏伟 申请人:班宏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