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歇式活性污泥法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39508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间歇式活性污泥法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间歇式活性污泥法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具有工艺简单、运转灵活、处理效率高、易于实现自控运行等优点,是我国城市以及中小城镇污水处理的主选工艺之一。间歇式活性污泥法技术是活性污泥法最早采用的运行系统,但由于受到管理系统的限制,使其发展受到限制。随着工业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适合于污水处理的自动化设备、系统的开发应用,使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工艺再度成为污水处理领域深入研究和应用的核心工艺,各种改良工艺被相继开发,应用领域涵盖生活污水、制药废水、工业废水等各个领域。序列间歇包含两种含义一是运行操作在时间上是按序批式运行。典型的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工艺包括五个阶段,即进水期、反应期、沉淀期、排水期和闲置期。沉淀期、排水期和闲置期必须停止进水,以防止进水扰动影响沉淀效果和排水水质;二是运行操作在空间上是按序列、间歇式运行,所以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反应器多为多池交替运行,单池运行时前面必须有调节池来调节和控制进水水量和进水时间。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1)多池运行时需要按运行周期启/停控制进水时间,由于切换频繁,对阀门质量和操作管理要求很高;(2)单池运行时必须增加调节池来调节进水水量,调节容量必须满足沉淀期、排水期进水水量的要求;(3)由于前两项原因,工程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用偏高,限制了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工艺的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实现连续进水的间歇式活性污泥法技术,解决了多池运行的时序切换问题,实现了单池连续运行问题,同时可以彻底省去调节池,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大大降低。本发明主要包括(1)本发明确定了连续进水池型的长宽比l:46;(2)本发明的间歇式活性污泥法技术是将单池内两个有机相连区域分为预反应区和主反应区,其容积比为46;(3)本发明确定了反应区和主反应区的容积比为1:4;(4)本发明以控制连通处流速为0.05rn/min来确定预反应区和主反应区的最佳开孔比、开孔位置。本发明基本原理如下增加的预反应区具有生物选择功能,可以抑制污泥膨胀,提高耐冲击负荷能力;通过确定预反应区和主反应区之间的开孔比限制预反应区到主反映区之间的流速,控制进水对沉淀期和排水期对沉淀污泥的扰动;通过确定合理的预反应区与主反应区比例和池型长宽比,使进水速度的动能在与反应区内和两侧池壁损耗消失,减少对沉淀远端排水口污泥和水面的扰动;沉淀期和排水期进水可以保证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系统具有较高的碳氮比的缺氧和厌氧运行条件,易于反硝化菌和聚磷菌的生存,脱氮除磷效果好。在北方低温条件下,连续进水可以减小沉淀期和排水期温度对反应系统的影响,使反应器维持温度维持较稳定的范围。与传统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工艺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可以实现单池连续运行,不需要调节池,扩大了传统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的应用范围;(2)节省了调节池,构筑物少,工艺流程简单,节省了基建投资费用;(3)多池连续运行时可以减少阀门启停切换次数,降低了运行、管理成本,提高了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系统的耐冲击负荷能力。(4)脱氮除磷效果好;(5)适合北方低温条件下运行;(6)本发明的间歇式活性污泥法技术可以在连续进水条件下实现反应、沉淀、排水、闲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既可以在间歇条件下运行,也可以在连续进水条件下运行;(7)本发明在有机负荷为0.10.2kgB0D/(kgMLSSd)情况下,B0D去除率可达到90%。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发明间歇式活性污泥法技术是将两个有机相连的池体分为预反应区和主反应区,通过隔板上的开孔使之相连接;本发明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直接与进水连接,省去了调节池和进水启停切换设备,运行过程按序批式反应周期进行,依次为进水阶段、反应阶段、沉淀阶段、排水阶段和闲置阶段。本发明所述的间歇式活性污泥法技术在沉淀阶段和排水阶段连续进水不影响泥水分离效果和上清排水的要求。连续进水给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系统带来众多好处,①进水水温高,可以调节反应系统的水温,保证系统在低温条件下仍有较高的去除效果;②进水带来的有机污染物在预反应区可以起到生物选择的作用,防止了丝状菌的生长;③沉淀期和排水期进入大量未处理的污水,使系统的厌氧环境进一步加强,有利于反硝化等脱氮、除磷能力的提高。实施例1如表l所示(1)实验条件温度室温水力停留时间(HRT):12.0h;进水流量147ml/min;周期运行时间240min,其中150min曝气,60min沉淀,20min排水,10min时延;周期处理水量8.85LX4=35.4L,周期排水比1/3;(2)实验效果在HRT=12h时,测定了部分水样的溶解性COD去除情况,溶解性C0D去除率在85.4Q/。以上,达到了较高的去除水平。通过COD总去除率和溶解性COD去除率的对比可知,在COD的去除作用中,污泥的吸附作用占有较大的比重。表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实施例2,气温-412。C,水温59°C;水力停留时间(HRT):16h;运行周期运行周期215min,其中曝气150min,沉淀45min,排水12min,闲置8min;进水流量108ml/min;周期处理水量215X108L-23.3L水力停留时间20hCODcr去除效果如表2所示。表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实例3(1)实验条件水力停留时间12-16小时,运行参数为水力停留时间为16h,进水流量为108L/min(2)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表3<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所做出的任何改进或变更都不会超出仅以举例的方式示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间歇式活性污泥法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1)确定连续进水池型的长宽比1∶4~6;(2)将单池内两个有机相连区域分为预反应区和主反应区,其容积比为4~6;(3)确定反应区和主反应区的容积比为1∶4;(4)控制连通处流速为0.05m/min来确定预反应区和主反应区的最佳开孔比、开孔位置。全文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间歇式活性污泥法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技术领域
,主要包括确定了连续进水池型的长宽比1∶4~6;将单池内两个有机相连区域分为预反应区和主反应区,其容积比为4~6;确定了反应区和主反应区的容积比为1∶4;以控制连通处流速为0.05m/min来确定预反应区和主反应区的最佳开孔比、开孔位置。本发明可以实现单池连续运行,不需要调节池,扩大了传统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的应用范围;节省了调节池,构筑物少,工艺流程简单,节省了基建投资费用;多池连续运行时可以减少阀门启停切换次数,降低了运行、管理成本,提高了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系统的耐冲击负荷能力,脱氮除磷效果好;适合北方低温条件下运行,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文档编号C02F3/12GK101250002SQ20081008880公开日2008年8月27日申请日期2008年3月31日优先权日2008年3月31日发明者刘士锐,统张,方小军,王守中申请人: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