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预处理方法及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49750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污水预处理方法及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预处理方法及反硝化厌氧水解酸化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近几年来我国逐渐加大了对环保的投资,尤其加大了对污水的治理力度,以改善日益恶化的水环境。现有的主要污水处理技术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处理方法,其中曝气生物滤池法是生物膜法的变型工艺,多采用粒状填料,集生物氧化和截留悬浮固体为一体,节省了后续二沉池。运行经验表明,采用该工艺可显著节约基建投资,并减少占地面积,出水水质较好,处理效率高,运行和管理方便,尤其是其模块化的结构有利于未来的扩建,既可以单独构建,又可以与其他污水处理工艺组合应用,更扩展了应用范围,是一种可替代传统而且适合我国国情的污水处理工艺。由于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本身固有的结构特点,通常情况下,为了延长滤池的运行周期,减少反冲洗频率以降低能耗,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污水时需对进水进行预处理。根据处理水质的不同,现有的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物化法、化学氧化法和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等,但是现有的污水预处理方法普遍存在着水处理效果差的问题,且物化法耗能大,化学氧化法需要投加化学氧化剂达
到处理污水的目的,污水预处理成本较高;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将污水中的悬浮有机污染物、溶解性复杂有机物转化成小分子易降解的有机物,以实现污水的预处理,但是现有的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存在污泥上浮现象,污泥容易流失,从而影响出水水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污水预处理方法处理效果差、成本较高以及现有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污泥上浮影响水质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污水预处理方法及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
本发明的污水预处理方法由以下步骤实现 一、污水依次经过粗格栅、中
格栅、转鼓式细格栅和旋流沉砂池处理后出水;二、步骤一的出水进入反硝化
4厌氧水解沉淀池,控制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的最大水力负荷为
4.5 6m3/m2*h,悬浮污泥浓度为15~25g/L,水力停留时间为2.5 3h,上升流速为9 13m/h;即实现了污水的预处理。
本发明的水解酸化沉淀,它包括出水堰、顶盖、进水管、泥斗和排泥管;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还包括蜂窝斜管组件,在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顶盖的中心下方1.2 1.5米设置出水堰;在水解酸化池的底部设置泥斗,每个泥斗的中心设置排泥管;在水解酸化池的底部设置进水管,并位于泥斗的上方;由纤维绳和不锈钢框架将蜂窝斜管组件水平固定在进水管上方3.5~4.2米处,其中蜂窝斜管组件由n个蜂窝斜管通过蜂窝斜管的外侧面相互接合组成。
本发明的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中蜂窝斜管组件上部为清水区,蜂窝斜管组件与进水管之间为悬浮污泥区。
本发明的预处理方法原水经过粗格栅、中格栅、转鼓式细格栅和旋流沉砂池去除污水中粒径较大的悬浮物,然后经过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的活性污泥层中的兼性菌的作用,对原水中部分颗粒状的有机物进行吸收和降解,将复杂有机物转化成小分子易降解的有机物,在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中形成的污泥悬浮层对污水中的悬浮物进行截留和吸附,使出水悬浮物大大降低,本发明的污水预处理方法对污水中NH3-N的去除率为30% 50%, COD的去除率为35% 55%, SS的去除率为60% 80%,出水的SS控制在60 100mg/L之间,操作简单',处理效果好;本发明的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的污水预处理方法与现有的预处理方法相比较,耗能少,不需要加化学氧化剂来处理污水,降低了污水预处理的成本。
本发明的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设置了蜂窝斜管组件,增加了沉降面积,提高了水处理的效率;本发明控制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的最大水力负荷为4.5~6m3/m2*h,悬浮污泥浓度为15~25g/L,有效的控制上升流速和排泥量,间接控制悬浮层高度,进而调节污泥的上浮现象,保证出水水质不会因为污泥上浮而受到污染。
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简单,处理效果好,污水预处理的成本低;有效的解决了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污泥上浮的问题。本发明为曝气生物滤池提供了一种污水预处理的方法,改进了后续生物滤池进水的水质,保证了生物滤池的稳定运行及出水水质。


图1为本发明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
八蜂窝斜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本实施方式一种污水预处理方法由以下步骤实现一、污水经过粗格栅、中格栅、转鼓式细格栅和旋流沉砂池处理后出水;二、步骤一的出水进入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控制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的最大水力负荷为4.5 6m3/m2*h,悬浮污泥浓度为15~25g/L,水力停留时间为2.5 3h,上升流速为9~13m/h,即实现了污水的预处理。
本实施方式污水预处理方法对污水中NH3-N的去除率为30%~50%, COD的去除率为35°/。 55°/。, SS的去除率为60%~80%。
本实施方式污水预处理后的污水再进入到曝气生物滤池中进行深度处理,处理后的污水中氨氮的排放浓度、SS的排放浓度和总磷的排放浓度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城镇污水处理厂综合排放标准。
具体实施方式
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粗格栅的间隙为10cm;中格栅的栅前水深为0.8m,间隙为5cm,过栅流速为0.57m/s;旋流沉砂池的池容积为118m3,表面负荷为116.38m3/m2*h,水力停留时间为40s。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或二不同的是步骤二中控制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的最大水力负荷为4.7~5.8m3/m2*h,污泥浓度为17 23g/L,水力停留时间为2.6 2.9h。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或二不同的是步骤二中控制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的最大水力负荷为5.6m3/m2*h,污泥浓度为17g/L,水力停留时间为2.8h。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三不同的是步骤二中控制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的上升流速为10 12m/h。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四不同的是步骤二中控制反
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的上升流速为llm/h。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七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它包
括出水堰l、顶盖2、进水管3、泥斗4和排泥管5,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还包括蜂窝斜管组件6,在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顶盖2的中心下方1.2~1.5米设置出水堰1;在水解酸化池的底部设置的泥斗4,每个泥斗4的中心设置排泥管5;在水解酸化池的底部设置进水管3,并位于泥斗4的上方;由纤维绳7和不锈钢框架8将蜂窝斜管组件6水平固定在进水管:3上方3.5~4.2米处,其中蜂窝斜管组件6由n个蜂窝斜管通过蜂窝斜管的外侧面相互接合组成。本实施方式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为钢筋混泥土结构。
本发明的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中蜂窝斜管组件上部为清水区,蜂窝斜管组件与进水管之间为悬浮污泥区。
本实施方式蜂窝斜管为市售商品。
具体实施方式
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七不同的是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的池高为8~9m。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七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七或八不同的是蜂窝斜管斜长L为1000mm,倾角a为75° ,蜂窝斜管中每个单元管的截面均为正六边形,每个单元管的内切圆直径为100mm。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七或八相同。
本实施方式蜂窝斜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具体实施方式
十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九不同的是用纤维绳和不锈钢框架将蜂窝斜管组件水平在进水管3'上方3.7 4.1米处。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九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十一本实施方式污水预处理方法由以下步骤实现 一污水经过粗格栅、中格栅、转鼓式细格栅和旋流沉砂池处理后出水;二、步骤一的出水进入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控制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的最大水力负荷为5.6m3/m2*h,悬浮污泥浓度为17g/L,水力停留时间为2.7h,上升流速为llm/h;即实现了污水的预处理。本实施方式污水处理方法对NHrN的去除率为40%, COD的去除率为42%, SS的去除率为6915/。。
具体实施方式
十二本实施方式污水预处理方法由以下步骤实现 一污水经过粗格栅、中格栅、转鼓式细格栅和旋流沉砂池处理后出水;二、步骤一的出水进入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控制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的最大水力负荷为4.9m3/m2 h,悬浮污泥浓度为22g/L,水力停留时间为2.5h,上升流速为10m/h;即实现了污水的预处理。
本实施方式污水处理方法对NH3-N的去除率为38%, COD的去除率为40%, SS的去除率为75。/。。
8
权利要求
1、一种污水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污水预处理方法由以下步骤实现一、污水依次经过粗格栅、中格栅、转鼓式细格栅和旋流沉砂池处理后出水;二、步骤一的出水进入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控制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的最大水力负荷为4.5~6m3/m2·h,悬浮污泥浓度为15~25g/L,水力停留时间为2.5~3h,上升流速为9~13m/h,即实现了污水的预处理。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粗 格栅的间隙为10cm;中格栅的栅前水深为0.8m,间隙为5cm,过栅流速为 0.57m/s;旋流沉砂池的池容积为118m3,表面负荷为116.38m3/m2*h,水力停 留时间为40s。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污水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 中控制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的最大水力负荷为4.7 5.8m3/m2*h,污泥浓度为 17~23g/L,水力停留时间为2.6 2.9h。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污水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 中控制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的最大水力负荷为5.6m3/m2*h,污泥浓度为 15g/L,水力停留时间为2.8h。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水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控 制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的上升流速为10~12m/h。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污水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控 制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的上升流速为llm/h。
7、 权利要求l中所用的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它包括出水堰(l)、顶盖 (2)、进水管(3)、泥斗(4)和排泥管(5),其特征在于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还包 括蜂窝斜管组件(6),在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顶盖(2)的中心下方1.2 1.5米设 置出水堰(l);在水解酸化池的底部设置泥斗(4),每个泥斗(4)的中心设置排泥 管(5);在水解酸化池的底部设置进水管(3),并位于泥斗(4)的上方;由纤维绳 (7)和不锈钢框架(8)将蜂窝斜管组件(6)水平固定在进水管(3)上方3.5~4.2米处, 其中蜂窝斜管组件(6)由n个蜂窝斜管通过蜂窝斜管的外侧面相互接合组成。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反硝化厌 氧水解沉淀池的池高8 9m。
9、 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蜂窝 斜管斜长L为1000mm,倾角a为75° ,蜂窝斜管中每个单元管的截面均为 正六边形,每个单元管的内切圆直径为100mm。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其特征在于由纤维绳 和不锈钢框架将蜂窝斜管组件水平固定在进水管(3)上方3.7~4.1米处。
全文摘要
一种污水预处理方法及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预处理方法及反硝化厌氧水解酸化设备。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污水预处理方法处理效果差、成本高以及现有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污泥上浮影响水质的问题。本发明方法步骤一、污水经过粗格栅、中格栅、转鼓式细格栅和旋流沉砂池处理;二、水解酸化处理,即实现了污水的预处理。本发明的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由出水堰、顶盖、蜂窝斜管组件、清水区、悬浮污泥区、泥斗、进水管和排泥管组成。本发明的方法处理效果好,污水预处理的成本低;本发明的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解决了污泥上浮影响水质的问题。本发明为曝气生物滤池提供了一种的预处理方法,能够保证生物滤池的稳定运行及出水水质。
文档编号C02F9/14GK101475291SQ20091007131
公开日2009年7月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21日
发明者丛惠琴, 张凌瀚, 李雨霏, 杉 林, 王煨冬, 王英伟, 胡宏博, 韩洪军, 马文成 申请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