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水体的微生物净化生态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38065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景观水体的微生物净化生态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体净化处理技术,具体是指针对园林、住宅小区、城市景观中相对封闭或半封闭性水系水体,通过微动力辅助循环,采用有益嗜氧微生物降解水体中的污染物,增强水体自净能力的一种景观水体的微生物净化生态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景观水体的有机物污染物来自于区内的生活污水,雨水冲刷汇集到水体中的垃圾、落叶、尘土,水中鱼类的排泄物和水生植物的腐殖质等。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有机物进入水景水体后,经细菌分解,转为氮、磷植物营养物加速水体的富营养化,使水中藻类过量繁殖,导致水体混浊变黑恶化产生霉腥臭味。
现有技术的景观水体净化方法有,引水换水、循环沙滤、药物灭藻、投放
有益微生物净化,其中引水换水,受成本、水源限制,300m3以上的水体,成本过高,5000 m3以上水体,几无水源的可行性;循环沙滤法,只能滤去水中固体物,对溶于水中的氮、磷植物营养物及霉腥臭味无滤除作用;药物灭藻,效果短暂,对溶于水中的氮、磷植物营养物及霉腥臭味无祛除作用,还对水体造成药物二次污染,事后藻类仍会再次疯长;投放有益微生物净化,加速水中有机物的分解,可起到水质净化的作用,现有技术采取在水底加入大量污泥,然后在污泥中投放培养有益微生物;这种粗放式投放培养方法的净化作用难以控制,对氮磷植物营养物的祛除率较低。因此,现有技术存在成本高、水源限制、无法祛除氮、磷植物营养物、药物污染、祛除率较低的问题与不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发明采取微动力循环,过滤、沉淀,采用微生物接触氧化法,经多级人工嗜氧有益微生物培育床,由嗜氧有益微生物将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氮磷植物营养物摄取降解,再由紫外线杀菌消毒,净化还原清水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景观水体的微生物净化生态处理系统,旨在通过人工培育嗜氧有益微生物生态循环自动净化的方式,使水景水体的净化处理达到易于控制、祛除率高、成本低、无需换水、无药物污染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水景水体的生态微生物净化处理系统,包括一级过滤池、二级生化池、三级生化池、四级还原池、五级清水池、排污池,其中所述的一级过滤池按水流正向途径为与景观溪流相邻的,池口与景观溪流上层等高,池底深于景观溪流底层的地下钢砼结构水池,池中置有可取出放入的兜状滤网,在与景观溪流相邻的池壁上分别设有与景观溪流的上层、中层、下层水体相通的流水通道,在与下游二级生化池相邻的池壁内设有"J "形嵌埋管道,嵌埋管道的底口位于池内的下部,上口穿过上部池壁与相邻的二级生化池的上层水面相通,池的底部设有排污管道;所述的二级生化池,按水流正向途径为与一级过滤池相邻的,池口等高池底等深的,地下钢砼结构水池,池口等高池底等深的,池中设有由缠绕聚合纤维波纹丝的不锈钢丝构成的,栅栏状笼架的微生物培育床,笼架中垂直向下深入池中插有若干气棒,气棒上端通过接口与外部气源接驳,微生物培育床波纹丝上接种有嗜氧有益菌种,在与下游三级生化池相邻的池壁内设有"J"形嵌埋管道,嵌埋管道的底口位于池内的下部,上口穿过上部池壁与下游的三级生化池的上层水面相通,池的底部设有排污管道;所述的三级生化池,按水流正向途径为与二级生化池相邻,其的结构、配置与二级生化池相同,但不设气棒;所述的四级还原池,按水流正向途径为与三级生化池相邻的,池口等高池底等深的,地下钢砼结构水池,池的中心设有潜水紫外线灭菌灯,在与下游五级清水池相邻的池壁内设有"/"形嵌埋管道,嵌埋管道的底口位于池内的下部,上口穿过上部池壁与下游的五级清水池的上层水面相通,池的底部设有排污管道;所述的五级清水池,按水流正向途径为与四级还原池相邻的,池口等高池底等深的,地下钢砼结构水池,池中设有潜水泵,池的底部设有排污管道;所述的排污池为地下钢砼结构沉井,井底面低于各池池底面,井壁设有低于各池池底面的主排污管与各池底部的排污管道接驳,井口设有排污泵,排污泵的吸头置于井底,泵口与市政排污系统接驳。系统各设施相互连接关系
一级过滤池通过相邻池壁上的上层、中层、下层流水通道与景观溪流相连;一级过滤池、二级生化池、三级生化池、四级还原池、五级清水池通过相邻池壁内的嵌埋管道串连;五级清水池通过潜水泵及其输水管道与景观溪流相连;各池底部的排污管道并联经主排污管与排污池相连;排污池通过排污泵与市政排污系统相连。
工作原理
景观溪流的污化水通过设在一级过滤池池壁上的上层、中层、下层的流水通道进入一级过滤池中,经设在池中的滤网,将较大的杂物如枝叶、垃圾等漂浮物滤去,比重较大的小颗粒物则沉淀在池底;
滤后水通过设在与二级生化池相邻的池壁内的嵌埋管道,由池内的下部流入二级生化池的上层水面,水中在一级过滤池中尚未沉淀的小颗粒泥沙, 一部分附着在微生物培育床的波纹丝上作嗜氧有益菌种的培育基, 一部分则沉淀在池底,气棒将空气注入水中,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培育并促进培育床上嗜氧有益菌种加速摄取降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氮磷植物营养物,成为一次净化水;
一次净化水通过设在与三级生化池相邻的池壁内的嵌埋管道,由二级生化池内的下部流入三级生化池的上层水面,水中少量在二级生化池中尚未沉淀的悬浮小颗粒泥沙, 一部分附着在微生物培育床的波纹丝上作嗜氧有益菌种的培育基, 一部分则沉淀在池底, 一次净化水缓慢流过微生物培育床,水中残留的有机污染物和氮磷植物营养物被嗜氧有益微生物再次摄取降解,成为二次净化水;
二次净化水通过设在与四级还原池相邻的池壁内的嵌埋管道,由三级生化池内的下部流入四级还原池的上层水面,水中少量在三级生化池中尚未沉淀的悬浮小颗粒泥沙继续向池底沉淀,通过设在池中的潜水紫外线灭菌灯杀菌消毒,成为还原水;
还原水通过设在与五级清水池相邻的池壁内的嵌埋管道,由四级还原池内的下部流入五级清水池的上层水面,定时调整池水的pH值,向水中投放凝聚剂促进悬浊物向池底沉淀,获得还原清水,通过池中潜水泵将还原清水泵回景观溪流的上游循环利用;各池底部沉淀的无法分解污泥杂质,由各自底部的排污管道经主排污管汇集到排污池中,经无害化处理,由排污泵泵入市政排污系统。
所谓的微动力循环是指通过潜水泵的动力驱动,使水流由上游景观溪流流淌到五级清水池,再回到上游景观溪流所构成的生态微生物净化处理闭合循环系统,由于所耗动力较之其他现有技术系统要少的多,故区别之。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机理
细菌类和真菌类的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一类的微型动物附着在填料或某些载体上生长繁育形成生物包,污水与生物包接触时,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植物营养物氮、磷等,作为营养物质,被生物包上的微生物所摄取,使微污染水得到净化,微生物自身也得到繁殖。生物接触氧化对微污染水体的
COD、 NH3-N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20—30%和80—90%。本系统所采用的益微微生物是从生态界选育的复合菌群,在净化后的"清水"中因缺乏"营养"而自动消亡,无二次污染之虞。
综上所述,本发明采取微动力循环,过滤、沉淀,采用微生物接触氧化法,经多级人工有益嗜氧微生物培育床,由嗜氧有益微生物将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氮、磷植物营养物摄取降解,再由紫外线杀菌消毒,净化还原清水的技术方案,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成本高、水源限制、药物污染、祛除率较低的问题与不足,所提供的一种景观水体的微生物净化生态处理系统,通过人工培育嗜氧有益微生物生态循环自动净化的方式,使水景水体的净化处理达到易于控制、祛除率高、成本低、无需换水、无药物污染的目的。


图1是本发明的水景水体的生态微生物净化处理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部的局部引出放大图。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图中 一级过滤池1、滤网11、流水通道12、 二级生化池2、微生物培育床21、气棒22、波纹丝23、三级生化池3、四级还原池4、潜水紫外线灭菌灯41、五级清水池5、潜水泵51、排污池6、排污泵61、排污管道62、主排污管63、上级景观溪流Ol、下级景观溪流02、沉淀物03、比重较大的小颗粒物04、嵌埋管道05; A~~局部引出放大部分。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阅图l、图2,本发明的一种水景水体的生态微生物净化处理系统,包括一级过滤池l、 二级生化池2、三级生化池3、四级还原池4、五级清水池5、排污池6,其中所述的一级过滤池l按水流正向途径为与景观溪流相邻的,池口与景观溪流上层等高,池底深于景观溪流底层的地下钢砼结构水池,池中置有可取出放入的兜状滤网11,在与景观溪流相邻的池壁上分别设有与景观溪流的上层、中层、下层水体相通的流水通道12,在与下游二级生化池2相邻的池壁内设有"/"形嵌埋管道05,嵌埋管道05的底口位于池内的下部,上口穿过上部池壁与相邻的二级生化池2的上层水面相通,池的底部设有排污管道62;所述的二级生化池2,按水流正向途径为与一级过滤池l相邻的,池口等高池底等深的,地下钢砼结构水池,池口等高池底等深的,池中设有由缠绕聚合纤维波纹丝23的不锈钢丝构成的,栅栏状笼架的微生物培育床21,笼架中垂直向下深入池中插有若干气棒22,气棒22上端通过接口与外部气源接驳,微生物培育床21波纹丝23上接种有嗜氧有益菌种,在与下游三级生化池3相邻的池壁内设有"/ "形嵌埋管道05,嵌埋管道05的底口位于池内的下部,上口穿过上部池壁与下游的三级生化池3的上层水面相通,池的底部设有排污管道62;所述的三级生化池3,按水流正向途径为与二级生化池2相邻,其的结构、配置与二级生化池2相同,但不设气棒22;所述的四级还原池4,按水流正向途径为与三级生化池3相邻的,池口等高池底等深的,地下钢砼结构水池,池的中心设有潜水紫外线灭菌灯41,在与下游五级清水池5相邻的池壁内设有"/ "形嵌埋管道05,嵌埋管道05的底口位于池内的下部,上口穿过上部池壁与下游的五级清水池5的上层水面相通,池的底部设有排污管道62;所述的五级清水池5,按水流正向途径为与四级还原池4相邻的,池口等高池底等深的,地下钢砼结构水池,池中设有潜水泵51,池的底部设有排污管道62;所述的排污池6为地下钢砼结构沉井,井底面低于各池池底面,井壁设有低于各池池底面的主排污管63与各池底部的排污管道62接驳,井口设有排污泵61,排污泵61的吸头置于井底,泵口与市政排污系统接驳。系统各设施相互连接关系
一级过滤池1通过相邻池壁上的上层、中层、下层流水通道12与景观溪流相连; 一级过滤池l、 二级生化池2、三级生化池3、四级还原池4、五级清水池5通过相邻池壁内的嵌埋管道05串连;五级清水池5通过潜水泵51及其输水管道与景观溪流相连;各池底部的排污管道62并联经主排污管63与排污池6相连;排污池6通过排污泵61与市政排污系统相连。
工作原理
景观溪流的污化水通过设在一级过滤池1池壁上的上层、中层、下层的流水通道12进入一级过滤池1中,经设在池中的滤网ll,将较大的杂物如枝叶、垃圾等漂浮物滤去,比重较大的小颗粒物04则沉淀在池底;
滤后水通过设在与二级生化池2相邻的池壁内的嵌埋管道05,由池内的下部流入二级生化池2的上层水面,水中在一级过滤池l中尚未沉淀的小颗粒泥沙, 一部分附着在微生物培育床21的波纹丝23上作嗜氧有益菌种的培育基,一部分则沉淀在池底,气棒22将空气注入水中,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培育并促进培育床21上嗜氧有益菌种加速摄取降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氮磷植物营养物,成为一次净化水;
一次净化水通过设在与三级生化池3相邻的池壁内的嵌埋管道05,由二级生化池2内的下部流入三级生化池3的上层水面,水中少量在二级生化池2中尚未沉淀的悬浮小颗粒泥沙, 一部分附着在微生物培育床21的波纹丝23上作嗜氧有益菌种的培育基, 一部分则沉淀在池底, 一次净化水缓慢流过微生物培育床21,水中残留的有机污染物和氮磷植物营养物被嗜氧有益微生物再次摄取降解,成为二次净化水;
二次净化水通过设在与四级还原池4相邻的池壁内的嵌埋管道05,由三级生化池3内的下部流入四级还原池4的上层水面,水中少量在三级生化池3中尚未沉淀的悬浮小颗粒泥沙继续向池底沉淀,通过设在池中的潜水紫外线灭菌灯41杀菌消毒,成为还原水;
还原水通过设在与五级清水池5相邻的池壁内的嵌埋管道05,由四级还原池4内的下部流入五级清水池5的上层水面,定时调整池水的pH值,向水中投放凝聚剂促进悬浊物向池底沉淀,获得还原清水,通过池中潜水泵51将还原清水泵回景观溪流的上游循环利用;
各池底部沉淀的无法分解污泥杂质,由各自底部的排污管道62经主排污管63汇集到排污池6中,经无害化处理,由排污泵61泵入市政排污系统。
权利要求
1、水景水体的生态微生物净化处理系统,包括一级过滤池(1)、二级生化池(2)、三级生化池(3)、四级还原池(4)、五级清水池(5)、排污池(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级过滤池(1)按水流正向途径为与景观溪流相邻的,池口与景观溪流上层等高,池底深于景观溪流底层的地下钢砼结构水池,池中置有可取出放入的兜状滤网(11),在与景观溪流相邻的池壁上分别设有与景观溪流的上层、中层、下层水体相通的流水通道(12),在与下游二级生化池(2)相邻的池壁内设有“∫”形嵌埋管道(05),嵌埋管道(05)的底口位于池内的下部,上口穿过上部池壁与相邻的二级生化池(2)的上层水面相通,池的底部设有排污管道(62);所述的二级生化池(2),按水流正向途径为与一级过滤池(1)相邻的,池口等高池底等深的,地下钢砼结构水池,池口等高池底等深的,池中设有由缠绕聚合纤维波纹丝(23)的不锈钢丝构成的,栅栏状笼架的微生物培育床(21),笼架中垂直向下深入池中插有若干气棒(22),气棒(22)上端通过接口与外部气源接驳,微生物培育床(21)波纹丝(23)上接种有嗜氧有益菌种,在与下游三级生化池(3)相邻的池壁内设有“∫”形嵌埋管道(05),嵌埋管道(05)的底口位于池内的下部,上口穿过上部池壁与下游的三级生化池(3)的上层水面相通,池的底部设有排污管道(62);所述的三级生化池(3),按水流正向途径为与二级生化池(2)相邻,其结构、配置与二级生化池(2)相同,但不设气棒(22);所述的四级还原池(4),按水流正向途径为与三级生化池(3)相邻的,池口等高池底等深的,地下钢砼结构水池,池的中心设有潜水紫外线灭菌灯(41),在与下游五级清水池(5)相邻的池壁内设有“∫”形嵌埋管道(05),嵌埋管道(05)的底口位于池内的下部,上口穿过上部池壁与下游的五级清水池(5)的上层水面相通,池的底部设有排污管道(62);所述的五级清水池(5),按水流正向途径为与四级还原池(4)相邻的,池口等高池底等深的,地下钢砼结构水池,池中设有潜水泵(51),池的底部设有排污管道(62);所述的排污池(6)为地下钢砼结构沉井,井底面低于各池池底面,井壁设有低于各池池底面的主排污管(63)与各池底部的排污管道(62)接驳,井口设有排污泵(61),排污泵(61)的吸头置于井底,泵口与市政排污系统接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景水体的生态微生物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各设施相互连接关系为, 一级过滤池(1)通过相邻池壁上的上层、中层、下层流水通道(12)与景观溪流相连; 一级过滤池(1)、 二级生化池(2)、三级生化池(3)、四级还原池(4)、五级清水池(5)通过相邻池壁内的嵌埋管道(05)串连;五级清水池(5)通过潜水泵(51)及其输水管道与景观溪流相连;各池底部的排污管道(62)并联经主排污管(63)与排污池(6)相连;排污池(6)通过排污泵(61)与市政排污系统相连。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景水体的生态微生物净化处理系统,包括一级过滤池(1)、二级生化池(2)、三级生化池(3)、四级还原池(4)、五级清水池(5)、排污池(6)。本发明采取微动力循环,过滤、沉淀,采用微生物接触氧化法,经多级人工有益微生物培育床,由嗜氧有益微生物将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氮、磷植物营养物摄取降解,再由紫外线杀菌消毒,净化还原清水的技术方案,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成本高、水源限制、药物污染、祛除率较低的问题与不足,所提供的一种景观水体的微生物净化生态处理系统,通过人工培育嗜氧有益微生物生态循环自动净化的方式,使水景水体的净化处理达到易于控制、祛除率高、成本低、无需换水、无药物污染的目的。
文档编号C02F1/52GK101538108SQ20091013881
公开日2009年9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29日
发明者童宁军 申请人:宁海县天河生态水景建设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