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42124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浊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凝聚装置,具体讲涉及一种浊水凝聚装置。
技术背景为了对生物处理工序排出的污泥进行脱水处理,一般在污泥中添加高分子絮凝剂 进行凝聚,进而使之脱水。为了提高脱水率,有时添加无机絮凝集中和污泥的电荷,然后再 添加两性高分子絮凝剂。向污泥中添加絮凝剂使泥水分离一方面需絮凝剂分散均勻,而需要搅拌。另一方 面为使泥水分离,而又需尽量少搅拌。为克服上述缺陷,申请号为200380108770. 8的发明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凝集反 应装置,该装置包括悬浊水移送配管,与移送配管连接的且直径比移送配管小的细径配管, 设置在该细径配管或其上游侧的移送配管处絮凝剂输送装置,以及水的流入口和流出口, 在流入口与所述细径配管的凝结反应临时滞流部,该滞流部流入口朝向流出口方向的至少 一部分的流路截面积比移送配管的截面积大。虽然上述专利申请针对浊水凝聚处理中提出了一种浊水处理装置,但是这种技术 方案效果仍未达到所期待的效果。
发明内容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的浊水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浊水处理装置包括絮凝剂调配池和絮凝沉淀槽,所述絮凝剂调 配池设有入料口、出料口和调配搅拌器;所述絮凝沉淀槽设有絮凝剂入料口、原水流入口、 泥水排出口和凝集搅拌器;所述絮凝剂调配池和絮凝沉淀槽通过管道连接,其改进在于 絮凝沉淀槽设有对原水进行砂一类过滤材料处理的处理槽,所述絮凝剂入料口设有投入量 调整单元,所述投入量调整单元包括第一流量计和第一流量调节阀;所述泥水排出口设有 流出量调整单元,所述流出量调整单元包括第二流量计和第二流量调节阀,所述投入量调 节单元与流出量调节单元由一单独的主控制单元控制,所述主控制单元通过调整投入量调 整单元和流出量调整单元来调整絮凝沉淀时间,使装置能够24小时连续处理悬浊污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更优选的浊水处理装置中,所述絮凝沉淀槽入料口设置在絮凝 沉淀槽上方,絮凝剂入料口设有过滤网格。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再一优选的浊水处理装置中,所述原水流入口设在絮凝沉淀槽 上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优选浊水处理装置中,所述原水流入口和絮凝剂入料口并 排设置在絮凝沉淀槽上方;原水流入口和絮凝剂入料口下方,安装有涡流板,所述涡流板具 有一锥形凹腔,且所述锥形凹腔正对原水流入口和絮凝剂入料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四优选浊水处理装置中浊水处理装置,所述主控制单元连接 有外接显示器、输入装置和通讯接口。
3[00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五优选浊水处理装置中,所述泥水排出口设有分流过滤装 置,所述分流过滤装置包括絮凝物排出口和水排出口,所述所述水排出口设有过滤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六优选浊水处理装置中,所述分流过滤装置为倒Y型,所述 絮凝物排出口和水排出口在倒Y下面两端倒Y上端为连接所述泥水排出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最优选浊水处理装置中,所述分流过滤装置为“卜”字型,所述 “卜”字型分流过滤装置的上端连接泥水排出口,下端为水排出口,侧端为絮凝物排出口,所 述过滤板的滤面具有一定的斜度且滤面朝向絮凝物排出口。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浊水处理装置的主控制单元控制第一流量调节 阀、第二流量调节阀控制絮凝剂的投入量和处理剂泥水的排出量,从而调整投入絮凝沉淀 槽的原水与高分子凝集剂的量和排除的处理剂泥水量,使之可以连续运转,凝集时间可以 根据絮凝剂投入量、泥水排出量和槽的容量等自由调整时间,节省了人工劳动的工作量;涡 流板设计提高絮凝剂在原水中的分散度;絮凝沉淀槽入料口设置在絮凝沉淀槽上方并设有 过滤网格使絮凝剂和原水充分混合;分流过滤装置进一步过滤排出的泥水,调高凝集效果; 并且分离过得水可循环使用,从而节省资源;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具有建设污泥处理技术和 24小时连续处理能力。


图1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絮凝沉淀槽的絮凝剂入料口设有网格的示意图;图3本实用新型絮凝沉淀槽设有涡流板的示意图;图4本实用新型分流过滤装置为倒“Y”型的示意图;图5本实用新型分流过滤装置为“卜”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浊水处理装置包括絮凝剂调配池1和絮凝沉淀槽2,絮 凝剂调配池设有入料口 3、出料口 4和调配搅拌器5,絮凝沉淀槽2设有絮凝剂入料口 6、原 水流入口 7、泥水排出口 8和凝集搅拌器9 ;絮凝剂调配池1和絮凝沉淀槽2通过管道连接。 絮凝沉淀槽2设有对原水进行砂一类过滤材料处理的处理槽10,絮凝剂入料口 6设有投入 量调整单元11,投入量调整单元11包括第一流量计和第一流量调节阀;泥水排出口 8设有 流出量调整单元12,流出量调整单元12包括第二流量计和第二流量调节阀,投入量调节单 元11与流出量调节单元12由一单独的主控制单元13控制,主控制单元13连接有外接显 示器16、输入装置17和通讯接口 18。第一流量计、第二流量计检测絮凝剂流入口和排出口 的流入流出速度,传给主控制单元13,主控制单元13控制第一流量调节阀、第二流量调节 阀控制絮凝剂的投入量和处理剂泥水的排出量,从而调整投入絮凝沉淀槽的原水与高分子 凝集剂的量和排除的处理剂泥水量,使之可以24小时连续运转,凝集时间可以根据絮凝剂 投入量、泥水排出量和槽的容量等自由调整时间。如图2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絮凝沉淀槽絮凝剂入料口 6设置在絮凝沉淀槽2上方 中央位置,絮凝剂入料口 6设有过滤网格14,原水流入口 7也设在絮凝槽上方,絮凝剂入料 口 6旁,使絮凝剂和原水充分混合,以提高凝集效果。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浊水处理装置的原水流入口 7和絮凝剂入料口 6并排 设置在絮凝沉淀槽2上方中央位置,在原水流入口 7和絮凝剂入料口 6下方,安装有涡流板
415,涡流板15具有一锥形凹腔,锥形凹腔正对原水流入口 7和絮凝剂入料口 6,使原水流入 口 7流出的原水和絮凝剂入料口 6流出的絮凝溶液混合均勻。本实用新型浊水处理装置的泥水排出口 8设有分流过滤装置19,分流过滤装置19 包括絮凝物排出口 20和水排出口 21,水排出口 21设有过滤板22,通过分流过滤装置19将 凝集后的泥水进一步过滤,提高凝集效果。如图4所示,分流过滤装置19为倒Y型,絮凝物 排出口 20和水排出口 21在倒Y下面两端,倒Y上端为连接所述泥水排出口 8 ;如图5所示 分流过滤装置19为“卜”字型,“卜”字型分流过滤装置19的上端连接泥水排出口 8,下端 为水排出口 21,侧端为絮凝物排出口 20,过滤板的滤面22具有一定的斜度且滤面朝向絮凝 物排出口 20。分离过的水可循环使用。
经实际使用,采用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装置可持续24小时连续运转。
权利要求一种悬浊水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絮凝剂调配池(1)和絮凝沉淀槽(2),所述絮凝剂调配池(1)设有入料口(3)、出料口(4)和调配搅拌器(5),所述絮凝沉淀槽(2)设有絮凝剂入料口(6)、原水流入口(7)、泥水排出口(8)和凝集搅拌器(9);所述絮凝剂调配池(1)和絮凝沉淀槽(2)通过管道连接,其特征在于絮凝沉淀槽(2)设有对原水进行砂一类过滤材料处理的过滤处理槽(10),所述絮凝剂入料口(6)设有投入量调整单元(11),所述投入量调整单元(11)包括第一流量计和第一流量调节阀;所述泥水排出口(8)设有流出量调整单元(12),所述流出量调整单元(12)包括第二流量计和第二流量调节阀,所述投入量调节单元(11)与流出量调节单元(12)由一单独的主控制单元(13)控制,所述主控制单元(13)通过调整投入量调整单元(11)和流出量调整单元(12)来调整絮凝沉淀时间,使装置能够24小时连续处理悬浊污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浊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剂入料口(6)设置 在絮凝沉淀槽(2)上方,絮凝剂入料口(6)设有过滤网格(1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浊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水流入口(7)设在絮 凝沉淀槽(2)上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浊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水流入口(7)和絮凝 剂入料口(6)并排设置在絮凝沉淀槽(2)上方;原水入料口(7)和絮凝剂入料口(6)下方安 装有涡流板(15),所述涡流板(15)具有一锥形凹腔,且所述锥形凹腔正对原水入料口(7) 和絮凝剂入料口(6)。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浊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单元(13)连接有 外接显示器(16)、输入装置(17)和通讯接口(18)。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浊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水排出口(8)设有分 流过滤装置(19),所述分流过滤装置(19)包括絮凝物排出口(20)和水排出口(21),所述 水排出口(21)设有过滤板(22)。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浊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过滤装置(19)为倒 Y型,所述絮凝物排出口(20)和水排出口(21)在倒Y下面两端,倒Y上端为连接所述泥水 排出口 (8)。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浊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过滤装置(19)为 “卜”字型,所述“卜”字型分流过滤装置的上端连接泥水排出口(8),下端为水排出口(21), 侧端为絮凝物排出口(20),所述过滤板的滤面(22)具有一定的斜度且滤面朝向絮凝物排 出口(2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的浊水处理装置,所说浊水处理装置包括高分子絮凝剂溶解的絮凝剂调配池、絮凝沉淀槽,所说絮凝剂调配池包括调配搅拌器、入料口、出料口;所说絮凝沉淀槽包括计量调节装置、搅拌器、经砂一类过滤材料过滤处理处理的原水流入口和排料口。将溶解后的絮凝剂同经砂一类过滤材料过滤的原水一道加入浊水提高絮凝效果,节省絮凝剂用量,降低了浊水处理成本,分离过得水可循环利用。本实用新型装置具有建设污泥的处理技术和连续处理能力,可24小时持续运转。
文档编号C02F11/14GK201614339SQ20092027855
公开日2010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10日
发明者迫田重敏 申请人:迫田重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