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百菌清农药废水的处理方法

文档序号:4843898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百菌清农药废水的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组合工艺处理百菌清农药废水的方法,属于工业污水处理领 域。
背景技术
农药废水是工业上难处理的废水,农药废水的治理是目前环保工作的难点之一。 在国内,农药厂家大多建有生化处理装置,但目前几乎没有一家能够获得理想的处理效果。 因此,对这类废水的生化处理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在我国登记有效期内的有机氯类农药原药品种有百菌清、三氯杀螨醇、硫 丹、四螨嗪、四氯苯酞、林丹和三氯杀虫酯。其中,百菌清、三氯杀螨醇产量较大,约占有机氯 类农药原药总产量的90%以上。我国百菌清农药生产主要采用间二甲苯法,在百菌清生产过程中,排出大量含有 无机氰、间苯二氰、对苯二氰、邻苯二氰和苯甲氰等十余种有毒物质的废水,根据对百菌清 农药废水的了解,废水中COD、氨氮、CN-含量高、PH为11左右,属于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农药废水对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农药废水处理也成为当今社会的焦点问题。除 了提高回收利用率,从源头上抓起,减少废水的排放量外,农药废水的处理以往常用的方法 有活性炭吸附法、湿式氧化法、溶剂萃取法、蒸馏法和活性污泥法等。但是,这些方法在工程 的实际运行过程中都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且运行费用高,投资大。因此急需寻找一条 农药废水处理的新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百菌清农药废水特性,通过水质分析,调研和实验研究,提出了一套适 合该股农药废水处理方法,经过脱氨处理的废水首先要经过中和调节,然后再进行生化处 理,最终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减轻水体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同时降低了污水处理成本, 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长远的生态环境效应。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工艺流程如下先将百菌清农药废水进行脱氨预处理,再先引入均质调节池调节水量水质,由于 经过脱氨处理后的废水温度较高,故在均值调节池中可以进行自然冷却。生产发生事故时 通过阀门切换将废水引入事故池停留储存,根据水质定量引入均质调节池稀释后并入处理 系统,脱氨预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蒸氨、吹脱、氧化等各种工艺。经过脱氨预处理的废水的各项指标如下C0D为1000_1500mg/L,氨氮为 100-200mg/L,CN-为100_200mg/L,pH为11-12。此时废水中的各项污染物指标还是比较高,
需要进入后续单元进一步处理。由于废水呈碱性,PH值在11-12左右,使用酸性物质(如硫酸)进行中和处理,PH 控制在8. 0-8. 5之间。将中和后的废水引入生化处理系统处理,该生化处理系统由缺氧池和好氧池构成,缺氧池设置搅拌装置,缺氧过程中溶解氧(DO) <0.5mg/L,其作用是通过水解酸化菌的 作用,使废水中某些环状、聚合的物质发生结构变化,降解为小分子、直链的易被微生物利 用的物质,废水的可生化性得到提高;同时原废水中的一部分小分子被微生物摄食利用。缺氧池出水溢流至好氧池,好氧池分两级进行,两级好氧池的设计进一步强化废 水的生化处理效果,保证出水水质。在好氧池,通过大量需氧性微生物的摄食、分解作用,与 废水中的有机及无机悬浮物质、胶体物质形成絮凝体,把缺氧池出水中含有的污染物进一 步进行吸附、絮凝及分解。好氧池混合液回流至缺氧池,回流比控制在1 1,缺氧池和好氧 池出水采用折流结构。废水中氨氮的脱除是在硝化和反硝化菌参与的反应过程中,将氨氮最终转化为氮 气而将其从废水中去除的过程。硝化和反硝化反应过程中所参与的微生物种类不同、转化 的基质不同、所需的反应条件也不相同。a、硝化反应过程硝化反应是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的过程。它包括两个基本反应步骤由亚硝酸菌参与的将NH4+-N转化为亚硝酸盐(NO2--N) 的反应;由硝酸菌参与的将Ν02_-Ν转化为硝酸盐(NCV-N)的反应。其中亚硝酸菌有亚硝酸 单胞菌属、亚硝酸螺杆菌属和亚硝酸球菌属等;硝酸菌有硝酸杆菌属、硝酸螺菌属和硝酸球 菌属等。亚硝酸菌和硝酸菌都是化能自养菌,它们利用C02、C032_和HC03_等作为碳源,通过 与NH3、NH4+或NO2的氧化还原反应获得能量。硝化反应过程需要在好氧的条件下进行,并 以氧作为电子受体。b、反硝化反应过程反硝化反应是将硝化过程中产生的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还原成 N2的过程。反硝化菌(包括假单胞菌属、反硝化杆菌属、螺旋菌属和无色杆属等)是一类化能 异养兼性微生物。在有分子态氧存在时,它们以有机物为底物对其进行氧化分解,并以氧作 为最终电子受体,而在缺氧(DO = 0. 2-0. 5mg/L)条件下,则利用废水中各种有机基质作为 碳源和电子供体,以NO2--N和NO3--N作为电子受体而进行缺氧呼吸,通过异化和同化作用完 成反硝化脱氮过程。反硝化异化(还原)过程中,反硝化菌将N03_-N还原为N2的过程经历 了一系列连续的反应过程,在同化(合成)过程中,反硝化菌将NO3--N还原NH4+-N供新的细 胞合成之用。将经过生化处理后的废水在沉淀池进行沉淀以及过滤,沉淀池的沉淀污泥通过污 泥回流泵打回到缺氧池。本发明的另一个核心内容是缺氧池和好氧池没有采用传统的活性污泥,而是添加 微生物,以及作为固定化微生物载体的活性炭,强化生化处理效果。本发明采用微生物能适应废水中一定含量的有毒物质,适应废水水质突变,抗冲 击性强,去除废水中难分解的化学物质能力强。其中添加的微生物没有特别地限制,可为已知或者市售的,如常见的商品名为 HSBEMBM 的市售制剂,如长荣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HSBEMBM 制剂,包含来自50个 属的105种微生物。通过本专利技术,可解决百菌清农药废水难处理的问题,同时采用生物处理技术, 降低处理成本,具有处理稳定性和可操作性,缓解企业面临的环保压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图1为现有百菌清农药生产工艺图2为本发明的百菌清农药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通过下面的例子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其中,CODcr指代的是采用重铬酸钾 (K2Cr2O7)作为氧化剂测定出的化学耗氧量,其测定方法是重铬酸钾法GB 11914 89出005指 代的是五日生化需氧量,其测定方法是稀释接种法HJ505-2009;T0C指代的是水中总有机 碳的含量,其测定方法是非色散红外线吸收法GB13193-1991 ;NH3-N指代的是水中的氨态氮 含量,测定方法是蒸馏和滴定法GB 7478 87 ;TN指代的是水中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 硝酸盐氮的总和,其测定方法是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HJ199-2005 ;TP指代的是水样经消解 后将各种形态的磷转变成正磷酸盐的含量,其测定方法是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11893-89 ; CN-指代的是水中带有氰基(CN)的化合物,其测定方法是硝酸银滴定法HJ484-2009;氯离 子(Cl—)的测定方法是硝酸银沉淀法GB11896-89;总余氯指代的是水中余留的游离性氯和 结合性氯的总称,其测定方法是分光光度法HZ-HJ-SZ-0044。将经过脱氨预处理的百菌清农药废水引入均质调节池进行水质水量的调节,其 中,由于脱氨工艺后废水温度较高,废水进入均质调节池后的停留时间控制在10-12小时, 使水量水质得到充分的调节,所得废水的具体水质情况如下表1经预处理工艺单元后废水水质 将经过均质调节池调节后的百菌清农药废水引入到中和反应池,进行pH的调节, 使用酸性物质(硫酸)对其进行中和,控制中和池出水PH在8.0 8. 5;将中和后的废水引入生化处理系统进行处理,该生化处理系统由缺氧池和好氧 池构成,缺氧池搅拌时间为24小时,好氧池曝气时间为12小时,每日进行1个序批次,缺 氧过程中溶解氧DO < 0. 5mg/L,缺氧池和好氧池中没有采用活性污泥,而是添加商品名为 HSBEMBM 的微生物,以及作为固定化微生物载体的活性炭;将经过生化处理后的出水进行沉淀以及过滤。主要污染物去除效果如表2-表4所示表2百菌清废水A/0单元COD去除情况 表3百菌清废水A/0单元NH3-N去除情况 表4百菌清废水CN_去除情况
权利要求
一种处理高浓度、难降解百菌清农药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经过脱氨预处理的百菌清农药废水引入均质调节池进行水质水量的调节,使废水的COD控制在1000 1500mg/L,氨氮控制在100 200mg/L,CN 控制在100 200mg/L,pH控制在11 12;2)将经过均质调节池调节后的百菌清农药废水引入中和反应池,用酸性物质进行中和处理,使得废水的PH为8.0 8.5;3)将中和后的废水引入生化处理系统进行处理,该生化处理系统由缺氧池和好氧池构成,缺氧过程中溶解氧DO<0.5mg/L,缺氧池和好氧池中没有采用活性污泥,而是添加微生物,以及作为固定化微生物载体的活性炭;4)将经过生化处理后的出水进行沉淀以及过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百菌清农药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脱氨预处理包括蒸氨、 吹脱或氧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百菌清农药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使用的酸性物 质为硫酸。
4.如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百菌清农药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中和调节池采 用三级中和,池内设置穿孔曝气。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百菌清农药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缺氧池和好氧 池出水采用折流结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组合工艺处理百菌清农药废水的方法,废水首先要经过预处理,然后再进行中和调节,最后进行生化处理,最终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减轻水体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同时降低了污水处理成本,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长远的生态环境效应。
文档编号C02F9/14GK101898852SQ20101018250
公开日2010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6日
发明者朱一荣, 李兴峰, 李芳军, 海龙洋, 郭豪 申请人:蓝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