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排渣功能的v型气浮滤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44039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排渣功能的v型气浮滤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净水厂水质处理构筑物,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排渣功能的V型气浮滤池。
背景技术
目前,净水厂在处理高藻水或低温低浊水时,往往采用先气浮后过滤的技术。现有 将气浮池与移动罩滤池、普通快滤池或翻板阀滤池组合成一体化的水处理构筑物,由于这 些不同形式的气浮滤池自身结构及运行方式的特点,都存在各自的不足之处。气浮移动罩 滤池,当其移动罩运行对滤池进行反洗时,对水面浮渣层扰动特别大,影响浮渣稳定,产生 的掉渣阻塞滤池滤料层,降低产水水力负荷及出水水质,缩短反冲洗周期,为保证气浮池的 分离效果还需额外增加滤池滤层以上水深,同时由于移动罩滤池本身水力负荷较小,不易 与气浮池的较高水力负荷进行搭配;气浮普通快滤池,由于普通快滤池的水力负荷较低,不 易与气浮池的较高水力负荷进行搭配,使其占地面积较大,基建投资高,水面浮渔层产生的 掉渣落到滤料上,阻塞滤池滤料层,由于只能用水进行反洗,反洗强度低时,不能把滤料层 上的气浮浮渣层掉渣反洗干净,反洗强度较大时,既浪费了大量的反洗水,而且其采用中央 排水槽排水又易引起滤料层跑料,为保证气浮池的分离效果也需额外增加滤池滤料层以上 水深;气浮翻板阀滤池,水层表面的浮渣层易产生掉渣掉至滤池滤料层,阻塞甚至穿透滤料 层,使出水水质恶化,反洗周期缩短,虽然采用气水联合反洗,但由于反洗废水采用序批式 排水,滤料层的滤料会大量跑料至滤料进水槽,而浮渣层掉渣还不能被彻底地冲洗掉,其采 用的多层滤料,反洗时经常出现滤料参混现象,严重影响滤池的正常过滤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气浮滤池中,滤池水力负荷不易与气浮池的较高 水力负荷进行搭配,占地面积大,反冲洗时,浮渣层的掉渣不能被彻底冲洗掉,还出现滤料 层跑料或滤料参混现象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具有排渣功能的V型气浮滤池。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包括四个V型气浮滤池主体,进水管、静态混合器、 进水气动隔膜阀、薄壁堰、V型滤池进水分配槽、溶气水输送管组件、溶气水输送主管、V型 槽、排水阀、石英砂均质滤料层、砾石承托层、滤板、滤板支撑架、长柄滤头、H形槽体、气水 室、滤板支撑架、滤板、多个长柄滤头、砾石承托层、石英砂均质滤料层、水封井、出水堰、清 水管、反冲洗进气管和反冲洗进水管,它还包括刮渣机、排渣槽、排渣管和微气泡发生装置, 所述四个面积相等且横截面均为“凸”形的V型气浮滤池主体对称设置于V型滤池进水分 配槽的两侧,每两个对称的V型气浮滤池主体的“几”形挡墙的凸部相对,V型气浮滤池主 体内的隔墙设置在“几”形挡墙和与其相对的侧壁之间,在“几”形挡墙和隔墙之间设有薄 壁堰,每个“几”形挡墙中部的下方各设置两个进水气动隔膜阀,每个V型气浮滤池主体的 中部在垂直于隔墙的方向设置有贯通的H形槽体,H形槽体的中部隔板将H形槽体分隔为 上部的水槽和下部的中央气水分配槽,H形槽体的中部隔板上靠近隔墙的一端向下倾斜并与隔墙底部的排水阀连接,每个V型气浮滤池主体内由下至上设置有气水室、滤板支撑架、 滤板、多个长柄滤头、砾石承托层和石英砂均质滤料层,石英砂均质滤料层的上表面位于H 形槽体的上端面的下方,所述多个长柄滤头均布并垂直穿过滤板和滤板支撑架,H形槽体与 其两侧的气水室之间的隔墙的上、下分别设置有横向均布并贯通的配气孔和水方孔,每个V 型气浮滤池主体内相对的两个侧壁的上方设置有与H形槽体平行的V型槽,V型槽下部均布 有V型槽扫洗进水孔,每个V型气浮滤池主体内的石英砂均质滤料层的上方为气浮分离区, 多个垂直并列设置的溶气水管项部相通成为溶气水输送管组件,溶气水输送管组件设置于 每个V型气浮滤池主体的隔墙与薄壁堰之间,四个溶气水输送管组件均与一个溶气水输送 主管相通,溶气水输送管组件构成气浮接触区,气浮接触区与V型气浮滤池主体的底面留 有进水空隙,气浮接触区通过隔墙上方的进水口与气浮分离区相通,静态混合器设置于进 水管内,进水管与V型滤池进水分配槽的一端连通,反冲洗进气管和反冲洗进水管的一端 分别接入每个V型气浮滤池主体的中央气水分配槽,反冲洗进气管的另一端与鼓风机房相 连,反冲洗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水泵相连,两个水封井对称设置于V型气浮滤池外侧、水封井 的两侧通过管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V型气浮滤池主体的中央气水分配槽相通,两个出水堰 垂直设置于水封井内,清水管设置于两个出水堰之间的水封井的侧壁上,所述排渣槽设置 于V型气浮滤池主体内与隔墙相对的侧壁上,排渣槽垂直于V型槽并位于其上方,排渣槽的 底部通过排渣管与V型气浮滤池池外相通,刮渣机通过两侧的轨道与V型气浮滤池主体的 侧壁连接,刮渣机平行于排渣槽并位于其上,所述微气泡发生装置与溶气水输送主管相连。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V型滤池水力负荷较高,可以与较高水力负荷的 气浮池很好的搭配使用并能充分发挥气浮池的高水力负荷的优势,解决了气浮池与V型滤 池的高程衔接问题,并进一步降低构筑物占地面积,保证出水水质的安全稳定,同时采用气 液两相流混合溶气泵产生微气泡的方式,达到提高产水水力负荷;第二,V型滤池滤料层以 上水深能达到2. Om 2. 5m,能很好地保证气浮处理的分离效果,不需额外增加滤料层以上 水深,这点特别适用于采用V型滤池的老水厂进行气浮滤池的改造;第三,V型滤池采用均 值滤料,滤料层较厚,反洗时不会有滤料参混的现象,有效地保证出水水质;第四,V型滤池 采用气水联合反洗再加其独特的表面扫洗,一方面可以节约大量反洗水量,另一方面一直 持续的表面扫洗可以将水面气浮浮渣层在滤料层上产生的掉渣扫洗干净,避免了气浮浮渣 层掉渣而引起的穿孔集水管/板的阻塞问题,保证了滤池的反洗效果,延长滤池反洗周期, 保证滤池出水水质;第五,通过加设V型槽进水间阀可以实现对气浮-过滤和过滤两种工艺 间的切换,以适应净水厂待处理水水质一年中交替出现高藻、高浊及低温低浊等水质类型 的变化,使其适用范围增强。本发明简化了生产管理流程,优化净水工艺流程,减少了投资 和运行费用,节约成本。


图1为本发明的平面图(图示的四个V型气浮滤池主体为由不同高度水平剖切的 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图3为图1的B-B剖面图;图4是本发明过滤工况示 意图;图5是本发明反冲洗工况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中水封井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 的F-F剖面图;图8为图3中本发明中V型槽的局部放大图E ;图9为本发明的微气泡发生 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结合图1至图9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具有排渣功能的V型气浮滤池,它包括四个V型气浮滤池主体11,进水管1、静态混合器2、进水气动隔膜阀11-16-1、薄 壁堰4、V型滤池进水分配槽6、溶气水输送管组件7、溶气水输送主管7-1、V型槽11-1、排 水阀11-1-3、石英砂均质滤料层11-2、砾石承托层11-3、滤板11-4、滤板支撑架11_5、长柄 滤头11_6、H形槽体11-7、气水室11-14、滤板支撑架11_5、滤板11_4、多个长柄滤头11_6、 砾石承托层11-3、石英砂均质滤料层11-2、水封井8、出水堰8-1、清水管8-2、反冲洗进气管 12和反冲洗进水管13,它还包括刮渣机11-15、排渣槽11-8、排渣管11_9和微气泡发生装 置10,所述四个面积相等且横截面均为“凸”形的V型气浮滤池主体11对称设置于V型滤 池进水分配槽6的两侧,每两个对称的V型气浮滤池主体11的“几”形挡墙11-16的凸部 相对,V型气浮滤池主体11内的隔墙11-17设置在“几”形挡墙11-16和与其相对的侧壁之 间,在“几”形挡墙11-16和隔墙11-17之间设有薄壁堰4,每个“几”形挡墙11-16中部的 下方各设置两个进水气动隔膜阀11-16-1,每个V型气浮滤池主体11的中部在垂直于隔墙 11-17的方向设置有贯通的H形槽体11-7,H形槽体11-7的中部隔板11_7_3将H形槽体 11-7分隔为上部的水槽11-7-1和下部的中央气水分配槽11-7-2,Η形槽体11_7的中部隔 板11-7-3上靠近隔墙11-17的一端向下倾斜并与隔墙11-17底部的排水阀11_1_3连接, 每个V型气浮滤池主体11内由下至上设置有气水室11-14、滤板支撑架11-5、滤板11-4、多 个长柄滤头11-6、砾石承托层11-3和石英砂均质滤料层11-2,石英砂均质滤料层11-2的 上表面位于H形槽体11-7的上端面的下方,所述多个长柄滤头11-6均布并垂直穿过滤板 11-4和滤板支撑架11_5,H形槽体11-7与其两侧的气水室11_14之间的隔墙的上、下分别 设置有横向均布并贯通的配气孔11-11和水方孔11-12,每个V型气浮滤池主体11内相对 的两个侧壁的上方设置有与H形槽体11-7平行的V型槽11-1,V型槽11-1下部均布有V 型槽扫洗进水孔11-1-2,每个V型气浮滤池主体11内的石英砂均质滤料层11-2的上方为 气浮分离区b,多个垂直并列设置的溶气水管项部相通成为溶气水输送管组件7,溶气水输 送管组件7设置于每个V型气浮滤池主体11的隔墙11-17与薄壁堰4之间,四个溶气水输 送管组件7均与一个溶气水输送主管7-1相通,溶气水输送管组件7构成气浮接触区a,气 浮接触区a与V型气浮滤池主体11的底面留有进水空隙,气浮接触区a通过隔墙11-17上 方的进水口 11-17-1与气浮分离区b相通,静态混合器2设置于进水管1内,进水管1与V 型滤池进水分配槽6的一端连通,反冲洗进气管12和反冲洗进水管13的一端分别接入每 个V型气浮滤池主体11的中央气水分配槽11-7-2,反冲洗进气管12的另一端与鼓风机相 连,反冲洗进水管13的另一端与水泵相连,两个水封井8对称设置于V型气浮滤池外侧、水 封井8的两侧通过管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V型气浮滤池主体11的中央气水分配槽11-7-2 相通,两个出水堰8-1垂直设置于水封井8内,清水管8-2设置于两个出水堰8-1之间的水 封井8的侧壁上,所述排渣槽11-8设置于V型气浮滤池主体11内与隔墙11-17相对的侧壁 上,排渣槽11-8垂直于V型槽11-1并位于其上方,排渣槽11-8的底部通过排渣管11-9与 V型气浮滤池池外相通,刮渣机11-15通过两侧的轨道与V型气浮滤池主体11的侧壁连接, 刮渣机11-15平行于排渣槽11-8并位于其上,所述微气泡发生装置10与溶气水输送主管 7-1相连。气浮接触区a底部的空隙为待处理水的入口,在气浮接触区a待处理水与微气泡顺流接触形成泡絮体,气浮接触区a的出口设在其上方,泡絮体溢流出水进入位于V型气浮 滤池主体11上部的气浮分离区b,刮渣机11-15与数控设备相连。利用石英砂均质滤料层 11-2较大的水头损失,可以使气浮出水水量及水质均勻稳定,节省了集水穿孔管,避免了泡 絮体沉降阻塞穿孔管。V型气浮滤池过滤时采用恒水位过滤,有利于浮渣的稳定,采用气水 联合反冲洗同时伴有表面扫洗,一直持续的表面扫洗有利于对落渣到滤料表面的浮渣进行 冲洗,避免传统气浮滤池可能存在的表层滤料容易阻塞的问题,有效延长滤池的反冲洗周 期,节省水厂自用水量。同时,石英砂均质滤料层11-2上高达2m的有效水深作为气浮分离 区b可以较好地保障气浮分离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V型气浮滤池的水力负荷,可以在增加 石英砂均质滤料层的基础上增加滤料层上的有效水深。另外,由于滤池滤料层过水水头损 失高达1. 5m 2. Om,避免了采用穿孔集水管/板及气浮浮渣层掉渣而引起的穿孔集水管/ 板的阻塞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二 结合图9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具有排渣功能的V型气浮滤池,所 述微气泡发生装置10由气液两相流溶气泵10-3、气液分离罐10-4、真空表10-2、压力表 10-6、减压阀10-7、排气阀10-5和排水阀10-1组成,输水管依次通过排水阀10_1和真空表 10-2与气液两相流溶气泵10-3连接,气液分离罐10-4的一端与气液两相流溶气泵10-3连 接,气液分离罐10-4的另一端通过压力表10-6与减压阀10-7连接,气液分离罐10-4的上 方设置有排气阀10-5。微气泡发生装置10的溶气部分是气液两相流溶气泵10-3,为避免 大气泡产生,在气液两相流溶气泵10-3后加气液分离罐10-4,并经减压阀10-7减压产生微 气泡,以产生足够数量小而均勻的微气泡,还可以节省使用价格昂贵且容易阻塞的微气泡 释放器,避免了对溶气释放器装置进行检修,便于日常操作及设备的运行管理。本实施方式 的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三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具有排渣功能的V型气浮滤 池,它还包括折流板5,所述折流板5设置于溶气水输送管组件7与薄壁堰4之间,折流板5 的上部固定于V型气浮滤池主体11顶板的内壁上,折流板5的下部与V型气浮滤池主体11 的底板之间留有进水空隙。折流板5用于改变待处理水的流向。本实施方式的其它组成与 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四结合图1至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具有排渣功能的V型气浮滤 池,它还包括V型槽进水闸阀11-1-1,所述隔墙11-17上与V型槽11-1相接处设有V型槽 进水口 11-1-4,V型槽进水口 11-1-4位于V型槽11-1上端面的上方,V型槽进水口 11_1_4 的外侧设有V型槽进水闸阀11-1-1。通过控制V型槽进水闸阀11-1-1的开启,实现对气 浮-过滤和过滤两种处理工艺间的切换,以适应待处理水水质的交替变化。本实施方式的 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二或三相同。本发明的工作原理高藻水或低温低浊水气浮过滤时,先关闭V型槽进水闸阀
11-1-1,进水管1的一端与沉淀池相连,其另一端与V型滤池进水分配槽6相通,经进水管1 中静态混合器2混合的待处理水由V型滤池进水分配槽6,待处理水先后经进水气动隔膜阀 11-16-1、薄壁堰4和折流板5均勻分配进入四个V型气浮滤池主体11,由气液两相流溶气 泵10-3和气液分离罐10-4形成的溶气水经减压阀10-7减压产生足量小而均勻的微气泡, 产生的微气泡在气浮接触区a底部与进入的待处理水碰撞接触形成泡絮体,泡絮体向上流 经气浮接触区a出口进入气浮分离区b,泡絮体在气浮分离区b分离上升至表面形成浮渣,形成的浮渣由设在V型气浮滤池主体11顶部的刮渣机11-15刮至排渣槽11-8并经排渣管 11-9定期排出,气浮处理后的水经V型气浮滤池主体11的石英砂均质滤料层11-2、砾石承 托层11-3、滤板11-4和多个长柄滤头11-6流入滤池底部的气水室11-14,再经过水方孔 11-12汇入中央气水分配槽11-7-2,最后经由水封井8、出水堰8-1、清水管8_2流至下一处 理构筑物或供用户使用。当待处理水水质不适合采用气浮处理时,比如高浊水的过滤,将待处理水经混凝、 沉淀后出水由进水管1进入V型滤池进水分配槽6,先打开V型槽进水闸阀11-1-1,不启动 微气泡发生装置10,经混合絮凝的待处理水再经气动隔膜阀11-16-1、薄壁堰4和折流板5 均勻分配进入到四个V型气浮滤池主体11的气浮接触区a,再经由V型槽进水闸阀11-1-1 进入V型槽11-1,再通过V型槽11-1底部的V型槽扫洗进水孔11-1-2出水和槽顶溢流均 勻进入滤池,而后通过石英砂均质滤料层11-2、砾石承托层11-3、滤板11-4和多个长柄滤 头11-6流入滤池底部的气水室11-14,再经过水方孔11-12汇入中央气水分配槽11_7_2, 最后经由水封井8、出水堰8-1、清水管8-2流至下一处理构筑物或供用户使用。
V型气浮滤池反冲洗前,为防止反冲洗对浮渣的破坏,用刮渣机11-15对滤池表面 的浮渣进行刮除,同时调小进水气动隔膜阀11-16的开启度,使进水量恰好满足V型槽11-1 底部V型槽扫洗进水孔11-1-2所需水量,打开V型槽进水闸阀11-1-1使一部分待处理水 由V型槽扫洗进水孔11-1-2进入滤池,然后开启排水阀11-1-3将滤料表面的水经过排水 槽11-7排出直至滤池水面与排水槽11-7的顶端相平。V型气浮滤池反冲洗过程如下第 一步,启动鼓风机,打开进气阀,空气经由反冲洗进气管12、中央气水分配槽11-7-2的配气 孔11-11均勻进入V型气浮滤池主体11的底部,由多个长柄滤头11-6喷出,喷出的气体将 滤料层表面的杂质剪切擦洗下来并悬浮于滤料层表面;另外通过V型槽11-1底部V型槽扫 洗进水孔11-1-2继续向滤池进水,在滤料层表面产生的横向水流形成表面扫洗,横向水流 将杂质推向排水槽11-7-1,同时启动水泵,打开反冲洗进水阀,此时空气和水同时经由反冲 洗进水管13进入中央气水分配槽11-7-2,再分别经过配气孔11-11和水方孔11-12均勻 进入气水室11-14,再经过多个长柄滤头11-6进入滤料层,使滤料得到进一步冲洗,同时, 表面扫洗仍继续进行;第二步,关闭反冲洗进气阀12-1,停止气冲,单独用水再反冲洗几分 钟,加上一直持续的表面扫洗,最后将悬浮于滤料层表面的杂质全部冲入排水槽11-7-1。其 中气冲强度15L/(s · m2),水冲强度为6L/(s · m2),横向扫洗强度为1. 8L/(s · m2)。规模为7万m3/d的具有排渣功能的V型气浮滤池,气浮池接触区a内待处理水的 上升流速为20mm/s,气水接触时间为1. 5min,气浮分离区b内待处理水的向下流速为3mm/ s,泡絮体与水的分离时间为15min,滤速10. 8m/h,反冲洗周期48h,四个V型气浮滤池主体 11的长分别为3. 5m,宽分别为9. 7m,占地面积共33. 95m2,取滤后水作为气液两相流溶气泵 10-3的溶气进水,回流比在8% 12%范围内调节,其中,石英砂的粒径为0. 95 1.35mm, 不均勻系数K8tl = 1.0 1.3。
权利要求
一种具有排渣功能的V型气浮滤池,它包括四个V型气浮滤池主体(11),进水管(1)、静态混合器(2)、进水气动隔膜阀(11-16-1)、薄壁堰(4)、V型滤池进水分配槽(6)、溶气水输送管组件(7)、溶气水输送主管(7-1)、V型槽(11-1)、排水阀(11-1-3)、石英砂均质滤料层(11-2)、砾石承托层(11-3)、滤板(11-4)、滤板支撑架(11-5)、长柄滤头(11-6)、H形槽体(11-7)、气水室(11-14)、滤板支撑架(11-5)、滤板(11-4)、多个长柄滤头(11-6)、砾石承托层(11-3)、石英砂均质滤料层(11-2)、水封井(8)、出水堰(8-1)、清水管(8-2)、反冲洗进气管(12)和反冲洗进水管(13),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刮渣机(11-15)、排渣槽(11-8)、排渣管(11-9)和微气泡发生装置(10),所述四个面积相等且横截面均为“凸”形的V型气浮滤池主体(11)对称设置于V型滤池进水分配槽(6)的两侧,每两个对称的V型气浮滤池主体(11)的“几”形挡墙(11-16)的凸部相对,V型气浮滤池主体(11)内的隔墙(11-17)设置在“几”形挡墙(11-16)和与其相对的侧壁之间,在“几”形挡墙(11-16)和隔墙(11-17)之间设有薄壁堰(4),每个“几”形挡墙(11-16)中部的下方各设置两个进水气动隔膜阀(11-16-1),每个V型气浮滤池主体(11)的中部在垂直于隔墙(11-17)的方向设置有贯通的H形槽体(11-7),H形槽体(11-7)的中部隔板(11-7-3)将H形槽体(11-7)分隔为上部的水槽(11-7-1)和下部的中央气水分配槽(11-7-2),H形槽体(11-7)的中部隔板(11-7-3)上靠近隔墙(11-17)的一端向下倾斜并与隔墙(11-17)底部的排水阀(11-1-3)连接,每个V型气浮滤池主体(11)内由下至上设置有气水室(11-14)、滤板支撑架(11-5)、滤板(11-4)、多个长柄滤头(11-6)、砾石承托层(11-3)和石英砂均质滤料层(11-2),石英砂均质滤料层(11-2)的上表面位于H形槽体(11-7)的上端面的下方,所述多个长柄滤头(11-6)均布并垂直穿过滤板(11-4)和滤板支撑架(11-5),H形槽体(11-7)与其两侧的气水室(11-14)之间的隔墙的上、下分别设置有横向均布并贯通的配气孔(11-11)和水方孔(11-12),每个V型气浮滤池主体(11)内相对的两个侧壁的上方设置有与H形槽体(11-7)平行的V型槽(11-1),V型槽(11-1)下部均布有V型槽扫洗进水孔(11-1-2),每个V型气浮滤池主体(11)内的石英砂均质滤料层(11-2)的上方为气浮分离区(b),多个垂直并列设置的溶气水管项部相通成为溶气水输送管组件(7),溶气水输送管组件(7)设置于每个V型气浮滤池主体(11)的隔墙(11-17)与薄壁堰(4)之间,四个溶气水输送管组件(7)均与一个溶气水输送主管(7-1)相通,溶气水输送管组件(7)构成气浮接触区(a),气浮接触区(a)与V型气浮滤池主体(11)的底面留有进水空隙,气浮接触区(a)通过隔墙(11-17)上方的进水口(11-17-1)与气浮分离区(b)相通,静态混合器(2)设置于进水管(1)内,进水管(1)与V型滤池进水分配槽(6)的一端连通,反冲洗进气管(12)和反冲洗进水管(13)的一端分别接入每个V型气浮滤池主体(11)的中央气水分配槽(11-7-2),反冲洗进气管(12)的另一端与鼓风机相连,反冲洗进水管(13)的另一端与水泵相连,两个水封井(8)对称设置于V型气浮滤池外侧、水封井(8)的两侧通过管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V型气浮滤池主体(11)的中央气水分配槽(11-7-2)相通,两个出水堰(8-1)垂直设置于水封井(8)内,清水管(8-2)设置于两个出水堰(8-1)之间的水封井(8)的侧壁上,所述排渣槽(11-8)设置于V型气浮滤池主体(11)内与隔墙(11-17)相对的侧壁上,排渣槽(11-8)垂直于V型槽(11-1)并位于其上方,排渣槽(11-8)的底部通过排渣管(11-9)与V型气浮滤池池外相通,刮渣机(11-15)通过两侧的轨道与V型气浮滤池主体(11)的侧壁连接,刮渣机(11-15)平行于排渣槽(11-8)并位于其上,所述微气泡发生装置(10)与溶气水输送主管(7-1)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排渣功能的V型气浮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气泡 发生装置(10)由气液两相流溶气泵(10-3)、气液分离罐(10-4)、真空表(10-2)、压力 表(10-6)、减压阀(10-7)、排气阀(10-5)和排水阀(10-1)组成,输水管依次通过排水阀 (10-1)和真空表(10-2)与气液两相流溶气泵(10-3)连接,气液分离罐(10-4)的一端与 气液两相流溶气泵(10-3)连接,气液分离罐(10-4)的另一端通过压力表(10-6)与减压阀 (10-7)连接,气液分离罐(10-4)的上方设置有排气阀(10-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排渣功能的V型气浮滤池,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 折流板(5),所述折流板(5)设置于溶气水输送管组件(7)与薄壁堰(4)之间,折流板(5) 的上部固定于V型气浮滤池主体(11)顶板的内壁上,折流板(5)的下部与V型气浮滤池主 体(11)的底板之间留有进水空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排渣功能的V型气浮滤池,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 V型槽进水闸阀(11-1-1),所述隔墙(11-17)上与V型槽(11-1)相接处设有V型槽进水口 (11-1-4),V型槽进水口(11-1-4)位于V型槽(11-1)上端面的上方,V型槽进水口(11-1-4) 的外侧设有V型槽进水闸阀(11-1-1)。
全文摘要
一种具有排渣功能的V型气浮滤池,涉及一种净水厂水质处理构筑物,具体涉及一种V型气浮滤池。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气浮滤池中滤池水力负荷不易与气浮池的较高水力负荷进行搭配,反冲洗中浮渣层的掉渣不能被彻底冲洗掉,还出现滤料层跑料或滤料参混现象的问题。本发明的四个V型气浮滤池主体对称设置于进水分配槽的两侧,隔墙将每个滤池的上方分隔为气浮接触区和气浮分离区,每个滤池内由下至上设置有气水室、滤板支撑架、滤板、长柄滤头、砾石承托层和石英砂均质滤料,排渣槽设置于与隔墙相对的侧壁上,刮渣机通过轨道与滤池的侧壁连接,微气泡发生装置与溶气水输送主管相连。本发明尤其适用于对已采用V型滤池的老水厂的升级改造。
文档编号C02F1/24GK101830533SQ20101018706
公开日2010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31日
发明者邹景, 马军 申请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