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淡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08529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海水淡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水淡化装置。
背景技术
淡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资源。然而,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及淡水资源的日益枯竭,淡水资源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地球有大约70%的面积是海洋,将海水淡化为可以直接饮用的淡水成为解决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的有效途径。 为达到淡化海水的目的,人们设计出海水淡化装置将海水中的盐分去除以得到淡水。然而, 现有的海水淡化装置大多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很难大范围的推广使用。另外,海水淡化装置大多采用化学的方法,如电渗析法将海水中的盐分析出以得到可饮用的淡水。但是, 通过化学方法制得的淡水可能存在安全隐患。而且,现有的海水淡化装置大多依靠太阳光的直接照射而将海水蒸发获得淡水。然而,当夜晚、阴天或无光的条件下,该种海水淡化装置便无法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以连续工作的海水淡化装置。一种海水淡化装置,其包括一盛装部、一导热盖及一加热装置,该盛装部开设一收容腔及一蓄水槽,该导热盖罩设于该盛装部上并将该收容腔及该蓄水槽封闭,该加热装置可对该盛装部内的海水进行加热。所述海水淡化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且仅需物理蒸发的方法将海水淡化以获得淡水,因此饮用较为安全。另外,该加热装置可对该盛装部内的海水进行加热,使得该海水淡化装置可以在夜晚、阴天或无光的条件下正常工作。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海水淡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海水淡化装置中的盛装部及导热盖的组装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盛装部及导热盖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1中海水淡化装置的盛装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中的盛装部及导热盖的剖视图。图6是图1中海水淡化装置的导热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5的导热盖另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海水淡化装置 100盛装部10本体12顶部122[0018]外周壁123[0019]收容腔124[0020]吸热油漆层125[0021]蓄水槽126[0022]通槽128[0023]导引管14[0024]导热盖30[0025]盖体32[0026]第一表面322[0027]第二表面324[0028]引流槽326[0029]手柄34[0030]淡水50[0031]加热装置70[0032]太阳能光电转换器71[0033]太阳能电池板711[0034]蓄电池713[0035]电加热器73[0036]感光开关7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的海水淡化装置100包括一盛装部 10、一盖设于该盛装部10上的导热盖30及一加热装置70。该盛装部10为一盛装海水的容器,其由不锈钢材料制成。该盛装部10包括一本体12及一固定于该本体12上的导引管14。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5,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的本体12大致呈圆桶状,其包括一顶部122及一外周壁123。该顶部122上开设一收容腔124、一蓄水槽1 及一通槽128。 该收容腔IM用于盛装海水。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的收容腔124的内壁上涂覆有一吸热油漆层125,以吸收更多的光能对盛装于收容腔124内的海水进行加热。该蓄水槽1 环设于该收容腔1 的外围,该蓄水槽126的截面大致为半圆形,该截面为半圆形的蓄水槽 126可使淡水50在该蓄水槽1 流动的阻力大幅降低,有利于淡水50流向该通槽128。该通槽1 开设于该蓄水槽126的底部,该通槽1 将该蓄水槽1 与该外周壁123相连通。 该蓄水槽126的底部可为倾斜面,即该蓄水槽126的深度由远离该通槽1 处向邻近该通槽1 处逐渐增加,使得该通槽1 开设于该蓄水槽126的最低处,从而使得储存于蓄水槽 126内的淡水50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流入通槽128内。该导引管14固定于该本体12的外周壁123上,并且该导引管14与该通槽1 相连通。因此,淡水50可从该本体12通过该导引管14流出。请结合参阅图6及图7,该导热盖30包括一盖体32及一设置于该盖体32上的手柄34。该盖体32由透明钢化玻璃制成。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的盖体32中部的厚度大于边缘的厚度以形成大致为凸透镜的形状,以使该导热盖30具有较好的聚光、导热的效果。该盖体32包括一第一表面322及与该第一表面322相对的第二表面324。该盖体32 的边缘由该第一表面322向该第二表面324的方向弯折形成弧形曲面。该手柄34固定于该第一表面322的中心处,该手柄34用于取盖该导热盖30。该第二表面3M开设若干引流槽326,所述引流槽326以固定手柄34的位置为中心向该导热盖30的边缘呈辐射状设置并延伸至该导热盖30的邻近边缘处。所述引流槽3 用于将淡水50导入该蓄水槽126中。请参阅图1,该加热装置70包括一太阳能光电转换器71、一电加热器73及一感光开关75。该太阳能光电转换器71包括若干太阳能电池板711及一与该太阳能电池板711 电连接的蓄电池713。该太阳能电池板711可吸收太阳光发出的光能,并将所述光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在该蓄电池713中。该电加热器73可将电能转换为热能并对该盛装部10内的海水进行加热。该感光开关75分别与该太阳能光电转换器71及该电加热器73电连接。 该感光开关75在没有太阳光的情况下自动闭合以将该太阳能光电转换器71与该电加热器 73连通。此时,蓄电池713的电能传输至该电加热器73中,并由电加热器73将电能转换为热能并对盛装部10内的海水进行加热。当在有太阳光的条件下,该感光开关75自动断开,该蓄电池713停止对电加热器73传输电能。该太阳能电池板711吸收太阳光发出的光能并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储存于该蓄电池713中。同时,太阳光透过导热盖30照射在盛装部 10内蒸发海水以获得淡水50。使用时,可将该海水淡化装置100置于户外,将海水倒入盛装部10内。然后将盛装有海水的盛装部10放置于该电加热器73上并将导热盖30盖设于该本体12上。在有太阳光的条件下,该感光开关75自动断开,该太阳能电池板711吸收太阳光发出的光能并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储存于该蓄电池713中。太阳光透过该导热盖30照射在该收容腔124内海水中。同时,太阳光发出的光能被吸热油漆层125吸收,使该盛装部10内部的温度不断升高,使得海水中的淡水50不断蒸发。蒸发的淡水50聚集在该第二表面3M上及引流槽 326中。聚集在该引流槽326中的淡水50由于重力的作用沿着引流槽326向该导热盖30 边缘的方向流动并滴入蓄水槽126中。由于该通槽128开设于该蓄水槽126的最低处,因此,淡水50在蓄水槽126中流入该通槽128中并从该导引管14流出。当在无光的条件下,该感光开关75自动闭合以将该太阳能光电转换器71与该电加热器73连通。此时,蓄电池713的电能传输至该电加热器73中,并由电加热器73将电能转换为热能并对盛装部10内的海水进行加热,使该盛装部10内部的温度不断升高,使得海水中的淡水50不断蒸发。蒸发的淡水50聚集在该第二表面3M上及引流槽326中。聚集在该引流槽326中的淡水50由于重力的作用沿着引流槽326向该导热盖30边缘的方向流动并滴入蓄水槽126中。由于该通槽128开设于该蓄水槽126的最低处,因此,淡水50 在蓄水槽126中流入该通槽128中并从该导引管14流出。该海水淡化装置100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仅需物理蒸发的方法将海水淡化以获得淡水50,因此饮用较为安全。而且,该加热装置70可以在太阳光不足的条件对自动对盛装于盛装部10内的海水进行加热,因此,该种海水淡化装置100可持续不断地对海水进行加热以获得淡水。可以理解,该导热盖30也可以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可以理解,该引流槽3 可以省略,由海水中蒸发的淡水50直接附着于该第二表面3M上,并在重力的作用下滴入蓄水槽126中。 可以理解,该导引管14可以省略,相应地,该通槽128也可以省略。当该蓄水槽 126盛装满淡水50时,可将导热盖30取下,将淡水50从蓄水槽1 倒出。
权利要求1.一种海水淡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海水淡化装置包括一盛装部、一导热盖及一加热装置,该盛装部开设一收容腔及一蓄水槽,该导热盖罩设于该盛装部上并将该收容腔及该蓄水槽封闭,该加热装置可对该盛装部进行加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淡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热盖邻近该盛装部的一侧开设若干引流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水淡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槽由该导热盖的中心向该导热盖的边缘呈辐射状设置并延伸至该导热盖的邻近边缘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水淡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热盖由钢化玻璃制成,其中部的厚度大于边缘的厚度以形成凸透镜的形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淡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盛装部还包括一导引管,该导引管固定在盛装部的外周壁上,该蓄水槽上开设一通槽,该通槽连通该导引管及该蓄水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海水淡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蓄水槽的底部为倾斜面,该蓄水槽的深度由远离该通槽处向邻近该通槽处逐渐增加。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海水淡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蓄水槽的截面为半圆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淡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收容腔的内壁上涂覆有一吸热油漆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淡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加热装置包括一太阳能光电转换器、一电加热器及一与该太阳能光电转换器及该电加热器电连接的感光开关。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海水淡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太阳能光电转换器包括至少一太阳能电池板及一与该太阳能电池板电连接的蓄电池。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水淡化装置,其包括一盛装部、一导热盖及一加热装置,该盛装部开设一收容腔及一蓄水槽,该导热盖罩设于该盛装部上并将该收容腔及该蓄水槽封闭,该加热装置可对该盛装部内的海水进行加热。该海水淡化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且仅需物理蒸发的方法将海水淡化以获得淡水,因此饮用较为安全。另外,该加热装置可对该盛装部内的海水进行加热,使得该海水淡化装置可以在光线微弱或无光的条件下正常工作。
文档编号C02F1/14GK201952246SQ20102057907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7日
发明者刘江峰, 施政 申请人: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