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流污水一级强化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10813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溢流污水一级强化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溢流污水的处理装置,属于城市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许多城市特别是老城区,大部分都采用合流制排水系统,即将生活污水、工业 废水和雨水混合在同一套排水管网内排出,并在末端建立污水处理厂。遇到雨量增多的雨 季,尤其是南方多雨城市,经常会出现污水溢流漫溢,造成道路积水,影响交通。溢流污水水 量大,水质差,不经处理直接排放水体,对城市水体污染严重并危及人体健康。也有部分城 市建设调蓄池控制溢流污水,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污水对城市河道的污染,但大容量的调 蓄池工程造价高,使用频率低,占地广,管理复杂,且多数情况下调蓄池不能储存全部的溢 流污水。若能在建造调蓄池的基础上设置处理装置,对超过调蓄池容积的溢流污水进行快 速、经济、高效的处理并就地排放,才是有效控制城市雨天溢流污水污染的最好办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经济、高效的溢流污水处理装置,具有处理负荷 高,运行管理费用低,出水水质稳定的特点。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溢流污水一级强化处理装置,由纵向设置的隔 板(1)将反应器分割成网格絮凝区(2)、折板絮凝区(3)和斜管沉淀区(4),所述斜管沉淀区 (4)内布置有相互平行的斜管(5),所述网格絮凝区(2)与进水口(6)连通,所述斜管沉淀区与出水口(7)连通,关键在于所述网格絮凝区(2)与折板絮凝区(3)之间设置有纵向 延伸的水流通道(21),该水流通道(21)将所述网格絮凝区(2)的下部与折板絮凝区(3)的 上部连通,所述网格絮凝区(2)内横向布置有网格(8),所述折板絮凝区(3)的内壁上左右 交错设置有导流斜板(9),所述进水口(6)与网格絮凝区(2)之间依次设置有细格栅(10)、 加药箱(11)和进水压力泵(12),所述折板絮凝区(3)的下部通过穿孔板(13)与所述斜管沉 淀区(4)的下部相通。本发明采用泵前加药方式,在进水压力泵前设置加药箱,药剂借助泵叶高速旋转 充分搅拌,达到与污水瞬间混合的效果;格栅可阻止大的悬浮物及杂质进入反应器;网格 絮凝区内设置有网格,增加污染物颗粒之间的碰撞机率,强化混凝效果;水流经纵向延伸 的水流通道进入折板絮凝区,折板絮凝区设置有导流斜板,使污水的流程变长,并结合助凝 剂,促使絮体形成大而重的矾花,提高絮凝效果;水流经穿孔板进入斜管沉淀区,达到布水 均勻的效果,沉淀区内设置有斜管,絮体颗粒随水流自下而上流经斜管,斜管起到整流和泥 水分离的作用,从而去除水中的杂质颗粒。作为优选,布置在所述网格絮凝区(2)内的网格(8)为3 5张,所述网格(8)上 下间隔设置且下方的网格(8)孔隙大于上方的网格(8)孔隙。所述斜管沉淀区(4)的底部为多斗排泥区(14),所述多斗排泥区(14)的斗底设置 有穿孔排泥管(15),多斗排泥区减少排泥区的占地面积。
3
所述斜管(5)上端朝折板絮凝区(3)倾斜60°,该斜管(5)下端的左侧设置有挡 板(16),所述导流斜板(9)与所述隔板(1)的夹角为45°。所述网格絮凝区(2)和折板絮凝区(3)构成絮凝区,该絮凝区的顶板(17)、底板 (18)以及网格(8)、导流斜板(9)均为可拆卸板,便于拆除后清洗装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整个反应器采用一体化设计,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能在较 短的时间内大幅度地削减溢流污水的SS、TP和COD等各项污染物,高效快速,处理负荷高, 且出水水质稳定,有效控制雨天溢流污水排放对水体的污染,特别适合于南方多雨城市。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的溢流污水一级强化处理装置,由纵向设置的隔板1将反应器分割成网格 絮凝区2、折板絮凝区3和斜管沉淀区4。反应器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 6和出水口 7,网格 絮凝区2与进水口 6连通,斜管沉淀区4与出水口 7连通。网格絮凝区2内横向布置有网 格8,折板絮凝区3的内壁上左右交错设置有导流斜板9,多个导流斜板9构成一个S形的 流道,导流斜板9与侧壁的夹角最好在45°左右,导流斜板9的数量根据需要设定。斜管沉 淀区4内布置有相互平行的多根斜管5,斜管5布置在斜管沉淀区4的中部。折板絮凝区3上方设置有加药孔19,加药孔19的数量根据需要而定,在加药孔19 处向折板絮凝区3投入细沙或粘土等助凝剂。网格絮凝区2与折板絮凝区3之间设置有纵 向延伸的水流通道21,该水流通道21将网格絮凝区2的下部与折板絮凝区3的上部连通, 进水口 6与网格絮凝区2之间依次设置有细格栅10、加药箱11和进水压力泵12。折板絮 凝区3的下部通过穿孔板13与斜管沉淀区4的下部相通。斜管5的上方设置有清水区20, 为出水进一步澄清提供空间和时间,斜管沉淀区4顶部设置有三角溢流堰集水槽22,改善 出水水质,强化处理效果。处理装置内的水流路线如图中箭头所示。布置在网格絮凝区2内的网格8为3 5张,多张网格8上下间隔设置且下方的 网格8的孔隙大于上方的网格8的孔隙。斜管沉淀区4的底部为多斗排泥区14,多斗排泥区14的斗底设置有穿孔排泥管 15。穿孔排泥管15的管壁上开有积泥孔,多斗排泥区14的污泥经穿孔排泥管15排出。斜管5上端朝折板絮凝区3倾斜60°,该斜管5下端的左侧设置有挡板16,导流 斜板9与隔板1的夹角为45°。网格絮凝区2和折板絮凝区3构成絮凝区,该絮凝区的顶板17、底板18以及网格 8、导流斜板9均为可拆卸板。
权利要求
1.一种溢流污水一级强化处理装置,由纵向设置的隔板(1)将反应器分割成网格絮凝 区(2)、折板絮凝区(3)和斜管沉淀区(4),所述斜管沉淀区(4)内布置有相互平行的斜管 (5),所述网格絮凝区(2)与进水口(6)连通,所述斜管沉淀区(4)与出水口(7)连通,其特 征在于所述网格絮凝区(2)与折板絮凝区(3)之间设置有纵向延伸的水流通道(21),该 水流通道(21)将所述网格絮凝区(2)的下部与折板絮凝区(3)的上部连通,所述网格絮凝 区(2)内横向布置有网格(8),所述折板絮凝区(3)的内壁上左右交错设置有导流斜板(9), 所述进水口(6)与网格絮凝区(2)之间依次设置有细格栅(10)、加药箱(11)和进水压力泵 (12),所述折板絮凝区(3)的下部通过穿孔板(13)与所述斜管沉淀区(4)的下部相通。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溢流污水一级强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布置在所述网格 絮凝区(2)内的网格(8)为3 5张,所述网格(8)上下间隔设置且下方的网格(8)孔隙大 于上方的网格(8)孔隙。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溢流污水一级强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沉淀区 (4)的底部为多斗排泥区(14),所述多斗排泥区(14)的斗底设置有穿孔排泥管(15)。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溢流污水一级强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5)上 端朝折板絮凝区(3)倾斜60°,该斜管(5)下端的左侧设置有挡板(16),所述导流斜板(9) 与所述隔板(1)的夹角为45°。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溢流污水一级强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絮凝区 (2)和折板絮凝区(3)构成絮凝区,该絮凝区的顶板(17)、底板(18)以及网格(8)、导流斜板 (9)均为可拆卸板。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溢流污水一级强化处理装置,由纵向设置的隔板(1)将反应器分割成网格絮凝区(2)、折板絮凝区(3)和斜管沉淀区(4),所述网格絮凝区(2)与折板絮凝区(3)之间设置有纵向延伸的水流通道(21),所述网格絮凝区(2)内横向布置有网格(8),所述折板絮凝区(3)的内壁上左右交错设置有导流斜板(9),所述进水口(6)与网格絮凝区(2)之间依次设置有细格栅(10)、加药箱(11)和进水压力泵(1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经济、高效的溢流污水处理装置,具有处理负荷高,出水水质稳定的特点,能有效控制雨天溢流污水排放对水体的污染,特别适合于南方多雨城市进行溢流污染控制。
文档编号C02F1/52GK102139946SQ201110087068
公开日2011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8日
发明者任振杰, 何强, 彭小红, 易其臻, 欧阳琳, 王文标, 王靖喻, 肖晓, 陈志莉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