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集蓝藻净化水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15577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收集蓝藻净化水质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湖泊水质治理系统,具体地说是一种收集蓝藻净化水质系统。
背景技术
经典的“生物操纵”依靠浮游动物控制藻类。在浅水湖泊,浮游动物摄食藻类后很快分解释放又进入物质循环,藻类被浮游动物摄食后N、P没有离开生态系统;在我国的大型浅水湖泊浮游动物的数量一般并不多,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摄食压力不大;浮游动物也不能有效控制丝状藻类和形成群体的蓝藻水华。此外,浮游动物是浮游植物和鱼类等经济水生动物之间重要的营养通道。如果不利用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的能量就不会被非浮游植物食性水生动物利用。“非经典生物操纵”控制蓝藻水华是可以做到的,但控制所有藻类和降低N、P治理湖泊富营养化是很难做到的。并且,在大型湖泊进行鱼类控藻存在如下问题1)难以在大型湖泊实施以巢湖为例,巢湖的水量达到25亿m3。如果按照50g/m3 鱼类密度标准需要12-15万吨鲢、鳙鱼才可以控藻,显然这是不可能的;2)大型富营养化湖泊蓝藻的分布是不均勻的。在蓝藻严重堆积区域,因氧气等条件的恶化并不适合鱼类生存。那么可能会产生这样的情况蓝藻需要控制的区域鱼类可能较少,起不到控制效果;3)不同的鱼类密度会对浮游植物产生相反的影响。并非放养鲢、鳙鱼就可以控制蓝藻,如果达不到阈值密度可能会导致蓝藻增加;4)鱼类可以控制蓝藻,但不能控制所有藻类,也不能削减N、P治理富营养化,更不能形成稳定良性生态系统。如图4所示。鱼类控藻的根本问题是,鱼类摄食藻类后N、P和藻粪基本没有离开生态系统。传统网箱养鱼的目的是利用天然饵料生物和水体空间生产鱼类,其布设方式、品种选择、放养密度等技术措施并不是针对控制蓝藻的。现有改善水质所用的浮床技术单一,且一般很难在风浪很大的开敞水域进行,单一的水质净化技术可以解决某个问题,但很少能从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角度进行针对性设计。目前的很多水域生态恢复措施由于无法或较少直接获得经济效益,而不能维持生态修复工程设施的再运转。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收集蓝藻净化水质系统,能有效削减N、p在水体内富营养化,而且在生态修复的同时可以直接获得经济效益。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方案一种收集蓝藻净化水质系统,其结构特点在于,系统包括由多个分布在一限定水域内的网箱构成的鱼类拦截捕获蓝藻模块和设置于鱼类拦截捕获蓝藻模块外围的的鱼类漂浮藻粪拦截网,所述的每个网箱底部设置有由密网制成的鱼粪收集器,所述漂浮藻粪拦截网由外围网片和一个可随水位变化人工调节的位于水气临界区域的密眼网片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还在于所述网箱在水域内呈多环形层次分布。所述系统还包括水质净化模块,所述水质净化模块是由种植有水生植物的浮岛构成,所述水质净化模块设置在网箱排列的层与层之间。在所述外围网片外还设有起挡浪作用的边界网。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1、通过在本实用新型中放养食藻鱼类,以有效控制水源地蓝藻生物量,有效减少水体中的N、P含量,改善水质、提高用水安全、并且在经济上能获得循环支撑。2、本实用新型针对鱼类控藻中鱼粪漂移、污染水质等问题,设置鱼类藻粪拦截网、 鱼粪收集器以对鱼类藻粪进行拦截和收集,避免鱼类藻粪对水体的二次污染,收集的藻粪可以加工成生物肥料或直接作为种植肥料。3、本实用新型在生态修复及水质改善的同时,可以从食藻鱼类身上直接获得经济效益,以维持生态修复工程及设施的再运转。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生态治理净化水体水质系统构成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藻粪拦截网局部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带鱼粪收集器的鱼网箱示意图。图4是现有技术治理湖泊富营养化水体中N、P去向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治理湖泊富营养化水体N、P去向示意图。图中标号1外围网片、2边界网、3网箱、4浮岛、5密眼网片、6鱼粪收集器、7重物。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3,收集蓝藻净化水质系统,包括由多个分布在一限定水域内的网箱 3构成的鱼类拦截捕获蓝藻模块和设置于鱼类拦截捕获蓝藻模块外围的的鱼类漂浮藻粪拦截网,网箱3在水域内呈多环形层次分布,每个网箱2底部设置有由密网制成的鱼粪收集器 6,其底部设置有重物7,漂浮藻粪拦截网由外围网片1和一个可随水位变化人工调节的位于水气临界区域的密眼网片5构成。为了进一步控制蓝藻、吸收氮磷、净化水体水质;提供浮游动物和水生动物栖息与保护场所,系统还包括水质净化模块,水质净化模块是由种植有水生植物的浮岛4构成,其设置在网箱排列的层与层之间。为了消浪,在外围网片1外还设有起挡浪作用的边界网2。
权利要求1.一种收集蓝藻净化水质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包括由多个分布在一限定水域内的网箱C3)构成的鱼类拦截捕获蓝藻模块和设置于鱼类拦截捕获蓝藻模块外围的的鱼类漂浮藻粪拦截网,所述的每个网箱( 底部设置有由密网制成的鱼类藻粪收集器(6),所述漂浮藻粪拦截网由外围网片(1)和一个可随水位变化人工调节的位于水气临界区域的密眼网片(5)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收集蓝藻净化水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箱C3)在水域内呈多环形层次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收集蓝藻净化水质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还包括水质净化模块,所述水质净化模块是由种植有水生植物的浮岛(4)构成,所述水质净化模块设置在网箱排列的层与层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收集蓝藻净化水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围网片 (1)外还设有起挡浪作用的边界网O)。
专利摘要一种收集蓝藻净化水质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包括由多个分布在一限定水域内的网箱(3)构成的鱼类拦截捕获蓝藻模块和设置于鱼类拦截捕获蓝藻模块外围的的鱼类漂浮藻粪拦截网,所述的每个网箱(2)底部设置有由密网制成的鱼类藻粪收集器(6),所述漂浮藻粪拦截网由外围网片(1)和一个可随水位变化人工调节的位于水气临界区域的密眼网片(5)构成。本实用新型能有效控制水源地蓝藻生物量,有效减少水体中的N、P含量,改善水质、提高用水安全、并且在经济上能获得循环支撑。
文档编号C02F3/32GK202046939SQ20112010637
公开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2日
发明者刘恩生, 宋雪明, 张厚群, 彭开松, 鲍传和 申请人:安徽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