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膜法滴滤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26275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生物膜法滴滤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特别是一种生物膜法滴滤塔。
背景技术
现有国内绝大部份处理生活污水和能生化的污水设备都采用活性污泥法去除COD、B0D5和脱氨氮等污染物。
发明内容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动力、无曝气生物膜法滴滤塔。·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膜法滴滤塔,包括,塔体,水平设置在塔体中部的生物载体层,生物载体上方设有一根滴滤管,滴滤管上等间距分布一组滴滤头;滴滤管和进水管连接。其中,所述滴滤管可360°旋转。其中,所述一组滴滤头至少为两个。其中,所述塔体至少为5m,形成自然风洞,使得污水和生物载体进行络合交换。运行时,污水从进水管流入,通过滴滤管360°回转均匀布水,空气在该设备底部360度,由5米高风洞而形成自然进气,在塔内布满有规则的生物模块进行络合交换,同时厌氧菌和好氧菌相互循环、衍生来降解污水中的COD、B0D5和氨氮等污染物,同时具有除臭功能;处理后的净水由底部流入沉降池。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处理氨氮废水,无动力、无曝气、无污泥膨胀,节约成本,节省能源。

附图I为生物膜法滴滤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解释。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膜法滴滤塔,包括,塔体1,水平设置在塔体I中部的生物载体2层,生物载体2上方设有一根滴滤管3,滴滤管3上等间距分布一组滴滤头4 ;滴滤管3和进水管5连接。其中,所述滴滤管3可360°旋转。其中,所述一组滴滤头4至少为两个。其中,所述塔体I至少为5m,形成自然风洞,使得污水和生物载体进行络合交换。运行时,污水从进水管流入,通过滴滤管360°回转均匀布水,空气在该设备底部360度,由5米高风洞而形成自然进气,在塔内布满有规则的生物模块进行络合交换,同时厌氧菌和好氧菌相互循环、衍生来降解污水中的COD、B0D5和氨氮等污染物,同时具有除臭功能;处理后的净水由底部流入沉降池。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膜法滴滤塔的思路及方法,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权利要求1.ー种生物膜法滴滤塔,其特征是,包括,塔体(1),水平设置在塔体(1)中部的生物载体(2)层,生物载体(2)上方设有ー根滴滤管(3),滴滤管(3)上等间距分布ー组滴滤头(4);滴滤管(3)和进水管(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ー种生物膜法滴滤塔,其特征是,所述滴滤管(3)可360°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ー种生物膜法滴滤塔,其特征是,所述ー组滴滤头(4)至少为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ー种生物膜法滴滤塔,其特征是,所述塔体(1)至少为5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膜法滴滤塔,包括,塔体,水平设置在塔体中部的生物载体层,生物载体上方设有一根滴滤管,滴滤管上等间距分布一组滴滤头;滴滤管和进水管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处理氨氮废水,无动力、无曝气、无污泥膨胀,节约成本,节省能源。
文档编号C02F3/30GK202754849SQ20122011966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7日
发明者宋克强 申请人:宋克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