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的配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26276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的配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的配水系统。
背景技术
水解酸化技术利用水解和产酸微生物,将污水中的固体、大分子和不易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降解为易于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从而使得污水在后续的好氧单元以较少的能耗和较短的停留时间下得到高效处理。由于水解酸化技术具有改善污水可生化性的特点,使得该工艺不仅适用于易于生物降解的城市污水等,同时更加适用于处理不易生物降解的某些工业废水,如含油废水、纺织废水、印染废水、焦化废水、酿酒废水、化工废水、造 纸废水等。水解酸化污水处理工艺经过不断的研究与改进,技术日益成熟。目前已有大量工程应用实例,具有成熟的运行经验可供借鉴。与其他传统工艺相比,水解酸化污水处理工艺在出水稳定、节能环保和设备可靠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将水解酸化装置应用于大规模生产时,配水系统的施工过程中出现了较难克服的问题。配水系统主要是把待处理废水均匀地分配到整个水解酸化装置,使有机物能够在反应区内均匀分布。若配水不均,水解酸化装置中形成污泥死区和短路现象,引起污泥上浮,影响处理效果。因此,配水系统的均匀性是水解酸化池工作良好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装置容积利用率的关键。水解酸化废水处理装置常采用带有穿孔的、置于反应器底部的横管进行配水。根据横管的布置形式,水解酸化装置配水方式包括一管一点式、一管多点式及分枝式。一管一点式的特点是一根配水管只服务于一个配水点,该种配水方式虽能够保证均匀配水,但工程量大,施工繁琐复杂。一管多点式即多个配水点由一个配水管负担。该种配水方式要求各配水点出水流速不小于2. Om/s,且常采用脉冲间歇进水。当水解池较长,首末两端水流流速差距较大,再加上部分孔口将不可避免发生堵塞,进水将从没有堵塞的其他孔口重新分配,从而导致该种配水方式很难达到布水均匀的效果。分枝式配水方式一般采用对称布置,这种配水方式基本能够达到均匀分布的要求,但要求施工安装必须准确,且施工难度较大、运行管理复杂。因此,开发一种既能保证装置底部配水均匀,又要施工安装简单、运行管理方便的配水方式成为水解酸化废水处理装置成熟应用的必然需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的配水系统,该配水系统能够确保各单位面积的配水量基本相同、配水均匀分布,且施工安装方便、运行管理简单,便于维护操作。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的配水系统,包括进水干管、配水槽、配水支管和配水短管;所述进水干管与所述配水槽相连,所述配水槽上连接有多根所述配水支管,每根所述配水支管上都均布有若干组配水短管,每组配水短管均包括2 5根射流方向与铅垂线成30 60°且均匀分布的所述配水短管;每两根相邻所述配水支管上的首尾配水短管组相互衔接形成一管多点结构的重构结构。所述配水支管上设有流量调节阀。所述流量调节阀为对夹手动蝶阀。所述配水支管上设有气冲短管,所述气冲短管上设有球阀。相邻的两个所述重构结构之间的距离为800 1200mm,所述配水支管与反应池底的距离为200 300mm。相邻两组所述配水短管之间的安装间距为500 800mm ;所述配水短管管口与反应池底的距离为150 170mm。所述配水槽内设有三角堰。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基于大阻力配水系统模型的计算结果,采用两根配水支管形成一管多点结构的重构结构,克服了处理设施首末两端水流流速差距较大的问题,既保证了各配水点出水量基本相同、配水均匀分布,又使得施工安装、运行管理简单,便于操作。同时,以配水短管代替传统的管上穿孔可以缓解部分孔口发生堵塞而导致的分布不均匀等问题。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配水槽正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配水槽侧视图。图中1、进水干管,2、配水槽,3、配水支管,4、配水短管,5、对夹手动蝶阀,6、气冲
短管,7、球阀、8、三角堰。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见图I 图4,一种用于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的配水系统,包括进水干I、配水槽2、配水支管3、配水短管4、气冲短管6及球阀7,进水干管I与配水槽2相连,配水槽2上连接有多根配水支管3,每根配水支管3上都均布有若干组配水短管,每组配水短管包括2 5根射流方向与铅垂线成30 60°且均匀分布的配水短管4 ;每两根相邻配水支管3上的首尾配水短管组相互衔接形成一管多点结构的重构结构,将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沿池宽分割为若干个小室其中一根配水支管3负责小室首段配水,另外一根配水支管3负责小室尾段配水。污水经进水干管I流入配水槽2,通过三角堰8平均分流于各配水支管3,通过配水短管4流向池底所设的反射锥体,射流向四周散开,均匀于池底。配水支管3上设有流量调节阀和气冲短管6。在本实施例中流量调节阀采用对夹手动蝶阀5,用于调节各配水支管3污水流量。气冲短管6上设有球阀7,用于排放配水支管累积的气体;同时当部分孔口发生堵塞时,可通过气冲短管进行气顶反冲。[0021]不同规模的水解酸化池可对应不同的参数的配水系统。相邻的两个重构结构之间的距离以800 1200mm为宜,配水支管3与反应池底的距离以200 300mm为宜。相邻两组配水短管之间的安装间距以500 800mm为宜;配水短管4管口与反应池底的距离以150 170mm为宜。配水支管管径以50 IOOmm为宜。配水短管管径以20 50mm为宜。本实施例的设计处理量为1800m3/h,水解酸化池池型尺寸为LXBXH =8mX8mX5. 5m,相邻的两个重构结构之间的距离为1000mm,配水支管管径为80mm ;管中心距池底300mm ;配水短管安装间距为700mm ;管径为25mm ;管口距池底约160mm ;配水短管单管负担配水面积O. 64m2,确保了布水的均匀性。本实用新型采用两根配水支管形成一管多点结构的重构结构,同时辅以配水短管和气冲短管,保证了各配水点出水量基本相同、配水均匀分布;整套系统施工安装、运行管理简单,便于操作。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 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的配水系统,包括进水干管(I)、配水槽(2)、配水支管(3)和配水短管(4);所述进水干管(I)与所述配水槽(2)相连,所述配水槽(2)上连接有多根所述配水支管(3),其特征在于, 每根所述配水支管(3)上都均布有若干组配水短管,每组配水短管均包括2 5根射流方向与铅垂线成30 60°且均匀分布的所述配水短管(4); 每两根相邻所述配水支管(3)上的首尾配水短管组相互衔接形成一管多点结构的重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用于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的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支管(3)上设有流量调节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的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调节阀为对夹手动蝶阀(5)。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用于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的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支管(3)上设有气冲短管¢),所述气冲短管(6)上设有球阀(7)。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用于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的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重构结构之间的距离为800 1200mm,所述配水支管(3)与反应池底的距离为200 300mmo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用于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的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两组所述配水短管之间的安装间距为500 800mm ;所述配水短管(4)管口与反应池底的距离为150 170mm。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用于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的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槽(2)内设有三角堰。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的配水系统,包括进水干管、配水槽、配水支管和配水短管;进水干管与配水槽相连,配水槽上连接有多根配水支管,每根配水支管上都均布有若干组配水短管,每组配水短管均包括2~5根射流方向与铅垂线成30~60°且均匀分布的配水短管;每两根相邻配水支管上的首尾配水短管组相互衔接形成一管多点结构的重构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两根配水支管形成一管多点结构的重构结构,既保证了各配水点出水量基本相同、配水均匀分布,又使得施工安装、运行管理简单,便于操作。同时,以配水短管代替传统的管上穿孔可以缓解部分孔口发生堵塞而导致的分布不均匀等问题。
文档编号C02F3/28GK202594858SQ20122011969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7日
发明者魏燕杰, 李国一, 张传国, 王斌 申请人:天津水运工程勘察设计院,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