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油泥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72547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页岩油泥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页岩油泥处理工艺,其步骤是先将页岩油泥同一收集预热后,加入脱水剂进行初步的油水分离,使水分脱至30-40%,随后加入分散剂并搅拌反应1-2小时后保温沉降,将初步分离出来的页岩油送至二次沉降罐内进行再次沉降,再次分离后导出的页岩油即为成品页岩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油页岩提取页岩油时的各个步骤环节中产生的页岩油泥进行收集处理,不仅可以重新提取出一定的页岩油,同时避免了页岩油泥直接排放后造成的环节污染,且页岩油泥经提取后的剩余的泥渣含油量5%的国家标准,可直接无害化的回填,或干燥后和煤混合用以作发电的燃料,还可以用于制砖、水泥等建筑材料,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达到了环保的目的。
【专利说明】页岩油泥处理工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石油化工和环保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页岩油泥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0002]油页岩是一种蕴藏量十分丰富但几乎还未被很好利用的矿产资源。油页是一种富含有机质、具有微细层理、可以燃烧的细粒沉积岩。油页岩中有机质的绝大部分是不溶于普通有机溶剂的成油物质,俗称“油母”,因此,油页岩又称“油母页岩”。油页岩是一种能源矿产,属于低热值固态化石燃料,可燃性矿物质之一。油页岩中油母含量约10%?50%。油母是由复杂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组成,富含脂肪烃结构,而较少芳烃结构。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及少量的氧、氮、硫元素组成;其氢碳原子比(H: C)为1.25?1.75,要高于煤炭的有机物质H:C比。油母含量高,氢碳原子比大,则油页岩产油率高。
[0003]油页岩不但可提炼出各种燃料油类,而且还可炼制出各种合成燃料气体及化工原料。油页岩可干馏制取页岩油及相关产品,若将油页岩打碎并加热至500°C左右,就可以得到页岩油。我国常称页岩油为人造石油,而在从油页岩中提取页岩油的各个步骤环节中,会产生一种含有页岩油泥,对这些页岩油泥的处理方法通常有压滤法和离心分离干化法,这两种方法处理过后的油泥渣含油率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最后的泥渣和废水在排放时又造成二次污染;还有一种是利用溶剂萃取的方法,这种方法所采用的溶剂为苯类或芳烃类溶齐U,加工过程中加热后容易挥发,毒性大,添加比例大,对处理后的页岩油的指标影响大。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页岩油泥处理工艺,该处理工艺是将工厂生产环节和检修、清罐、清高浓池、水处理车间沉降等产生的含页岩油油泥原料进行处理以提取页岩油,使处理后的泥渣含油量低于5%的国家标准,可用于和煤混合用作发电的燃料,达到环保效果。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如下步骤:
[0006](I)将工厂生产环节和检修、清罐、清高浓池、水处理车间沉降等产生的含页岩油的油泥原料进行统一收集至油泥池中,将油泥池中的页岩油泥原料加热至40-50°C后输送至油水分离罐内;
[0007](2)将油水分离罐内的页岩油泥原料继续加热到70_90°C后,加入脱水剂对页岩油泥原料进行初步的油水分离处理,使水分脱至30%-40% ;
[0008](3)将油水分离罐内经过脱水后的页岩油泥原料送至一次沉降罐内,加入分散剂搅拌反应,搅拌反应1-2小时后保温沉降,保温温度为60-80°C,沉降时间为12-24小时,初步分离出来的页岩油送至二次沉降罐内;
[0009](4)二次沉降罐保持温度在50_80°C,使初步分离出来的页岩油沉降时间24-48小时后导出成品页岩油。
[0010]上述步骤中,所述步骤(3)中的一次沉降罐还连接有一锥罐,一次沉降罐内的页岩油泥原料经初步分离页岩油后得到的油水混合油泥排至锥罐内,在锥罐内对油水混合油泥进行再次分离,分离得到的页岩油通过油泵输送至二次沉降罐内,分离后剩余的含水泥渣排送至泥渣池内;同时,二次沉降罐内分离出成品页岩油后剩下的残余物也排送至泥渣池内。
[0011]上述步骤中,所述泥渣池内的泥渣沉降后将废水分离至废水池内,沉降后的泥渣干燥后和煤混合用以作发电的燃料。
[0012]上述步骤中,所述油水分离罐内脱出的废水排送至废水池内,之后经过水处理车间达标处理后排放掉。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油页岩提取页岩油时的各个步骤环节中产生的页岩油泥进行收集处理,不仅可以重新提取出一定的页岩油,同时避免了页岩油泥直接排放后造成的环节污染,且页岩油泥经提取后的剩余的泥渣含油量5%的国家标准,可直接无害化的回填,或干燥后和煤混合用以作发电的燃料,还可以用于制砖、水泥等建筑材料,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达到了环保的目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发明处理工艺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0016]如图1所示,本发明页岩油泥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17](I)将工厂生产环节和检修、清罐、清高浓池、水处理车间沉降等产生的含页岩油的油泥原料进行统一收集至油泥池I中,将油泥池I中的页岩油泥原料加热至40-50°C后输送至油水分离罐2内;
[0018](2)将油水分离罐2内的页岩油泥原料继续加热到70_90°C后,加入脱水剂对页岩油泥原料进行初步的油水分离处理,使水分脱至30%-40%,脱掉的废水进入到废水池9内存储,后期将废水池9内的废水送入水处理车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掉,达到环保的目的;
[0019](3)将油水分离罐2内经过脱水后的页岩油泥原料送至一次沉降罐3内,加入分散剂搅拌反应,搅拌反应1-2小时后保温沉降,保温温度为60-80°C,沉降时间为12-24小时,使一次沉降罐3内初步分离形成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的页岩油层、油水混合层和泥水层,将分离出来的上层页岩油送至二次沉降罐4内进行再次分离;
[0020](4) 二次沉降罐4保持温度在50_80°C,使初步分离出来的页岩油沉降时间24_48小时后,再次分离并导出成品页岩油至成品罐5内。
[0021]上述步骤中,所述步骤(3)中的一次沉降罐3还连接有一锥罐6,一次沉降罐3内的页岩油泥原料经初步分离页岩油后得到的油水混合油泥排至锥罐6内,在锥罐内对油水混合油泥进行分离,分离得到的页岩油通过油泵7输送至二次沉降罐4内,分离后剩余的含水泥渣排送至泥渣池8内;同时,二次沉降罐4内分离出成品页岩油后剩下的残余物也排送至泥渣池8内。使泥渣池8内的泥渣经过沉降后将废水分离至废水池9内,剩余的泥渣含油量低于2%,低于5%的国家标准,可直接无害化的回填,或干燥后和煤混合用以作发电的燃料,还可以用于制砖、水泥等建筑材料,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达到了环保的目的。
[0022]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页岩油泥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工厂生产环节和检修、清罐、清高浓池、水处理车间沉降等产生的含页岩油的油泥原料进行统一收集至油泥池中,将油泥池中的页岩油泥原料加热至40-50°C后输送至油水分离罐内; (2)将油水分离罐内的页岩油泥原料继续加热到70-90°C后,加入脱水剂对页岩油泥原料进行初步的油水分离处理,使水分脱至30%-40% ; (3)将油水分离罐内经过脱水后的页岩油泥原料送至一次沉降罐内,加入分散剂搅拌反应,搅拌反应1-2小时后保温沉降,保温温度为60-80°C,沉降时间为12-24小时,初步分离出来的页岩油送至二次沉降罐内; (4)二次沉降罐保持温度在50-80°C,使初步分离出来的页岩油沉降时间24-48小时后导出成品页岩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页岩油泥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一次沉降罐还连接有一锥罐,一次沉降罐内的页岩油泥原料经初步分离页岩油后得到的油水混合油泥排至锥罐内,在锥罐内对油水混合油泥进行再次分离,分离得到的页岩油通过油泵输送至二次沉降罐内,分离后剩余的含水泥渣排送至泥渣池内;同时,二次沉降罐内分离出成品页岩油后剩下的残余物也排送至泥渣池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页岩油泥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渣池内的泥渣沉降后将废水分离至废水池内,沉降后的泥渣干燥后和煤混合用以作发电的燃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页岩油泥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分离罐内脱出的废水排送至废水池内,之后经过水处理车间达标处理后排放掉。
【文档编号】C02F11/00GK104276736SQ201310278299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3日
【发明者】宋玉美, 李才 申请人:抚顺中海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