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转换工艺的人工湿地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85414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转换工艺的人工湿地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湿地,特别是一种可转换工艺的人工湿地系统。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也可称为人造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利用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等手段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处理的系统。一般人工湿地系统具有如下特点:(I)建造和运行费用低;(2)易于维护;(3)能够进行有效可靠的废水处理;(4)能够缓冲对水力和污染负荷的冲击;(5)能够产生效益,如水产、畜产、造纸原料、建材、绿化、野生动植物栖息、娱乐和教育。人工湿地系统是一种应当大力推广的生态治污措施。人工湿地可有效应用于原水的深度净化,为目标水体提供优质的补给水源,保障目标水体的水环境质量。当前所采用的人工湿地工艺根据水体流向可分有表流、潜流和垂直流人工湿地,湿地的工艺不同,其应用范围也不同。如果待处理的污水成分复杂,年际内来水污染成分变化较 大,单独建设某一种工艺的人工湿地系统是不能实现全年内污水的达标排放的,而如果采用不同湿地工艺的组合,则会大幅度增加工程的占地面积和工程投资。因此,开发一种能根据来水污染物组成,在不增加工程占地面积和投资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工湿地工艺系统适时进行转换的系统装置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转换工艺的人工湿地系统,以解决目前的人工湿地系统无法适应成分变化较大的污水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可转换工艺的人工湿地系统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转换工艺的人工湿地系统,包括处理池以及设于处理池中的湿地填料,处理池中自下而上地分层设置有低位连通管、中位连通管和高位连通管,高位连通管靠近湿地填料的上表面,低、中、高位连通管上各自设有开关阀;湿地填料中设有阀井,低、中、高位连通管上的开关阀均位于阀井中,所述阀井将处理池分隔成进水侧和出水侧两个部分,低、中、高连通管各自的两端分别与处理池的进、出水侧连通;处理池的进水侧池壁上自下而上地装配有低位进水管、中位进水管和高位进水管,低、中、高位进水管上分别设有对应的开关阀,处理池的出水侧池壁上自下而上地装配有低位出水管、中位出水管和高位出水管,低、中、高位出水管上分别设有对应的开关阀。所述高、中、低位进水管的出水端均伸入处理池中并各自连接有相应的布水管,布水管的管壁上设有筛孔结构,高、中、低位进水管分别与各自的布水管相交。所述高、中、低位连通管的进水端各自连接有相应的集水管,它们的出水端分别连接有对应的布水管,集水管和布水管各自的管壁上分别设有筛孔结构,高、中、低位连通管分别与各自的集水管和布水管相交。所述高、中、低位出水管的进水端均伸入处理池中并各自连接有相应的集水管,集水管的管壁上设有筛孔结构,高、中、低位出水管分别与各自的集水管相交。高位连通管位于湿地填料的上表面下方。高位进水管、高位连通管和高位出水管同轴线,中位进水管、中位连通管和中位出水管同轴线,低位进水管、低位连通管和低位出水管同轴线。本实用新型的人工湿地系统在其处理池中合理的布设了所述阀井,高、中、低位连通管,高、中、低位进水管以及高、中低位出水管,因此可通过控制进、出水方式来实现多种湿地工艺系统的转换及组合,具体地说,当需要实现表流湿地工艺系统时,切断所述中位进水管、中位连通管、中位出水管以及低位进水管、低位连通管和低位出水管,保持高位进水管、高位连通管和高位出水管畅通,则来水通过高水位进水管进入湿地系统,最终通过高水出水管流出系统,此时,污水仅能在湿地系统顶部区域流动,使整个湿地系统处理类似表流湿地的运行方式;当需要实现潜流湿地工艺系统时,切断所述高位进水管、高位连通管、高位出水管以及低位进水管、低位连通管和低位出水管,保持中位进水管、中位连通管和中位出水管畅通,此时来水通过中位进水管进入湿地系统,最终通过中水位出水管流出系统,此时,污水仅能在湿地填料中部呈水平推流方式运行,使整个湿地系统处理类似水平潜流湿地的运行方式;当需要实现先降流式、后升流式的复合垂直流工艺系统时,切断中位进水管、低位进水管、中位连通管、高位连通管、低位出水管、中位出水管,使高位进水管、低位连通管和高位出水管保持畅通,此时,来水通过高位进水管进入湿地系统,向斜下方运行至低位连通管,再向斜上方运行至高水出水管后流出系统,此时,污水在湿地系统内的运行呈现先降流后升流的运行方式,使整个湿地系统的处理类似复合垂直流的运行方式;当需要实现先升流、后降流的复合垂直流工艺系统时,切断高位进水管、中位进水管、中位连通管、低位连通管、高位出水管和中位出水管,来水通过地位进水管进入湿地系统,向斜上方运行至高位连通管,再向斜下方运行至低位出水管,最终通过低位出水管流出湿地系统,此时,污水在湿地系统内的运行·呈现先升流后升流的运行方式,使整个湿地系统的处理类似复合垂直流的运行方式。

图1是可转换工艺的人工湿地系统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去掉湿地填料)。
具体实施方式
可转换工艺的人工湿地系统的一种实施例,如图1-2所示,包括处理池11以及设于处理池11中的湿地填料12,湿地填料12上设有湿地植物,处理池11中自下而上地分层设置有低位连通管13、中位连通管14和高位连通管15,高位连通管15靠近湿地填料12的上表面,本实施例中,高位连通管15位于湿地填料12的上表面之下,低、中、高位连通管上各自设有开关阀;湿地填料12中设有阀井16,低、中、高位连通管上的开关阀均位于阀井16中,同时,阀井16将处理池11分隔成进水侧和出水侧两个部分,低、中、高连通管各自的两端分别与处理池11的进、出水侧连通,另外,高、中、低位连通管的进水端各自连接有相应的第一集水管17,它们的出水端分别连接有对应的第一布水管18,第一集水管17和第一布水管18各自的管壁上分别设有筛孔结构,高、中、低位连通管分别与各自的第一集水管和第一布水管相交,本实施例中,若假设高、中、低位连通管是沿前后方向延伸,则与它们连通的第一布水管和第一集水管均是沿左右方向延伸;处理池11的进水侧池壁上自下而上地装配有低位进水管19、中位进水管20和高位进水管21,低、中、高位进水管上分别设有对应的开关阀;高、中、低位进水管的出水端均伸入处理池中并各自连接有相应的第二布水管22,第二布水管22的管壁上设有筛孔结构,高、中、低位进水管分别与各自的第二布水管22相交,本实施例中,若假设高、中、低位进水管是沿前后方向延伸,则与它们连通的第二布水管22是沿左右方向延伸;处理池11的出水侧池壁上自下而上地装配有低位出水管23、中位出水管24和高位出水管25,低位出水管23、中位出水管24和高位出水管25各自的进水端伸入处理池并连接有第二集水管26,高、中、低位出水管分别与各自的第二集水管26相交,本实施例中,若假设高、中、低位出水管是沿前后方向延伸,则与它们连通的第二集水管是沿左右方向延伸;低、中、高位出水管上分别设有对应的开关阀。另外,高位进水管、高位连通管和高位出水管同轴线,中位进水管、中位连通管和中位出水管同轴线,低位进水管、低位连通管和低位 出水管同轴线。
权利要求1.一种可转换工艺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池以及设于处理池中的湿地填料,处理池中自下而上地分层设置有低位连通管、中位连通管和高位连通管,高位连通管靠近湿地填料的上表面,低、中、高位连通管上各自设有开关阀;湿地填料中设有阀井,低、中、高位连通管上的开关阀均位于阀井中,所述阀井将处理池分隔成进水侧和出水侧两个部分,低、中、高连通管各自的两端分别与处理池的进、出水侧连通;处理池的进水侧池壁上自下而上地装配有低位进水管、中位进水管和高位进水管,低、中、高位进水管上分别设有对应的开关阀,处理池的出水侧池壁上自下而上地装配有低位出水管、中位出水管和高位出水管,低、中、高位出水管上分别设有对应的开关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换工艺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中、低位进水管的出水端均伸入处理池中并各自连接有相应的布水管,布水管的管壁上设有筛孔结构,高、中、低位进水管分别与各自的布水管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换工艺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中、低位连通管的进水端各自连接有相应的集水管,它们的出水端分别连接有对应的布水管,集水管和布水管各自的管壁上分别设有筛孔结构,高、中、低位连通管分别与各自的集水管和布水管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换工艺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中、低位出水管的进水端均伸入处理池中并各自连接有相应的集水管,集水管的管壁上设有筛孔结构,高、中、低位出水管分别与各自的集水管相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换工艺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高位连通管位于湿地填料的上表面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可转换工艺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高位进水管、高位连通管和高位出水管同轴线,中位进水管、中位连通管和中位出水管同轴线,低位进 水管、低位连通管和低位出水管同轴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湿地,特别是一种可转换工艺的人工湿地系统。该系统包括处理池以及设于处理池中的湿地填料,处理池中自下而上地分层设置有低、中、高位连通管,高位连通管靠近湿地填料的上表面,低、中、高位连通管上各自设有开关阀;湿地填料中设有阀井,阀井将处理池分隔成进水侧和出水侧两个部分,低、中、高连通管各自的两端分别与处理池的进、出水侧连通;处理池的进水侧池壁上自下而上地装配有低、中高位进水管,低、中、高位进水管上分别设有对应的开关阀,处理池的出水侧池壁上自下而上地装配有低、中、高位出水管,低、中、高位出水管上分别设有对应的开关阀,解决了目前的人工湿地系统无法适应成分变化较大的污水的问题。
文档编号C02F3/32GK203128300SQ20132015208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9日
发明者郭鹏程, 蔡明 , 李士辉, 乔吉平, 冯赟昀, 张琳, 何志印 申请人: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