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电渗透脱水实验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859685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污泥电渗透脱水实验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泥电渗透脱水实验装置,包括支撑装置、称重装置、两端开口的柱形容器和活塞,柱形容器的底部设有阴极板并固定在支撑装置上,阴极板上设有排水孔且与外部电源负极相连,活塞的下部设有阳极板且与柱形容器的内壁密封连接,阳极板与外部电源正极相连,称重装置位于柱形容器的正下方。它具有体积小,各部件容易更换的优点。
【专利说明】污泥电渗透脱水实验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脱水装置,尤其是一种污泥电渗透脱水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污泥电渗透脱水工艺是一项新兴的污泥脱水工艺,为了提高污泥的电渗透脱水效率,需要展开对污泥泥质的改性、污泥电渗透脱水中的电极材料、电压梯度、电流密度、电渗透脱水时间等因素的综合实验研究。为了对影响脱水效率的因素进行研究,污泥电渗透脱水装置必须满足体积小,各项参数容易改变等特点,而现有的一些工业上的污泥电渗透脱水装置具有体积大,各项参数不易改变或控制的缺点,很难满足实验应用。

【发明内容】
: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体积小,各项参数容易改变的污泥电渗透脱水实验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0005]污泥电渗透脱水实验装置,包括支撑装置、称重装置、柱形容器和活塞,柱形容器的底部设有阴极板并固定在支撑装置上,阴极板上设有排水孔且与外部电源负极相连,活塞下部设有阳极板且与柱形容器的内壁密封连接,阳极板与外部电源正极相连,称重装置位于柱形容器的正下方。
[0006]其中,排水孔的孔径为0.5?5mm。
[0007]其中,柱形容器的底部的侧壁与阴极板之间设有防水圈。
[0008]其中,支撑装置包括用于支撑柱形容器的底部的环形支撑台、用于固定柱形容器的侧壁的支撑杆和用于支撑支撑台的支撑架。
[0009]其中,环形支撑台设有台阶,柱形容器坐落在台阶上。
[0010]其中,支撑杆上部设有用于限制柱形容器活动的限位件。
[0011]其中,柱形容器的底部与阴极板之间设有过滤网。
[0012]其中,活塞的上端设有用于加载压力的平台。
[0013]其中,支撑架设有位于称重装置正上方的漏斗。
[0014]其中,柱形容器为有机玻璃柱。
[0015]综合上述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中的污泥电渗透脱水实验装置具有体积小,装置参数容易控制的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及目的,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8]如图1所示,污泥电渗透脱水实验装置包括支撑装置3、称重装置10、柱形容器6和活塞4,支撑装置3包括用于支撑柱形容器6的底部的环形支撑台32、用于固定柱形容器6的侧壁的支撑杆31和用于支撑支撑台32的支撑架33,环形支撑台32设有台阶,柱形容器6坐落在台阶上,支撑杆31上部设有用于限制柱形容器6活动的限位件2,柱形容器6的底部设有阴极板8,柱形容器8的底部的侧壁与阴极板8之间设有防水圈,柱形容器6的底部与阴极板8之间设有过滤网7,阴极板8上设有排水孔且与外部电源负极相连,排水孔的孔径为0.5?5_,活塞4的下部设有阳极板5且与柱形容器6内壁密封连接,阳极板5与外部电源正极相连,称重装置10位于柱形容器6正下方,排水孔正对着称重装置10。活塞4的上端设有用于加载压力的平台I。支撑架33设有位于称重装置10正上方的漏斗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用在对影响污泥电渗透脱水效果的因素进行研究,需要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各部件的参数进行改变,因此本实用新型应满足体较小且各部件之间容易拆装。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2包括固定板、螺帽和垫片,固定板可在支撑杆31上自由活动,在支撑杆31上设置螺纹,通过支撑杆31和限位件2将柱形容器6固定。在实验过程中,根据实验的需要可更换不同材料的阴极板8和阳极板5。污泥装在柱形容器6内的阴极板8和阳极板5之间,阴极板8和阳极板5与外部负极和正极相连,通过控制阴极板8和阳极板5电压的大小来确定电压对污泥的脱水率的影响。为了检验污泥厚度对脱水效果的影响,可在阴极板8和阳极板5中填充不同厚度的污泥,为了更好地测量污泥厚度,柱形容器6可采用有机玻璃柱。为检测压力的因素对污泥的脱水率的影响,可在平台I上增加重物,为了更好的收集脱离出来的水,在支撑架33上设有位于称重装置10正上方的漏斗9。
[0019]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污泥电渗透脱水实验装置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污泥电渗透脱水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装置、称重装置、两端开口的柱形容器和活塞,所述柱形容器的底部设有阴极板并固定在所述支撑装置上,所述阴极板上设有排水孔且与外部电源负极相连,所述活塞的下部设有阳极板且与柱形容器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阳极板与外部电源正极相连,所述称重装置位于所述柱形容器的正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电渗透脱水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的孔径为 0.5 ?Smnin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电渗透脱水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容器的底部的侧壁与阴极板之间设有防水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泥电渗透脱水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用于支撑柱形容器的底部的环形支撑台、用于固定柱形容器的侧壁的支撑杆和用于支撑支撑台的支撑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泥电渗透脱水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支撑台设有台阶,所述柱形容器坐落在所述台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泥电渗透脱水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上部设有用于限制柱形容器活动的限位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项所述的污泥电渗透脱水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容器的底部与所述阴极板之间设有过滤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电渗透脱水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的上端设有用于加载压力的平台。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电渗透脱水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设有位于称重装置正上方的漏斗。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项所述的污泥电渗透脱水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容器为有机玻璃柱。
【文档编号】C02F11/12GK203820614SQ201420047952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4日
【发明者】杨家宽, 虞文波, 何姝, 王荣, 时亚飞, 梁莎, 张诗楠, 宋健, 张昊 申请人:宇星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 华中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