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加工污水净化循环回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61247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电加工污水净化循环回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加工污水净化循环回用系统,污水池的污水经脉冲电浮槽流至下级待处理池,再利用污水泵将水抽出至离心射流器将待处理水与水体内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水在离心射流器内混合后进入不锈钢反应室中进行反应,从而杀菌消毒、去霉除味等作用,利用反应室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压力将臭氧分解处理后的水压入各级滤室中进行过滤处理,去除水中的泥沙、病菌、胶体、重金属、余氯、大分子有机物等有害物质,最后得到可供使用的中水。本系统仅需要电,不需要其他任何化学药品,无残留,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是一种高效、安全、无毒、无残留的处理手段。
【专利说明】电加工污水净化循环回用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加工污水净化循环回用系 统。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紧缺日益严重,水污染控制,水 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0003] 目前水处理方法有:(一)沉淀物过滤法、(二)硬水软化法、(三)吸附法、(四) 去离子法、(五)逆渗透法、反渗透法;(六)超过滤法、(七)蒸馏法、(八)消毒法、(九) 生物化学法等,及最新颖的(十)正向渗透法、自然净化方法。
[0004] 以上传统的处理污水方法,即使排放达标,对水资源也是浪费。如采用一般性技 术,要将污水处理水质提高到可循环再利用的水平,流程繁冗,成本过高,造成中水回用技 术普及程度不高。比如采用化学法适用于高浓度、高盐的废水,由于添加药剂造成化学残留 和二次污染,所以化学法不仅处理成本高,而且致命的缺点是无法达标排放。生物法的缺点 是处理装置占地面积大,对PH值和温度的要求高,在污水成分上有局限性。
[0005] 现在用臭氧处理污水的技术得到专家们的青睐,臭氧是由三个氧原子组成的,由 于它有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所以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可以降解水中多种杂质和杀灭多种 致病菌、霉菌、病毒以及杀死诸如饰贝科软体动物幼虫(达98%)及水生物如剑水蚤、寡毛 环节动物、水蚤轮虫等。
[0006] 臭氧水处理之所以在世界上得到长足的发展,不只是由于其有效的去杂与杀菌能 力,而且在于经它处理后在水中不产生二次污染(残毒),多余的臭氧也会较快分解为氧气 而不似氯剂在水中形成氯氨、氯仿等致癌物质,因而被世界公认为最安全的消毒剂。
[0007] 目前,臭氧发生器都是水上发生器,产生臭氧后,将臭氧通过增压,然后通过输送 管道输送到水体内,与水混合。能耗高、噪音大,运营费用高。还可能造成臭氧泄露事件的 发生。因此,臭氧处理实际上没能在污水处理中得到广泛的推广。
[0008] 发明人早期申请了的专利,专利号为ZL200610054528,公开了一种等离子体臭氧 发生器,包括电抗器、调压变压器、高压变压器、高压硅堆空气开关、反应器、限流电阻、隔离 开关、该发生器电源线的火线与一个电抗器的一端串联,该电抗器的另一端与调压变压器 的一个输出端连接,电源线的零线与调压变压器的另一输入端连接诶,调压变压器的两个 输出端分别于高压变压器的两个输入端连接,高压变压器的以输出端与一个高压硅堆的负 极、一个空气开关的一端、另一个电抗器的一端、反应器上的各板式电极的一端连接后接 地,一个限流电阻的一端与一个电容器的一端串联后,一个限流电阻的另一端与高压变压 器的另一输出端连接,电容器的另一端与格力开关的一端连接......。在反应器上设有 进水口和出水口,当各板式电极和喷嘴电极在反应器中进行脉冲放电时,产生冲击波,强紫 外线,高温、高压、空化流和大量自由基,由于空气或氧气喷射进板式电极和喷嘴电极之间 (等离子体通道内),产生大量臭氧,在它们瞬间联合作用下,完成杀灭菌以及对有机物的 降解,同时与现有的臭氧处理系统相比能够降低能耗和噪声。经过发明人的长期实践,该装 置虽然通过增加电极对,能增加产臭氧的量,但是能耗较大,也就是说该装置还存在臭氧产 生率较低的缺陷。
[0009] 臭氧处理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要保证水中臭氧的浓度,使得臭氧和污水能够得到 充分均匀的混合,目前臭氧都是直接增压后通入水中进行溶解得到臭氧水,再直接将臭氧 水通入污水中,这样不能保证臭氧能与污水充分混合。这就不能更好的保证最后污水处理 的质量。
[0010]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找到一个污水处理系统,流程简单、无二次污染、能 耗低、能达标排放循环利用、适用性强的污水处理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0011]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合广 泛推广、能耗低、安全、无毒、经济、流程简单的的电加工污水净化循环回用系统。
[0012]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加工污水净化循环回用系统,其特征 在于:包括污水池、自然引导流水槽、装有脉冲电浮装置的脉冲电浮槽、待处理池、污水泵、 不锈钢滤网、离心射流器、水体内臭氧发生器、反应室、第一滤室、第二滤室、第三滤室和清 洁水池,所述污水池的出水口和脉冲电浮槽的进水口之间通过自然引导流水槽连通,所述 脉冲电浮槽的出水口与待处理池连通,所述污水泵将待处理池内的水抽入离心射流器内, 所述污水泵的进水口上连接有不锈钢滤网,所述污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离心射流器的 污水进水嘴相连,所述离心射流器的臭氧水进水嘴与水体内臭氧发生器的臭氧水出口相 连,所述离心射流器的混合水出水管与反应室的进水口相连,所述反应室的出水口通过管 道与第一滤室的进水口相连,所述第一滤室的出水口分别通过管道同时与第二滤室和第三 滤室相连,所述第二滤室和第三滤室的出水口通过清洁水管道连接到清洁水池;
[0013] 其中,所述离心射流器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污水进水嘴、喉嘴、自激腔、喉径、 混合室和混合水出水管,所述喉嘴为下端口径大于上端口径的漏斗形漏斗形,所述喉嘴的 下端中部设有进水口,所述喉嘴的下端靠近进水口处还设有空气进口,所述污水进水嘴与 喉嘴的下端进水口相连,所述自激腔内腔呈凹形,所述自激腔的下端进水口与喉嘴的出水 口相连,所述自激腔的上端中部的出水口与喉径的下端相连,所述喉径的上端与混合室的 进水口相连,所述混合室的进水口旁设有臭氧水进水嘴,所述混合室的右侧出水口与混合 水出水管相连;
[0014] 所述水体内臭氧发生器包括反应器本体、在反应器本体上密封可拆卸成对连接有 板式电极和喷嘴电极,每个喷嘴电极包括导电金属管和该导电金属管一端密封固定连接的 导电金属喷嘴,所述板式电极的板端和喷嘴电极的喷嘴端均位于反应器本体内,每个板式 电极的板端与一个喷嘴电极的喷嘴对应,位于反应器本体内的喷嘴电极上套有绝缘套,所 述反应器本体的一端的底部设有洁净水进水口,所述反应器本体的另一端设有与反应器本 体下部相通的臭氧水室,所述臭氧水室的体积小于反应器本体的体积,所述臭氧水室的底 部设有臭氧水出水口,每个所述喷嘴电极的喷嘴上设有隔套,所述隔套的顶端设有出气口; 所述臭氧发生器的洁净水进水口通过管道与清洁水管道相连。
[0015]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在进入污水池之前,先经过初步的截留、沉淀等预处理。
[0016] 预处理后的污水首先在脉冲电浮槽内通过脉冲电浮分离掉水中的细小悬浮物、藻 类及微絮体等,吸附水中的疏水性杂质,污水中的有机物初步分解,同时杀菌和脱色,进一 步完成固液分离。然后水进入待处理池,在污水泵的作用下将污水提速后的污水从污水进 水最进入离心射流器内,然后进入喉嘴,在喉嘴的作用下,提高流速,同时曝气(有空气从 空气进口进入喉嘴内)。当污水高速进入自激腔室与自激腔内壁碰闯发生强烈冲击波并形 成一定规律的涡漩,在冲击波不断的作用下腔室压力增大,并产生脉冲射流水经过喉径进 入到混合室,与臭氧水进水嘴切入的臭氧水体形成剪切效应,击散了脉冲射流水的水外缘, 从而产生大量的水气泡,逐渐增大室内压力,当压力达到一定数值时,室内形成气墙,阻碍 了脉冲射流水的穿透力,在气墙中心处此时形成向心水涡流,在压力作用下喷射式进入混 合水出水管,并在混合水出水管与腔室联接处附近产生负压,进而提升了出水的流速,完成 两种水体的充分混合。
[0017] 同时,在专利号为ZL200610054528的基础上,将水体内臭氧发生器进行改进,在 喷嘴电极上增加一个隔套,减少进入隔套内的水的量,更有利于产生更多的臭氧气,经过实 践发现,通过这样的改进后,在相同对数的电极下,臭氧的产气量比之前提高了 30%。在反 应器本体的另一端增设一个体积小于反应器本体的臭氧水室,使得臭氧水在流出前加速, 一方面使得臭氧与水更均匀的混合,另一方面,该加速的臭氧水在出去后与污水在离心射 流器内混合得更充分,更均匀。
[0018] 污水和臭氧水在反应室内充分反应,臭氧通过其强氧化性对污水进行杀菌消毒, 去霉味,降解除有机物和三致物质。然后再通过第一、第二和第三滤室去除水中的泥沙、病 菌、胶体、重金属、余氯、大分子有机物等有害物质达标排放到清洁水池。得到可供利用的中 水。能耗低、安全、无毒、无残留,经济、流程简单,适用性广,可用于处理工业废水、养殖废水 等。
[0019]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反应室的顶部设有排气管和压力传感器,所述进气管上 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滤室的出水口和第二滤室的进水口之间以及第一滤室的出水口 与第二滤室的进水口之间分别设有第二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所述清洁水管道上依次设有 第六电磁阀和第七电磁阀;
[0020] 所述待处理池、反应室和清洁水池内均设有液位传感器;
[0021] 所述第一滤室和第四电磁阀之间的管道上也设有压力传感器。增设上述液位传感 器、电磁阀、压力传感器等便于处理过程中的控制和调节。
[0022]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水体内臭氧发生器的洁净水进水口与清洁水管道的连接 点位于第六电磁阀和第七电磁阀之间,所述洁净水进水口与清洁水管道相连的管道上设有 手动节流阀。便于调节清洁水进入水体内臭氧发生器的流量。
[0023]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反应室和第一滤室上均设有手动排气阀。便于手动排气 利于人工清洗滤室。
[0024]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三电磁阀和第五电磁阀,所述第二滤室的出水口同 时通过管道与第三电磁阀相连,所述第三滤室的出水口同时通过管道与第五电磁阀相连, 所述第五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通过的出水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到污水池中。这样使用前可 以通过选择性关闭第二、第四、第三、第五和第六电磁阀完成对第二和第三滤室的冲洗。
[0025]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六电磁阀和第七电磁阀之间的清洁水管道上还通过管 道连接有第二手动调节阀,该第二手动调节阀通过管道与待处理池连通。这样,在水体内臭 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浓度达到指定的标准前,也就是说此时的污水处理还不达标,就将该 不达标的污水排放到待处理池中,从而不影响最后排放的清洁水的质量。
[0026] 作为优选:所述臭氧水进水嘴偏心设置,所述臭氧水进水嘴的嘴口朝向混合室的 中段部。
[0027] 作为优选:所述喷嘴电极的导电金属管的外径为10_15mm,内径为1. 5-2. 5mm,所 述喷嘴内有一同轴圆孔和锥角为10° -26°的锥孔组成的通孔,所述喷嘴的锥孔端外形成 锥台体,每一个板式电极的导电金属板的面积为与其对应的喷嘴电极的喷嘴的锥台体端面 面积的80-120倍,所述板式电极的导电金属板的厚度为5-8mm。
[0028] 作为优选:所述隔套的出气口设置在隔套顶端的中部。
[002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只用电,不添加其他任何化学药剂,安 全,节能,成本低,无毒、无残留,不会造成二次污染,适用性广,可用于工业废水和养殖废水 的处理。
[0030] 2、本实用新型采用水体内臭氧发生器,喷嘴电极的喷嘴上增加隔套,臭氧的产气 量提高了 30%,节能,净化效果增强。并且增设臭氧水室,使得臭氧水在出去之前提速,使得 臭氧与水充分混合均匀,出去后的臭氧水速度快,有利于臭氧水与污水在离心射流器中的 充分混合,使得反应更彻底。水体内臭氧发生器使得输送臭氧的管道被取消,反应电极装在 水中,臭氧直接在水体内产生,更安全可靠,能耗相对较低。
[0031] 3、本实用新型采用离心射流器,将污水和臭氧水充分混合,使得反应更充分。
[0032] 4、本实用新型处理后的废水为可供使用的中水,经回流管道输送到储水池中,可 供洗涤、喷淋等用途。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3]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体内臭氧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水体内臭氧发生器的电原理图;
[0036] 图4为喷嘴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离心射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39]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加工污水净化循环回用系统主要由污水池 1、自然 引导流水槽2、装有脉冲电浮装置的脉冲电浮槽3、待处理池4、污水泵5、不锈钢滤网6、离心 射流器7、水体内臭氧发生器8、反应室9、第一滤室10、第二滤室11、第三滤室12、清洁水池 13、第二手动调节阀14、第一到第七电磁阀15-21、手动节流阀22、液位传感器23、压力传感 器24、手动排气阀25等部件组成。
[0040] 其中,离心射流器7主要由污水进水嘴7-1、喉嘴7-2、自激腔7-3、喉径7-4、混合 室7-5、混合水出水管7-6、空气进口 7-7、臭氧水进水嘴7-8、连接块7-9等部件组成。
[0041] 喉嘴7-2的下端口径大于上端口径的漏斗形,喉嘴7-2的下端中部设有进水口,上 端为出水口,喉嘴7-2的下端靠近进水口处还设有空气进口 7-7,喉嘴7-2的下端通过螺栓 连接有连接块7-9,喉嘴7-2本身通过螺栓固定在自激腔7-3上。连接块7-9内设有轴向通 道,该通道与喉嘴7-2下端的进水口同轴连通,污水进水嘴7-1插入该通道中,并通过螺栓 连接在连接块7-9上。连接块7-9的侧面还设有进气通道,该进气通道与喉嘴7-2的空气 进口 7-7相通。
[0042] 自激腔7-3内腔呈环形凹状,也就是说自激腔7-3内腔的下端为平面。在自激腔 7- 3的下端的中部设有进水口,喉嘴7-2的出水口与自激腔7-3的进水口相连,自激腔7-3 的上端中部设有出水口,喉径7-4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螺栓连接在自激腔7-3和混合室7-5 上,并且喉径7-4联通自激腔7-3的出水口和混合室7-5的进水口。混合室7-5的下端靠 近进水口的位置设有臭氧水进水嘴7-8,该臭氧水进水嘴7-8偏心设置,其出水口朝向混合 室7-5的中段部。混合室7-5的出水口位于上端,混合水出水管7-6通过螺栓固定在混合 室7-5的出水口上。
[0043] 水体内臭氧发生器8包括反应器本体8-1、板式电极8-2,喷嘴电极8-3,导电金属 管8-3-1,导电金属喷嘴8-3-2,绝缘套8-4,洁净水进水口 8-5,臭氧水室8-6,臭氧水出水 口 8-7,隔套8-8,电抗器8-9,调压变压器8-10,高压变压器8-11,限流电阻8-12,电容器 8- 13,隔离开关8-14,高压硅堆8-15,空气开关8-16。
[0044] 在反应器本体8-1上密封可拆卸成对连接有板式电极8-2和喷嘴电极8-3,根据用 户的需要,也可以在反应器本体8-1内配对几对或几十对或几百对喷嘴电极8-3和板式电 极8-2,以满足用户需要的臭氧量,从每小时处理几吨到几千吨水。每个喷嘴电极8-3包括 导电金属管8-3-1和该导电金属管8-3-1 -端密封固定连接的导电金属喷嘴8-3-2,板式 电极8-2的板端和喷嘴电极8-3的喷嘴端均位于反应器本体8-1内,每个板式电极8-2的 板端与一个喷嘴电极8-3的喷嘴8-3-2对应,位于反应器本体8-1内的喷嘴电极8-3上套 有绝缘套8-4,喷嘴电极8-3的导电金属管8-3-1的外径为10-15mm,内径为1.5-2. 5mm,喷 嘴8-3-2内有一同轴圆孔和锥角为10° -26°的锥孔组成的通孔,喷嘴8-3-2的锥孔端外 形成锥台体,每一个板式电极8-2的导电金属板的面积为与其对应的喷嘴电极8-3的喷嘴 8-3-2的锥台体端面面积的80-120倍,板式电极8-2的导电金属板的厚度为5-8mm。反应 器本体8-1的一端的底部设有进水口 8-5,以上板式电极8-2和喷嘴电极8-3等的结构与 ZL200610054528相同,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也与ZL200610054528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0045] 反应器本体8-1的另一端设有与反应器本体8-1下部相通的臭氧水室8-6,臭氧水 室8-6的体积小于反应器本体8-1的体积,臭氧水室8-6的底部设有出水口 8-7,每个喷嘴 电极8-3的喷嘴上设有隔套8-8,隔套8的顶端的中部设有出气口。
[0046] 使用时,经过臭氧处理的洁净水从进水口进入反应器本体8-1内,空气或氧气从 喷嘴电极8-3进入喷嘴电极8-3内,然后从隔套8-8的出气口喷出,达到两个电极之间,放 电时,在喷嘴电极8-3和平板电极8-2之间形成等离子通道,产生高温(20000-30000K)、高 压(500-1000MPa)、强紫外线、臭氧、空化流、冲击波和大量的自由基;在紫外线的催化作用 下臭氧和自由基的氧化能力大大提商,从而大大提商处理废水的效果。广生的臭氧和自由 基直接溶解在水中,然后臭氧水进入臭氧水室8-6,在进入臭氧水室8-6时,由于体积突然 变小而被加速,加速的臭氧水再从出水口 8-7出去,进入离心射流器7与污水混合,混合后 的污水进入反应室9反应,从而杀灭污水中的病菌和对有机物进行降解。
[0047] 污水池1的出水口和脉冲电浮槽3的进水口之间通过自然引导流水槽2连通。 [0048] 脉冲电浮槽3内安装有脉冲电浮装置,此装置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脉冲电 浮是指利用脉冲放电形式分别对各个按一定规律安装的电极板进行有频率的放电来产生 微小气泡并作为载体,吸附水中的污染物,使其密度小于水而上浮到水面,实现固夜或液夜 分离的过程。称为脉冲电浮。
[0049] 在水处理中,气浮法广泛应用于:(1)分离水中的细小悬浮物、藻类及微絮体;(2) 回收工业废水中的有用物质,如纸浆纤维填料等;(3)代替二次沉淀池,分离和浓缩污泥 (4)分离回收含油废水中的悬浮油和乳化油;(5)分离回收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存在的目的 物,如表面活性物质和金属离子(6)浮选精煤及矿液,完成精选等。脉冲电浮利用电浮时电 极析出的微小气泡(H2、0 2)来捕捉分离的疏水性杂质微粒,其电极反应方程为:
[0050] 阳极:20H-2e = 1/202 t +H20
[0051] 阴极:2H++2e = H2 个
[0052] 电浮由于兼有电渗析、电泳、电加工、电凝、电化学(氧化还原)等作用,目前它已 作为水处理及从天然原料中获取贵重金属的一个重要手段,大大扩大了传统的水力一机械 法对多相系统的清洗和分离。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天然原料,大大提高贵重金属的回收率。
[0053] 脉冲电浮槽3的出水口与待处理池4连通,通过脉冲电浮槽3后的污水分离掉水 中的细小悬浮物、藻类及微絮体等,吸附水中的疏水性杂质,初步降解有机物,脱色,进一步 完成固液分离。污水进入待处理池4,待处理池4内装有液位传感器23。
[0054] 污水泵5将待处理池4内的水抽入离心射流器7内,污水泵5的进水口上连接有 不锈钢滤网6,污水泵5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离心射流器7的污水进水嘴7-1相连,离心射 流器7的臭氧水进水嘴7-8与水体内臭氧发生器8的臭氧水出口 8-7相连,离心射流器7 的混合水出水管7-6与反应室9的进水口相连。
[0055] 反应室9的顶端设有设有进气管和压力传感器24,进气管上设有第一电磁阀15, 反应室9内还设有液位传感器23,反应室9的底部设有手动排气阀25。
[0056] 反应室9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第一滤室10的进水口相连,第一滤室10的出水口 分别通过管道同时与第二滤室11和第三滤室12相连,第一滤室10上设有手动排气阀25。 第一滤室10的出水口和第二滤室11的进水口之间以及第一滤室10的出水口与第二滤室 11的进水口之间分别设有第二电磁阀16和第四电磁阀18。
[0057] 第二滤室11和第三滤室12的出水口通过清洁水管道26连接到清洁水池13,清 洁水池13内设有液位传感器23。第二滤室11的出水口同时通过管道与第三电磁阀13相 连,第三滤室18的出水口同时通过管道与第五电磁阀19相连,第五电磁阀19和第三电磁 阀17通过的出水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到污水池1中。
[0058] 清洁水管道16上依次设有第六电磁阀20和第七电磁阀21,第一滤室10和第四电 磁阀18之间的管道上也设有压力传感器24。
[0059] 臭氧发生器8的洁净水进水口 8-5通过管道与清洁水管道26相连。水体内臭氧 发生器8的洁净水进水口 8-5与清洁水管道26的连接点位于第六电磁阀20和第七电磁阀 21之间,洁净水进水口 8-5与清洁水管道26相连的管道上设有手动节流阀22。
[0060] 第六电磁阀20和第七电磁阀21之间的清洁水管道26上还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二 手动调节阀14,该第二手动调节阀14通过管道与待处理池 4连通。
[0061]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 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 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电加工污水净化循环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池(1)、自然引导流水槽 (2)、装有脉冲电浮装置的脉冲电浮槽(3)、待处理池(4)、污水泵(5)、不锈钢滤网(6)、离心 射流器(7)、水体内臭氧发生器(8)、反应室(9)、第一滤室(10)、第二滤室(11)、第三滤室 (12)和清洁水池(13),所述污水池(1)的出水口和脉冲电浮槽⑶的进水口之间通过自然 引导流水槽(2)连通,所述脉冲电浮槽(3)的出水口与待处理池(4)连通,所述污水泵(5) 将待处理池(4)内的水抽入离心射流器(7)内,所述污水泵(5)的进水口上连接有不锈钢 滤网(6),所述污水泵(5)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离心射流器(7)的污水进水嘴(7-1)相连, 所述离心射流器(7)的臭氧水进水嘴(7-8)与水体内臭氧发生器(8)的臭氧水出口(8-7) 相连,所述离心射流器(7)的混合水出水管(7-6)与反应室(9)的进水口相连,所述反应室 (9)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第一滤室(10)的进水口相连,所述第一滤室(10)的出水口分别通 过管道同时与第二滤室(11)和第三滤室(12)相连,所述第二滤室(11)和第三滤室(12) 的出水口通过清洁水管道(26)连接到清洁水池(13); 其中,所述离心射流器(7)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污水进水嘴(7-1)、喉嘴(7-2)、自 激腔(7-3)、喉径(7-4)、混合室(7-5)和混合水出水管(7-6),所述喉嘴(7-2)为下端口径 大于上端口径的漏斗形,所述喉嘴(7-2)的下端中部设有进水口,所述喉嘴(7-2)的下端靠 近进水口处还设有空气进口(7-7),所述污水进水嘴(7-1)与喉嘴(7-2)的下端进水口联 通,所述自激腔(7-3)的内腔呈凹形,所述自激腔(7-3)的下端进水口与喉嘴(7-2)的出水 口相连,所述自激腔(7-3)的上端中部的出水口与喉径(7-4)的下端相连,所述喉径(7-4) 的上端与混合室(7-5)的进水口相连,所述混合室(7-5)的进水口旁设有臭氧水进水嘴 (7-8),所述混合室(7-5)的右侧出水口与混合水出水管(7-6)相连; 所述水体内臭氧发生器(8)包括反应器本体(8-1)、在反应器本体(8-1)上密封可 拆卸成对连接有板式电极(8-2)和喷嘴电极(8-3),每个喷嘴电极(8-3)包括导电金属管 (8-3-1)和该导电金属管(8-3-1) -端密封固定连接的导电金属喷嘴(8-3-2),所述板式 电极(8-2)的板端和喷嘴电极(8-3)的喷嘴端均位于反应器本体(8-1)内,每个板式电极 (8-2)的板端与一个喷嘴电极(8-3)的喷嘴(8-3-2)对应,位于反应器本体(8-1)内的喷 嘴电极(8-3)上套有绝缘套(8-4),所述反应器本体(8-1)的一端的底部设有洁净水进水 口(8-5),所述反应器本体(8-1)的另一端设有与反应器本体(8-1)下部相通的臭氧水室 (8-6),所述臭氧水室(8-6)的体积小于反应器本体(8-1)的体积,所述臭氧水室(8-6)的 底部设有臭氧水出水口(8-7),每个所述喷嘴电极(8-3)的喷嘴上设有隔套(8-8),所述隔 套(8-8)的顶端设有出气口;所述臭氧发生器(8)的洁净水进水口(8-5)通过管道与清洁 水管道(26)相连。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加工污水净化循环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室(9) 的顶部设有排气管和压力传感器(24),所述排气管上设有第一电磁阀(15),所述第一滤 室(10)的出水口和第二滤室(11)的进水口之间以及第一滤室(10)的出水口与第二滤室 (11)的进水口之间分别设有第二电磁阀(16)和第四电磁阀(18),所述清洁水管道(16)上 依次设有第六电磁阀(20)和第七电磁阀(21); 所述待处理池(4)、反应室(9)和清洁水池(13)内均设有液位传感器(23); 所述第一滤室(10)和第四电磁阀(18)之间的管道上也设有压力传感器(24)。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电加工污水净化循环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水体内臭氧发生器(8)的洁净水进水口(8-5)与清洁水管道(26)的连接点位于第六电磁 阀(20)和第七电磁阀(21)之间,所述洁净水进水口(8-5)与清洁水管道(26)相连的管道 上设有手动节流阀(22)。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电加工污水净化循环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反应室(9)和第一滤室(10)上均设有手动排气阀(25)。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电加工污水净化循环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 括第三电磁阀(17)和第五电磁阀(19),所述第二滤室(11)的出水口同时通过管道与第三 电磁阀(13)相连,所述第三滤室(18)的出水口同时通过管道与第五电磁阀(19)相连,所 述第五电磁阀(19)和第三电磁阀(17)通过的出水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到污水池(1)中。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加工污水净化循环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电磁 阀(20)和第七电磁阀(21)之间的清洁水管道(26)上还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二手动调节阀 (14),该第二手动调节阀(14)通过管道与待处理池(4)连通。
7. 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电加工污水净化循环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臭 氧水进水嘴(7-8)偏心设置,所述臭氧水进水嘴(7-8)的嘴口朝向混合室(7-5)的中段部。
8. 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电加工污水净化循环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喷嘴电极(8-3)的导电金属管(8-3-1)的外径为l〇-15mm,内径为1.5-2. 5mm,所述喷嘴 (8-3-2)内有一同轴圆孔和锥角为10° -26°的锥孔组成的通孔,所述喷嘴(8-3-2)的锥 孔端外形成锥台体,每一个板式电极(8-2)的导电金属板的面积为与其对应的喷嘴电极 (8-3)的喷嘴(8-3-2)的锥台体端面面积的80-120倍,所述板式电极(8-2)的导电金属板 的厚度为5-8mm。
9. 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电加工污水净化循环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 套(8-8)的出气口设置在隔套(8-8)顶端的中部。
【文档编号】C02F1/78GK203878006SQ201420220184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30日
【发明者】吴良春, 廖振方, 邓效东, 邓清玉 申请人:重庆优楷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