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流过滤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861315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缓流过滤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缓流过滤器,第一外隔板和第二外隔板的一端均支撑在下隔板上,第一滤芯的一端与第一外隔板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滤芯的另一端与上隔板连接,第二滤芯的一端与第二外隔板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滤芯的另一端与上隔板连接;内滤器包括下端封闭且上端具有开口的支架以及内滤芯,内滤芯的一端与支架的开口端连接,内滤芯的另一端与上隔板连接,内滤芯的外侧壁面上设有缓流板;隔板的上端与内滤器的支架的下表面连接,隔板的下端与下隔板连接后,在隔板与第一外隔板和支架之间形了第一泥沙沉淀区,在隔板与第二外隔板和支架之间形了第二泥沙沉淀区。本实用新型对取样水中的泥沙进行过滤,使泥沙的含量大幅度降低,避免了后续固相萃取柱的阻塞。
【专利说明】缓流过滤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缓流过滤器。

【背景技术】
[0002] 有毒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多环芳烃、高分子聚合物、染料 等类有机化合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大多数为难降解有机物,或持久性有机物。它们在水 中的含量虽不高,但因在水体中残留时间长,有蓄积性,可造成人体慢性中毒、致癌、致畸、 致突变等生理危害。因此,将微量有毒污染物在线监测以实现对该水源地的有机毒物在线 监控,对保障饮用水安全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
[0003] 本单位开发研制的适用于珠江干流有毒有机污染物在线监测方法虽已经HPLC方 法验证其测试的准确性,但将其进行实际应用时,实际水样中的干扰物质可能对在线监测 方法造成影响,如水样中的颗粒物若不去除,会造成固相萃取柱的阻塞;实际水样与超纯水 的紫外光谱背景值区别较大,可能使在线监测不能实施,造成干扰,使误差较大等等。因此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去除实际水样中的干扰物质,及根据实际水样背景对在线监测方法进 行修正。
[0004] 在现有技术中,通过水沙分离器将有毒有机污染水体中的颗粒物进行分离,然而, 水沙分离器中水流的速度较快,虽然分离出去了一部分粒径较大的泥沙,但是仍然有部分 泥沙残留在有毒有机污染水体中,从而导致固相萃取柱的阻塞。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缓流过滤器,本实用新型对取样水的泥 沙进行有效地过滤,使泥沙的含量大幅度降低,避免了后续固相萃取柱的阻塞。
[0006]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 缓流过滤器,包括罐体、上隔板、下隔板、外滤器、内滤器、隔板;
[0008] 罐体上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0009] 上隔板和下隔板呈间隔地固定在罐体内;
[0010] 外滤器由第一外隔板、第二外隔板、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组成,第一外隔板和第二 外隔板呈间隔布置,第一外隔板和第二外隔板的一端均支撑在下隔板上,第一滤芯的一端 与第一外隔板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滤芯的另一端与上隔板连接,第二滤芯的一端与第二外 隔板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滤芯的另一端与上隔板连接;
[0011] 内滤器位于第一外隔板和第二外隔板间隔的空间中,内滤器包括下端封闭且上端 具有开口的支架以及内滤芯,内滤芯的一端与支架的开口端连接,内滤芯的另一端与上隔 板连接,内滤芯的外侧壁面上设有缓流板;
[0012] 所述隔板的上端与内滤器的支架的下表面连接,隔板的下端与下隔板连接后,在 隔板与第一外隔板和支架之间形了第一泥沙沉淀区,在隔板与第二外隔板和支架之间形了 第二泥沙沉淀区。
[0013] 采用了上述方案,取样水进入到缓流过滤器中后,流过第一滤芯的水流在进入第 一滤芯和内滤器之间的空间中,受到内滤芯的反向挤压力而向下扩散而流动,在这过程中, 延长了水流的路径,并且减慢了水流速度,含在水流中的泥沙获得了充足的时间沉淀时间, 从而进行沉淀到第一泥沙沉淀区中。由于缓流板的存在,其本身就阻碍了水流的速度,在缓 流板的作用下,迫使水流的方向朝下,其流向其下向上流,在这过程中,延长了水流的路径, 并且减慢了水流速度,含在水流中的泥沙获得了充足的时间沉淀时间,从而进行沉淀。流过 内滤芯的取样水进入到第二泥沙沉淀区中,以同样于第一泥沙沉淀区的方式进行沉淀。这 样,经过多次沉淀的取样水的泥沙含量大幅度降低,避免了后续固相萃取柱的阻塞。
[0014] 优选地,所述内滤器的支架呈锥形,内滤芯与支架连接后,内滤器整体呈锥形。这 种锥形的内滤器与第一滤芯和第一外隔板之间形成上小下大的,由于第一滤芯与内滤芯相 对,因此,流过第一滤芯的水流在进入上小下大的中间中,必然受到内滤芯的反向挤压力而 向下扩散而流动,在这过程中,延长了水流的路径,并且减慢了水流速度,含在水流中的泥 沙获得了充足的时间沉淀时间,从而进行沉淀。
[0015] 优选地,所述内滤芯的靠近第一滤芯的内侧壁面上设有滤膜。通过滤膜,有助于降 低水的流速,并且,滤膜还能够使粒径稍大的泥沙留在第一泥沙沉淀区中而不随取样水流 动。
[0016] 优选地,所述缓流过滤器还包括第一排沙管和第二排沙管,第一排沙管的一端与 第一泥沙沉淀区连通,第二排沙管的一端与第二泥沙沉淀区连通,第一排沙管和第二排沙 管的另一端依次穿过下隔板和罐体底部的通孔伸出到罐体的外部。通过排沙管,可以及时 地将沉淀下来的泥沙排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缓流过滤器的示意图;
[0018] 附图中,51为罐体、501为进水口、502为出水口、52为上隔板、53为下隔板、54为 外滤器、540为第一外隔板、541为第二外隔板、542为第一滤芯、543为第二滤芯,55为内滤 器、550为支架、551为内滤芯、552为缓流板、553为滤膜、56为隔板、57为第一泥沙沉淀区、 58为第二泥沙沉淀区、59为第一排沙管、591为第二排沙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缓流过滤器,包括罐体51、上隔板52、下隔板53、外滤器 54、内滤器55、隔板56。罐体51上分别设有进水口 501和出水口 502,进水口 501与出水口 502间隔180度,进水口 501与罐体底部的距离,低于出水口 502与罐体底部的距离。上隔 板52和下隔板53呈间隔地固定在罐体内;在上隔板52和下隔板53之间形成一个可供安 装外滤器54和内滤器55的空间。
[0020] 外滤器54由第一外隔板540、第二外隔板541、第一滤芯542和第二滤芯543组成。 第一外隔板540和第二外隔板541呈间隔布置,第一外隔板540和第二外隔板541的宽度, 均与罐体51内部的宽度相同,第一外隔板540和第二外隔板541的一端均支撑在下隔板53 上,且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底部设有弧形的转角部,通过该弧形的转角部,便于将泥沙及 时排走。第一滤芯542的一端与第一外隔板540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滤芯542的另一端与 上隔板52连接,第一滤芯542的宽度与第一外隔板540的宽度相同。第二滤芯543的一端 与第二外隔板54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滤芯543的另一端与上隔板52连接。
[0021] 内滤器55位于第一外隔板540和第二外隔板541间隔的空间中。内滤器55包括 下端封闭且上端具有开口的支架550以及内滤芯551,支架550的宽度与罐体内部的宽度 相同,内滤芯551的一端与支架的开口端连接,内滤芯的另一端与上隔板连接,内滤芯551 的宽度与罐体内部的宽度相同。所述内滤器55的支架550呈锥形,内滤芯与支架连接后, 内滤器整体呈锥形。这种锥形的内滤器55与第一滤芯542和第一外隔板540之间形成上 小下大的,由于第一滤芯542与内滤芯551相对,因此,流过第一滤芯542的水流在进入上 小下大的空间中,必然受到内滤芯551的反向挤压力而向下扩散而流动,在这过程中,延长 了水流的路径,并且减慢了水流速度,含在水流中的泥沙获得了充足的时间沉淀时间,从而 进行沉淀。内滤芯551的外侧壁面上设有缓流板552,该缓流板552的布置方式为,连接内 滤芯的一端距支架550底部的高度,大于该缓流板552的自由端距支架550底部的高度,因 此,缓流板552的布置方式相对于罐体的水平方向来说,是呈倾斜状的,这种倾斜布置的好 处在于:由于缓流板552的存在,其本身就阻碍了水流的速度,在倾斜的缓流板552的作用 下,迫使水流的方向朝下,其流向其下向上流,在这过程中,延长了水流的路径,并且减慢了 水流速度,含在水流中的泥沙获得了充足的时间沉淀时间,从而进行沉淀。所述内滤芯的靠 近第一滤芯的内侧壁面上设有滤膜553,通过滤膜553的作用,进一步地滤除了粒径稍大的 泥沙,并且有阻于降低水样流速,结合到缓流板的作用,有利于使泥沙进行沉淀。
[0022] 所述隔板56的上端与内滤器55的支架的下表面连接,隔板56的下端与下隔板53 连接后,在隔板56与第一外隔板540和支架550之间形了第一泥沙沉淀区57,在隔板56与 第二外隔板541和支架550之间形了第二泥沙沉淀区58。
[0023] 所述缓流过滤器5还包括第一排沙管59和第二排沙管591,第一排沙管59的一端 与第一泥沙沉淀区57连通,第二排沙管591的一端与第二泥沙沉淀区58连通,第一排沙管 和第二排沙管的另一端依次穿过下隔板和罐体底部的通孔伸出到罐体的外部。
【权利要求】
1. 缓流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上隔板、下隔板、外滤器、内滤器、隔板; 罐体上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上隔板和下隔板呈间隔地固定在罐体内; 外滤器由第一外隔板、第二外隔板、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组成,第一外隔板和第二外隔 板呈间隔布置,第一外隔板和第二外隔板的一端均支撑在下隔板上,第一滤芯的一端与第 一外隔板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滤芯的另一端与上隔板连接,第二滤芯的一端与第二外隔板 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滤芯的另一端与上隔板连接; 内滤器位于第一外隔板和第二外隔板间隔的空间中,内滤器包括下端封闭且上端具有 开口的支架以及内滤芯,内滤芯的一端与支架的开口端连接,内滤芯的另一端与上隔板连 接,内滤芯的外侧壁面上设有缓流板; 所述隔板的上端与内滤器的支架的下表面连接,隔板的下端与下隔板连接后,在隔板 与第一外隔板和支架之间形了第一泥沙沉淀区,在隔板与第二外隔板和支架之间形了第二 泥沙沉淀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流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滤器的支架呈锥形,内滤芯 与支架连接后,内滤器整体呈锥形。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流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滤芯的靠近第一滤芯的内 侧壁面上设有滤膜。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流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流过滤器还包括第一排沙 管和第二排沙管,第一排沙管的一端与第一泥沙沉淀区连通,第二排沙管的一端与第二泥 沙沉淀区连通,第一排沙管和第二排沙管的另一端依次穿过下隔板和罐体底部的通孔伸出 到罐体的外部。
【文档编号】C02F9/02GK203842408SQ201420228359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7日
【发明者】刘昕宇, 刘胜玉, 吴世良, 李逸, 张荧, 刘威, 梁永津, 闻平, 杜韶娴, 魏立菲, 林君铿, 刘珩, 刘晓丹, 李亚军, 冯玉君 申请人:珠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