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净水器控制部件的维修模块及与过滤通道的连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00080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在先申请号:201410758486.5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水处理行业有关,具体涉及净水器控制部件的维修更换方面。



背景技术:

目前,在使用水时,采用净水器对水中及输水管路引起杂质等进行深度过滤,较好地保护了使用者的健康。由于净水器在用户购买安装后的使用过程中一直需要“定期”更换滤胆。围绕滤胆更换产生的一系列事宜,以及费用支出一直伴随着净水器的使用过程,因此净水器产品的销售与其他家电类产品的销售不同,被称为“半成品”销售,需要销售方有强大的维修服务能力支持。随着净水器的普及提高,快装滤胆的逐渐普及,用户可以自行更换滤胆从而降低了净水器的使用成本。然而,净水器具有长期连续运行、过滤效果及滤胆寿命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的特点,它的维修内容主要是更换损坏的零部件。尽管机器维修原理相对简单并且数量也不多,但维修过程却十分复杂。而且,由于受使用环境的影响,净水器的尺寸较小,并且主要位置空间都用于放置滤胆,导致相关的管线交错,连接在过滤通道中的各控制部件的固定位置就更十分隐蔽、不易拆卸;非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很难拆卸。例如,绝大多数箱式净水器都是采用由操控面板、管线、滤胆组成的三层结构设计,往往更换一个简单的部件,需要拆卸机器的很大部分结构,因此维修更换部件只能要求专业维修服务人员上门服务,既增加维修服务人员的工作量、又增加相关费用支出,并且围绕上门服务的相关事宜也十分麻烦。特别是通过网络电商购机的远程用户很难得到及时、良好的服务。由于目前净水器的普及率不足3%,而且各净水器厂家的零部件互不通用,导致远程用户只能在厂家或经销单位的指导下自行摸索修理,或者停用机器等待厂家定期的维修巡回服务时上门维修;或者干脆将机器拆下运回厂家维修。这也是净水器销售不能摆脱专业维修网络的主要原因。上述现有缺陷及不足严重影响了净水器产品推广普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单实用的用于净水器控制部件的维修模块及与过滤通道的连接方法,以克服上述缺陷及不足。

一种用于净水器控制部件的维修模块,包括过水控制部件;该过水控制部件至少是过水电控阀或水压控制开关或流量传感器或增压泵或膜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或紫外线杀菌器或组合式插接腔体七者之一的部件,各过水控制部件设置一个或二个过水管路接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2-10个过水控制部件连接配合的维修模块;该维修模块上设置对应连接各过水控制部件过水管路接口的对 接管路;各对接管路的内端水口分别连接各过水控制部件过水管路接口,其外端水口具有相同的朝向构成同向对接水口。

所述维修模块上设置多条对接管路中包括将对接管路设置在过水控制部件上的管路结构模式:设置内端水口及外端同向对接水口的对接管路就是过水控制部件的过水管路接口。

所述维修模块还至少设置一个对应过水控制部件的窗口和相应的活动板装置,以及将活动板装置固定在维修模块上的活动板紧固装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净水器控制部件的维修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维修模块还至少设置一个对应过水控制部件的窗口和相应的活动板装置,以及将活动板装置固定在维修模块上的活动板紧固装置;固定在活动板装置上的过水控制部件或是整体或是可密封插接同向对接水口的盖板装置部分。

一种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用于净水器控制部件的维修模块与过滤通道的连接方法,包括过水控制部件、机座,以及串接多个滤胆构成的过滤通道;该过水控制部件至少是过水电控阀或水压控制开关或流量传感器或增压泵或膜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或紫外线杀菌器或组合式对接腔体七者之一的部件;各过水控制部件或设置一个或设置二个过水管路接口,并且各自连接在过滤通道中的相应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围绕各过水控制部件设置水口轴线平行或重合的同向对接水口、与多个过水控制部件连接配合的维修模块,以及紧固装置;维修模块上设置多条对接管路,各自的内端水口对应连接过水控制部件的过水管路接口,各自的外端水口具有相同的朝向构成同向对接水口;连接固定各过水控制部件的维修模块通过紧固装置与机座连接构成一体,对应连接各过水管路接口的多个同向对接水口,至少通过管壁圆周面相互插接,或通过端面相互对接二者之一的连接模式,与机座过滤通道各相应处设置相应朝向的同向对接水口一同密封对接;脱开紧固装置,使该维修模块与机座分离,维修模块与机座各自的同向对接水口之间的密封对接结构相应脱开,相关过水控制部件与机座过滤通道的管路连接也相应脱开。

所述固定在维修模块上的过水控制部件是可密封插接同向对接水口的盖板装置部分,固定在机座上的过水控制部件另一部分是带过水管路接口的管路过水结构;机座过滤通道通过过水管路接口的连通管路过水结构,并在管路过水结构上另设置与盖板装置连接配合的同向对接水口;维修模块与机座之间同向对接水口的密封对接模式为盖板装置与管路过水结构上同向对接水口的密封对接模式:维修模块通过紧固装置与机座连接构成一体,将盖板装置密封固定在管路过水结构上并构成管路过水结构和盖板装置之间同向对接水口的密封连接;脱开紧固装置,使该维修模块与机座分离,管路过水结构和盖板装置之间同向对接水口的密封对接结构相应脱开。

采用盖板装置部分和管路过水结构部分之间设置同向对接水口的密封对接模式所对应的过水控制部件至少包括过水电控阀、或水压力开关、或流量传感 器或膜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或组合式对接腔体五者之一的可分拆密封对接部件。

所述的维修模块位于机座过滤通道下方,该维修模块与机座过滤通道各相应处之间通过竖直的同向对接水口密封对接;脱开紧固装置,使维修模块向下移动与机座过滤通道分离。

所述的机座还设置活动支架;该活动支架位于机座的下部,或是折叠支架或是伸缩支架;当该活动支架展开将机座底部架空后,留出脱卸紧固装置,以及该维修模块与机座分离的操作空间。

还包括控制导线插件装置;配套设置连线插头及插座两个零件构成的控制导线插件装置,或采用两个零件分别固定在机座和维修模块上的静-静互插模式,或采用零件一固定在机座上,与其插接的零件二通过导线连接维修模块上的多个过水控制部件的电控装置构成的静-动互插模式,或采用零件二固定在维修模块上,与其插接的零件一通过导线连接机座上的控制导线构成的静-动互插模式,或相互插接的两个零件通过导线分别连接机座上的控制导线,以及连接维修模块上的多个过水控制部件的电控装置构成的动-动互插模式四者之一的插接模式;脱开紧固标准件装置,并且脱开控制导线插件装置的连线插头及插座之间的插接,使该维修模块与机座分离。

所述维修模块还与电控装置连接配合;该电控装置至少包括电源或电控器或紫外灯驱动器或电路过载保护器四者之一的装置。

所述维修模块还设置与紧固装置连接配合的紧固结构;相应的紧固装置或是紧固标准件,或是活动卡接装置,或是活动压板装置。

所述维修模块还至少设置一个对应过水控制部件的窗口和相应的活动板装置,以及将活动板装置固定在维修模块上的活动板紧固装置;固定在活动板装置上的过水控制部件或是整体或是可密封插接同向对接水口的盖板装置部分;每个活动板装置与机座过滤通道各相应处之间至少设置一个同向对接水口密封对接结构;脱开活动板紧固装置,使活动板装置与维修模块分离,固定在活动板装置上的过水控制部件或整体或盖板装置部分与机座过滤通道对应设置同向对接水口之间的密封对接结构也相应脱开。

本发明与现有净水器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可以对净水器的主要控制部件,如电磁阀门、高、低压水压力控制开关、流量传感器进行方便、快捷地更换;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对电源、电控装置、紫外线杀菌器驱动器进行快捷更换;将控制部件及管线连接装配的设计模式,从“便于装配”的传统安装模式,改为“便于更换”的维修模式。只需卸下维修模块便可更换控制部件,而且无需拆装管路,从而简化机器的维修难度;用户可根据厂家的远程提示。或者在机器自检模式下的相关提示找出损坏的控制部件并自行更换;通过便捷拆卸维修模块、再更换过水控制部件整体或盖板装置的技术手段,实现减轻或摆脱现有 产品对专业维修服务人员的依赖,将原本维修简单但维修服务工作量巨大、并一直伴随机器运行过程、被称为离不开专业维修服务的“半成品”净水器变成容易维护的“成品”;既可以极大地方便消费者,逐渐减少或摆脱对维修服务网络的依赖,并且显著降低机器的使用成本,既显著提高厂家和经销商的服务质量,又减轻了相应的维修服务工作量。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附图中,四个滤胆2依次串接在机座1的进、出水管路1a、1b之间构成过水通道,其中,三水口滤胆21、22、23构成前过水通道;滤胆24及以后部分构成后过水通道。在前过水通道的进水端设置进水电控阀门18及低水压控制开关19,该低水压控制开关19的触发水压控制在常规的自来水常规管压范围内。滤胆24为反渗透膜滤胆。在该反渗透膜滤胆24的进水口与在前的滤胆23出水口的连接管路中串接增压泵14,并在增压泵14后面的过水管路中设置高水压控制开关16进行过压保护。该反渗透膜滤胆24的排浓口的排放管路中设置作为连接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6的截流阀门即“废水比”装置,控制排放管路的“浓水”排出流量。在后过水通道的末端设置流量传感器12。

低水压控制开关19、进水电控阀门18、高水压控制开关16、流量传感器12通过紧固标准件13固定在维修模块4上。维修模块4通过紧固装置5连接固定在机座1上。维修模块上多个对应控制部件水口的管路外端的同向对接水口7与机座1的对接水口3a至少通过对接水口的管壁圆周面相互插接,或通过对接水口的水口端面相互对接二者之一的连接模式,与过滤通道各相应处的对接水口3a一同对接并以密封件15密封对接处。

具体实施方式

连接各滤胆的过滤通道分别连接机座进、出水管路构成过滤通道。选择包括过水阀、水压力控制开关、流量传感器、增压泵、膜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组合式对接腔体在内的过水控制部件,对机座过滤通道中涉及的相关过水管路进行控制;各过水控制部件的水路通过过水管路接口连接在过滤通道的过水管路中。其中,

作为过水电控阀之一的进水阀、排水阀、回水阀、溢流阀均用于管路过水通、断控制;通常,过水电控阀包括管路过水结构和由盖板及电控装置组成的盖板装置。

作为水压控制开关之一的高、低水压控制开关16、19用于通过管路水压变化控制电路开关;

流量传感器12用于通过过水流动驱动相关电路输出控制信号,并累计过水流量;

增压泵14用于增加反渗透膜滤胆或纳滤膜滤胆进水管路中的水压,满足反渗透膜滤胆或纳滤膜滤胆运行需要;

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6,控制反渗透膜滤胆或纳滤膜滤胆的排浓水口的排水流量(俗称废水比);本案所指的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6不采用螺纹及螺帽连接管路的膜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俗称废水比),采用插入可分离插接壳体中的膜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随维修模块分开插接壳体便可取出膜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

紫外线杀菌装置,对管路过水进行紫外线杀菌。

组合式对接腔体是指或内置滤料层或膜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的可分离密封插接壳体。设置组合式对接腔体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更换内置的裸胆或内置的插接式膜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

下述各实施例中,不再对上述过水控制部件的功能及原理进行说明。

实施例1。三个前置滤胆21、22、23与RO反渗透膜滤胆24连接组成纯水机型,并采用控制机器进水管路的三管路无压式水龙头,其控制阀前端连接自来水管路,其控制阀后端出水口连接机座1进水管路接口1a,其净水出水口连接机座1出水管路接口1b。无压式水龙头关闭后,机座1过滤通道3不承受自来水管压;无压式水龙头开启后,自来水管路中的水流入机座进水管路1a中,并经过机座1过滤通道3的同向对接水口3a、位于维修模块4上的同向对接水口7,触发通过紧固标准件13连接固定在维修模块4上的低水压控制开关19,并流经机座1上的各滤胆2后由机座出水管路1b,以及无压式水龙头关的净水出水口流出。增压泵14串接在反渗透膜滤胆或纳滤膜滤胆24的进水管路中,其进水端连接前过滤通道的出水管路;高水压控制开关16位于增压泵14出水端与反渗透膜滤胆或纳滤膜滤胆24的进水管路之间,并且通过紧固标准件13连接固定在维修模块4上,其进、出水两端的两个同向对接水口7分别与位于机座1上的两个同向对接水口3a密封对接,从而将高水压控制开关16连接在过滤通道3中。

安装高、低水压控制开关16、19的维修模块4,维修模块上设置2条分别连接高、低水压控制开关16、19的过水管路接口的对接管路,并且位于高水压控制开关16两个过水管路接口,以及低水压控制开关19过水管路接口的3个对接水口具有相同的朝向构成同向对接水口7;维修模块4通过紧固装置5与机座1连接构成一体,对应连接上述两条对接管路的3个同向对接水口7通过对接水口的管壁圆周面相互插接,并借助于密封件15与过滤通道3的三处同向对接水口3a一同密封对接;脱开紧固装置5,使该维修模块4与机座1分离;维修模块4上分别连接高、低水压控制开关16、19的对接管路的3个同向对接水口7,与机座1上过滤通道3的3个同向对接水口3a的密封连接也一同相应脱开。从卸下的维修模块4上取下异常的高水压控制开关16或低水压控制开关19, 并换上相应新的高水压控制开关16或低水压控制开关19,然后,再通过紧固装置5将维修模块4与机座1连接构成一体。维修模块4上分别连接高、低水压控制开关16、19的两对接管路的3个同向对接水口7,与机座1上过滤通道3的三处同向对接水口3a的密封连接也重新恢复。

作为本实施例的第二种模式,由低水压控制开关19、三个的前置滤胆21、22、23与增压泵、高水压控制开关16、RO反渗透膜滤胆或纳滤膜滤胆24、压力罐,以及单管路的承压式净水龙头连接组成纯水机型。

承压式净水龙头关闭时,机器承受自来水管压。开启单管路的承压式净水龙头,借助于压力罐中气囊的作用,将压力罐中的净水压出净水龙头。当压力罐中净水水压降低直至触发高水压控制开关16动作,驱动增压泵运行将经过前置滤胆处理后的水压入反渗透膜滤胆或纳滤膜滤胆24制水,并注入压力罐中直至高水压控制开关16承受的压力达到设置值复位后停止制水。为了避免增压泵运行过程中,因前过滤通道无水导致增压泵损坏的现象发生,在机座进水管路1a中设置低水压控制开关19。当低水压控制开关19监测出管路自来水水压较低或无水时,限制增压泵14运行。

维修模块上设置2条分别连接高、低水压控制开关16、19的过水管路接口的对接管路的3个同向对接水口7;通过紧固装置5与机座1连接构成一体,对应连接上述两条对接管路的3个同向对接水口7通过对接水口的端面相互对接,并借助于密封件15与过滤通道3的三处同向对接水口3a一同密封对接;脱开紧固装置5,使该维修模块4与机座1分离;维修模块4上的三个同向对接水口7,与机座1上过滤通道3的三个同向对接水口3a的密封连接也一同相应脱开。从卸下的维修模块4上取下异常的高水压控制开关16或低水压控制开关19,并换上相应新控制部件,然后,再通过紧固装置5将维修模块4与机座1连接构成一体。维修模块4上分别连接高、低水压控制开关16、19的两对接管路的3个同向对接水口7,与机座1上过滤通道3的三处同向对接水口3a的密封连接也重新恢复。

作为本实施例的第三种模式,由进水电控阀18、低水压控制开关19、三个的前置滤胆21、22、23与增压泵、RO反渗透膜滤胆或纳滤膜滤胆24,以及设置水位控制装置及净水龙头的水箱连接组成台式纯水机型。当净水龙头开启放水致使水位控制装置检测到水箱内水位降至低位后,启动进水电控阀18导通、增压泵14及RO反渗透膜滤胆或纳滤膜滤胆24运行制水,直至水箱内净水水位上升至高位后停止制水。通过监测低水压控制开关19是否对应进水电控阀18的关闭或导通出现相应的动作,判断进水电控阀18运行是否正常。

维修模块上设置一条依次串接进水电控阀18及低水压控制开关19的对接管路,其中,进水电控阀18设置进、出水两个过水管路接口;低水压控制开关19设置一个过水管路接口并且与进水电控阀18出水端的过水管路接口连通。该 对接管路两端的两个同向对接水口7,与机座1上过滤通道3的两个同向对接水口3a,相互以管壁插接并借助于密封件15密封对接处。同时通过紧固装置5将维修模块4与机座1连接构成一体。维修时,脱开紧固装置5,使该维修模块4与机座1分离;维修模块4上的二个同向对接水口7,与机座1上过滤通道3的二个同向对接水口3a的密封连接也一同相应脱开。从卸下的维修模块4上取下异常的进水电控阀18或低水压控制开关19,并换上相应新部件,然后,再通过紧固装置5将维修模块4与机座1连接构成一体。维修模块4上依次连接进水电控阀18及低水压控制开关19的对接管路的前、后同向对接水口7,与机座1上过滤通道3的两个同向对接水口3a的密封连接也重新恢复。

作为改进,将用于监控保护增压泵14的高水压控制开关16也设置在维修模块4上,并且在维修模块上设置串接高水压控制开关16的第二条对接管路,其前、后两端均设置同向对接水口7,与在机座上分别设置在增压泵14出水管路,以及RO反渗透膜滤胆或NF纳滤膜滤胆24的进水管路的两个同向对接水口3a密封对接,从而构成具有两条对接管路、四个同向对接水口的维修模块4。脱开紧固装置5,使该维修模块4与机座1分离;维修模块4上的四个同向对接水口7,与机座1上过滤通道3的四个同向对接水口3a的密封连接也一同相应脱开。从卸下的维修模块4上取下异常的进水电控阀18,或低水压控制开关19,或高水压控制开关16,并换上相应新部件,然后再通过紧固装置5将维修模块4与机座1连接构成一体。

另外,作为本实施例的第四种模式也是特例(将构成同向对接水口7的两个对接水口中的一个省略),将机座进水管路1a设置在维修模块上并连接进水电控阀18进水口;进水电控阀18出水端连接低水压控制开关19。只在该对接管路中低水压控制开关19的后端(也是进水电控阀18的出水端)设置可随维修模块4脱开的同向对接水口,与设置在机座前置滤胆的进水管路的对应的同向对接水口密封对接,即维修模块4上的一条对接管路对应两个控制部件,并且设置一个同向对接水口7与机座过滤通道3相应处的同向对接水口3a密封对接。当维修模块4上的一条对接管路设置两个同向对接水口7分别与机座上的两个同向对接水口3a一同密封对接后便不具有特殊性。第三个同向对接水口既可以位于进水电控阀18的进水管路,也可以位于进水电控阀18与低水压控制开关19之间;相应的机座过滤通道也增设一个对应的同向对接水口3a。

作为实施例1四种模式的改进,在过滤通道3的末端增设流量传感器12,并且将流量传感器12也设置在维修模块4上,同时在维修模块上增设串接流量传感器12的对接管路,从而构成具有对应三或四个控制部件的对接管路、并设置多个同向对接水口的维修模块4。如附图示出在本实施例第三种模式下,对应四个控制部件的三条对接管路,六个同向对接水口7的维修模块4,与机座1过滤通道3对应处的六个同向对接水口3a密封对接。维修模块4通过紧固装置5固定在机座1上。脱开紧固装置5,使该维修模块4与机座1分离;维修模块 4上的六个同向对接水口7,与机座1上过滤通道3的六个同向对接水口3a的密封连接也一同相应脱开。

实施例2。由三个的前置滤胆21、22、23与流量传感器12、紫外线杀菌器,以及净水龙头连接组成净水机型。设置在过滤通道中的流量传感器12用于控制位于水箱内的紫外线杀菌器的驱动。当净水龙头开启导通过滤通道,流量传感器12运行驱动紫外线杀菌器对经过过滤处理后的净水再次进行杀菌处理。将流量传感器12、紫外线杀菌器设置在维修模块上,同时在维修模块上设置对应连接流量传感器12及紫外线杀菌器的对接管路,既可以设置一条对接管路依次串接传感器12、紫外线杀菌器,并设置两个同向对接水口7,与机座1过滤通道3对应处的两个同向对接水口3a密封对接;也可以设置两条对接管路分别连接传感器12和紫外线杀菌器,并设置四个同向对接水口7,与机座1过滤通道3对应处的四个同向对接水口3a密封对接;维修模块4通过紧固装置5固定在机座1上。脱开紧固装置5,使该维修模块4与机座1分离;维修模块4上的相关同向对接水口7,与机座1上过滤通道3的相关同向对接水口3a的密封连接也一同相应脱开。

实施例3。在实施例1四种模式的基础上,将RO反渗透膜滤胆或NF纳滤膜滤胆24排浓水口连接的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也设置在维修模块4上。同时在维修模块上设置对应连接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的对接管路,既可以设置一个连接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6进水管路的同向对接水口7,与机座1上RO反渗透膜滤胆或NF纳滤膜滤胆24排浓水口管路对应处的一个同向对接水口3a密封对接;也可以设置两个同向对接水口7,与机座1上RO反渗透膜滤胆或NF纳滤膜滤胆24排浓水口管路的两个同向对接水口3a密封对接。维修模块4通过紧固装置5固定在机座1上。脱开紧固装置5,使该维修模块4与机座1分离;维修模块4上的相关同向对接水口7,与机座1上的相关同向对接水口3a的密封连接也一同相应脱开。

实施例4。在实施例1、3的基础上,增设排浓水箱。在RO反渗透膜滤胆或NF纳滤膜滤胆24排浓水口连接的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6的出水管路连接排浓水箱,用于存储RO反渗透膜滤胆或NF纳滤膜滤胆24排浓水口排出的“浓水”。

作为实施例4的第一种模式,排浓水箱设置连接排放阀的排放管路,并将该排放阀设在维修模块上并设置相应的排放对接管路。既可以设置一个连接排放阀进水管路的同向对接水口7,与机座1上排浓水箱排放管路对应处的一个同向对接水口3a密封对接;也可以设置两个同向对接水口7,与机座1上排浓水箱排放管路的两个同向对接水口3a密封对接。维修模块4通过紧固装置5固定在机座1上。脱开紧固装置5,使该维修模块4与机座1分离;维修模块4上的各相关同向对接水口7,与机座1上的各相关同向对接水口3a的密封连接也一同相应脱开。

作为实施例4的第二种模式,设置回水阀及回水管路,其前端连接排浓水箱的回水口,其后端连接前过滤通道。将该回水阀设在维修模块上并设置相应的回水对接管路,并设置两个同向对接水口7,与机座1上排浓水箱回水管路的两个同向对接水口3a密封对接。该回水阀既可以是单向过水的逆止阀,也可以是与前过滤通道进水电控阀18联动的回水电控阀。增压泵14将排浓水箱内的“浓水”抽入前过滤通道再次利用。对于设置逆止阀的回水管路,增压泵14将排浓水箱内的“浓水”汇同机座进水管路1a的自来水一同压入前置滤胆21、22、23,并压入RO反渗透膜滤胆或NF纳滤膜滤胆24制水。对于设置与前过滤通道进水电控阀18联动的回水电控阀及回水管路,回水电控阀导通的同时关闭前过滤通道进水电控阀18。增压泵14将排浓水箱内的“浓水”抽入前置滤胆21、22、23,并压入RO反渗透膜滤胆或NF纳滤膜滤胆24制水。当排浓水箱内水位较低时,回水电控阀关闭,同时开通前过滤通道进水电控阀18继续制水。

将该回水阀设在维修模块上并设置相应的回水对接管路,并设置两个同向对接水口7,与机座1上回水对接管路的两个同向对接水口3a密封对接。维修模块4通过紧固装置5固定在机座1上。脱开紧固装置5,使该维修模块4与机座1分离;维修模块4上的各相关同向对接水口7,与机座1上的各相关同向对接水口3a的密封连接也一同相应脱开。

实施例5。实施例5是最优实施例。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在排浓水箱的高处设置带溢流阀的溢流管路,并将该溢流阀设在维修模块上并设置相应的溢流对接管路:设置一个连接溢流阀进水管路的同向对接水口7,与机座1上排浓水箱溢流管路对应处的一个同向对接水口3a密封对接。维修模块4通过紧固装置5固定在机座1上。脱开紧固装置5,使该维修模块4与机座1分离;维修模块4上的各相关同向对接水口7,与机座1上的各相关同向对接水口3a的密封连接也一同相应脱开。此例,设置在维修模块4上的过水控制部件包括进水电控阀、排水电控阀、回水电控阀、阀溢流电控阀或高、低水压控制开关、流量传感器、增压泵、膜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紫外线杀菌器十个部件。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增加一个组合式对接腔体,或以组合式对接腔体取代前面所述十个过水控制部件中的任意一个过水控制部件。

实施例6。在实施例1-5的基础上,在机器的维修模块通过紧固装置5固定在机座1上,维修模块上的各过水控制部件中,至少有一个过水控制部件一是由设置过水管路接口的管路过水结构和由盖板及电控装置组成的盖板装置组合构成,如过水电控阀或水压控制开关。对于过水电控阀(包括前面提及的各类电控阀)或水压控制开关(包括高、低压开关),机座过滤通道通过过水管路接口的连通管路过水结构,并在管路过水结构上另设置与盖板装置连接配合的同向对接水口;维修模块与机座各自的同向对接水口之间的密封对接模式实为由盖板及电控装置组成的盖板装置与管路过水结构上同向对接水口的密封对接模式:具体结构为盖板装置与管路过水结构接触配合,与电控装置联动的密封活 动件与管路过水结构上另设置的同向对接水口密封插接配合:对于过水电控阀,该密封活动件与电磁阀芯联动,导通或关闭管路过水结构上的同向对接水口;对于水压控制开关,该密封活动件受管路过水结构上同向对接水口内水压的作用移动,触发位于另一侧的微动开关触头动作相应改变水压控制开关的状态。维修模块通过紧固装置与机座连接构成一体,将盖板装置密封固定在管路过水结构上并构成管路过水结构和盖板装置之间同向对接水口的密封连接;脱开紧固装置,使该维修模块与机座分离,管路过水结构和盖板装置之间同向对接水口的密封对接结构相应脱开,继而更换维修模块上的盖板装置,通过更换过水控制部件中易损的盖板装置,并保留不易损坏的管路过水结构模式降低维修成本。需要说明的是,盖板装置固定在维修模块上,再通过紧固装置将维修模块固定在机座上。继而实现管路过水结构和盖板装置之间同向对接水口的密封对接。

当维修模块上的各过水控制部件中,需要将组合式对接腔体设置成可密封插接同向对接水口的盖板装置时,将组合式对接腔体的壳体一作为管路过水结构固定在机座上,并通过过水管路接口连接机座过滤通道相应处,组合式对接腔体的壳体二作为盖板装置固定定在维修模块上,两壳体密封对接处构成同向对接水口的密封对接结构。维修模块与机座之间同向对接水口的密封对接模式为盖板装置与管路过水结构上同向对接水口的密封对接模式:维修模块通过紧固装置与机座连接构成一体,将盖板装置密封固定在管路过水结构上并构成管路过水结构和盖板装置之间同向对接水口的密封连接;脱开紧固装置,使该维修模块与机座分离,盖板装置和管路过水结构之间同向对接水口的密封对接结构相应脱开,继而更换组合式对接腔体内置的滤料层裸胆或内置的插接式膜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

以此类推,还可以将作为过水控制部件之一的的流量传感器设置成与组合式对接腔体相同或相似的可密封插接同向对接水口的盖板装置结构,其中固定在维修模块上的可密封插接装置为盖板装置。脱开紧固装置,使该维修模块与机座分离,盖板装置和管路过水结构之间同向对接水口的密封对接结构相应脱开,继而更换流量传感器内的转子装置。

在本案中,维修模块与机座各自的同向对接水口之间的密封对接模式实为由盖板及电控装置组成的盖板装置与管路过水结构上同向对接水口密封对接的盖板装置被广义上视为设置带“堵头”的“同向对接水口”,与管路过水结构上同向对接水口密封插接配合。就本案而言,由固定在维修模块上的盖板装置与管路过水结构上同向对接水口的密封对接模式与固定在维修模块上的对接管路与机座各自的同向对接水口之间的密封对接模式的作用是相同的,即在满足相应过水控制部件正常运行的前提下,随维修模块一起卸下。因此,本案中所述的“该维修模块上设置对应连接各过水控制部件过水管路接口的对接管路;各对接管路的内端水口分别连接各过水控制部件过水管路接口,其外端水口具有 相同的朝向构成同向对接水口”的内容中,包括维修模块设置“具有广义上视为设置带“堵头”的“同向对接水口””的盖板装置。此时,维修模块与机座各自的同向对接水口之间的密封对接模式,就是盖板装置与管路过水结构上同向对接水口的密封对接模式。

除过水控制部件一外,另外一个过水控制部件二可以是过水电控阀或水压控制开关或流量传感器或增压泵或膜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或紫外线杀菌器或组合式对接腔体七者中的一个部件;在脱开维修模块时,随维修模块一起脱开的过水控制部件二既可以是整体脱开,也可以是只脱开盖板装置。

以此类推。维修模块除过水控制部件一外,还可以分别再依次设置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个过水控制部件,相应构成连接固定三过水控制部件的维修模块,并通过紧固装置与机座连接构成一体,同时将各过水控制部件连通机座过滤通道的各相应处。除上面所述的过水控制部件一外,其他各过水控制部件是什么部件并不影响本实施例的实施。

在上述1-6个实施例中,设置在维修模块4上的过水控制部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其上限不限于实施例5所列的十个控制部件,如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净水电控阀,或者相关过水控制部件重复使用,相关原理相同不再重复。

在上述1-6个实施例中,当采用设置排水电控阀的下置机座时,滤胆位于机座上方;排水电控阀和维修模块位于下置机座的下方。固定在维修模块上的排水电控阀进、出水端分别连接相应对接管路的两个内端水口。维修模块对接管路的两个外端水口,或者设置两个同向对接水口与机座排放管路的两个相应的同向水口密封对接;或者采用对应进水端的一个同向对接水口与机座排放管路的同向水口密封对接,另一个对应出水端的外端水口直接连接排放管路,从而降低排水电控阀后端的高度以便于排水。

在上述1-6个实施例中,过水控制部件至少是过水电控阀或水压控制开关或流量传感器或增压泵或膜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或紫外线杀菌器或组合式对接腔体七者之一的部件,其中,过水电控阀包括进水电控阀、排水电控阀、回水电控阀、阀溢流电控阀,另外,过水电控阀还包括位于过滤通道末端的净水电控阀;水压控制开关包括设置进、出水两个过水管路接口的高水压控制开关,以及设置一个过水管路接口的低水压控制开关。所述的2-10个过水控制部件包括上述控制部件,而且控制部件的数量上限不限于10个,也不要求所列的各种控制部件同时使用,另外,也不限制同一种控制部件多处使用。

在上述1-6个实施例中,所述维修模块还设置与紧固装置连接配合的紧固结构;相应的紧固装置或是紧固标准件,或是活动卡接装置,或是活动压板装置。其中,紧固标准件或是与螺母螺纹连接配合的螺栓,或是与螺钉孔连接配合的螺钉,或是与销孔插接配合的销件;活动卡接装置包括一端插接另一端弹 性卡接的卡接结构,以及一端插接另一端以紧固标准件固定的卡接结构。活动压板装置是借助于紧固标准件将压板与机座连接并轴向限位,再通过压板的转动将维修模块4固定在机座上。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的位于维修模块4上各条对接管路一端或两端的对接水口具有相同的朝向构成同向对接水口,即维修模块4上的对接水口的轴线平行、朝向相同,并且一同密封连接或一同脱开。当维修模块4上的同向对接水口7与机座上对应设置的同向对接水口3a密封对接时,两对接的同向对接水口的轴线重合。

在上述1-6个实施例中,过水电控阀、高压开关16、低压开关19均设置管路过水结构11、盖板10、电控装置17,由盖板10、电控装置17组成盖板装置。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设置及盖板安装螺钉孔9并与螺钉8连接配合,将电控装置17及盖板10与管路过水结构11连接配合。盖板安装螺钉孔9既可以设置在管路过水结构11用于整体更换整体过水控制部件,也可以设置在机座上用于更换过水控制部件的盖板装置。

在上述1-6个实施例中进,对于需要竖直向上即正装模式的控制部件,如作为控制部件之一的过水电控阀,包括进水电控阀、出水(排水)电控阀,所述对接管路的同向对接水口7与包括过水电控阀在内的竖直正装控制部件的朝向相同,从而保证在采用下置维修模块对接管路及朝上的同向对接水口7与上置的过滤通道各相应处朝下的同向对接水口3a密封对接模式时,作为控制部件之一的过水电控阀的正常运行状态处于盖板装置在上、管路过水结构11在下的正装模式。此时,螺钉8由上向下将电控装置17及盖板10固定在管路过水结构11上。过水电控阀与下置维修模块上、下连接固定,只有先向下卸下下置维修模块并脱开朝上的同向对接水口7与上置机座过滤通道各相应处朝下的同向对接水口3a密封对接后,才能从维修模块上再向上卸下过水电控阀。以此类推,对于其他需要竖直正装的控制部件而言,当采用下置维修模块并脱开朝上的同向对接水口7与上置的过滤通道各相应处朝下的同向对接水口3a密封对接模式时,都可以采用竖直正装控制部件与对接管路的同向对接水口7朝向相同的结构模式,卸下下置维修模块再更换需要竖直正装的控制部件。

本案中,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过水控制部件至少是过水电控阀或水压控制开关或流量传感器或增压泵或膜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或紫外线杀菌器或组合式对接腔体七者之一的部件,其中,过水电控阀包括进水电控阀、排水电控阀、回水电控阀、阀溢流电控阀,另外,过水电控阀还包括位于过滤通道末端的净水电控阀;水压控制开关包括设置进、出水两个过水管路接口的高水压控制开关,以及设置一个过水管路接口的低水压控制开关;组合式对接腔体是指或内置滤料层或膜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的可分离密封插接腔体。所述的2-10个过水控制部件包括上述控制部件,而且控制部件的数量上限不限于10个,也不要求所列的各种控制部件同时使用,另外,也不限制同一种控制部件多处使用。

过水控制部件既可以以一个过水管路接口连接机座过滤通道,也可以以二个过水管路接口连接机座过滤通道。

所述过水控制部件还包括设置过水管路接口并连接在过水通道中,或通过所在处过水管路中水压或水流变化过程作为驱动来源产生电信号,或对所在处过水管路中水流进行控制改变该水流的运行状态,并且该过水控制部件的拆卸影响过滤通道中相关过水管路连通的过水装置。

在上述连接固定各过水控制部件的维修模块通过紧固装置与机座连接固定,各相关过水控制部件与机座过滤通道各相应处对接水口之间以相应同向对接水口一同密封对接的技术方案中,维修模块通过紧固装置与机座连接构成一体,其中:

对于需要整体更换的过水控制部件,维修模块至少固定二个及二个以上过水控制部件,并针对每个过水控制部件相应设置连接各过水控制部件过水管路接口的同向对接水口,与机座过滤通道相应处的同向对接水口密封对接结构。

对于包括带管路过水结构和盖板装置的过水控制部件,在维修过程中打算只更换有可能损坏的盖板装置的技术方案中,涉及二个及二个以上过水控制部件过水管路通道的维修模块,至少固定一个过水控制部件的盖板装置,相应的管路过水结构连通机座过滤通道。

脱开紧固装置,使该维修模块与机座分离,维修模块与机座之间同向对接水口的密封对接结构相应脱开,相关过水控制部件与机座过滤通道的相应处同向对接水口之间的密封对接结构相应脱开,继而更换维修模块上的过水控制部件或盖板装置。

作为上述1-6个实施例的改进,将所述的维修模块设置在机座过滤通道的下方,其上的多条对接管路朝上的对接水口与上置的过滤通道各相应处朝下的同向对接水口一同密封对接。例如,将过滤通道3设置在机座上,并且在机座各相应处朝下的同向对接水口;在维修模块4的多条对接管路朝上的各同向对接水口管壁外侧设置密封件15,并与上置的过滤通道各相应处朝下的同向对接水口一同密封插接接。

作为上述1-6个实施例的的进一步改进,机座还设置活动支架;该活动支架位于机座的下部,或是折叠支架或是伸缩支架;当该活动支架展开将机座的过滤通道架空后,留出脱卸紧固装置,以及该维修模块与机座分离的操作空间。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设置对应活动支架展开位置状态的卡位装置对展开的活动支架进行锁位。通常活动支架处于折叠或收缩状态,只有在维修或更换滤胆时才会展开。

作为上述1-6个实施例的改进,还包括控制导线插件装置;配套设置连线插头及插座两个零件构成的控制导线插件装置,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插接模式进行插接或:在采用两个零件分别固定在维修模块和机座上的静-静互插模式下, 当维修模块从机座上脱开时,控制导线插件装置的连线插头及插座也脱开相互之间的插接;在采用零件一固定在机座上,与其插接的另一个零件二通过导线连接维修模块上的多个过水控制部件的电控装置构成的静-动互插模式下,需要单独将控制导线插件装置的连线插头及插座分开,以便脱开控制部件的电路将控制部件从机座上分离下来。同理,也可以采用一个零件二固定在维修模块上,与其插接的另一个零件一通过导线连接机座上的控制导线构成的静-动互插模式,单独将控制导线插件装置的连线插头及插座分开,以便脱开控制部件的电路将控制部件从机座上分离下来。当需要较大的拆卸空间,或者针对不易操作的的环境,还可以采用相互插接的两个零件通过导线分别连接机座上的控制导线,以及连接维修模块上的多个过水控制部件的电控装置构成的动-动互插模式,设置较长的连接导线,单独将控制导线插件装置的连线插头及插座分开,以便脱开控制部件的电路将控制部件从机座上分离下来。

对于采用上置维修模块对接管路及朝下的同向对接水口7与下置的过滤通道各相应处朝上的同向对接水口3a密封对接模式时,固定在上维修模块上的对接管路之同向对接水口7与固定在上维修模块上的需要竖直正装的控制部件朝向相反。此时,控制部件采用竖直向上的正装连接结构,不影响与控制部件对接水口连接的上置维修模块对接管路及朝下的同向对接水口7,与机座设置的朝上同向对接水口3a密封对接模式。即便是对于作为控制部件之一的过水电控阀,也可以将其视为普通(正、反装模式下均可以正常稳定的运行)的控制部件对待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就过水电控阀而言,采用竖直向上正装的安装模式与采用竖直向下反装的安装模式的区别在于:通常电磁阀只考虑竖直向上正装情况下,阀芯受重力的影响情况下的运行参数和状态,未考虑竖直向下反装情况下,阀芯受重力的影响情况下的运行参数和状态,导致反装的电控阀不能正常稳定的运行达到导通或封闭过水水路的目的。

同理,对于其他因控制元件受重力影响需要竖直正装的控制部件,如带摆动臂或移动臂的水压控制开关而言,也存在由于控制元件受重力作用,在反装情况下不能正常稳定的运行的问题,必须竖直向上正装的情况。

此外,在采用下置维修模块对接管路及朝上的同向对接水口7与上置的过滤通道各相应处朝下的同向对接水口3a密封对接模式下,对于经过专门针对控制元件重力处理后的控制部件(包括专门设置驱动参数及复位回弹力参数的过水电控阀)也可以采用竖直向下的反装模式,作为控制部件之一的过水电控阀的正常运行状态处于盖板装置在下、管路过水结构11在上的反装模式。

鉴于净水器所涉及的过水控制部件都是常规部件,与本案有关的只是各过水控制部件过水管路接口分别连接维修模块上设置对应连接各过水控制部件过水管路接口的对接管路的内端水口,并且其外端水口具有相同的朝向构成同向对接水口,与机座过滤通道各相应处设置相应朝向的同向对接水口一同密封对 接。因此,本案不再进一步重复对竖直向上正装或竖直向下反装过水控制部件的工作原理展开说明。

在此基础上,对于采用侧装的维修模块4对接管路及水平的对接水口7与机座的过滤通道各相应处水平的同向对接水口3a密封对接模式时,所述多条对接管路的同向对接水口与盖板安装螺钉孔朝向相互垂直,从而保证作为控制部件之一的过水电控阀处于正装的正常运行状态。

作为上述各实施例的更进一步改进,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在所述维修模块还至少设置一个对应过水控制部件的窗口和相应的活动板装置,以及将活动板装置固定在维修模块上的活动板紧固装置;固定在活动板装置上的过水控制部件或是整体或是可密封插接同向对接水口的盖板装置部分;每个活动板装置与机座过滤通道各相应处之间至少设置一个同向对接水口密封对接结构;脱开活动板紧固装置,使活动板装置与维修模块分离,固定在活动板装置上的过水控制部件或整体或盖板装置部分与机座过滤通道对应设置同向对接水口之间的密封对接结构也相应脱开。既可以卸下活动板装置,脱开相应的一个过水控制部件,也可以卸下维修模块将固定在该维修模块上的过水控制部件,连同固定在活动板装置上的过水控制部件或过水控制部件的盖板装置一同脱开,从而增加维修操作的灵活性,简化维修模块上过水控制部件对接管路与机座过滤通道密封插接操作难度。同时,也便于过水控制部件及其过水管路的布设,为设计紧凑的机座,以及维修模块提供技术手段。针对动作频率较高、容易损坏的过水控制部件,如进水电控阀、高、低压开关、流量传感器,以及5时PP滤芯的组合式对接腔体,在维修模块上相应设置单独或专门的窗口和相应的活动板装置。

在此基础上,每个活动板装置固定的过水控制部件还可以增至多个,如2、3、4、5个,分别对应构成每个活动板装置固定3、4、5、6个过水控制部件,并在实施例1-6的基础上,相应设置活动板装置与机座过滤通道对应处之间同向对接水口的密封对接结构;脱开活动板紧固装置,使活动板装置及过水控制部件与维修模块分离,活动板装置与机座各自的同向对接水口之间的密封连接也相应脱开。此时,增加的过水控制部件既可以包括过水控制部件整体,也可以包括过水控制部件的盖板装置。

作为上述1-6个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一台机器既可以设置一个维修模块与机座对应,也可以设置多个维修模块与一个机座对应。另外,每个维修模块上还可以至少设置一个窗口和活动板装置。

在上述连接固定各过水控制部件的维修模块通过紧固装置与机座连接固定,各相关过水控制部件与机座过滤通道各相应处对接水口之间以相应同向对接水口一同密封对接的技术方案基础上,维修模块还至少设置一个对应过水控制部件的窗口和相应的活动板装置。活动板装置通过活动板紧固装置与维修模块连接构成一体,其中:

对于每个需要整体更换的过水控制部件,每个活动板装置至少固定一个过水控制部件,并相应设置连接该过水控制部件过水管路接口的同向对接水口,活动板装置通过活动板紧固装置与维修模块连接固定的同时,活动板装置与机座过滤通道相应处的同向对接水口密封对接。

对于包括带管路过水结构和盖板装置的过水控制部件,在维修过程中打算只更换有可能损坏的盖板装置的技术方案中,相关活动板装置至少固定一个过水控制部件的盖板装置,相应设置同向对接水口的管路过水结构连通机座过滤通道。活动板装置通过活动板紧固装置与维修模块连接固定的同时,活动板装置与机座过滤通道相应处的同向对接水口密封对接。

脱开活动板紧固装置,使活动板装置与机座过滤通道对应处之间同向对接水口的密封对接结构相应脱开,继而相应更换维修模块上的过水控制部件或盖板装置或过水控制部件和盖板装置。

脱开紧固装置,维修模块与固定在其上的活动板装置一同与机座脱开。

现再以连接增压泵14及位于其后的的高压开关16与机座过滤通道的另一种连接模式为例,说明过水控制部件、活动板装置与维修模块及机座的连接关系:固定在下置维修模块上的增压泵进、出水口均为同向对接水口分别与上置机座过滤通道相应处的同向对接水口密封对接;维修模块设置一个对应过水控制部件的窗口和相应的活动板装置,固定高压开关16的该活动板装置通过活动板紧固装置与维修模块连接固定为一体。在此基础上:

高压开关1与机座过滤通道连接及脱离模式一为:可以采用将高压开关16进、出水口设置成两个竖直向上的同向对接水口,分别与上置机座过滤通道相应处的同向对接水口密封对接,将高压开关16串接在机座过滤通道中,脱开活动板紧固装置,使活动板装置与维修模块分离的同时,高压开关16整体与机座过滤通道对应处之间同向对接水口的密封对接结构也相应脱开的模式。

高压开关1与机座过滤通道连接及脱离模式二为:固定在活动板装置上的过水控制部件是可密封插接同向对接水口的盖板装置部分;由盖板及电控装置及与电控装置联动的密封活动件组成的盖板装置与固定在机座过滤通道上的管路过水结构部分另设置的同向对接水口密封插接配合:脱开活动板紧固装置,使活动板装置与维修模块分离的同时,高压开关16的盖板装置部分与机座过滤通道对应处之间同向对接水口的密封对接结构也相应脱开的模式。

此外,还可以采用固定在下置维修模块上的增压泵进水口设置为同向对接水口分别与上置机座过滤通道相应处的同向对接水口密封对接,其出水口通过软管连接位于活动板装置上高压开关16的进水管路接口,高压开关16的出水管路接口设置成竖直向上的同向对接水口,与上置机座过滤通道相应处的同向对接水口密封对接;脱开活动板紧固装置,使活动板装置与维修模块分离的同时,高压开关16整体与机座过滤通道对应处之间同向对接水口的密封对接结构 也相应脱开的模式。脱开紧固装置,使维修模块及活动板装置与机座分离的同时,增压泵14和高压开关16整体与机座过滤通道对应处之间同向对接水口的密封对接结构也相应脱开的模式。与其相似,还可以将进、出水口设置固定在机座过滤通道上的管路过水结构上,在进水口连接软管的前提下采用模式二的结构模式。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的维修模块通常采用板结构或者阶梯板结构,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在板上开槽或开孔,以便于散热或减重。另外,还可以设置加强筋构成板架结构,以增加抗折和抗变形强度。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的过水控制部件设置过水管路接口并连接在过水通道中。过水控制部件的拆卸影响过水管路的连通,以及过水管路的控制。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无论各过水控制部件采用何种过滤通道的监制模式,都是采用上述的常规控制部件进行组合配套设置,因此过水控制部件不限于上述七种类型的过水控制部件,凡是设置过水管路接口并连接在过水通道中,所在处过水管路中水压或水流变化过程作为驱动来源产生电信号,如各种水动力传感器,或者借助外力对所在处过水管路中水流进行控制改变该水流的运行状态,并且该过水控制部件的拆卸影响过水管路的连通的过水装置,都是本案中所述的过水控制部件。如以手动或电动为外力的换向阀、流量阀、减压阀。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在维修模块上的同向对接水口与机座过滤通道各相应处设置相应朝向的同向对接水口一同密封对接的两种结构模式中,优选在两者管壁之间设置密封件的密封插接模式。此时,即便在维修模块与机座之间,或是在活动板装置与维修模块之间存在间隙,也不影响维修模块上对接管路的同向对接水口与机座相应处过水管路的相应朝向同向对接水口之间的密封对接。

本案中,只是在已经确定的一种过滤通道监控运行模式下,将相关的多个过水控制部件一同设置在维修模块上,并且连接多个过水控制部件的对接管路外端水口(非过水控制部件连接端)设置成同向对接水口,与机座的相关过水管路接口密封对接与机座的相关过水管路接口密封对接。使用者通过机器设置的“自检模式”对机器的各个过水控制部件进行检测,按机器提示异常的过水控制部件,或者在厂家和经销单位的远程指导下,自行拆卸维修模块,再更换异常的过水控制部件,便完成了对机器的维修。

作为上述各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维修模块还与电控装置(未标注)连接配合;该电控装置至少包括电源或电控器或紫外灯驱动器或包括熔断丝装置在内的电路过载保护器四者之一的装置。将电控装置也固定在维修模块上,以便于拆卸更换。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案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以根据需要将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相关技术手段及原理进行重新组合派生出新的实施方案,并且同样处于本申请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