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段式双面导流污水处理方法及其污水处理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59302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专利号为ZL98121863.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双面导流式生物法污水处理方法及其污水处理设备,这种方法及设备已应用于工程实践,处理规模从10m3/d到5000m3/d不等,污水类型从低浓度的生活污水到中等浓度的屠宰加工废水再到高浓度的发酵废水(需先经厌氧处理)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该方法及设备与其它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相比具有节省占地及投资、降低运行成本、操作管理方便及出水水质稳定等优点。但仍存在以下不足:

(1)当沉降池中的30分钟污泥沉降比(SV)超过40%时,沉降区的污泥难以沉降,影响出水水质,而如果降低污泥沉降比,又会降低污水处理效率,导致为保障污水处理达标不得不增大沉降池的体积,增加投资且降低处理效率。

(2)当曝气器的曝气量较大时会引起沉降区的异常搅动,导致污泥难以沉降而影响出水水质。但减小曝气又会降低污水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处理效率高、沉降效果好且投资小的二段式双面导流污水处理方法及其污水处理设备。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二段式双面导流污水处理方法,该方法是将待处理污水送入双面导流污水处理系统中进行两段式曝气处理,所述两段式曝气处理是指将污水处理池的曝气区用隔墙分隔为前后两段式的第一曝气区和第二曝气区,在每段曝气区的底部均设置曝气器,放置于第一曝气区的污泥浓度大于第二曝气区的污泥浓度。

实现本发明污水处理方法的二段式双面导流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双面导流主处理池、设置于双面导流主处理池中的双面导流板,通过双面导流板将双面导流主处理池分隔成底部相通的前部曝气区和后部沉降区,在前部曝气区中设置有直立的隔墙,将曝气区分隔为第一曝气区和第二曝气区,在隔墙上部开设有可通过污水的孔口,在第一曝气区和第二曝气区底部设置有曝气器,放置于第一曝气区的污泥浓度大于第二曝气区的污泥浓度,在后部沉降区后端上部设置有出水堰,出水堰底部设置有将水引出的导水管。

本发明设备在曝气区隔墙孔口上可安装阀门。设置于第一曝气区的曝气器和第二曝气区的曝气器共用一根进气管或分别配置各自独立的进气管。所述双面导流主处理池的前部曝气区的池底为平底,后部沉降区的池底为从前至后逐渐升高的斜坡底。所述双面导流板由悬装于池底上方的竖直前导流板和后导流板以及位于前导流板和后导流板之间的竖直隔板组成,竖直隔板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低于前导流板和后导流板的顶端和底端从而形成倒U型污泥回流通道。

本发明将曝气区分为前后二段后,第一曝气区可提高污泥浓度,加大曝气量,第二曝气区可将污泥浓度及曝气量调节到最适合沉降区的污泥沉降效果,既保证了处理效率又满足了沉降效果,且投入极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二段式双面导流污水处理方法是将待处理污水送入双面导流污水处理系统中进行两段式曝气处理,所述两段式曝气处理是指将污水处理池的曝气区用隔墙分隔为前后两段式的第一曝气区和第二曝气区,在每段曝气区的底部均设置曝气器,放置于第一曝气区的污泥浓度大于第二曝气区的污泥浓度。

实现本发明方法的二段式双面导流污水处理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双面导流主处理池1、设置于双面导流主处理池中的双面导流板,通过双面导流板将双面导流主处理池分隔成底部相通的前部曝气区和后部沉降区3,在前部曝气区中设置有直立的隔墙4,将曝气区分隔为第一曝气区2a和第二曝气区2b,在隔墙4上部开设有可通过污水的孔口4a,在孔口上可安装阀门,也可不安装阀门。在第一曝气区2a和第二曝气区2b底部设置有曝气器5。设置于第一曝气区的曝气器和第二曝气区的曝气器可以共用一根进气管,也可以分别配置各自独立的进气管11a、11b以实现分别独立控制。放置于第一曝气区2a的污泥浓度大于第二曝气区2b的污泥浓度,第一曝气区污泥浓度高,可加大曝气量,提高处理能力和处理效果,第二曝气区可将污泥浓度及曝气量调节到最适合沉降区的污泥沉降效果。在后部沉降区3后端上部设置有出水堰6,出水堰底部设置有将水引出的导水管7。本发明所述双面导流主处理池1的前部曝气区的池底为平底,后部沉降区4的池底为从前至后逐渐升高的斜坡底。有利于污泥的沉降与回流。所述双面导流板由悬装于池底上方的竖直前导流板8a和后导流板8b以及位于前导流板和后导流板之间的竖直隔板8c组成,竖直隔板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低于前导流板和后导流板的顶端和底端从而形成倒U型污泥回流通道8d。

本发明设备工作时,通过抽水泵将待处理污水从引水管9引入双面导流主处理池1,污水在第一曝气区2a经曝气处理后,通过隔墙4上的孔口4a流入第二曝气区2b再次进行曝气处理。经二次曝气处理过的水质已基本达标,但混有活性污泥的清污混合液需要将污泥与清水分离。清污混合液在水流的作用下从导流板下流入后部沉降区3中,由于沉降区没能曝气搅动,污泥沉降于沉降区底部,当污泥上部高过导流板8b的底部时,上部污泥经双面导流板中的倒U型污泥回流通道8d回流到第二曝气区,清水则从出水堰6经底部的导水管7自动流入后续装置。多余的活性污泥可分别由设置于第一曝气区和第二曝气区底部的污泥泵12a、12b抽出池外进行脱水处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