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0559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污水中往往包括了各种泥沙等杂质,因此回收利用的时候需要将泥沙等分离处理做进一步的回收,这中间涉及到干燥、加药、消毒等处理步骤。因此,设计一种自动化较高的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是必要的。同时,初步处理的污泥与回收站(深加工)之间的距离一般较远,当污泥量比较大时,往往对输送皮带的安全性能要提出较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污水处理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多功能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分离室、污水消毒室、干燥加药室、污泥消毒室、输送皮带和污泥回收站;所述分离室的上部设置有污水进口,分离室内设置有离心机,离心机通过管道与污水进口相连;离心机的下方设置有输送平台,离心机对污水进行泥水分离,分离出的污泥由输送平台输送至干燥加药室,而分离出的水溢落到下方的污水消毒室进行消毒;所述干燥加药室内设置有干燥喷嘴和加药喷嘴,所述干燥喷嘴的干燥介质为压缩空气;从干燥加药室出来的污泥随后继续输送到污泥消毒室进行消毒,消毒后的污泥通过输送皮带输送到污泥回收站作进一步处理。

有益效果:结构简单实用,设备自动化程度较高,具有较完整的污泥污水处理流程,分离和消毒效果好,有利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输送皮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断带保护装置的机械机构整体示意图;

图4是液压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断带保护装置的正视图;

图6是断带保护装置的剖面俯视图;

图7是上楔块在两种动作情况下的运动示意图。

附图标记:驱动滚筒-9;皮带-10;托辊-11;断带保护装置-12;机架-13;拉杆-14;转轴-15;上楔块-16;第一滑槽-17;下楔块-18;楔块本体-19;凸块-20;液压缸-21;蓄能器-22;电液换向阀-23;两位三通换向电磁阀-24;泄压阀-25;液压油泵-26;有杆腔-27;无杆腔-28;溢流阀-29;第二滑槽-30;阻挡件-31;应急楔块-32;微型气缸-33;闭锁块-34;卡槽-35;接触部-36;卡合部-37;闭锁槽-38;控制阀-39;闭锁连接杆-40;软管-41;外壳-42;线圈-43;超磁致伸缩棒-44;推力杆-45;固定杆-46;分离室-100;污水消毒室-200;干燥加药室-300;污泥消毒室-400;输送皮带-500;污泥回收站-600;污水进口-700;离心机-800;输送平台-900;干燥喷嘴-1000;加药喷嘴-1100。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应用场景1:

如图1所示的一种多功能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分离室100、污水消毒室200、干燥加药室300、污泥消毒室400、输送皮带500和污泥回收站600;所述分离室100的上部设置有污水进口700,分离室100内设置有离心机800,离心机800通过管道与污水进口700相连;离心机800的下方设置有输送平台900,离心机800对污水进行泥水分离,分离出的污泥由输送平台900输送至干燥加药室300,而分离出的水溢落到下方的污水消毒室200进行消毒;所述干燥加药室300内设置有干燥喷嘴1000和加药喷嘴1100,所述干燥喷嘴1000的干燥介质为压缩空气;从干燥加药室300出来的污泥随后继续输送到污泥消毒室400进行消毒,消毒后的污泥通过输送皮带500输送到污泥回收站1100作进一步处理。

本发明结构简单实用,设备自动化程度较高,具有较完整的污泥污水处理流程,分离和消毒效果好,有利于推广应用。

优选地,所述污水消毒室200和污泥消毒室400的顶部设置有紫外灯(图中未示出),用紫外线进行消毒。

优选地,所述输送平台900为皮带式输送平台。

优选地,如图2所示,输送皮带500包括由滚筒电机驱动的驱动滚筒9、皮带10、托辊11、张紧装置和断带保护装置12,驱动滚筒9用于为皮带10提供驱动力,托辊11用于对皮带10进行承载和支撑,张紧装置采用张紧小车(现有技术,图中未示出)张紧。长距离输送皮带振动引起的最大事故之一就是断带,因此必须设置断带保护。多个断带保护装置12用于当皮带10发生断带时的保护,其包括断带执行机构、液压控制系统、多信号控制系统和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如图3所示,断带执行机构包括机架13、拉杆14、转轴15、上楔块16、第一滑槽17和下楔块18,机架13有2个且对称布置在皮带10的两侧,转轴15设置在2个机架之间,其可自由转动。第一滑槽17设置在机架13上且与皮带10之间的夹角为15°(此时即使上楔块16处于自由状态也不会沿第一滑槽17滑落,同时上楔块16沿第二滑槽30滑落时对机架13的振动力小于允许值(通过实验确定)的20%),上楔块16包括楔块本体19和设置在楔块本体19两端的凸块20,凸块20穿过第一滑槽17放置,楔块本体19(见图7)的下表面与皮带10所在平面相互平行。下楔块18设置在第一滑槽17末端的正下方且位于皮带10之下。

如图4所示,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液压缸21、蓄能器22、电液换向阀23、两位三通换向电磁阀24、泄压阀25和液压油泵26,液压缸21通过拉杆14与上楔块16相连,且拉杆14穿过转轴15。液压油泵26通过逆止阀分别与液压缸21的有杆腔27和电液换向阀23相连,蓄能器22通过电液换向阀23连接在液压油泵26的出口管道上,两位三通电磁阀24的入口与电液换向阀23相连,2个出口分别与有杆腔27和无杆腔28相连。液压缸21的有杆腔27和无杆腔28的供油管路上还分别设置有一路至无压回油的管路,该管路上分别设置有泄压阀25,泄压阀25正常时保持关闭,当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启动时打开泄压阀25(为了减小憋压的影响,拉缸14收缩时可以打开无杆腔28侧的泄压阀25泄压;反之拉杆14伸出时可以打开有杆腔27侧的泄压阀25泄压)。液压油泵26上还并联有溢流阀29。输送皮带500在正常运行过程中,蓄能器22通过电液换向阀23和两位三通换向电磁阀24向液压缸21的有杆腔27供油(图4中示出的电液换向阀23的位置为蓄能器22充油时的位置),液压缸21处于缩回状态;当发生断带时,切换两位三通换向电磁阀24的位置,蓄能器22通过电液换向阀23和两位三通换向电磁阀24向无杆腔28供油,拉杆14被推出从而带动上楔块16向下运动至第一滑槽17的末端,在上楔块16与下楔块18的共同作用下锁紧皮带10;当拉杆14需要缩回时,液压油泵26启动给有杆腔27提供压力油,同时切换电液换向阀23的位置给蓄能器22充液,当系统压力达到设定值时,液压油泵26停止运行,进入保压阶段,此时蓄能器22起到补充系统泄漏的作用。该液压控制系统在液压缸21动作时液压油泵26是不工作的,仅需在液压缸21缩回时启动液压油泵26,实现了短时工作制,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如图3、5、6所示,备用断带保护系统独立于液压控制系统,其包括第二滑槽30、阻挡件31、应急楔块32、微型气缸33、闭锁块34和超磁致拉伸系统。第二滑槽30设置在机架13上并与第一滑槽17相连通,且其位于上楔块16上止点位置(即液压缸21收缩到位时上楔块16的位置)的下方,第二滑槽30的两个侧边与上楔块16的两个侧边相互平行,并一直延伸至皮带10所在的平面上,第二滑槽30的两个侧边上还分别向外侧凸出有两个卡槽35。阻挡件31在备用断带保护系统未动作时位于第二滑槽30中,其包括接触部36和卡合部37,接触部36的上表面具有与第一滑槽17相同的倾斜角度,且与上楔块16的下表面紧密接触。卡合部37卡合在卡槽35内,且卡合部37的左端设置有与闭锁块34配合使用的闭锁槽38。由控制阀39供气的微型气缸33镶嵌固定在机架13上,微型气缸33的活塞通过闭锁连接杆40与闭锁块34相连,闭锁块34设置在机架13的中空隔层(图中未示出)内,且闭锁块34的厚度小于闭锁槽38的厚度。微型气缸33的供气管道采用带余量长度的软管41连接,用于保证上楔块16落入第二滑槽30时软管41不限制上楔块的运动。应急楔块32平行于下楔块18设置,且位于第二滑槽30的下方。超磁致拉伸系统包括外壳42、线圈43、超磁致伸缩棒44和推力杆45,外壳42通过固定杆46固定(可固定在地面或桥架上),线圈43和超磁致伸缩棒44均设置在外壳42内,且超磁致伸缩棒44套装在线圈43中。超磁致伸缩棒44的一端固接在外壳42的底壁上,另一端与推力杆45固接,推力杆45的另一端与阻挡件31的侧面固接。超磁致伸缩棒44的极限伸缩长度大于阻挡件31和凸块的厚度之和,用于保证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动作时上楔块16能顺利滑落。备用断带保护系统未动作时,线圈43中通入使得超磁致伸缩棒44伸长的定向电流(即保证磁通方向沿超磁致伸缩棒44的轴线方向即可),阻挡件31卡合在第二滑槽30中,且闭锁块34在微型气缸33的控制下插入闭锁槽38中,用于防止因超磁致拉伸系统误动作导致阻挡件31拉出而使上楔块16沿第二滑槽30误滑落。当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动作时,多信号控制器首先发送信号至控制阀39,控制阀39控制微型气缸33的活塞向外运动使得闭锁块34脱离闭锁槽38,并打开泄压阀25使得有杆腔27和无杆腔28的油压卸掉,使上楔块16处于自由状态,同时多信号控制器发送信号至线圈43的电源开关切断线圈43电流,此时超磁致伸缩棒44因为失去驱动电流而缩短,阻挡件36被拉出,上楔块16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落入第二滑槽30,并最终落到应急楔块32的上方,上楔块16和应急楔块32共同作用锁紧皮带10。由于上楔块16下落时是沿转轴15做近似微圆弧状的曲线运动,因此应急楔块32的宽度应该大于下楔块18的宽度以保证上楔块16和应急楔块32有足够的接触面积,同时第二滑槽30的宽度应该足够宽,以保证上楔块16能顺利落下并与应急楔块32接触,但是事实上由于液压缸21和拉杆14的重量相对于上楔块16的重量来说是很小的,发明人在实验中发现其实上楔块16落下的轨迹十分近似直线,落下后的位置足以保证上楔块16与应急楔块32之间有足够的接触面,而且只要上楔块16的重量足够,即使下落曲线稍有偏差,下落后在上楔块16的重量作用下也能自动调节保证上楔块16的下表面能水平接触应急楔块32。图7给出了上楔块16动作时的运动线路。

在本实施例中,(1)设计了新的液压控制系统,该液压控制系统在液压缸21动作时液压油泵26是不工作的,仅需在液压缸21缩回时启动液压油泵26,实现了短时工作制,达到了节能的效果;(2)研发了一套独立于液压控制系统的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如果单一依靠液压缸21的推力来实现上楔块16和下楔块18锁紧皮带10,虽然基本能满足断带保护的要求,但是一旦液压系统中的某个部件(例如液压缸21或者油管路)故障,输送皮带发生断带故障时将无法得到保护,尤其是发生非显性的液压控制系统故障时,运行人员不容易察觉,等到断带发生时已经来不及处理液压系统故障,这将给输送皮带的运行带来很大的潜在危害,而备用断带保护系统的设置能有效解决该问题;(3)采用超磁致拉伸系统来实现断带保护的动作,动作精准灵敏,能有效缩保护短动作时间;同时还设置了闭锁块34来防止超磁致拉伸系统的误动作,有效降低了系统的误动;第一滑槽设置在机架上且与皮带之间的夹角为15°,上楔块16沿第二滑槽30滑落时对机架13的振动力小于允许值的20%。

优选地,为了防止误判断带的发生,多信号控制器同时接收滚筒电机的电流信号、张紧装置的张力信号、张紧小车位置信号和皮带10的转速信号,当4种信号均超过各自的设定值时,发送信号至两位三通换向电磁阀24启动液压控制系统以驱动上楔块16伸出,经延时后,通过设置在上楔块16上的位移感应器接收上楔块16的位置信号,判断上楔块16仍在原位时分别发送信号至控制阀39、泄压阀25和线圈43的电源开关,启动备用断带保护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多信号来触发保护装置,同时通过位移传感器来衔接液压控制系统和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动作可靠高效。

优选地,由于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动作时上楔块16是沿近似直线的线路下落的,因此对机架13的振动较之沿第一滑槽17下落时大得多,所以做如下设置:假设共有N个断带保护装置,则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动作时先同时触发第n个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动作,其中n为奇数且n+1≤N;延时2s后,同时触发第n+1个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动作。换言之,单数项的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先动作,继而动作偶数项的备用断带保护系统,这样既满足了保护的需求,又能防止对机架13一次性的过大振动导致机架13变形甚至断裂。

在本实施例中,考虑了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动作时对机架13的振动力,采用分批动作的方式来减小振动力,既保证了保护可靠性又减小了对机架13的损坏。

应用场景2:

如图1所示的一种多功能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分离室100、污水消毒室200、干燥加药室300、污泥消毒室400、输送皮带500和污泥回收站600;所述分离室100的上部设置有污水进口700,分离室100内设置有离心机800,离心机800通过管道与污水进口700相连;离心机800的下方设置有输送平台900,离心机800对污水进行泥水分离,分离出的污泥由输送平台900输送至干燥加药室300,而分离出的水溢落到下方的污水消毒室200进行消毒;所述干燥加药室300内设置有干燥喷嘴1000和加药喷嘴1100,所述干燥喷嘴1000的干燥介质为压缩空气;从干燥加药室300出来的污泥随后继续输送到污泥消毒室400进行消毒,消毒后的污泥通过输送皮带500输送到污泥回收站1100作进一步处理。

本发明结构简单实用,设备自动化程度较高,具有较完整的污泥污水处理流程,分离和消毒效果好,有利于推广应用。

优选地,所述污水消毒室200和污泥消毒室400的顶部设置有紫外灯(图中未示出),用紫外线进行消毒。

优选地,所述输送平台900为皮带式输送平台。

优选地,如图2所示,输送皮带500包括由滚筒电机驱动的驱动滚筒9、皮带10、托辊11、张紧装置和断带保护装置12,驱动滚筒9用于为皮带10提供驱动力,托辊11用于对皮带10进行承载和支撑,张紧装置采用张紧小车(现有技术,图中未示出)张紧。长距离输送皮带振动引起的最大事故之一就是断带,因此必须设置断带保护。多个断带保护装置12用于当皮带10发生断带时的保护,其包括断带执行机构、液压控制系统、多信号控制系统和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如图3所示,断带执行机构包括机架13、拉杆14、转轴15、上楔块16、第一滑槽17和下楔块18,机架13有2个且对称布置在皮带10的两侧,转轴15设置在2个机架之间,其可自由转动。第一滑槽17设置在机架13上且与皮带10之间的夹角为14°(此时即使上楔块16处于自由状态也不会沿第一滑槽17滑落,同时上楔块16沿第二滑槽30滑落时对机架13的振动力小于允许值(通过实验确定)的22%),上楔块16包括楔块本体19和设置在楔块本体19两端的凸块20,凸块20穿过第一滑槽17放置,楔块本体19(见图7)的下表面与皮带10所在平面相互平行。下楔块18设置在第一滑槽17末端的正下方且位于皮带10之下。

如图4所示,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液压缸21、蓄能器22、电液换向阀23、两位三通换向电磁阀24、泄压阀25和液压油泵26,液压缸21通过拉杆14与上楔块16相连,且拉杆14穿过转轴15。液压油泵26通过逆止阀分别与液压缸21的有杆腔27和电液换向阀23相连,蓄能器22通过电液换向阀23连接在液压油泵26的出口管道上,两位三通电磁阀24的入口与电液换向阀23相连,2个出口分别与有杆腔27和无杆腔28相连。液压缸21的有杆腔27和无杆腔28的供油管路上还分别设置有一路至无压回油的管路,该管路上分别设置有泄压阀25,泄压阀25正常时保持关闭,当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启动时打开泄压阀25(为了减小憋压的影响,拉缸14收缩时可以打开无杆腔28侧的泄压阀25泄压;反之拉杆14伸出时可以打开有杆腔27侧的泄压阀25泄压)。液压油泵26上还并联有溢流阀29。输送皮带500在正常运行过程中,蓄能器22通过电液换向阀23和两位三通换向电磁阀24向液压缸21的有杆腔27供油(图4中示出的电液换向阀23的位置为蓄能器22充油时的位置),液压缸21处于缩回状态;当发生断带时,切换两位三通换向电磁阀24的位置,蓄能器22通过电液换向阀23和两位三通换向电磁阀24向无杆腔28供油,拉杆14被推出从而带动上楔块16向下运动至第一滑槽17的末端,在上楔块16与下楔块18的共同作用下锁紧皮带10;当拉杆14需要缩回时,液压油泵26启动给有杆腔27提供压力油,同时切换电液换向阀23的位置给蓄能器22充液,当系统压力达到设定值时,液压油泵26停止运行,进入保压阶段,此时蓄能器22起到补充系统泄漏的作用。该液压控制系统在液压缸21动作时液压油泵26是不工作的,仅需在液压缸21缩回时启动液压油泵26,实现了短时工作制,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如图3、5、6所示,备用断带保护系统独立于液压控制系统,其包括第二滑槽30、阻挡件31、应急楔块32、微型气缸33、闭锁块34和超磁致拉伸系统。第二滑槽30设置在机架13上并与第一滑槽17相连通,且其位于上楔块16上止点位置(即液压缸21收缩到位时上楔块16的位置)的下方,第二滑槽30的两个侧边与上楔块16的两个侧边相互平行,并一直延伸至皮带10所在的平面上,第二滑槽30的两个侧边上还分别向外侧凸出有两个卡槽35。阻挡件31在备用断带保护系统未动作时位于第二滑槽30中,其包括接触部36和卡合部37,接触部36的上表面具有与第一滑槽17相同的倾斜角度,且与上楔块16的下表面紧密接触。卡合部37卡合在卡槽35内,且卡合部37的左端设置有与闭锁块34配合使用的闭锁槽38。由控制阀39供气的微型气缸33镶嵌固定在机架13上,微型气缸33的活塞通过闭锁连接杆40与闭锁块34相连,闭锁块34设置在机架13的中空隔层(图中未示出)内,且闭锁块34的厚度小于闭锁槽38的厚度。微型气缸33的供气管道采用带余量长度的软管41连接,用于保证上楔块16落入第二滑槽30时软管41不限制上楔块的运动。应急楔块32平行于下楔块18设置,且位于第二滑槽30的下方。超磁致拉伸系统包括外壳42、线圈43、超磁致伸缩棒44和推力杆45,外壳42通过固定杆46固定(可固定在地面或桥架上),线圈43和超磁致伸缩棒44均设置在外壳42内,且超磁致伸缩棒44套装在线圈43中。超磁致伸缩棒44的一端固接在外壳42的底壁上,另一端与推力杆45固接,推力杆45的另一端与阻挡件31的侧面固接。超磁致伸缩棒44的极限伸缩长度大于阻挡件31和凸块的厚度之和,用于保证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动作时上楔块16能顺利滑落。备用断带保护系统未动作时,线圈43中通入使得超磁致伸缩棒44伸长的定向电流(即保证磁通方向沿超磁致伸缩棒44的轴线方向即可),阻挡件31卡合在第二滑槽30中,且闭锁块34在微型气缸33的控制下插入闭锁槽38中,用于防止因超磁致拉伸系统误动作导致阻挡件31拉出而使上楔块16沿第二滑槽30误滑落。当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动作时,多信号控制器首先发送信号至控制阀39,控制阀39控制微型气缸33的活塞向外运动使得闭锁块34脱离闭锁槽38,并打开泄压阀25使得有杆腔27和无杆腔28的油压卸掉,使上楔块16处于自由状态,同时多信号控制器发送信号至线圈43的电源开关切断线圈43电流,此时超磁致伸缩棒44因为失去驱动电流而缩短,阻挡件36被拉出,上楔块16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落入第二滑槽30,并最终落到应急楔块32的上方,上楔块16和应急楔块32共同作用锁紧皮带10。由于上楔块16下落时是沿转轴15做近似微圆弧状的曲线运动,因此应急楔块32的宽度应该大于下楔块18的宽度以保证上楔块16和应急楔块32有足够的接触面积,同时第二滑槽30的宽度应该足够宽,以保证上楔块16能顺利落下并与应急楔块32接触,但是事实上由于液压缸21和拉杆14的重量相对于上楔块16的重量来说是很小的,发明人在实验中发现其实上楔块16落下的轨迹十分近似直线,落下后的位置足以保证上楔块16与应急楔块32之间有足够的接触面,而且只要上楔块16的重量足够,即使下落曲线稍有偏差,下落后在上楔块16的重量作用下也能自动调节保证上楔块16的下表面能水平接触应急楔块32。图7给出了上楔块16动作时的运动线路。

在本实施例中,(1)设计了新的液压控制系统,该液压控制系统在液压缸21动作时液压油泵26是不工作的,仅需在液压缸21缩回时启动液压油泵26,实现了短时工作制,达到了节能的效果;(2)研发了一套独立于液压控制系统的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如果单一依靠液压缸21的推力来实现上楔块16和下楔块18锁紧皮带10,虽然基本能满足断带保护的要求,但是一旦液压系统中的某个部件(例如液压缸21或者油管路)故障,输送皮带发生断带故障时将无法得到保护,尤其是发生非显性的液压控制系统故障时,运行人员不容易察觉,等到断带发生时已经来不及处理液压系统故障,这将给输送皮带的运行带来很大的潜在危害,而备用断带保护系统的设置能有效解决该问题;(3)采用超磁致拉伸系统来实现断带保护的动作,动作精准灵敏,能有效缩保护短动作时间;同时还设置了闭锁块34来防止超磁致拉伸系统的误动作,有效降低了系统的误动;第一滑槽设置在机架上且与皮带之间的夹角为14°,上楔块16沿第二滑槽30滑落时对机架13的振动力小于允许值的22%。

优选地,为了防止误判断带的发生,多信号控制器同时接收滚筒电机的电流信号、张紧装置的张力信号、张紧小车位置信号和皮带10的转速信号,当4种信号均超过各自的设定值时,发送信号至两位三通换向电磁阀24启动液压控制系统以驱动上楔块16伸出,经延时后,通过设置在上楔块16上的位移感应器接收上楔块16的位置信号,判断上楔块16仍在原位时分别发送信号至控制阀39、泄压阀25和线圈43的电源开关,启动备用断带保护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多信号来触发保护装置,同时通过位移传感器来衔接液压控制系统和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动作可靠高效。

优选地,由于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动作时上楔块16是沿近似直线的线路下落的,因此对机架13的振动较之沿第一滑槽17下落时大得多,所以做如下设置:假设共有N个断带保护装置,则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动作时先同时触发第n个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动作,其中n为奇数且n+1≤N;延时2s后,同时触发第n+1个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动作。换言之,单数项的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先动作,继而动作偶数项的备用断带保护系统,这样既满足了保护的需求,又能防止对机架13一次性的过大振动导致机架13变形甚至断裂。

在本实施例中,考虑了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动作时对机架13的振动力,采用分批动作的方式来减小振动力,既保证了保护可靠性又减小了对机架13的损坏。

应用场景3:

如图1所示的一种多功能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分离室100、污水消毒室200、干燥加药室300、污泥消毒室400、输送皮带500和污泥回收站600;所述分离室100的上部设置有污水进口700,分离室100内设置有离心机800,离心机800通过管道与污水进口700相连;离心机800的下方设置有输送平台900,离心机800对污水进行泥水分离,分离出的污泥由输送平台900输送至干燥加药室300,而分离出的水溢落到下方的污水消毒室200进行消毒;所述干燥加药室300内设置有干燥喷嘴1000和加药喷嘴1100,所述干燥喷嘴1000的干燥介质为压缩空气;从干燥加药室300出来的污泥随后继续输送到污泥消毒室400进行消毒,消毒后的污泥通过输送皮带500输送到污泥回收站1100作进一步处理。

本发明结构简单实用,设备自动化程度较高,具有较完整的污泥污水处理流程,分离和消毒效果好,有利于推广应用。

优选地,所述污水消毒室200和污泥消毒室400的顶部设置有紫外灯(图中未示出),用紫外线进行消毒。

优选地,所述输送平台900为皮带式输送平台。

优选地,如图2所示,输送皮带500包括由滚筒电机驱动的驱动滚筒9、皮带10、托辊11、张紧装置和断带保护装置12,驱动滚筒9用于为皮带10提供驱动力,托辊11用于对皮带10进行承载和支撑,张紧装置采用张紧小车(现有技术,图中未示出)张紧。长距离输送皮带振动引起的最大事故之一就是断带,因此必须设置断带保护。多个断带保护装置12用于当皮带10发生断带时的保护,其包括断带执行机构、液压控制系统、多信号控制系统和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如图3所示,断带执行机构包括机架13、拉杆14、转轴15、上楔块16、第一滑槽17和下楔块18,机架13有2个且对称布置在皮带10的两侧,转轴15设置在2个机架之间,其可自由转动。第一滑槽17设置在机架13上且与皮带10之间的夹角为13°(此时即使上楔块16处于自由状态也不会沿第一滑槽17滑落,同时上楔块16沿第二滑槽30滑落时对机架13的振动力小于允许值(通过实验确定)的24%),上楔块16包括楔块本体19和设置在楔块本体19两端的凸块20,凸块20穿过第一滑槽17放置,楔块本体19(见图7)的下表面与皮带10所在平面相互平行。下楔块18设置在第一滑槽17末端的正下方且位于皮带10之下。

如图4所示,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液压缸21、蓄能器22、电液换向阀23、两位三通换向电磁阀24、泄压阀25和液压油泵26,液压缸21通过拉杆14与上楔块16相连,且拉杆14穿过转轴15。液压油泵26通过逆止阀分别与液压缸21的有杆腔27和电液换向阀23相连,蓄能器22通过电液换向阀23连接在液压油泵26的出口管道上,两位三通电磁阀24的入口与电液换向阀23相连,2个出口分别与有杆腔27和无杆腔28相连。液压缸21的有杆腔27和无杆腔28的供油管路上还分别设置有一路至无压回油的管路,该管路上分别设置有泄压阀25,泄压阀25正常时保持关闭,当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启动时打开泄压阀25(为了减小憋压的影响,拉缸14收缩时可以打开无杆腔28侧的泄压阀25泄压;反之拉杆14伸出时可以打开有杆腔27侧的泄压阀25泄压)。液压油泵26上还并联有溢流阀29。输送皮带500在正常运行过程中,蓄能器22通过电液换向阀23和两位三通换向电磁阀24向液压缸21的有杆腔27供油(图4中示出的电液换向阀23的位置为蓄能器22充油时的位置),液压缸21处于缩回状态;当发生断带时,切换两位三通换向电磁阀24的位置,蓄能器22通过电液换向阀23和两位三通换向电磁阀24向无杆腔28供油,拉杆14被推出从而带动上楔块16向下运动至第一滑槽17的末端,在上楔块16与下楔块18的共同作用下锁紧皮带10;当拉杆14需要缩回时,液压油泵26启动给有杆腔27提供压力油,同时切换电液换向阀23的位置给蓄能器22充液,当系统压力达到设定值时,液压油泵26停止运行,进入保压阶段,此时蓄能器22起到补充系统泄漏的作用。该液压控制系统在液压缸21动作时液压油泵26是不工作的,仅需在液压缸21缩回时启动液压油泵26,实现了短时工作制,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如图3、5、6所示,备用断带保护系统独立于液压控制系统,其包括第二滑槽30、阻挡件31、应急楔块32、微型气缸33、闭锁块34和超磁致拉伸系统。第二滑槽30设置在机架13上并与第一滑槽17相连通,且其位于上楔块16上止点位置(即液压缸21收缩到位时上楔块16的位置)的下方,第二滑槽30的两个侧边与上楔块16的两个侧边相互平行,并一直延伸至皮带10所在的平面上,第二滑槽30的两个侧边上还分别向外侧凸出有两个卡槽35。阻挡件31在备用断带保护系统未动作时位于第二滑槽30中,其包括接触部36和卡合部37,接触部36的上表面具有与第一滑槽17相同的倾斜角度,且与上楔块16的下表面紧密接触。卡合部37卡合在卡槽35内,且卡合部37的左端设置有与闭锁块34配合使用的闭锁槽38。由控制阀39供气的微型气缸33镶嵌固定在机架13上,微型气缸33的活塞通过闭锁连接杆40与闭锁块34相连,闭锁块34设置在机架13的中空隔层(图中未示出)内,且闭锁块34的厚度小于闭锁槽38的厚度。微型气缸33的供气管道采用带余量长度的软管41连接,用于保证上楔块16落入第二滑槽30时软管41不限制上楔块的运动。应急楔块32平行于下楔块18设置,且位于第二滑槽30的下方。超磁致拉伸系统包括外壳42、线圈43、超磁致伸缩棒44和推力杆45,外壳42通过固定杆46固定(可固定在地面或桥架上),线圈43和超磁致伸缩棒44均设置在外壳42内,且超磁致伸缩棒44套装在线圈43中。超磁致伸缩棒44的一端固接在外壳42的底壁上,另一端与推力杆45固接,推力杆45的另一端与阻挡件31的侧面固接。超磁致伸缩棒44的极限伸缩长度大于阻挡件31和凸块的厚度之和,用于保证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动作时上楔块16能顺利滑落。备用断带保护系统未动作时,线圈43中通入使得超磁致伸缩棒44伸长的定向电流(即保证磁通方向沿超磁致伸缩棒44的轴线方向即可),阻挡件31卡合在第二滑槽30中,且闭锁块34在微型气缸33的控制下插入闭锁槽38中,用于防止因超磁致拉伸系统误动作导致阻挡件31拉出而使上楔块16沿第二滑槽30误滑落。当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动作时,多信号控制器首先发送信号至控制阀39,控制阀39控制微型气缸33的活塞向外运动使得闭锁块34脱离闭锁槽38,并打开泄压阀25使得有杆腔27和无杆腔28的油压卸掉,使上楔块16处于自由状态,同时多信号控制器发送信号至线圈43的电源开关切断线圈43电流,此时超磁致伸缩棒44因为失去驱动电流而缩短,阻挡件36被拉出,上楔块16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落入第二滑槽30,并最终落到应急楔块32的上方,上楔块16和应急楔块32共同作用锁紧皮带10。由于上楔块16下落时是沿转轴15做近似微圆弧状的曲线运动,因此应急楔块32的宽度应该大于下楔块18的宽度以保证上楔块16和应急楔块32有足够的接触面积,同时第二滑槽30的宽度应该足够宽,以保证上楔块16能顺利落下并与应急楔块32接触,但是事实上由于液压缸21和拉杆14的重量相对于上楔块16的重量来说是很小的,发明人在实验中发现其实上楔块16落下的轨迹十分近似直线,落下后的位置足以保证上楔块16与应急楔块32之间有足够的接触面,而且只要上楔块16的重量足够,即使下落曲线稍有偏差,下落后在上楔块16的重量作用下也能自动调节保证上楔块16的下表面能水平接触应急楔块32。图7给出了上楔块16动作时的运动线路。

在本实施例中,(1)设计了新的液压控制系统,该液压控制系统在液压缸21动作时液压油泵26是不工作的,仅需在液压缸21缩回时启动液压油泵26,实现了短时工作制,达到了节能的效果;(2)研发了一套独立于液压控制系统的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如果单一依靠液压缸21的推力来实现上楔块16和下楔块18锁紧皮带10,虽然基本能满足断带保护的要求,但是一旦液压系统中的某个部件(例如液压缸21或者油管路)故障,输送皮带发生断带故障时将无法得到保护,尤其是发生非显性的液压控制系统故障时,运行人员不容易察觉,等到断带发生时已经来不及处理液压系统故障,这将给输送皮带的运行带来很大的潜在危害,而备用断带保护系统的设置能有效解决该问题;(3)采用超磁致拉伸系统来实现断带保护的动作,动作精准灵敏,能有效缩保护短动作时间;同时还设置了闭锁块34来防止超磁致拉伸系统的误动作,有效降低了系统的误动;第一滑槽设置在机架上且与皮带之间的夹角为13°,上楔块16沿第二滑槽30滑落时对机架13的振动力小于允许值的24%。

优选地,为了防止误判断带的发生,多信号控制器同时接收滚筒电机的电流信号、张紧装置的张力信号、张紧小车位置信号和皮带10的转速信号,当4种信号均超过各自的设定值时,发送信号至两位三通换向电磁阀24启动液压控制系统以驱动上楔块16伸出,经延时后,通过设置在上楔块16上的位移感应器接收上楔块16的位置信号,判断上楔块16仍在原位时分别发送信号至控制阀39、泄压阀25和线圈43的电源开关,启动备用断带保护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多信号来触发保护装置,同时通过位移传感器来衔接液压控制系统和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动作可靠高效。

优选地,由于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动作时上楔块16是沿近似直线的线路下落的,因此对机架13的振动较之沿第一滑槽17下落时大得多,所以做如下设置:假设共有N个断带保护装置,则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动作时先同时触发第n个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动作,其中n为奇数且n+1≤N;延时2s后,同时触发第n+1个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动作。换言之,单数项的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先动作,继而动作偶数项的备用断带保护系统,这样既满足了保护的需求,又能防止对机架13一次性的过大振动导致机架13变形甚至断裂。

在本实施例中,考虑了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动作时对机架13的振动力,采用分批动作的方式来减小振动力,既保证了保护可靠性又减小了对机架13的损坏。

应用场景4:

如图1所示的一种多功能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分离室100、污水消毒室200、干燥加药室300、污泥消毒室400、输送皮带500和污泥回收站600;所述分离室100的上部设置有污水进口700,分离室100内设置有离心机800,离心机800通过管道与污水进口700相连;离心机800的下方设置有输送平台900,离心机800对污水进行泥水分离,分离出的污泥由输送平台900输送至干燥加药室300,而分离出的水溢落到下方的污水消毒室200进行消毒;所述干燥加药室300内设置有干燥喷嘴1000和加药喷嘴1100,所述干燥喷嘴1000的干燥介质为压缩空气;从干燥加药室300出来的污泥随后继续输送到污泥消毒室400进行消毒,消毒后的污泥通过输送皮带500输送到污泥回收站1100作进一步处理。

本发明结构简单实用,设备自动化程度较高,具有较完整的污泥污水处理流程,分离和消毒效果好,有利于推广应用。

优选地,所述污水消毒室200和污泥消毒室400的顶部设置有紫外灯(图中未示出),用紫外线进行消毒。

优选地,所述输送平台900为皮带式输送平台。

优选地,如图2所示,输送皮带500包括由滚筒电机驱动的驱动滚筒9、皮带10、托辊11、张紧装置和断带保护装置12,驱动滚筒9用于为皮带10提供驱动力,托辊11用于对皮带10进行承载和支撑,张紧装置采用张紧小车(现有技术,图中未示出)张紧。长距离输送皮带振动引起的最大事故之一就是断带,因此必须设置断带保护。多个断带保护装置12用于当皮带10发生断带时的保护,其包括断带执行机构、液压控制系统、多信号控制系统和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如图3所示,断带执行机构包括机架13、拉杆14、转轴15、上楔块16、第一滑槽17和下楔块18,机架13有2个且对称布置在皮带10的两侧,转轴15设置在2个机架之间,其可自由转动。第一滑槽17设置在机架13上且与皮带10之间的夹角为12°(此时即使上楔块16处于自由状态也不会沿第一滑槽17滑落,同时上楔块16沿第二滑槽30滑落时对机架13的振动力小于允许值(通过实验确定)的27%),上楔块16包括楔块本体19和设置在楔块本体19两端的凸块20,凸块20穿过第一滑槽17放置,楔块本体19(见图7)的下表面与皮带10所在平面相互平行。下楔块18设置在第一滑槽17末端的正下方且位于皮带10之下。

如图4所示,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液压缸21、蓄能器22、电液换向阀23、两位三通换向电磁阀24、泄压阀25和液压油泵26,液压缸21通过拉杆14与上楔块16相连,且拉杆14穿过转轴15。液压油泵26通过逆止阀分别与液压缸21的有杆腔27和电液换向阀23相连,蓄能器22通过电液换向阀23连接在液压油泵26的出口管道上,两位三通电磁阀24的入口与电液换向阀23相连,2个出口分别与有杆腔27和无杆腔28相连。液压缸21的有杆腔27和无杆腔28的供油管路上还分别设置有一路至无压回油的管路,该管路上分别设置有泄压阀25,泄压阀25正常时保持关闭,当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启动时打开泄压阀25(为了减小憋压的影响,拉缸14收缩时可以打开无杆腔28侧的泄压阀25泄压;反之拉杆14伸出时可以打开有杆腔27侧的泄压阀25泄压)。液压油泵26上还并联有溢流阀29。输送皮带500在正常运行过程中,蓄能器22通过电液换向阀23和两位三通换向电磁阀24向液压缸21的有杆腔27供油(图4中示出的电液换向阀23的位置为蓄能器22充油时的位置),液压缸21处于缩回状态;当发生断带时,切换两位三通换向电磁阀24的位置,蓄能器22通过电液换向阀23和两位三通换向电磁阀24向无杆腔28供油,拉杆14被推出从而带动上楔块16向下运动至第一滑槽17的末端,在上楔块16与下楔块18的共同作用下锁紧皮带10;当拉杆14需要缩回时,液压油泵26启动给有杆腔27提供压力油,同时切换电液换向阀23的位置给蓄能器22充液,当系统压力达到设定值时,液压油泵26停止运行,进入保压阶段,此时蓄能器22起到补充系统泄漏的作用。该液压控制系统在液压缸21动作时液压油泵26是不工作的,仅需在液压缸21缩回时启动液压油泵26,实现了短时工作制,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如图3、5、6所示,备用断带保护系统独立于液压控制系统,其包括第二滑槽30、阻挡件31、应急楔块32、微型气缸33、闭锁块34和超磁致拉伸系统。第二滑槽30设置在机架13上并与第一滑槽17相连通,且其位于上楔块16上止点位置(即液压缸21收缩到位时上楔块16的位置)的下方,第二滑槽30的两个侧边与上楔块16的两个侧边相互平行,并一直延伸至皮带10所在的平面上,第二滑槽30的两个侧边上还分别向外侧凸出有两个卡槽35。阻挡件31在备用断带保护系统未动作时位于第二滑槽30中,其包括接触部36和卡合部37,接触部36的上表面具有与第一滑槽17相同的倾斜角度,且与上楔块16的下表面紧密接触。卡合部37卡合在卡槽35内,且卡合部37的左端设置有与闭锁块34配合使用的闭锁槽38。由控制阀39供气的微型气缸33镶嵌固定在机架13上,微型气缸33的活塞通过闭锁连接杆40与闭锁块34相连,闭锁块34设置在机架13的中空隔层(图中未示出)内,且闭锁块34的厚度小于闭锁槽38的厚度。微型气缸33的供气管道采用带余量长度的软管41连接,用于保证上楔块16落入第二滑槽30时软管41不限制上楔块的运动。应急楔块32平行于下楔块18设置,且位于第二滑槽30的下方。超磁致拉伸系统包括外壳42、线圈43、超磁致伸缩棒44和推力杆45,外壳42通过固定杆46固定(可固定在地面或桥架上),线圈43和超磁致伸缩棒44均设置在外壳42内,且超磁致伸缩棒44套装在线圈43中。超磁致伸缩棒44的一端固接在外壳42的底壁上,另一端与推力杆45固接,推力杆45的另一端与阻挡件31的侧面固接。超磁致伸缩棒44的极限伸缩长度大于阻挡件31和凸块的厚度之和,用于保证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动作时上楔块16能顺利滑落。备用断带保护系统未动作时,线圈43中通入使得超磁致伸缩棒44伸长的定向电流(即保证磁通方向沿超磁致伸缩棒44的轴线方向即可),阻挡件31卡合在第二滑槽30中,且闭锁块34在微型气缸33的控制下插入闭锁槽38中,用于防止因超磁致拉伸系统误动作导致阻挡件31拉出而使上楔块16沿第二滑槽30误滑落。当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动作时,多信号控制器首先发送信号至控制阀39,控制阀39控制微型气缸33的活塞向外运动使得闭锁块34脱离闭锁槽38,并打开泄压阀25使得有杆腔27和无杆腔28的油压卸掉,使上楔块16处于自由状态,同时多信号控制器发送信号至线圈43的电源开关切断线圈43电流,此时超磁致伸缩棒44因为失去驱动电流而缩短,阻挡件36被拉出,上楔块16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落入第二滑槽30,并最终落到应急楔块32的上方,上楔块16和应急楔块32共同作用锁紧皮带10。由于上楔块16下落时是沿转轴15做近似微圆弧状的曲线运动,因此应急楔块32的宽度应该大于下楔块18的宽度以保证上楔块16和应急楔块32有足够的接触面积,同时第二滑槽30的宽度应该足够宽,以保证上楔块16能顺利落下并与应急楔块32接触,但是事实上由于液压缸21和拉杆14的重量相对于上楔块16的重量来说是很小的,发明人在实验中发现其实上楔块16落下的轨迹十分近似直线,落下后的位置足以保证上楔块16与应急楔块32之间有足够的接触面,而且只要上楔块16的重量足够,即使下落曲线稍有偏差,下落后在上楔块16的重量作用下也能自动调节保证上楔块16的下表面能水平接触应急楔块32。图7给出了上楔块16动作时的运动线路。

在本实施例中,(1)设计了新的液压控制系统,该液压控制系统在液压缸21动作时液压油泵26是不工作的,仅需在液压缸21缩回时启动液压油泵26,实现了短时工作制,达到了节能的效果;(2)研发了一套独立于液压控制系统的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如果单一依靠液压缸21的推力来实现上楔块16和下楔块18锁紧皮带10,虽然基本能满足断带保护的要求,但是一旦液压系统中的某个部件(例如液压缸21或者油管路)故障,输送皮带发生断带故障时将无法得到保护,尤其是发生非显性的液压控制系统故障时,运行人员不容易察觉,等到断带发生时已经来不及处理液压系统故障,这将给输送皮带的运行带来很大的潜在危害,而备用断带保护系统的设置能有效解决该问题;(3)采用超磁致拉伸系统来实现断带保护的动作,动作精准灵敏,能有效缩保护短动作时间;同时还设置了闭锁块34来防止超磁致拉伸系统的误动作,有效降低了系统的误动;第一滑槽设置在机架上且与皮带之间的夹角为12°,上楔块16沿第二滑槽30滑落时对机架13的振动力小于允许值的27%。

优选地,为了防止误判断带的发生,多信号控制器同时接收滚筒电机的电流信号、张紧装置的张力信号、张紧小车位置信号和皮带10的转速信号,当4种信号均超过各自的设定值时,发送信号至两位三通换向电磁阀24启动液压控制系统以驱动上楔块16伸出,经延时后,通过设置在上楔块16上的位移感应器接收上楔块16的位置信号,判断上楔块16仍在原位时分别发送信号至控制阀39、泄压阀25和线圈43的电源开关,启动备用断带保护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多信号来触发保护装置,同时通过位移传感器来衔接液压控制系统和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动作可靠高效。

优选地,由于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动作时上楔块16是沿近似直线的线路下落的,因此对机架13的振动较之沿第一滑槽17下落时大得多,所以做如下设置:假设共有N个断带保护装置,则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动作时先同时触发第n个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动作,其中n为奇数且n+1≤N;延时2s后,同时触发第n+1个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动作。换言之,单数项的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先动作,继而动作偶数项的备用断带保护系统,这样既满足了保护的需求,又能防止对机架13一次性的过大振动导致机架13变形甚至断裂。

在本实施例中,考虑了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动作时对机架13的振动力,采用分批动作的方式来减小振动力,既保证了保护可靠性又减小了对机架13的损坏。

应用场景5:

如图1所示的一种多功能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分离室100、污水消毒室200、干燥加药室300、污泥消毒室400、输送皮带500和污泥回收站600;所述分离室100的上部设置有污水进口700,分离室100内设置有离心机800,离心机800通过管道与污水进口700相连;离心机800的下方设置有输送平台900,离心机800对污水进行泥水分离,分离出的污泥由输送平台900输送至干燥加药室300,而分离出的水溢落到下方的污水消毒室200进行消毒;所述干燥加药室300内设置有干燥喷嘴1000和加药喷嘴1100,所述干燥喷嘴1000的干燥介质为压缩空气;从干燥加药室300出来的污泥随后继续输送到污泥消毒室400进行消毒,消毒后的污泥通过输送皮带500输送到污泥回收站1100作进一步处理。

本发明结构简单实用,设备自动化程度较高,具有较完整的污泥污水处理流程,分离和消毒效果好,有利于推广应用。

优选地,所述污水消毒室200和污泥消毒室400的顶部设置有紫外灯(图中未示出),用紫外线进行消毒。

优选地,所述输送平台900为皮带式输送平台。

优选地,如图2所示,输送皮带500包括由滚筒电机驱动的驱动滚筒9、皮带10、托辊11、张紧装置和断带保护装置12,驱动滚筒9用于为皮带10提供驱动力,托辊11用于对皮带10进行承载和支撑,张紧装置采用张紧小车(现有技术,图中未示出)张紧。长距离输送皮带振动引起的最大事故之一就是断带,因此必须设置断带保护。多个断带保护装置12用于当皮带10发生断带时的保护,其包括断带执行机构、液压控制系统、多信号控制系统和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如图3所示,断带执行机构包括机架13、拉杆14、转轴15、上楔块16、第一滑槽17和下楔块18,机架13有2个且对称布置在皮带10的两侧,转轴15设置在2个机架之间,其可自由转动。第一滑槽17设置在机架13上且与皮带10之间的夹角为11°(此时即使上楔块16处于自由状态也不会沿第一滑槽17滑落,同时上楔块16沿第二滑槽30滑落时对机架13的振动力小于允许值(通过实验确定)的30%),上楔块16包括楔块本体19和设置在楔块本体19两端的凸块20,凸块20穿过第一滑槽17放置,楔块本体19(见图7)的下表面与皮带10所在平面相互平行。下楔块18设置在第一滑槽17末端的正下方且位于皮带10之下。

如图4所示,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液压缸21、蓄能器22、电液换向阀23、两位三通换向电磁阀24、泄压阀25和液压油泵26,液压缸21通过拉杆14与上楔块16相连,且拉杆14穿过转轴15。液压油泵26通过逆止阀分别与液压缸21的有杆腔27和电液换向阀23相连,蓄能器22通过电液换向阀23连接在液压油泵26的出口管道上,两位三通电磁阀24的入口与电液换向阀23相连,2个出口分别与有杆腔27和无杆腔28相连。液压缸21的有杆腔27和无杆腔28的供油管路上还分别设置有一路至无压回油的管路,该管路上分别设置有泄压阀25,泄压阀25正常时保持关闭,当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启动时打开泄压阀25(为了减小憋压的影响,拉缸14收缩时可以打开无杆腔28侧的泄压阀25泄压;反之拉杆14伸出时可以打开有杆腔27侧的泄压阀25泄压)。液压油泵26上还并联有溢流阀29。输送皮带500在正常运行过程中,蓄能器22通过电液换向阀23和两位三通换向电磁阀24向液压缸21的有杆腔27供油(图4中示出的电液换向阀23的位置为蓄能器22充油时的位置),液压缸21处于缩回状态;当发生断带时,切换两位三通换向电磁阀24的位置,蓄能器22通过电液换向阀23和两位三通换向电磁阀24向无杆腔28供油,拉杆14被推出从而带动上楔块16向下运动至第一滑槽17的末端,在上楔块16与下楔块18的共同作用下锁紧皮带10;当拉杆14需要缩回时,液压油泵26启动给有杆腔27提供压力油,同时切换电液换向阀23的位置给蓄能器22充液,当系统压力达到设定值时,液压油泵26停止运行,进入保压阶段,此时蓄能器22起到补充系统泄漏的作用。该液压控制系统在液压缸21动作时液压油泵26是不工作的,仅需在液压缸21缩回时启动液压油泵26,实现了短时工作制,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如图3、5、6所示,备用断带保护系统独立于液压控制系统,其包括第二滑槽30、阻挡件31、应急楔块32、微型气缸33、闭锁块34和超磁致拉伸系统。第二滑槽30设置在机架13上并与第一滑槽17相连通,且其位于上楔块16上止点位置(即液压缸21收缩到位时上楔块16的位置)的下方,第二滑槽30的两个侧边与上楔块16的两个侧边相互平行,并一直延伸至皮带10所在的平面上,第二滑槽30的两个侧边上还分别向外侧凸出有两个卡槽35。阻挡件31在备用断带保护系统未动作时位于第二滑槽30中,其包括接触部36和卡合部37,接触部36的上表面具有与第一滑槽17相同的倾斜角度,且与上楔块16的下表面紧密接触。卡合部37卡合在卡槽35内,且卡合部37的左端设置有与闭锁块34配合使用的闭锁槽38。由控制阀39供气的微型气缸33镶嵌固定在机架13上,微型气缸33的活塞通过闭锁连接杆40与闭锁块34相连,闭锁块34设置在机架13的中空隔层(图中未示出)内,且闭锁块34的厚度小于闭锁槽38的厚度。微型气缸33的供气管道采用带余量长度的软管41连接,用于保证上楔块16落入第二滑槽30时软管41不限制上楔块的运动。应急楔块32平行于下楔块18设置,且位于第二滑槽30的下方。超磁致拉伸系统包括外壳42、线圈43、超磁致伸缩棒44和推力杆45,外壳42通过固定杆46固定(可固定在地面或桥架上),线圈43和超磁致伸缩棒44均设置在外壳42内,且超磁致伸缩棒44套装在线圈43中。超磁致伸缩棒44的一端固接在外壳42的底壁上,另一端与推力杆45固接,推力杆45的另一端与阻挡件31的侧面固接。超磁致伸缩棒44的极限伸缩长度大于阻挡件31和凸块的厚度之和,用于保证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动作时上楔块16能顺利滑落。备用断带保护系统未动作时,线圈43中通入使得超磁致伸缩棒44伸长的定向电流(即保证磁通方向沿超磁致伸缩棒44的轴线方向即可),阻挡件31卡合在第二滑槽30中,且闭锁块34在微型气缸33的控制下插入闭锁槽38中,用于防止因超磁致拉伸系统误动作导致阻挡件31拉出而使上楔块16沿第二滑槽30误滑落。当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动作时,多信号控制器首先发送信号至控制阀39,控制阀39控制微型气缸33的活塞向外运动使得闭锁块34脱离闭锁槽38,并打开泄压阀25使得有杆腔27和无杆腔28的油压卸掉,使上楔块16处于自由状态,同时多信号控制器发送信号至线圈43的电源开关切断线圈43电流,此时超磁致伸缩棒44因为失去驱动电流而缩短,阻挡件36被拉出,上楔块16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落入第二滑槽30,并最终落到应急楔块32的上方,上楔块16和应急楔块32共同作用锁紧皮带10。由于上楔块16下落时是沿转轴15做近似微圆弧状的曲线运动,因此应急楔块32的宽度应该大于下楔块18的宽度以保证上楔块16和应急楔块32有足够的接触面积,同时第二滑槽30的宽度应该足够宽,以保证上楔块16能顺利落下并与应急楔块32接触,但是事实上由于液压缸21和拉杆14的重量相对于上楔块16的重量来说是很小的,发明人在实验中发现其实上楔块16落下的轨迹十分近似直线,落下后的位置足以保证上楔块16与应急楔块32之间有足够的接触面,而且只要上楔块16的重量足够,即使下落曲线稍有偏差,下落后在上楔块16的重量作用下也能自动调节保证上楔块16的下表面能水平接触应急楔块32。图7给出了上楔块16动作时的运动线路。

在本实施例中,(1)设计了新的液压控制系统,该液压控制系统在液压缸21动作时液压油泵26是不工作的,仅需在液压缸21缩回时启动液压油泵26,实现了短时工作制,达到了节能的效果;(2)研发了一套独立于液压控制系统的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如果单一依靠液压缸21的推力来实现上楔块16和下楔块18锁紧皮带10,虽然基本能满足断带保护的要求,但是一旦液压系统中的某个部件(例如液压缸21或者油管路)故障,输送皮带发生断带故障时将无法得到保护,尤其是发生非显性的液压控制系统故障时,运行人员不容易察觉,等到断带发生时已经来不及处理液压系统故障,这将给输送皮带的运行带来很大的潜在危害,而备用断带保护系统的设置能有效解决该问题;(3)采用超磁致拉伸系统来实现断带保护的动作,动作精准灵敏,能有效缩保护短动作时间;同时还设置了闭锁块34来防止超磁致拉伸系统的误动作,有效降低了系统的误动;第一滑槽设置在机架上且与皮带之间的夹角为11°,上楔块16沿第二滑槽30滑落时对机架13的振动力小于允许值的30%。

优选地,为了防止误判断带的发生,多信号控制器同时接收滚筒电机的电流信号、张紧装置的张力信号、张紧小车位置信号和皮带10的转速信号,当4种信号均超过各自的设定值时,发送信号至两位三通换向电磁阀24启动液压控制系统以驱动上楔块16伸出,经延时后,通过设置在上楔块16上的位移感应器接收上楔块16的位置信号,判断上楔块16仍在原位时分别发送信号至控制阀39、泄压阀25和线圈43的电源开关,启动备用断带保护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多信号来触发保护装置,同时通过位移传感器来衔接液压控制系统和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动作可靠高效。

优选地,由于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动作时上楔块16是沿近似直线的线路下落的,因此对机架13的振动较之沿第一滑槽17下落时大得多,所以做如下设置:假设共有N个断带保护装置,则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动作时先同时触发第n个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动作,其中n为奇数且n+1≤N;延时2s后,同时触发第n+1个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动作。换言之,单数项的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先动作,继而动作偶数项的备用断带保护系统,这样既满足了保护的需求,又能防止对机架13一次性的过大振动导致机架13变形甚至断裂。

在本实施例中,考虑了备用断带保护系统动作时对机架13的振动力,采用分批动作的方式来减小振动力,既保证了保护可靠性又减小了对机架13的损坏。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