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循环模式的水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91528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循环模式的水吧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人门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受到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们对水资源的质量也越来越重视,为此,越来越多的水净化技术普及到普通民用领域,相应的水净化产品也随之得到推广,在现有市面上的反渗透净水器制水时会产生大量的浓水,而这些浓水是直接排到下水道流走,这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现有技术的反渗透净水器制造商对浓水进行了处理,但大都不尽人意,申请号为201020298247.3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零排放环保型反渗透纯水机,在现有纯水机的反渗透膜废水排放口安装逆止阀,逆止阀的出水端通过水管接回自来水管。

申请号为201520072749.7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水净化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零废水排放ro机,包括第一水路及第二水路,所述第一水路包括自来水进水管、pp棉过滤器、增压泵、烧结活性炭滤芯及反渗透ro膜,所述自来水进水管与pp棉过滤器的输入端联通,所述增压泵的输入端与pp棉过滤器的输出端联通,且增压泵的输出端与反渗透ro膜联通,所述烧结活性炭滤芯位于增压泵与反渗透ro膜之间;所述反渗透ro膜的输出端与pp棉过滤器的输入端之间设有回流水管。本发明将浓水直接排放到生活用水龙头,中间没有容器承接,浓水基本全部进入反渗透系统循环,导致tds值越来越高。

综上,现有技术中当用户长时间使用纯水时,而没有打开生活水龙头时,系统中的tds没有得到排放,会越来越高。

鉴于以上原因,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循环模式的水吧系统,将净水单元与加热单元结合成为一个生活水吧,供应高品质的纯水,还可以提供热水水源,两者的结合解决了反渗透系统的浓水零排放,长时间使用纯水tds过高,ro膜的过滤效果差和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加热单元和净水单元,所述的净水单元包括ro反渗透过滤器,ro反渗透过滤器产生的浓水通过废水比进入到加热单元,加热单元的出水口与自来水水源连接,自来水水源与净水单元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的废水比与加热单元的进水口之间设置有溢流电磁阀,所述的ro反渗透过滤器与加热单元的进水口之间设置有常开电磁阀。

本发明中为了使所述的双循环模式水吧系统稳定的运行,在系统中增加了溢流电磁阀和一个常开电磁阀,系统可以为一个单纯的ro反渗透系统模式,当用户长时间使用纯水,而没有打开生活水龙头热水端时,系统中的tds没有得到排水,会越来越高,系统的tds高于设定值时,此时溢流电磁阀打开,常开电磁阀关闭,使净水单元与加热单元的结合断开,变成一个一般的净水循环过程,当系统的tds检测低于设定值时,溢流电磁阀关闭,常开电磁阀打开,系统重新回到加热单元和净水单元组合的模式进行循环。

进一步的,所述的ro反渗透过滤器设置有一个浓水出水口和一个纯水出水口。

其中,经过ro反渗透过滤器过滤的水经过纯水出水口排出,通过管路进入纯水水龙头,当用户打开纯水水龙头时,纯水流出,进入到接水容器中。

进一步的,所述的废水比并联连接有冲洗电磁阀,所述的浓水出水口出来的水可以分别经过废水比和冲洗电磁阀,所述的废水比和冲洗电磁阀不同时工作。

其中,当用户打开纯水水龙头时,制备纯水时,ro反渗透过滤器产生大量的浓水,浓水经浓水出水口排出,此时废水比打开,冲洗电磁阀关闭,浓水经过废水比进入到加热单元中,在加热单元中稀释后,经单向阀,与自来水水源汇合,参与制水循环。

当用户打开生活水龙头的热水把柄时,冲洗电磁阀打开,过滤后的水经浓水出水口流出,进入到加热单元,并从加热单元的出水口进入到生活水龙头,实现冬天热水。

进一步的,所述的净水单元还包括前置过滤器和后置过滤器,沿水流方向,所述的ro反渗透过滤器设置在前置过滤器和后置过滤器之间,所述的常开电磁阀与所述的前置过滤器并联。

进一步的,沿水流的方向,前置过滤器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前置过滤器、第二前置过滤器和第三前置过滤器,第一前置过滤器滤芯为5微米熔喷聚丙烯滤芯,第二前置过滤器滤芯为颗粒活性炭滤芯,第三前置过滤器滤芯为1微米熔喷聚丙烯滤芯,所述的后置过滤器为活性炭过滤器,所述的活性炭过滤器通过管路与纯水水龙头连接。

进一步的,ro反渗透过滤器与后置过滤器之间沿纯水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纯水单向阀、纯水端高压开关和出水dts。

进一步的,前置过滤器与ro反渗透过滤器之间沿水流的方向依次设置有低压开关、进水电磁阀、进水tds探针、温度传感器和增压泵。

其中,进水tds探针测定净水循环中的tds值的大小,当检测到tds高于设定值时,芯片组打开溢流电磁阀,同时常开电磁阀关闭,使净水单元与加热单元的结合断开,变成一个一般的净水循环过程,当系统的tds检测低于设定值时,溢流电磁阀关闭,常开电磁阀打开,系统重新回到加热单元和净水单元组合的模式进行循环。

温度传感器检测经过ro反渗透过滤器的水的温度,当检测到的温度超过设定值时,芯片组打开溢流电磁阀,同时常开电磁阀关闭,使净水单元与加热单元的结合断开,变成一个一般的净水循环过程,当检测到的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溢流电磁阀关闭,常开电磁阀打开,系统重新回到加热单元和净水单元组合的模式进行循环。

进一步的,所述的溢流电磁阀和加热单元进水口之间设置有软化过滤器。

其中软化过滤器可以减少金属离子的含量,减少对加热单元的腐蚀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的溢流电磁阀与下水道连通。

采用如上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的双循环模式的水吧系统中增加了溢流电磁阀和常开电磁阀,可以使系统处在单独的净水模式和加热与净水相结合的模式,确保了系统的稳定运行;

(2)本发明采用双循环模式使得系统中的tds不会过高,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3)本系统可以根据经过ro反渗透过滤器的水温,切换不同的循环模式,提高了ro反渗透过滤器的净化效率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本发明的双循环模式的水吧系统。

其中,1-生活水龙头、2-自来水水源、4-厨宝加热器、7-溢流电磁阀、8-冲洗电磁阀、9-温度传感器、10-第一前置过滤器、11-第二前置过滤器、12-第三前置过滤器、13-低压开关、14-进水电磁阀、15-进水tds探针、16-增压泵、18-纯水端单向阀、19-纯水端高压开关、20-出水tds探针、21-后置过滤器、22-纯水水龙头、23-废水比、24-软化过滤器、28-单向阀、29-常开电磁阀。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发明中所述的生活水龙头1具有一个热水柄和一个冷水柄,生活水龙头1出来的水为净水或者自来水,当打开生活水龙头1的热水柄流出的水为净水,当打开的生活水龙头1的冷水柄时出来的水为自来水,纯水水龙头22流出的水为纯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双循环模式的水吧系统,包括加热单元和净水单元,本发明的实施例加热单元以厨宝加热器4为例进行了解释说明,但不仅局限于此结构,也可以是其他结构的加热器,所述的加热单元通过管路与所述的净水单元连接,所述的净水单元包括ro反渗透过滤器17,ro反渗透过滤器17产生的浓水通过废水比23进入到加热单元进行稀释,稀释后的水从加热单元的出水口流出,经单向阀28与自来水水源2混合,混合后的水通过管路进入净水单元,所述的废水比23与加热单元的进水口之间设置有溢流电磁阀7,所述的ro反渗透过滤器17与加热单元的进水口之间设置有常开电磁阀29。

其中,厨宝热水器4内水的加热温度不宜设置太高,本发明设置在35-50℃之间最佳,这样在冬天低温环境下可以给ro膜的进水水源预加热,而又不会超过ro膜的工作温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ro反渗透过滤器17设置有一个浓水出水口和一个纯水出水口。经过ro反渗透过滤器17过滤的水经过纯水出水口排出,通过管路进入纯水水龙头22,当用户打开纯水水龙头22时,纯水流出,进入到接水容器中。ro反渗透过滤器17过滤产生的浓水经浓水出水口流出,当用户打开生活水龙头时,经前置过滤器和ro反渗透过滤器过滤的净水,经浓水出水口流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废水比23并联连接有冲洗电磁阀8,所述的浓水出水口出来的水可以分别经过废水比23和冲洗电磁阀8,所述的废水比23和冲洗电磁阀8不同时工作。

其中,废水比23和冲洗电磁阀8不同时打开,当废水比23打开时,冲洗电磁阀8关闭,此时的浓水经废水比23进入到加热单元,在加热单元中稀释后,经单向阀28与自来水水源2汇合,参与制水循环。当冲洗电磁阀8打开时,废水比23关闭,此时用户打开生活用水的水龙头进行工作,过滤后的水经浓水出水口流出,进入到加热单元,并从加热单元的出水口进入到生活水龙头1,实现热水的功能。

当用户打开生活水龙头1的冷水柄时,自来水水源2直接进入生活水龙头1中,从而到达用户的接水容器中。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净水单元还包括前置过滤器和后置过滤器21,ro反渗透过滤器位于前置过滤器和后置过滤器21之间的位置,其中前置过滤器包括第一前置过滤器10、第二前置过滤器11和第三前置过滤器12,第一前置过滤器10滤芯为5微米熔喷聚丙烯滤芯,第二前置过滤器11滤芯为颗粒活性炭滤芯,第三前置过滤器12滤芯为1微米熔喷聚丙烯滤芯,所述的后置过滤器21为活性炭过滤器,所述的活性炭过滤器通过管路与纯水水龙头22连接。

实施例2

当用户打开纯水水龙头22时,系统启动进水电磁阀14和增压泵16,自来水从自来水水源2进入到管路中,依次经过第一前置过滤器10、第二前置过滤器11、第三前置过滤器12,然后经低压开关13,进水电磁阀14、进水tds探针15、温度传感器9、增压泵16进入到ro反渗透过滤器17中,经过滤后的纯水从ro反渗透过滤器17的纯水出水口出来,依次经过纯水端单向阀18、纯水端高压开关19、出水tds探针20进入到后置过滤器21中,然后经纯水水龙头22流出进入到用户的接水容器中,由于在制备纯水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浓水,因此产生的浓水经过ro反渗透过滤器17的浓水出水口流出,经过废水比23、软化过滤器24,通过厨宝加热器4的进水口进入到厨宝加热器4中进行稀释,然后经厨宝加热器4的出水口流出,经过单向阀28与自来水汇合,再次进入净水单元参与循环制水。

实施例3

当用户打开生活水龙头1的热水开关,系统启动进水电磁阀14和增压泵16启动,冲洗电磁阀8打开,自来水从自来水水源1进入管路,依次经过第一前置过滤器10、第二前置过滤器11、第三前置过滤器12,然后经低压开关13,进水电磁阀14、进水tds探针15、温度传感器9、增压泵16进入到ro反渗透过滤器17中,从浓水出水口流出,经过冲洗电磁阀8、软化过滤器24,通过厨宝加热器4的进水口进入到厨宝加热器4中,在厨宝加热器4中加热,加热后的水经厨宝加热器4的出水口进入到生活水龙头28中。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用户长时间使用纯水,而没有打开生活水龙头1的热水端,系统中的tds没有得到排放,在制备纯水循环的过程中,tds越来越高,进水tds探针15检测进入ro反渗透过滤器水的tds,出水tds探针20检测从ro反渗透过滤器17中流出的水的tds,当进水tds探针15检测到进入ro反渗透过滤器17的水的tds高于设定值时,芯片组打开溢流电磁阀7,同时常开电磁阀29关闭,使净水单元与加热单元断开,变成了一个一般的净水过程,即自来水从自来水水源2进入管路中,依次经过第一前置过滤器10、第二前置过滤器11、第三前置过滤器12,然后经低压开关13,进水电磁阀14、进水tds探针15、温度传感器9、增压泵16进入到ro反渗透过滤器17中,经过滤后的纯水从ro反渗透过滤器17的纯水出水口出来,依次经过纯水端单向阀18、纯水端高压开关19、出水tds探针20进入到后置过滤器21中,然后经纯水水龙头22流出进入到用户的接水容器中,由于在制备纯水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浓水,因此产生的浓水经过ro反渗透过滤器17的浓水出水口流出,经过废水比23、软化过滤器24、常开电磁阀29,然后经低压开关13,进水电磁阀14、进水tds探针15、温度传感器9、增压泵16进入到ro反渗透过滤器17中进行循环,形成一个单独的净水过程。

当进水tds探针15检测进入ro反渗透过滤器17的水的tds低于设定值时,芯片组关闭溢流电磁阀7,同时常开电磁阀29打开,此时的加热单元和净水单元结合,进行纯水和热水的循环过程,按照实施例1和2的制水循环进行。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9测定进入ro反渗透过滤器17的水的温度,由于ro反渗透过滤器17的过滤效率与水温有关,当温度过高时,会破坏ro反渗透过滤器17的结构,降低使用寿命,当温度过低时,ro反渗透过滤器17的净水效率会明显降低,因此当温度传感器9检测到的温度超过设定值时,芯片组打开溢流电磁阀7,同时常开电磁阀29关闭,此时的净水单元和加热单元断开,变成一个一般的净水系统,即即自来水从自来水水源2进入管路中,依次经过第一前置过滤器10、第二前置过滤器11、第三前置过滤器12,然后经低压开关13,进水电磁阀14、进水tds探针15、温度传感器9、增压泵16进入到ro反渗透过滤器17中,经过滤后的纯水从ro反渗透过滤器17的纯水出水口出来,依次经过纯水端单向阀18、纯水端高压开关19、出水tds探针20进入到后置过滤器21中,然后经纯水水龙头22流出进入到用户的接水容器中,由于在制备纯水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浓水,因此产生的浓水经过ro反渗透过滤器17的浓水出水口流出,经过废水比23、软化过滤器24、常开电磁阀29,然后经低压开关13,进水电磁阀14、进水tds探针15、温度传感器9、增压泵16进入到ro反渗透过滤器17中进行循环,形成一个单独的净水过程。

当温度传感器9检测到的温度低于设定值时,芯片组关闭溢流电磁阀7,同时常开电磁阀29打开,此时的加热单元和净水单元结合,进行纯水和热水的循环过程。按照实施例1和2的制水循环进行。

上述实施例中的实施方案可以进一步组合或者替换,且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专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化和改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