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饮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41838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饮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净水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饮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品的提高,对于水质等的要求逐渐提高。在生活中不仅仅需要纯净水,还根据不同的需求需要不同温度的水,如泡茶需要开水,而直接饮用需要温水,泡奶粉或兑果汁则需要温度稍高的温水,夏天天热,需要直接饮用凉水,这样众多的要求如何符合则需要一台能够产生不同温度的引水设备,但是现有的引水设备常会出现多次烧开重复烧开的开水和阴阳水兑出的温水,亟需发明一种自然冷却或自然加热的温度和不重复烧开的开水且能同时提供A级水质的饮水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通过提出一种饮水装置。

具体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

一种饮水装置,包括饮水部件、加热部件、热交换部件和净化装置。

所述饮水部件包括开水龙头、高温温水龙头、低温温水龙头、凉水龙头和开水储存检测罐,所述开水龙头与所述开水储存检测罐的第一出口相连,所述开水储存检测罐的第二出口与所述热交换部件相连,所述开水储存检测罐的入口与所述加热部件相连;开水储存检测罐内部设置有温度检测部件,当温度低于设定的阈值时,第二出口的阀门打开,将所述开水储存检测罐中的水流入到所述热交换部件中。

所述净化装置设置有三个出口,第一出口与所述加热部件相连,第二出口与热交换部件相连,第三出口与所述凉水龙头相连。

所述加热部件用于将所述净化装置第一出口流入的水进行加热,煮沸之后流入到所述开水储存检测罐中。

所述热交换部件包括外壳和外壳内部设置的蛇形管道,所述热交换部件设置有两个入口和两个出口,第一入口与所述开水储存检测罐的第二出口相连,并将所述开水储存检测罐的第二出口流出的热水输入到所述蛇形管道中,所述蛇形管道与第一出口相连,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高温温水龙头相连,第二入口与所述净化装置的第二出口相连,并将所述净化装置的第二出口流出的净化水输入到外壳内并与所述蛇形管道内的热水进行热交换,热交换之后的水通过第二出口与所述低温温水龙头相连。

所述净化装置依次包括PP棉处理部件、第一活性炭处理部件、非晶合金颗粒处理部件、反渗透膜部件、废水排放装置和第二活性炭处理部件。

作为优选,所述PP棉处理部件包括位于下侧的入口、多个串联的PP棉滤芯以及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入口与自来水管道和增压进水管道连接,所述增压金属管道将从PP棉处理部件的第二出口流出的水经过增压后再次通入PP棉处理部件的入口,通过三通和低压开关控制增压进水管道和自来水管道的开闭,所述多个串联的PP棉滤芯以蛇形排布,在滤芯外部设置有污水流通管道,污水流通管道上设置有存污腔,所述第一出口设置于PP棉处理部件的上部。

所述PP棉处理部件的第一出口通过进水电磁阀与所述第一活性炭处理部件的入口连通。

所述第一活性炭处理部件包括壳体、入口、活性炭处理槽和出口,所述入口和出口均设置在壳体上,所述活性炭处理槽包括外腔和内槽,所述外腔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外腔为顶端开口,底端封闭的圆柱形设置,所述入口与外腔一侧的上部连接,所述出口与外腔的底端连接,所述内槽设置在所述外腔内,为多孔结构设置,内槽内设置有活性炭颗粒。

所述非晶合金颗粒处理部件包括外壳、入口、非晶颗粒处理板和出口,所述非晶颗粒处理板为多个,竖直排列在外壳内部,所述非晶颗粒处理板外部为多孔的不锈钢板,内部设置有非晶颗粒,所述非晶颗粒按原子比例为Fe69Ni12Sm0.2Tb0.8C3B6La3P6,平均粒径5~8mm;所述出口与所述反渗透膜部件的入口相连接。

所述反渗透膜部件包括外壳、反渗透膜框架和反渗透膜,所述反渗透膜设置在所述反渗透膜框架上,所述反渗透膜依次包括水处理无纺布基底支撑层、聚砜高分子多孔承托层、芳香聚酰胺超薄致密分离层以及氧化石墨烯涂层;所述氧化石墨烯涂层喷涂在所述芳香聚酰胺超薄致密分离层之上;所述反渗透膜部件设置两个出口,一个出口与所述废水排放装置连接,另一个通过所述高压开关与所述第二活性炭处理部件的入口相连接。

所述废水排放装置用于将所述反渗透膜部件排出的废水进行排放。

所述第二活性炭处理部件包括第二活性炭处理槽,所述第二活性炭处理槽内设置有活性炭混合处理剂颗粒,所述活性炭混合处理剂颗粒的组分按质量份数计为:活性炭:11~15份,淀粉:11~12份,聚丙烯酸钠:1~3份,氯化钠:1~2份,植物蛋白胨:1~2份,所述活性炭混合处理剂颗粒的平均粒径为0.6~1.0cm。

作为优选,所述PP棉滤芯为6个,其过滤孔径依次为1.2~1.5μm、1.1~1.3μm、1.0~1.2μm、0.9~1.1μm、0.8~1.0μm以及0.9~1.1μm。

作为优选,所述活性炭混合处理剂颗粒为多孔颗粒。

作为优选,所述非晶颗粒的平均粒径为6~8mm,进一步优选6.6mm。

作为优选,所述聚砜高分子多孔承托层的厚度为80~180nm,所述芳香聚酰胺超薄致密分离层的材质为均苯三甲酰胺,所述氧化石墨烯涂层的厚度为50~130nm。

作为优选,所述聚砜高分子多孔承托层的孔径为0.0001~0.0002μm。

作为优选,所述开水储存检测罐中温度检测部件的阈值设定为92~95℃。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

1,通过设置开水储存检测罐,使得开水在其中进行保温,如果温度低于阈值则会传送到换热装置中与冷水进行换热,从而既可以对这里的水进行降温从而实现温水输出,又可以对冷水进行加热,实现另一温度的温水输出,并且还可以避免阴阳水(热水冷水混合形成温水)情况的出现。并且开水储存检测罐中储存了开水,避免水一直在加热装置中重复烧开导致千滚水对于人体的伤害。

2,通过对反渗透膜的层状结构进行具体改进,使得反渗透过滤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反渗透的废水量达到最小,从而更加适应居家或楼宇对于该净水装置的应用。

3,通过对净水装置的具体部件进行设置,尤其是其中混合的活性炭设置方式以及非晶合金颗粒处理部件的具体设置,使得净水效率得到提高,整体布置方式使得在保证净水效率的情况下,减小了整体体积,使得整体饮水装置的占地面积得到保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饮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饮水装置中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1-开水龙头,12-高温温水龙头,13-低温温水龙头,14-凉水龙头,15-开水储存检测罐,2-加热部件,3-净化装置,31-PP棉处理部件,32-进水电磁阀,33-第一活性炭处理部件,34-非晶合金颗粒处理部件,35-增压泵,36-反渗透膜部件,37-废水排放装置,38-高压开关,39-第二活性炭处理部件,310-三通,311-增压进水管道,312-自来水管道,4-热交换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饮水装置,包括饮水部件、加热部件、热交换部件和净化装置。

所述饮水部件包括开水龙头、高温温水龙头、低温温水龙头、凉水龙头和开水储存检测罐,所述开水龙头与所述开水储存检测罐的第一出口相连,所述开水储存检测罐的第二出口与所述热交换部件相连,所述开水储存检测罐的入口与所述加热部件相连;开水储存检测罐内部设置有温度检测部件,当温度低于设定的阈值时,第二出口的阀门打开,将所述开水储存检测罐中的水流入到所述热交换部件中。

所述净化装置设置有三个出口,第一出口与所述加热部件相连,第二出口与热交换部件相连,第三出口与所述凉水龙头相连。

所述加热部件用于将所述净化装置第一出口流入的水进行加热,煮沸之后流入到所述开水储存检测罐中。

所述热交换部件包括外壳和外壳内部设置的蛇形管道,所述热交换部件设置有两个入口和两个出口,第一入口与所述开水储存检测罐的第二出口相连,并将所述开水储存检测罐的第二出口流出的热水输入到所述蛇形管道中,所述蛇形管道与第一出口相连,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高温温水龙头相连,第二入口与所述净化装置的第二出口相连,并将所述净化装置的第二出口流出的净化水输入到外壳内并与所述蛇形管道内的热水进行热交换,热交换之后的水通过第二出口与所述低温温水龙头相连。

所述净化装置依次包括PP棉处理部件、第一活性炭处理部件、非晶合金颗粒处理部件、反渗透膜部件、废水排放装置和第二活性炭处理部件。

所述PP棉处理部件包括位于下侧的入口、多个串联的PP棉滤芯以及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入口与自来水管道和增压进水管道连接,所述增压金属管道将从PP棉处理部件的第二出口流出的水经过增压后再次通入PP棉处理部件的入口,通过三通和低压开关控制增压进水管道和自来水管道的开闭,所述多个串联的PP棉滤芯以蛇形排布,在滤芯外部设置有污水流通管道,污水流通管道上设置有存污腔,所述第一出口设置于PP棉处理部件的上部。

所述PP棉处理部件的第一出口通过进水电磁阀与所述第一活性炭处理部件的入口连通。

所述第一活性炭处理部件包括壳体、入口、活性炭处理槽和出口,所述入口和出口均设置在壳体上,所述活性炭处理槽包括外腔和内槽,所述外腔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外腔为顶端开口,底端封闭的圆柱形设置,所述入口与外腔一侧的上部连接,所述出口与外腔的底端连接,所述内槽设置在所述外腔内,为多孔结构设置,内槽内设置有活性炭颗粒。

所述非晶合金颗粒处理部件包括外壳、入口、非晶颗粒处理板和出口,所述非晶颗粒处理板为多个,竖直排列在外壳内部,所述非晶颗粒处理板外部为多孔的不锈钢板,内部设置有非晶颗粒,所述非晶颗粒按原子比例为Fe69Ni12Sm0.2Tb0.8C3B6La3P6,平均粒径6mm;所述出口与所述反渗透膜部件的入口相连接。

所述反渗透膜部件包括外壳、反渗透膜框架和反渗透膜,所述反渗透膜设置在所述反渗透膜框架上,所述反渗透膜依次包括水处理无纺布基底支撑层、聚砜高分子多孔承托层、芳香聚酰胺超薄致密分离层以及氧化石墨烯涂层;所述氧化石墨烯涂层喷涂在所述芳香聚酰胺超薄致密分离层之上;所述反渗透膜部件设置两个出口,一个出口与所述废水排放装置连接,另一个通过所述高压开关与所述第二活性炭处理部件的入口相连接。

所述废水排放装置用于将所述反渗透膜部件排出的废水进行排放。

所述第二活性炭处理部件包括第二活性炭处理槽,所述第二活性炭处理槽内设置有活性炭混合处理剂颗粒,所述活性炭混合处理剂颗粒的组分按质量份数计为:活性炭:12份,淀粉:11.2份,聚丙烯酸钠:1.3份,氯化钠:1.2份,植物蛋白胨:1.2份,所述活性炭混合处理剂颗粒的平均粒径为0.9cm。

所述PP棉滤芯为6个,其过滤孔径依次为1.3μm、1.15μm、1.02μm、0.98μm、0.9μm以及1.01μm。

所述活性炭混合处理剂颗粒为多孔颗粒。

所述非晶颗粒的平均粒径为6.8mm。

所述聚砜高分子多孔承托层的厚度为102nm,所述芳香聚酰胺超薄致密分离层的材质为均苯三甲酰胺,所述氧化石墨烯涂层的厚度为90nm。

所述聚砜高分子多孔承托层的孔径为0.00012μm。

所述开水储存检测罐中温度检测部件的阈值设定为93℃。

实施例2

一种饮水装置,包括饮水部件、加热部件、热交换部件和净化装置。

所述饮水部件包括开水龙头、高温温水龙头、低温温水龙头、凉水龙头和开水储存检测罐,所述开水龙头与所述开水储存检测罐的第一出口相连,所述开水储存检测罐的第二出口与所述热交换部件相连,所述开水储存检测罐的入口与所述加热部件相连;开水储存检测罐内部设置有温度检测部件,当温度低于设定的阈值时,第二出口的阀门打开,将所述开水储存检测罐中的水流入到所述热交换部件中。

所述净化装置设置有三个出口,第一出口与所述加热部件相连,第二出口与热交换部件相连,第三出口与所述凉水龙头相连。

所述加热部件用于将所述净化装置第一出口流入的水进行加热,煮沸之后流入到所述开水储存检测罐中。

所述热交换部件包括外壳和外壳内部设置的蛇形管道,所述热交换部件设置有两个入口和两个出口,第一入口与所述开水储存检测罐的第二出口相连,并将所述开水储存检测罐的第二出口流出的热水输入到所述蛇形管道中,所述蛇形管道与第一出口相连,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高温温水龙头相连,第二入口与所述净化装置的第二出口相连,并将所述净化装置的第二出口流出的净化水输入到外壳内并与所述蛇形管道内的热水进行热交换,热交换之后的水通过第二出口与所述低温温水龙头相连。

所述净化装置依次包括PP棉处理部件、第一活性炭处理部件、非晶合金颗粒处理部件、反渗透膜部件、废水排放装置和第二活性炭处理部件。

作为优选,所述PP棉处理部件包括位于下侧的入口、多个串联的PP棉滤芯以及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入口与自来水管道和增压进水管道连接,所述增压金属管道将从PP棉处理部件的第二出口流出的水经过增压后再次通入PP棉处理部件的入口,通过三通和低压开关控制增压进水管道和自来水管道的开闭,所述多个串联的PP棉滤芯以蛇形排布,在滤芯外部设置有污水流通管道,污水流通管道上设置有存污腔,所述第一出口设置于PP棉处理部件的上部。

所述PP棉处理部件的第一出口通过进水电磁阀与所述第一活性炭处理部件的入口连通。

所述第一活性炭处理部件包括壳体、入口、活性炭处理槽和出口,所述入口和出口均设置在壳体上,所述活性炭处理槽包括外腔和内槽,所述外腔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外腔为顶端开口,底端封闭的圆柱形设置,所述入口与外腔一侧的上部连接,所述出口与外腔的底端连接,所述内槽设置在所述外腔内,为多孔结构设置,内槽内设置有活性炭颗粒。

所述非晶合金颗粒处理部件包括外壳、入口、非晶颗粒处理板和出口,所述非晶颗粒处理板为多个,竖直排列在外壳内部,所述非晶颗粒处理板外部为多孔的不锈钢板,内部设置有非晶颗粒,所述非晶颗粒按原子比例为Fe69Ni12Sm0.2Tb0.8C3B6La3P6,平均粒径5.3mm;所述出口与所述反渗透膜部件的入口相连接。

所述反渗透膜部件包括外壳、反渗透膜框架和反渗透膜,所述反渗透膜设置在所述反渗透膜框架上,所述反渗透膜依次包括水处理无纺布基底支撑层、聚砜高分子多孔承托层、芳香聚酰胺超薄致密分离层以及氧化石墨烯涂层;所述氧化石墨烯涂层喷涂在所述芳香聚酰胺超薄致密分离层之上;所述反渗透膜部件设置两个出口,一个出口与所述废水排放装置连接,另一个通过所述高压开关与所述第二活性炭处理部件的入口相连接。

所述废水排放装置用于将所述反渗透膜部件排出的废水进行排放。

所述第二活性炭处理部件包括第二活性炭处理槽,所述第二活性炭处理槽内设置有活性炭混合处理剂颗粒,所述活性炭混合处理剂颗粒的组分按质量份数计为:活性炭:13份,淀粉:12份,聚丙烯酸钠:2.2份,氯化钠:1份,植物蛋白胨: 2份,所述活性炭混合处理剂颗粒的平均粒径为0.8cm。

所述PP棉滤芯为6个,其过滤孔径依次为1.21μm、1.2μm、1.1μm、1.0μm、0.9μm以及1.0μm。

所述活性炭混合处理剂颗粒为多孔颗粒。

所述非晶颗粒的平均粒径为6.6mm。

所述聚砜高分子多孔承托层的厚度为96nm,所述芳香聚酰胺超薄致密分离层的材质为均苯三甲酰胺,所述氧化石墨烯涂层的厚度为80nm。

所述聚砜高分子多孔承托层的孔径为0.00019μm。

所述开水储存检测罐中温度检测部件的阈值设定为92.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