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部件清洗烘干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50222发布日期:2018-07-03 21:54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机械制造及零部件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零部件清洗烘干系统。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过程中,金属部件的利用极高,大多数的制造类企业通常都是将零部件直接用于生产加工环节,没能有效的对这些零部件进行处理,忽视了附着在这些零部件上的一些有毒有害成分和杂质,这样对后续的加工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从而影响了产品的质量,而且,这些零部件由于质量较重,即便是进行加工前的处理也有着诸多问题,例如整体的冲洗、消毒以及搬运等环节都有待提高。

该系统由多个环节组成,包括初步清洗、灭菌消毒、喷淋清洗、蒸发烘干诸多工序,将输出管道组的一端设计为多支路输出管道,这样可以将清洗液分散排出,达到对清洗池中的零件进行均匀冲洗,由于零部件的质量比较重,所以传送装置采用履带式提拉传送机作为提拉传送装置,这样可以有效地对零部件进行提升,在灭菌舱的顶部装有一个紫外线采集板,该采集板为太阳能光线收集板,能够有效地将紫外线进行筛分,在灭菌舱内部形成一个照射区域,能够对传送滚轮上的零部件进行紫外线杀菌工作,为了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喷淋后的污水会被集中收集在喷淋回收池中进行处理,由于喷淋作业时,在清洗舱中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整体舱内湿度偏高,氧气降低,对于工作人员的作业会产生一定的环境影响,故此在清洗舱的内部装有一台通风机,当舱体内的湿度过高、氧气稀薄时,可以开启该通风机对舱体内进行环境调节,以达到人工作业的要求,该系统是一种多道工序组合而成的全自动零部件清洗系统,取代了以往人工进行的作业加工,经过该系统输出的零部件污渍少、大大降低了有毒残留物,降低了人工作业的风险,节约了企业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带有灭菌消毒、喷淋清洗、蒸发烘干诸多工序的零部件全自动传送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零部件清洗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清洗液储罐、输出管道组、清洗液回收池、清洗池、传送装置、灭菌舱、传送滑道、清洗舱和蒸发舱,所述清洗液储罐上还设有提取泵,所述提取泵位于清洗液储罐的一侧,所述提取泵与清洗液储罐为固定连接,所述输出管道组位于清洗液储罐的一侧,所述输出管道组的一端与提取泵为固定连接,所述输出管道组的另一端与清洗池为固定连接,所述清洗液回收池位于清洗池的下部,所述清洗液回收池与清洗池为固定连接,所述传送装置位于清洗池的内侧,所述传送装置的一端贯穿清洗池为固定连接,所述传送装置的另一端与灭菌舱为固定连接,所述灭菌舱还设有传送滚轮和紫外线采集板,所述传送滚轮位于灭菌舱的内部,所述传送滚轮与灭菌舱为固定连接,所述传送滑道位于灭菌舱的一侧,所述传送滑道与灭菌舱为固定连接,所述紫外线采集板位于灭菌舱的上部,所述紫外线采集板与灭菌舱为固定连接,所述清洗舱位于灭菌舱的下部,所述清洗舱与灭菌舱为固定连接,所述清洗舱的内部还设有输送带、喷淋传送带、喷淋装置、喷淋回收池和通风机,所述输送带位于传送滑道的一侧,所述输送带与清洗舱为固定连接,所述喷淋传送带位于输送带的一侧,所述喷淋传送带与清洗舱为固定连接,所述喷淋装置位于喷淋传送带的上部,所述喷淋装置与清洗舱为固定连接,所述喷淋回收池位于喷淋传送带的下部,所述喷淋回收池与清洗舱为固定连接,所述通风机位于清洗舱的一侧,所述通风机与清洗舱为固定连接,所述蒸发舱位于清洗舱的一侧,所述蒸发舱与清洗舱为固定连接,所述蒸发舱还设有蒸发传送带和若干个蒸汽排放塔,所述蒸发传送带位于蒸发舱的内部,所述蒸发传送带与蒸发舱为固定连接,任意所述蒸汽排放塔位于蒸发舱的上部,所述蒸汽排放塔与蒸发舱为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输出管道组为多支路输出管道。

进一步,所述传送装置为履带式提拉传送机。

进一步,所述传送滑道为不锈钢材质。

进一步,所述紫外线采集板为太阳能光线收集板。

进一步,所述若干个蒸汽排放塔的个数为3个,并且均为不锈钢材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系统由多个环节组成,包括初步清洗、灭菌消毒、喷淋清洗、蒸发烘干诸多工序,将输出管道组的一端设计为多支路输出管道,这样可以将清洗液分散排出,达到对清洗池中的零件进行均匀冲洗,由于零部件的质量比较重,所以传送装置采用履带式提拉传送机作为提拉传送装置,这样可以有效地对零部件进行提升,在灭菌舱的顶部装有一个紫外线采集板,该采集板为太阳能光线收集板,能够有效地将紫外线进行筛分,在灭菌舱内部形成一个照射区域,能够对传送滚轮上的零部件进行紫外线杀菌工作,为了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喷淋后的污水会被集中收集在喷淋回收池中进行处理,由于喷淋作业时,在清洗舱中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整体舱内湿度偏高,氧气降低,对于工作人员的作业会产生一定的环境影响,故此在清洗舱的内部装有一台通风机,当舱体内的湿度过高、氧气稀薄时,可以开启该通风机对舱体内进行环境调节,以达到人工作业的要求,该系统是一种多道工序组合而成的全自动零部件清洗系统,取代了以往人工进行的作业加工,经过该系统输出的零部件污渍少、大大降低了有毒残留物,降低了人工作业的风险,节约了企业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其中:1、清洗液储罐2、提取泵3、输出管道组

4、清洗液回收池5、清洗池6、传送装置

7、灭菌舱8、传送滚轮9、传送滑道

10、紫外线采集板11、清洗舱12、输送带

13、喷淋传送带14、喷淋装置15、喷淋回收池

16、通风机17、蒸发舱18、蒸发传送带

19、蒸汽排放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简要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零部件清洗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清洗液储罐1、输出管道组3、清洗液回收池4、清洗池5、传送装置6、灭菌舱7、传送滑道9、清洗舱11和蒸发舱17,所述清洗液储罐1上还设有提取泵2,所述提取泵2位于清洗液储罐1的一侧,所述提取泵2与清洗液储罐1为固定连接,所述输出管道组3位于清洗液储罐1的一侧,所述输出管道组3的一端与提取泵2为固定连接,所述输出管道组3的另一端与清洗池5为固定连接,所述清洗液回收池4位于清洗池5的下部,所述清洗液回收池4与清洗池5为固定连接,所述传送装置6位于清洗池5的内侧,所述传送装置6的一端贯穿清洗池5为固定连接,所述传送装置6的另一端与灭菌舱7为固定连接,所述灭菌舱7还设有传送滚轮8和紫外线采集板10,所述传送滚轮8位于灭菌舱7的内部,所述传送滚轮8与灭菌舱7为固定连接,所述传送滑道9位于灭菌舱7的一侧,所述传送滑道9与灭菌舱7为固定连接,所述紫外线采集板10位于灭菌舱7的上部,所述紫外线采集板10与灭菌舱7为固定连接,所述清洗舱11位于灭菌舱7的下部,所述清洗舱11与灭菌舱7为固定连接,所述清洗舱11的内部还设有输送带12、喷淋传送带13、喷淋装置14、喷淋回收池15和通风机16,所述输送带12位于传送滑道9的一侧,所述输送带12与清洗舱11为固定连接,所述喷淋传送带13位于输送带12的一侧,所述喷淋传送带13与清洗舱11为固定连接,所述喷淋装置14位于喷淋传送带13的上部,所述喷淋装置14与清洗舱11为固定连接,所述喷淋回收池15位于喷淋传送带13的下部,所述喷淋回收池15与清洗舱11为固定连接,所述通风机16位于清洗舱11的一侧,所述通风机16与清洗舱11为固定连接,所述蒸发舱17位于清洗舱11的一侧,所述蒸发舱17与清洗舱11为固定连接,所述蒸发舱17还设有蒸发传送带18和若干个蒸汽排放塔19,所述蒸发传送带18位于蒸发舱17的内部,所述蒸发传送带18与蒸发舱17为固定连接,任意所述蒸汽排放塔19位于蒸发舱17的上部,所述蒸汽排放塔19与蒸发舱17为固定连接。所述输出管道组3为多支路输出管道。所述传送装置6为履带式提拉传送机。所述传送滑道9为不锈钢材质。所述紫外线采集板10为太阳能光线收集板。所述若干个蒸汽排放塔19的个数为3个,并且均为不锈钢材质。

工作方式:该系统由多个环节组成,包括初步清洗、灭菌消毒、喷淋清洗、蒸发烘干诸多工序,首先将需要清洁的零部件放入清洗池5中,然后开启清洗液储罐1侧面的提取泵2,清洗液会从清洗液储罐1中输出,并沿输出管道组3流入清洗池5中对零件进行首次冲洗,将连接于清洗池5的输出管道组3的一端设计为多支路输出管道,这样可以将清洗液分散排出,达到对清洗池5中的零件进行均匀冲洗,完成首次冲洗后的零部件会被清洗池5中的传送装置6传送到灭菌舱7中的传送滚轮8上,由于零部件的质量比较重,所以传送装置6采用履带式提拉传送机作为提拉传送装置,这样可以有效地对零部件进行提升,然后被传送到灭菌舱7内部的传送滚轮8上,由于在灭菌舱7的顶部装有一个紫外线采集板10,该采集板为太阳能光线收集板,能够有效地将紫外线进行筛分,在灭菌舱7内部形成一个照射区域,能够对传送滚轮8上的零部件进行紫外线杀菌工作,灭菌之后的零部件会被传送到灭菌舱7另外一侧的传送滑道9,零部件会沿传送滑道9进入到清洗舱11中输送带12上,接着沿传送带12掉落在喷淋传送带13上,利用喷淋传送带13上部的喷淋装置14进行冲洗作业,喷淋后的污水会被集中收集在喷淋回收池15中进行处理,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由于喷淋作业时,在清洗舱11中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整体舱内湿度偏高,氧气降低,对于工作人员的作业会产生一定的环境影响,故此在清洗舱11的内部装有一台通风机16,当舱体内的湿度过高、氧气稀薄时,可以开启该通风机16对舱体内进行环境调节,以达到人工作业的要求,接着被冲洗过后的零部件被传送到蒸发舱17中的蒸发传送带18上进行蒸发烘干作业,并且在该蒸发舱17上设有三个蒸汽排放塔19,用于对蒸发舱17中的蒸发后的水蒸气进行排放。该系统是一种多道工序组合而成的全自动零部件清洗系统,取代了以往人工进行的作业加工,经过该系统输出的零部件污渍少、大大降低了有毒残留物,降低了人工作业的风险,节约了企业成本。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