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浓度污泥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0742阅读:61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浓度污泥处理装置,属于污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物,是一种由有机残叶、细菌菌体、无机颗粒、胶体等组成的极为复杂的非均匀质体。污泥以有机物为主要成分,其特点是有机物含量高易腐化发臭、颗粒密度小,含水率高且不易脱水。污泥量通常占污水处理量的0.3-0.5%,污泥处理的基本流程为:浓缩—机械脱水—处置脱水滤饼。现有的污泥处理技术中,存在由于絮凝剂含量低、污泥本身浓度低、絮凝混合液配比不当或反应不彻底等造成泥水分离效果差的问题,从而影响出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低浓度污泥处理装置,具有节能降耗、安全环保、泥水分离效果好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低浓度污泥处理装置,包括污泥池,污泥池的底部通过刮吸泥机与生化池相连,生化池与预处理池相连,预处理池的底部设有进水管,进水管与污泥池的上部相连,污泥池还依次与混合器、一次沉淀池、带式过滤机、二次沉淀池连接成一个循环回路。

其中:

所述的一次沉淀池通过清液管与污泥池的底部相连;一次沉淀池通过进料管与带式过滤机相连。

所述的清液管的位置高于进料管的位置。

所述的混合器的底部设有加药管。

所述的带式过滤机的底部设有排渣管。

工作流程如下:

污水首先通过进水管进入预处理池内进行初步处理,再进入生化池内进行生物降解,然后通过刮吸泥机将生化池内的污泥输送至污泥池,污泥池内的上部清液又循环返回至预处理池的进水管,污泥池内的底部污泥进入混合器,同时通过混合器底部的加药管注入絮凝剂,经过絮凝处理后的污泥进入一次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一次沉淀池内的上部清液通过清液管返回至污泥池的底部,带式过滤机从低于清液管的进料管处进行进料,过滤得到的滤液进入二次沉淀池的底部,而滤渣则通过排渣管排出,二次沉淀池内的液体又通过重力流输送至污泥池的底部进行循环处理。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将二次沉淀池内的滤液从底部引入污泥池,增加了污泥池内污泥的沉降速度,减少了沉降时间,保证了絮凝所需污泥的有效含量,提高了单位时间的出泥量;

(2)带式过滤机产生的滤液、一次沉淀池分离出的上清液及污泥池的上部清液的二次回用能够满足清洁生产的需求,同时能够降低对生化池的冲击;

(3)通过选择稳定的反应层面,将一次沉淀池中的矾花通过进料管投入到带式过滤机中进行过滤,其泥水分离效果好,出泥量高;

(4)技术方案简易可行,结构简单,安全环保,运行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工艺流程图;

图中:1、进水管;2、预处理池;3、生化池;4、刮吸泥机;5、污泥池;6、加药管;7、混合器;8、一次沉淀池;9、清液管;10、进料管;11、带式过滤机;12、排渣管;13、二次沉淀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低浓度污泥处理装置,包括污泥池5,污泥池5的底部通过刮吸泥机4与生化池3相连,生化池3与预处理池2相连,预处理池2的底部设有进水管1,进水管1与污泥池5的上部相连,污泥池5还依次与混合器7、一次沉淀池8、带式过滤机11、二次沉淀池13连接成一个循环回路。其中,一次沉淀池8通过清液管9与污泥池5的底部相连;一次沉淀池8通过进料管10与带式过滤机11相连,清液管9的位置高于进料管10的位置,混合器7的底部设有加药管6,带式过滤机11的底部设有排渣管12。

工作流程如下:

污水首先通过进水管1进入预处理池2内进行初步处理,再进入生化池3内进行生物降解,然后通过刮吸泥机4将生化池3内的污泥输送至污泥池5,污泥池5内的上部清液又循环返回至预处理池2的进水管1处,污泥池5内的底部污泥进入混合器7,同时通过混合器7底部的加药管6注入絮凝剂,经过絮凝处理后的污泥进入一次沉淀池8进行泥水分离,一次沉淀池8内的上部清液通过清液管9返回至污泥池5的底部,从而增加了污泥池5内污泥的沉降速度,减少了沉降时间,保证了絮凝所需污泥的有效含量,带式过滤机11从低于清液管9的进料管10处进行进料,过滤得到的滤液进入二次沉淀池13的底部,而滤渣则通过排渣管12排出,二次沉淀池13内的液体又通过重力流输送至污泥池5的底部进行循环处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