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湿地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3357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工湿地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工湿地领域,尤其是指一种人工湿地系统。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现有人工湿地系统结构设计不理想,生活污水没有很好地再利用,而且净化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工湿地系统,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人工湿地设计不够理想,净化效果不理想等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人工湿地系统,依次包括出污区域、净化处理区域、植树区域以及储水区域,所述出污区域为人们生活区域,该人们生活区域的出污口与所述净化处理区域一端相连通,所述植树区域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用于植树的覆盖层、用于积水的积水层、防止水渗漏的防渗层以及基底层,所述净化处理区域另一端与积水层的进水口相连通,该积水层的出水口与储水区域的进口相连通,所述净化处理区域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处理池、第二处理池、第三处理池,该第一处理池设有所述出污口,并且该出污口位于其侧壁下端部上,所述第二处理池设有用于将其内的液体抽出的抽出管道,该第三处理池设有出池口,该出池口与进水口相连通。

所述第一处理池、第二处理池和第三处理池均有混凝土制成,并且第一处理池的深度小于第二处理池的深度,第二处理池的深度小于第三处理池的深度。

所述积水层包括左右间隔布置的左积水层和右积水层,所述进水口位于左积水层侧壁上,该左积水层和右积水层之间采用管道相连通,并且该管道内装设有单向阀,所述出水口位于右积水层侧壁上。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人工湿地系统设计理想,分区域化的布置,很好地利用了生活污水,利用效率高,而且净化效果理想,环环相扣,搭建成生活与生态合理化的平衡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人工湿地系统,依次包括出污区域1、净化处理区域2、植树区域3以及储水区域4,所述出污区域1为人们生活区域,该人们生活区域的出污口10与所述净化处理区域2一端相连通,所述植树区域3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用于植树的覆盖层30、用于积水的积水层、防止水渗漏的防渗层32以及基底层33,所述净化处理区域2另一端与积水层31的进水口310相连通,该积水层的出水口311与储水区域4的进口相连通,所述净化处理区域2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处理池20、第二处理池21、第三处理池22,该第一处理池20设有所述出污口10,并且该出污口10位于第一处理池20侧壁下端部上,所述第二处理池21设有用于将其内的液体抽出的抽出管道210,该第三处理池22设有出池口,该出池口与进水口310相连通。所述净化处理区域2采用三级处理池进行进化处理,处理效果理想,而且可以将第二处理池的液体通过抽出管道210抽出,对覆盖层30上的树木进行灌溉作业,综合利用效果高。

参照图1和图2。所述第一处理池20、第二处理池21和第三处理池22均有混凝土制成,并且第一处理池20的深度小于第二处理池21的深度,第二处理池21的深度小于第三处理池22的深度。采用三级梯度式的净化处理,使得净化效果更佳的理想。

参照图1和图3。所述积水层包括左右间隔布置的左积水层312和右积水层313,所述进水口310位于左积水层312侧壁上,该左积水层312和右积水层313之间采用管道314相连通,并且该管道314内装设有单向阀(图中未标出),所述出水口311位于右积水层313侧壁上。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