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3309阅读:3173来源:国知局
发酵槽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发酵槽,特别是关于一种生产沼气的发酵槽。



背景技术:

近年来绿能科技的进步,有不少人提出利用动物排泄物所产生的沼气来进行发电的构想。排泄物之所以会产生沼气,主要是排泄物里的有机成份经厌氧细菌消化分解的产物,而此过程即为发酵。因此,为了使排泄物能经历发酵过程而产生沼气,必须将排泄物放置在与外界隔绝的发酵槽中,并避免氧气进入发酵槽。

通常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发酵槽多为一建筑物,其形成有一槽部来存放排泄物。然而,由于兴建建筑的成本极高,且兴建完成后其位置及容量即难以更动。因此仅能适用于搜集一区域的排泄物,若该区域仅有少量的排泄物,而发酵槽又无法移动至其它区域继续搜集排泄物,无法发挥发酵槽的全部功能;另一方面,若该区域的排泄物过超出发酵槽的容量,超出的部分则因无法被利用而浪费。

有鉴于此,提出一种更好的改善方案,乃为此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发酵槽,其具有挠性,因此不使用时可被折叠收纳,且收纳时还可便于输送,在运用上更具弹性。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发酵槽具有:

一袋体,其形成有一封闭的内部空间;

一入口阀,其位于该袋体侧面的底端,且与该内部空间相连通;

一出口阀,其位于该袋体侧面的底端,且与该内部空间相连通;以及

一排气阀,其位于该袋体的顶面,且与该内部空间相连通。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透过以挠性材质制成的袋体,不使用时发酵 槽的体积可缩到最小,因此可便于收纳及运送。且因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在使用时才展开的特点,可事先准备有多个本实用新型的发酵槽,并依据排泄物的量展开相应数量的发酵槽来容纳排泄物,因此运用上更有弹性。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发酵槽结构简单,相较于现有技术的发酵槽为一建筑物体,不仅建置成本高,在建置完成后其位置及容量也随之固定,本实用新型的发酵槽运用上更有弹性,并可大幅降低建置现有技术的发酵槽的成本。

更进一步而言,该发酵槽更具有至少一排水阀,该至少一排水阀位于该袋体侧面,并高于该出口阀。

更进一步而言,该至少一排水阀为复数个排水阀,其分别位于不同高度。

更进一步而言,该复数个排水阀的位置于该袋体的高度方向上均分该袋体。

更进一步而言,该复数个排水阀的数量为三排水阀,且其分别位于该袋体侧面高度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及四分之三的位置。

更进一步而言,该发酵槽更具有一支撑架,该支撑架设置于该袋体侧面,并具有:

复数直杆,其直立且互相间隔排列;以及

复数横杆,其互相串接而呈一环状,并与该等直杆连接。

更进一步而言,该复数直杆与该复数横杆的数量相等,且该复数横杆分别连接于该等直杆上端。

更进一步而言,该袋体具有复数个套带,该复数个套带位于该袋体侧面,且该复数直杆及该复数横杆分别穿设于该复数个套带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标示A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发酵槽,其具有一袋体10、一入口阀20、 一出口阀30、一排气阀40、至少一排水阀50以及一支撑架60。

袋体10是以挠性材质所制成,因此在不使用时可被折叠而收纳,还可被运输至适当地点再展开使用。在本实施例中,袋体10的高度高于一公尺,但不在此限。袋体10形成有一封闭的内部空间,并具有复数个套带11,套带11位于袋体10侧面。各套带11两端固设于袋体10上,且各套带11中央与袋体10外壁面之间留有空隙。

入口阀20及出口阀30位于袋体10侧面的底端,且位于同一高度。排气阀40位于袋体10的顶面。入口阀20、出口阀30及排气阀40皆分别与袋体10的内部空间相连通。

接着请一并参考图2。至少一排水阀50位于袋体10侧面,并位于袋体10侧面上高于出口阀30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排水阀50为复数个排水阀50,其分别位于不同高度,并依据其数量于袋体10的高度方向上均分袋体10。具体而言,复数个排水阀50的数量为三排水阀50,且其分别位于袋体10侧面高度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及四分之三的位置。在其它实施例中,若为二排水阀50,可分别位于袋体10侧面高度三分之一及三分之二的位置。

在图1及图2中,入口阀20及出口阀30的位置仅为示例性说明,其可位于袋体10的同一侧(如图1所示),或可位于袋体10相对的两侧(如图2所示)。

接着请参考图1及图3。支撑架60设置于袋体10侧面,并具有复数直杆61及复数横杆62。于本实施例中,直杆61与横杆62的数量相等,但不以此为限。直杆61及横杆62分别穿设于袋体10的套带11与袋体10的外壁面之间。

直杆61为直立且互相间隔排列地分布于袋体10侧面,且直杆61的长度约等于袋体10的高度。直杆61的下端抵靠于地面。横杆62互相串接而呈一环状,并分别连接于直杆61上端。于其它实施例中,横杆62亦可连接于直杆61中央或其它部位。以此,直杆61可加强袋体10纵向的支撑力,而横杆62可加袋体10横向的支撑力,以避免因袋体10内的物质分布不均匀等因素而倾覆。

在使用时,首先将发酵槽摆放至适当位置,并将入口阀20以外的各阀门全部关闭,然后打开其中一阀门进行充气。当充气至半饱时,发酵槽会自行立起,此时将支撑架60穿设于袋体10的套带11上,完成设置。因此,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时间短,且不需要专门技术。当发酵槽设置完成后,将入口阀20与化粪池连接,透过加压帮浦把排泄物灌入袋体10内而展开袋体10,最后关闭入口阀 20。此时,袋体10内部与外界完全隔绝而形成一无氧环境,因此袋体10内部的厌氧细菌即会开始作用进行发酵,将排泄物分解成包含甲烷的沼气。在发酵完成后或是袋体10内部的压力接近极限时,可将一集气装置连接于排气阀40,将沼气由排气阀40抽出而加以利用。

而为了增加袋体10的支撑力,在袋体10填充过程或是填满后,可依序将直杆61及横杆62穿入套带11,并将直杆61及横杆62互相接合来组装支撑架60。

发酵完毕后,袋体10内部的排泄物为发生沉淀现象,因此排泄物中固态的部分会沉积在袋体10内的底部,而液态的部分会位于固态部分的上方。此时,打开对应的排水阀50即可将排泄物中液态的部分排出,并可于搜集后进行污水处理而再次利用。随后,打开出口阀30将剩余的排泄物(即固态部分)排出,即可将发酵槽再次连接化粪池进行另一次的发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发酵槽透过挠性材质制成的袋体10,不使用时发酵槽的体积可缩到最小,因此可便于收纳及运送。且因为具有在使用时才展开的特点,可事先准备有多个本实用新型的发酵槽,并依据排泄物的量展开相应数量的发酵槽来容纳排泄物,因此运用上更有弹性。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发酵槽结构简单,使用前的设置便利且迅速,可大幅降低建置建筑物型的发酵槽的施工时间及建造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应当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改变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