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金属固废和重金属污泥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3305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金属固废和重金属污泥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放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重金属固废和重金属污泥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重金属固废和重金属污泥处理过程中,重金属固废和重金属污泥中含有适量的重金属、制作水泥的填充料等物料,直接排放固废和污泥,或填埋式对自然环境、土壤和地下水造成很大的污染,现有排污装置只能对wh-17到wh-49的固废单项或其中几项处理,大多数采用直接排污或填埋,由于填埋的土地有限和矿井水预处理污泥易板结,直接排污不能将污泥排清,长期使用对排污装置造成堵塞,排污装置的维护清理非常麻烦,维修成本高,效率低,不能达到零排放,而且污泥中的许多的重金属、制作水泥的填充料等物料均可以回收再利用,现有技术中部分污泥回收再利用的装置非常简单,使用的风选机也只能将部分的重金属、制作水泥的填充料等物料分离出来,再通过填埋,或者人工进行称重打包,人工成本高,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重金属固废和重金属污泥处理系统,本重金属固废和重金属污泥处理系统采用风选机将重金属固废和重金属污泥中的多种重金属和制作水泥的物料分离出来,而且可以自动称重并自动打包,节约了人工成本,效率高;而且可以达到零排放,保护环境。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重金属固废和重金属污泥处理系统,包括风选机,所述风选机包括高压风机、风送通道、分流器、出料系统和自动称重打包机,所述高压风机的出风口与风送通道连接,所述风送通道与多个分流器连接,所述出料系统包括多个储料槽,所述储料槽的入口位于所述分流器的出口的下方,每两个所述储料槽之间通过皮带相互连接,所述储料槽的下方设置有自动称重打包机,所述自动称重打包机包括多个称重料斗,所述称重料斗的入口位于所述储料槽的出口的下方,所述称重料斗的下部设有包装机构,所述包装机构上具有包装袋,所述包装机构的下部连接有落料引导槽,所述落料引导槽的下部具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用于通过输送电机运送包装袋。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高压风机的出风口与风送通道通过法兰连接,所述风送通道与多个分流器通过法兰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每个所述储料斗的出口处均设置有网纱,所述皮带的右端设置有振动电机,所述振动电机用于振动皮带从而振动所述储料斗。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每个所述称重料斗的侧面均设置有重量传感器,所述自动称重打包机的右端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重量传感器、振动电机和包装机构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包装机构为电子包装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箱式给料机、离心脱水机、定量给料机、干磨机、电磁加热反应釜回转窑、雷磨机、气流磨粉机和强磁选机,所述强磁选机与所述风选机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电磁加热反应釜回转窑用于采用微波电磁感应的方式对重金属固废和重金属污泥进行加热烘干和分离各重金属的分子结构。所述电磁加热反应釜回转窑进行加热烘干后产生的气体全部环保处理再利用,达到国家规定的超低排放。

本实用新型通过风选机的高压风机提供很强的风力,将重金属固废和重金属污泥中含有的不同重量的重金属、制作水泥的填充料等物料粉末吹到适当位置,重量轻的物料粉末吹的比较远,重量重的物料粉末吹的比较近,从而使不同种类的物料粉末分别流入不同的分流器,分流器将物料粉末输送到出料系统的储料槽内,储料槽通过振动电机的振动从而使储料槽内的物料粉末通过储料槽出口处的网纱掉入所述自动称重打包机的称重料斗内,称重料斗对物料粉末进行称重,达到一定的重量后,重量传感器发送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振动电机停止振动,储料槽内的物料粉末停止掉入称重料斗内,称重料斗内的物料粉末通过包装机构进行打包,通过传送带运送装包装袋,因此本实用新型集分选与称重打包为一体,将不同的物料粉末分离出来,并进行自动称重打包,节约了人工称重打包的成本,效率高;重金属固废和重金属污泥依次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箱式给料机、离心脱水机、定量给料机、干磨机、电磁加热反应釜回转窑、雷磨机、气流磨粉机和强磁选机,得到的是非常细小的物料粉末,最后进入风选机从而分离不同种类的物料粉末,能对wh-17到wh-49的固废中所有的重金属进行处理,实现了重金属的零排放,还可以有效的回收再利用固废和污泥中含有的不用种类的重金属、制作水泥的填充料等物料,分类处理,有效的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风选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称重打包机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1、图2和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 一种重金属固废和重金属污泥处理系统,包括风选机9,所述风选机9包括高压风机10、风送通道11、分流器12、出料系统和自动称重打包机,所述高压风机10的出风口与风送通道11连接,所述风送通道11与多个分流器12连接,所述出料系统包括多个储料槽13,所述储料槽13的入口位于所述分流器12的出口的下方,每两个所述储料槽13之间通过皮带14相互连接,所述储料槽13的下方设置有自动称重打包机,所述自动称重打包机包括多个称重料斗16,所述称重料斗16的入口位于所述储料槽13的出口的下方,所述称重料斗16的下部设有包装机构17,所述包装机构17上具有包装袋21,所述包装机构17的下部连接有落料引导槽22,所述落料引导槽22的下部具有传送带18,所述传送带18通过输送电机19运送包装袋21。

本实施例中,所述高压风机10的出风口与风送通道11通过法兰20连接,所述风送通道11与多个分流器12通过法兰20连接。

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储料斗13的出口处均设置有网纱,所述皮带14的右端设置有振动电机15,所述振动电机15用于振动皮带14从而振动所述储料斗13。

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称重料斗16的侧面均设置有重量传感器,所述自动称重打包机的右端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重量传感器、振动电机15和包装机构17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包装机构17为电子包装机。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箱式给料机1、离心脱水机2、定量给料机3、干磨机4、电磁加热反应釜回转窑5、雷磨机6、气流磨粉机7和强磁选机8,所述强磁选机8与所述风选机9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加热反应釜回转窑5用于采用微波电磁感应的方式对重金属固废和重金属污泥进行加热烘干和分离各重金属的分子结构。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重金属固废和重金属污泥通过箱式给料机1运送到离心脱水机2内,离心脱水机2对其进行脱水,得到干燥的重金属固废和重金属污泥,定量给料机3连续称重计量并定量输送干燥的重金属固废和重金属污泥,再通过干磨机4进行初步研磨,将初步研磨后的重金属固废和重金属污泥运送到电磁加热反应釜回转窑5内,电磁加热反应釜回转窑5采用微波电磁感应的方式对重金属固废和重金属污泥进行加热烘干和分离各重金属的分子结构,使重金属固废和重金属污泥内的部分金属氧化,电磁加热反应釜回转窑5加热烘干后会产生气体,产生的气体收集起来并全部环保处理再利用,达到国家规定的超低排放,再将经过电磁加热反应釜回转窑5加热烘干后产生的重金属固废和重金属污泥通过雷磨机6进入中度研磨,研磨后再通过气流磨粉机7进行深度研磨,得到研磨后的重金属固废和重金属污泥的粉末即物料粉末,使用强磁选机8除去研磨后的物料粉末中的铁粉等弱磁性矿,得到剩下的且具有不同种类的重金属、制作水泥的填充料等物料粉末,再通过管道将物料粉末输送到风选机9中,使用风选机9中的高压风机10对物料粉末进行吹风,高压风机10的风力将物料粉末含有的不同重量的重金属、制作水泥的填充料等粉末吹送到风送通道11中的不同位置,进而将不同种类的物料粉末通过自身的重量不同区分并分离出来,不同种类的物料粉末在风力的作用下分别进入不同的分流器12中,不同种类的物料粉末通过不同的分流器12进入出料系统不同的储料槽13中,当高压风机10吹完所有的物料粉末并将所有的不同重量的物料粉末的种类分离出来后,手动启动振动电机15,振动电机15对皮带14进行振动,皮带14带动所有的储料槽13振动,不同的储料槽13中的物料粉末因为自身之间的冲撞力和位移从而通过网纱掉入不同的称重料斗16中,称重料斗16实时的对物料粉末进行称重,重量传感器实时的检测称重料斗16中的物料粉末的重量,当检测的重量达到预设的重量标准值时, 重量传感器发送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振动电机15,振动电机15停止振动,储料槽13停止振动,物料粉末之间没有冲撞力和不再发生位移,物料粉末无法从储料槽13出口处的网纱中掉入称重料斗16中,此时控制器发送信号给达到预设的重量标准值的称重料斗16下部的包装机构17,称重料斗16中的物料粉末滑入下方的包装机构17的包装袋21内,包装机构17根据控制器的控制指令对包装袋21进行封口,封口后的包装袋21通过落料引导槽22滑到传送带18上,传送带18通过输送电机19运送包装袋21到用户所需要的位置。当包装机构17包装完成后,包装机构17发送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振动电机15,振动电机15开始振动,同理上述的称重打包过程,直到所有储料槽13中的物料粉末均被称重打包并通过传送带18输送到用户所需要的位置,完成工作。因此本实施例能将重金属固废和重金属污泥中含有的不同种类的物料粉末分类,并进行称重打包,节约了人力物力,达到零排放,保护了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任何对本技术做出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替换、变形、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