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饮水设备杀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8925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直饮水设备杀菌装置。



背景技术:

直饮水处理系统一般包括预处理系统、反渗透装置、后处理系统、清洗系统等和电气控制系统。预处理系统包括原水泵、加药装置、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精密过滤器等。作用是降低原水的污染指数和余氯等其他杂质,达到反渗透的进水要求。反渗透装置主要包括多级高压泵、反渗透膜元件、膜壳(压力容器)、支架等组成。其主要作用是去除水中的杂质,使出水满足使用要求。后处理系统后处理系统包括消毒杀菌装置、供水装置、饮水装置等,作用是把经反渗透精处理后的直饮水进行保安杀菌、恒压输送至各个饮水点。清洗系统主要有清洗水箱、清洗水泵、精密过滤器组成。当反渗透系统受到污染出水指标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要对反渗透进行清洗使之恢复功效。电气控制系统是用来控制整个反渗透系统正常运行的。包括仪表盘、控制盘、各种电器保护、电气控制柜等。现有的直饮水设备没有产水时的臭氧联动投加杀菌、没有闲时的臭氧定时投加杀菌、输水管网的回流水没有臭氧投加杀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具备产水时的臭氧联动投加杀菌、在纯水箱水位高于中液位却长时间不用水时的臭氧定时投加杀菌、输水管网回流水的臭氧投加杀菌的直饮水设备杀菌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直饮水设备杀菌装置,包括高压泵、反渗透膜组、反渗透纯水箱、循环水泵和臭氧装置,所述高压泵的进口连接预处理水管道,高压泵的出口连接反渗透膜组,反渗透膜组连接反渗透纯水箱,反渗透纯水箱的出水口分为两路,一路连接供水系统,另一路连接循环水泵,循环水泵连接气液混合射流器的进水口,气液混合射流器的进气口连接臭氧装置,气液混合射流器的出口通过精密过滤器连接到反渗透纯水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供水系统通过供水管网回流管道连接到气液混合射流器的进水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反渗透纯水箱通过排空阀连接到排水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直饮水设备杀菌装置设置对纯水箱二次循环的杀菌装置,在循环管路中注入臭氧,该臭氧装置与直饮水设备高压泵联动;在纯水箱水位高于中液位却长时间不用水时,也启动该杀菌装置;在输水管网的回流水在设备机房进入纯水箱前,也启动该杀菌装置。

直饮水设备产水时的臭氧联动投加杀菌、在纯水箱水位高于中液位却长时间不用水时的臭氧定时投加杀菌、输水管网回流水的臭氧投加杀菌。保证直饮水设备成品水细菌数量在《饮用净水水质标准》(编号CJ94-2005)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直饮水设备杀菌装置,包括高压泵2、反渗透膜组3、反渗透纯水箱4、循环水泵6和臭氧装置8,所述高压泵2的进口连接预处理水管道1,高压泵2的出口连接反渗透膜组3,反渗透膜组3连接反渗透纯水箱4,反渗透纯水箱4的出水口分为两路,一路连接供水系统5,另一路连接循环水泵6,循环水泵6连接气液混合射流器7的进水口,气液混合射流器7的进气口连接臭氧装置8,气液混合射流器7的出口通过精密过滤器9连接到反渗透纯水箱4;

进一步,所述供水系统5通过供水管网回流管道连接到气液混合射流器7的进水口。

进一步,所述反渗透纯水箱4通过排空阀连接到排水沟。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及其原理:设置对纯水箱二次循环的杀菌装置,在循环管路中注入臭氧,该臭氧装置8与直饮水设备高压泵2联动,对不断产出的纯水及时地杀菌;在纯水箱水位高于中液位却长时间不用水时,启动该杀菌装置,使纯水箱的纯水不会因为长期存放而细菌滋长;在输水管网的回流水在设备机房进入纯水箱前,经回水过滤器截留颗粒与悬浮物后进入二次循环管路,启动该杀菌装置,进行回流水进行臭氧杀菌。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