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路板沉铜废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4730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路板沉铜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沉铜被广泛应用于有通孔的印制线路板的生产加工中,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化学处理方法在非导电基材上沉积一层铜,继而通过后续的电镀方法加厚使之达到设计的特定厚度。沉铜工艺后会产生大量的废水,这些废水都是高腐蚀性的,且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不能直接排放,必须进行处理使之达标后方可排放。

现有技术中,如专利号为200920194608.7,申请日为2009.09.11《一种水平电镀夹具》,该实用新型利用化学氧化处理装置将废水中不容易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分解,也可将重金属一并去除,确保重金属、COD的排放稳定性,有效地提高过滤效果。但是该实用新型流程复杂,废水处理速度较慢,建造较为麻烦,用料多,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流程合理、废水处理快速有效、建造简单、原料节省的电路板沉铜废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路板沉铜废水处理装置,包括调节池、还原反应池、絮凝反应池、斜板沉淀池、中间水池、砂滤器池、清水池、板框压滤机、污泥浓缩池、H2SO4加药罐、NaHSO3加药罐、NaOH加药罐、NaClO加药罐、PAC加药罐、PAM加药罐、第一离心泵、第二离心泵和第三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与还原反应池之间连接有第一离心泵,所述调节池的内部还设置有第一液位计,所述第一离心泵上还设置有第一流量计;所述还原反应池与絮凝反应池相连,所述絮凝反应池的侧面与中间水池相连,所述絮凝反应池的底部与污泥浓缩池相连,所述污泥浓缩池的侧面与板框压滤机相连;所述中间水池与砂滤器池通过第二离心泵相连,所述砂滤器池的底部与清水池相连,所述清水池的侧面还设置有第三离心泵。

进一步的,所述还原反应池和絮凝反应池内均设置有一个第一pH控制器和搅拌机。

进一步的,所述还原反应池的内部还设置有ORP控制器。

进一步的,所述还原反应池上还连接有第一计量加药泵和第二计量加药泵,所述第一计量加药泵的另一端连接有H2SO4加药罐,所述第二计量加药泵的另一端连接有NaHSO3加药罐。

进一步的,所述絮凝反应池上连接有第三计量加药泵、第四计量加药泵、第五计量加药泵和第六计量加药泵,所述第三计量加药泵的另一端连接有NaOH加药罐,所述第四计量加药泵的另一端连接有NaClO加药罐,所述第五计量加药泵的另一端连接有PAC加药罐,所述第六计量加药泵的另一端连接有PAM加药罐。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水池的内部还设置有第二液位计。

进一步的,所述清水池的内部还设置有第三液位计和第二pH控制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离心泵上还连接有第二流量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流程合理,废水处理快速有效,建造简单,原料节省,适合大面积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电路板沉铜废水处理装置,包括调节池1、还原反应池2、絮凝反应池3、斜板沉淀池4、中间水池5、砂滤器池6、清水池7、板框压滤机8、污泥浓缩池9、H2SO4加药罐10、NaHSO3加药罐11、NaOH加药罐12、NaClO加药罐13、PAC加药罐14、PAM加药罐15、第一离心泵21、第二离心泵22和第三离心泵23;调节池1与还原反应池2之间连接有第一离心泵21,调节池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液位计16,第一离心泵21上还设置有第一流量计25;还原反应池2与絮凝反应池3相连,还原反应池2和絮凝反应池3内均设置有一个第一pH控制器18和搅拌机24;还原反应池2的内部还设置有ORP控制器20;还原反应池2上连接有第一计量加药泵27和第二计量加药泵19,第一计量加药泵27的另一端连接有H2SO4加药罐10,第二计量加药泵19的另一端连接有NaHSO3加药罐11;絮凝反应池3上连接有第三计量加药泵30、第四计量加药泵28、第五计量加药泵29和第六计量加药泵31,第三计量加药泵30的另一端连接有NaOH加药罐12,第四计量加药泵28的另一端连接有NaClO加药罐13,第五计量加药泵29的另一端连接有PAC加药罐14,第六计量加药泵31的另一端连接有PAM加药罐15;絮凝反应池3的侧面与中间水池5相连,中间水池5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液位计17;絮凝反应池3的底部与污泥浓缩池9相连,污泥浓缩池9的侧面与板框压滤机8相连;中间水池5与砂滤器池6通过第二离心泵22相连,砂滤器池6的底部与清水池7相连,清水池7的内部设置有第三液位计26和第二pH控制器32;清水池7的侧面还设置有第三离心泵23,第三离心泵23上还连接有第二流量计33。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