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8390阅读:831来源:国知局
净水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净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净水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的进程,部分农村地区的水源受到严重的破坏,农村地区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无法全部接通自来水,村民饮用受到污染的水,身体健康受到影响,所以需要一种体积小,净水效果好,运行稳定的净水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净水器,具有体积小,净水效果好,运行稳定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净水器,包括外壳、进水口和出水口,还包括设置于外壳内的絮凝装置、沉淀装置、过滤装置和消毒装置;

所述絮凝装置、沉淀装置、过滤装置和消毒装置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所述进水口穿过外壳设置在絮凝装置上,所述出水口穿过外壳设置在消毒装置上。

优选的,所述絮凝装置包括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转轴和搅拌叶,所述搅拌叶设置在所述转轴上,搅拌叶和转轴的设置能更好的将污水中的泥沙等污染物絮凝。

优选的,所述搅拌叶一端固接于所述转轴上,另一端延伸形成垂直于转轴的悬空端,悬空端的设计可以搅拌的更加均匀。

优选的,所述转轴上设置至少一个搅拌叶,多个搅拌叶的搅拌效果更好。

优选的,所述沉淀装置包括隔网,所述隔网设置在所述沉淀装置内,所述隔网用于防止絮凝体上浮。

优选的,所述沉淀装置上部大,下部小,上部大、下部小的设计有利于絮凝体沉降、堆积。

优选的,所述沉淀装置底部设置去污口,可及时将沉降的絮凝体清除。

优选的,所述沉淀装置中设置自动感应器和电泵,所述自动感应器用于感应絮凝体厚度,所述自动感应器通过电路与所述电泵连接,当絮凝体厚度带到设定值时,自动感应器发出信号,开启去污口开关。

优选的,所述电泵控制所述去污口的开关。

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层,所述过滤层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活性炭过滤层、树脂过滤层、纳米银过滤层和陶瓷片过滤层,四层过滤网的设置可以更好的清除水中的杂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净水器,污水通过进水口依次进入絮凝装置、沉淀装置、过滤装置、消毒装置处理后,成为干净的水,本实用新型所述净水器具有体积小,净水效果好,运行稳定等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净水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过滤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的一种净水器,包括外壳10、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还包括设置于外壳内的絮凝装置20、沉淀装置30、过滤装置40和消毒装置50;

所述絮凝装置20、沉淀装置30、过滤装置40和消毒装置50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所述进水口11穿过外壳10设置在絮凝装置20上,所述出水口12穿过外壳10设置在消毒装置50上。

待处理的污水经进水口11依次通过絮凝装置20、沉淀装置30、过滤装置40、消毒装置50处理后,成为干净的水,在通过出水口12流出。

实施例2:

如图1、2所示的一种净水器,包括外壳10、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还包括设置于外壳内的絮凝装置20、沉淀装置30、过滤装置40和消毒装置50;

所述絮凝装置20、沉淀装置30、过滤装置40、消毒装置50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所述进水口11穿过外壳10设置在絮凝装置20上,所述出水口12穿过外壳10设置在消毒装置50上。

所述絮凝装置20包括搅拌装置21,所述搅拌装置21包括转轴211和搅拌叶212,所述搅拌叶212设置在所述转轴211上,搅拌叶212和转轴211的设置能更好的将污水中的泥沙等污染物絮凝。

所述搅拌叶212一端固接于所述转轴211上,另一端延伸形成垂直于转轴211的悬空端,悬空端的设计可以搅拌的更加均匀。

所述转轴211上设置至少一个搅拌叶212,多个搅拌叶212的搅拌效果更好。

所述沉淀装置30包括隔网31,所述隔网31设置在所述沉淀装置30内,所述隔网31用于防止絮凝体上浮。

所述沉淀装置30上部大,下部小,上部大、下部小的设计有利于絮凝体沉降、堆积。

所述沉淀装置30底部设置去污口32,可及时将沉降的絮凝体清除。

所述沉淀装置30中设置自动感应器33和电泵34,所述自动感应器33用于感应絮凝体厚度,所述自动感应器33通过电路与所述电泵34连接,当絮凝体厚度带到设定值时,自动感应器33发出信号,开启去污口32开关。

所述电泵34控制所述去污口32的开关。

所述过滤装置40包括过滤层41,所述过滤层41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活性炭过滤层411、树脂过滤层412、纳米银过滤层413和陶瓷片过滤层414,四层过滤网的设置可以更好的清除水中的杂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