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以反冲洗前置滤芯的净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8747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以反冲洗前置滤芯的净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净水装置,尤其是一种可以反冲洗前置滤芯的净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净水装置中,前置滤芯长时间使用易堵,寿命短,换芯成本高的问题尚待解决。而部分前置滤芯自身具备反冲洗功能,如中国专利号ZL 201420630652.9和ZL 201610551065.4公开的技术方案,但该结构复杂,造成前置滤芯的成本高,导致整套系统的成本随之上升;另一种冲洗前置滤芯的方案是通过系统管路上的储水桶储水,利用储水桶的净水对前置滤芯进行反冲,如中国专利号ZL201620079795.4公开的技术方案,但管路布置更加复杂,导致施工困难,维护排查困难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净水装置,每次制水后都会用净水反冲前置滤芯,保持前置滤芯清洁,延长前置滤芯的使用周期,降低更换前置滤芯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以反冲洗前置滤芯的净水装置,包括原水进入端、滤芯装置、净水排出端以及排水装置,原水进入端和滤芯装置的进水口之间先后连接有前置滤芯模块和自吸泵,滤芯装置的净水出口与净水排出端之间连接有控制模块,滤芯装置的浓缩水出口与排水装置连接,其特征是;

所述滤芯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内安装有反渗透膜,且外壳内还设置有独立的净水储水腔;

所述前置滤芯模块与自吸泵之间分支连接有反冲水管,反冲水管的另一端连接至滤芯装置的浓缩水出口,且反冲水管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作为进一步实施方案: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排水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滤芯装置的浓缩水出口与排水电磁阀的进水端连接,排水电磁阀的出水端与第二电磁阀连接,反冲水管的另一端连接至排水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之间。

作为进一步实施方案:进水口、净水出口以及浓缩水出口分别设置在外壳上;

所述外壳内套设有内壳,反渗透膜固定在内壳内;

反渗透膜中心设有两端贯穿的导水杆,导水杆一端与净水出口连通;

反渗透膜外壁与内壳内壁之间构成进水腔体,进水腔体分别与进水口和反渗透膜的入口连通;

反渗透膜的出口与浓缩水出口接通;

内壳外壁与外壳内壁之间构成净水储水腔;

导水杆另一端通过第一单向阀(也可以为导向阀或逆止阀)与净水储水腔连通;

净水储水腔通过第二单向阀(也可以为导向阀或逆止阀)与进水腔体连通。

作为进一步实施方案:前置滤芯模块包括第一前置滤芯和第二前置滤芯。

作为进一步实施方案:控制模块和净水排出端之间设置有后置滤芯。

作为进一步实施方案:控制模块与后置滤芯之间连接有储水桶。

作为进一步实施方案:控制模块包括单向阀和高压开关。

作为进一步实施方案:排水电磁阀的出水端连接有第二电磁阀。

制水时:所述高压开关处于低压时,自吸泵启动,第二电磁阀开,原水经过原水进水端、第一前置滤芯、第二前置滤芯,自吸泵,由进水口进入到反渗透膜;经过反渗透膜过滤后,净水通过净水出口、单向阀、高压开关,储存到储水桶,另外滤芯装置中的净水储水腔同时也储存净水;浓缩水经过浓缩水出口、排水电磁阀、第二电磁阀排出。

冲洗时:当高压开关达到高压值时,自吸泵延时关闭,排水电磁阀启动,原水对反渗透膜冲洗,冲洗水从第二电磁阀排出,自吸泵关闭;自吸泵关闭的同时,第二电磁阀关闭,第一电磁阀打开,滤芯装置中净水储水腔的净水经排水电磁阀,第一电磁阀,反冲水管、反冲第二前置滤芯和第一前置滤芯,然后从原水进水端排出;从而完成前置滤芯模块的清洗。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自吸泵机型;从无压的水容器中抽取原水进行制水;这类机型应用于广大非自来水管道的场合。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前置滤芯模块(PP棉、活性炭等)易堵,寿命短,换芯成本高的问题。每次制水后都会用净水(滤芯装置中净水储水腔的净水)反冲前置滤芯,保持前置滤芯的清洁。

作为另一实施方案:排水装置为废水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一种可以反冲洗前置滤芯的净水装置,其结构简单、合理,每次制水后都会用净水反冲前置滤芯,保持前置滤芯清洁,延长前置滤芯的使用周期,降低更换前置滤芯的成本。

(2)本实用新型一种可以反冲洗前置滤芯的净水装置,适用于从无压的水容器中抽取原水进行制水;可以广泛应用于非自来水管道的场合,解决农村偏远地区无自来水管的地区以及特殊工作环境下的饮用水过滤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滤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第一实施例: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可以反冲洗前置滤芯的净水装置,包括原水进入端1、滤芯装置2、净水排出端3以及排水装置13,原水进入端1和滤芯装置2的进水口201之间先后连接有前置滤芯模块5和自吸泵6,滤芯装置2的净水出口202与净水排出端3之间连接有控制模块7,滤芯装置2的浓缩水出口203与排水装置13连接,其特征是;

所述滤芯装置2包括外壳208,外壳208内安装有反渗透膜204,且外壳203内还设置有独立的净水储水腔205;

所述前置滤芯模块5与自吸泵6之间分支连接有反冲水管8,反冲水管8的另一端连接至滤芯装置2的浓缩水出口203,且反冲水管8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9。

作为本实施例的更具体实施方案:

所述排水装置13包括排水电磁阀4和第二电磁阀11,滤芯装置2的浓缩水出口203与排水电磁阀4的进水端连接,排水电磁阀4的出水端与第二电磁阀11连接,反冲水管8的另一端连接至排水电磁阀4和第二电磁阀11之间。

进水口201、净水出口202以及浓缩水出口203分别设置在外壳208上;

所述外壳208内套设有内壳206,反渗透膜204固定在内壳206内;

反渗透膜204中心设有两端贯穿的导水杆204-1,导水杆204-1一端204-1a与净水出口202连通;

反渗透膜204外壁与内壳206内壁之间构成进水腔体207,进水腔体207分别与进水口201和反渗透膜204的入口204-2连通;

反渗透膜204的出口204-3与浓缩水出口203接通;

内壳206外壁与外壳208内壁之间构成净水储水腔205;

导水杆204-1另一端204-1b通过第一单向阀209(也可以为导向阀或逆止阀)与净水储水腔205连通;

净水储水腔205通过第二单向阀210(也可以为导向阀或逆止阀)与进水腔体207连通。

反渗透膜204上设有入口204-2和出口204-3。

工作原理:

经过前置滤芯模块过滤后,水由自吸泵由进水口201进入进水腔体207,再经进水腔体207由反渗透膜204的入口204-2进入反渗透膜204内,经过反渗透膜204过滤同时产生净水和浓缩水,净水经反渗透膜204的导水杆204-1分两路:

其中一路由导水杆204-1一端204-1a经过净水出口202排出使用(排出后可以通过净水管道接净水排出端3或者再经过后置过滤后再净水排出端3使用或储存到储水桶),构成产水过程(详见图1中部分的空心箭头);

另一路由导水杆204另一端204-1b经过第一单向阀209进入到净水储水腔205内储存,储存过程中同时储备一定的压力,构成储水过程(详见图1中部分的空心箭头);

浓缩水经反渗透膜204的出口204-3由浓缩水出口203排出,详见图1中部分的空心箭头。

当需要冲洗反渗透膜204和前置滤膜模块5时:净水储水腔205中的净水在压力下,净水从第二单向阀210进入到进水腔体207,再由反渗透膜204的入口204-2进入反渗透膜204内,利用净水先冲洗反渗透膜204内部,再经滤膜204的出口204-3由浓缩水出口203排出,进入到反冲水管8,经过第一电磁阀9,进入前置滤芯模块5,对前置滤芯模块进行反向冲洗,达到同时用净水冲洗反渗透膜204和前置滤芯模块5的目的,详见图1中部分的实心箭头。

所述第二单向阀210设置在内壳206上;储存的净水只可以由净水储水腔205经过第二单向阀210流向进水腔体207,无法反向流动,保证冲洗水路的畅通。

靠近净水出口202的外壳208内延伸有与导水杆204-1一端204-1a密封套接的净水出口套筒211;作为具体的实施方案,净水出口套筒211与导水杆204-1一端204-1a密封套接,使导水杆204-1一端204-1a通过净水出口套筒211与净水出口202接通,保证每个腔体之间的独立工作。

净水出口套筒211一侧的外壳208内延伸有与浓缩水出口203连通的浓缩水出口套筒212,浓缩水出口套筒212通过过渡套筒213与反渗透膜204的出口204-3连接;作为具体的实施方案,浓缩水出口套筒212和过渡套筒213将反渗透膜的出口204-3和浓缩水出口203连通,保证每个腔体之间的独立工作。

所述反渗透膜204可以是RO膜或钠滤膜;作为列举的这两种滤膜,还可以为其他起到同样过滤作用的滤膜或滤材。

所述内壳206延伸有进水管214,第二单向阀210安装在进水管214内;也可以套在进水管214上;方便安装第二单向阀210。

进一步地,前置滤芯模块5包括第一前置滤芯501和第二前置滤芯502。

控制模块7和净水排出端3之间设置有后置滤芯12。

控制模块7与后置滤芯12之间连接有储水桶10。

控制模块7包括单向阀701和高压开关702。

排水电磁阀4的出水端连接有第二电磁阀11。

制水时:所述高压开关702处于低压时,自吸泵6启动,第二电磁阀11开,原水经过原水进水端1、第一前置滤芯501、第二前置滤芯502,自吸泵6,由进水口201进入到反渗透膜204;经过反渗透膜204过滤后,净水通过净水出口202、单向阀701、高压开关702,储存到储水桶10,另外滤芯装置2中的净水储水腔205同时也储存净水;浓缩水经过浓缩水出口203、排水电磁阀4、第二电磁阀11排出,详见图1中部分的空心箭头。

冲洗时:当高压开关702达到高压值时,自吸泵6延时关闭,排水电磁阀4启动,原水对反渗透膜204冲洗,冲洗水从第二电磁阀11排出,自吸泵6关闭;自吸泵6关闭的同时,第二电磁阀11关闭,第一电磁阀9打开,滤芯装置2中净水储水腔205的净水首先冲刷反渗透膜204后由浓缩水出口203排出,经排水电磁阀4,第一电磁阀9,反冲水管8、反冲第二前置滤芯501和第一前置滤芯502,然后从原水进水端1排出,详见图1中部分的实心箭头;从而完成前置滤芯模块5以及反渗透膜204的清洗。

第二实施例:如图3所示,与第一实施相似,不同之处仅在于,排水装置13的变化,具体是,排水装置13为废水比,使反冲水管8的另一端连接至废水比和滤芯装置2的浓缩水出口203之间,用废水比替换了第一实施例中的排水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降低了成本,同样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自吸泵机型;管路中节省了进水电磁阀的使用,从无压的水容器中抽取原水进行制水;这类机型应用于广大非自来水管道的场合。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前置滤芯模块(PP棉、活性炭等)易堵,寿命短,换芯成本高的问题。每次制水后都会用净水(滤芯装置2中净水储水腔205的净水)反冲前置滤芯,保持前置滤芯的清洁。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而已,举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等同设计,均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