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8589阅读:1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修复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生态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态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所谓生态修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恢复生态系统原本的面貌。

公安号为CN202625931U,公告日为2012.12.26的中国专利《一种用于水体生态修复的净化装置》,公开了一种用于水体生态修复的净化装置,它包括空中浮岛、水面浮岛和水下浮岛,其中空中浮岛包括支撑框架和设置在支撑框架上的陆生植物,水面浮岛包括浮岛单元和挺水植物,水下浮岛包括微生物挂膜部件和沉水/浮叶植物,其中浮岛单元包括挺水植物种植区域和沉水/浮叶植物种植区域,支撑框架设置在水生植物种植区域上,微生物挂膜部件悬挂在水生植物种植区域的下方,沉水/浮叶植物设置在沉水/浮叶植物种植区域内。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以按照不同植物的生长需要构建成一个立体的生态环境,同时对水体及水体上方的空气进行净化,微生物容易附着,有利于构建良好的生态平衡,多层次的结构适应性强,同时还可以营造丰富的景观效果。

上述实用新型构成了立体的生态环境,多层次结构,利于生态平衡,并且景观效果较佳,但是由于其水下浮岛部分中的微生物挂膜部件比较轻,导致净化装置的重心较高,对于水面浮岛的稳定性较低,受力侧面的作用力易发生翻到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水面上放置稳定的生态修复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生态修复装置,包括空中浮岛、水面浮岛和水下浮岛,所述水下浮岛包括连接在水面浮岛下方的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上可拆卸连接有多个带有生物陶粒填料的放置框,所述水面浮岛的周侧间隔设置有多个带有微生物填料的悬浮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架连接在水面浮岛下方,并且在连接架上设置放置框,从而降低了生态修复装置的重心,提升了稳定性,不易翻到,并且放置框可拆卸连接在连接架上,可以选择相应数量的放置框来适应不同的工作需求,在保证生态修复装置有足够浮力的前提下来提升稳定性。通过生物陶粒填料可以对水质进行处理,易挂膜且生物量大,处理出的水质较高。在水面浮岛周侧设置的悬浮球提升了生态修复装置整体的浮力,不易下沉,且增加了与水面的接触面积,受力不易发生翻转,提升了稳定性,且悬浮球还起到生物膜载体的作用,同时具有截留悬浮物的作用,生物附着力强,提升了水质的处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置框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穿设在所述连接架上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位于所述连接架的两侧分别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螺母用于对螺纹杆在在连接架上的位置进行固定,而改变定位螺母与螺纹杆的相对位置时,可以调节放置框与连接架之间的距离,来适应不同深度的水域,便于生态修复装置的放置,提升了使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置框与所述螺纹杆之间通过万向球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置框与螺纹杆之间通过万向球连接,提升了放置框的灵活度,当放置框受到作用力时会发生转动,将力卸载,生态修复装置整体不易发生翻转,从而提升了稳定性。并且当生态修复装置的上端受力发生偏移时,放置框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与螺纹杆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放置框不易发生偏移,从而提升了生态修复装置整体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架周侧挂设有辫带式式生物填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辫带式生物填料具有较高的净化率,提升了对水质的处理能力,并且能有效切割气泡,提高氧转换率。辫带式生物填料在安装时只需要一端固定,耐高负荷性冲击,不易发生断裂。

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面浮岛和所述水下浮岛之间设置有帘式生物填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帘式生物条设置在水面浮岛和水下浮岛之间,提升了水质处理能力,并且帘式生物材料的两端连接在水面浮岛和水下浮岛之间,进行位置的限定,不易发生缠绕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悬浮球上分布有便于水流通过的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悬浮球上设置的通孔便于水流通过,并且进行处理,从而提升处理效果,缩短处理时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空中浮岛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定位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架用于支撑定位框,使定位框与水面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且在定位框中可以直接放置用于搁置带有花盆的绿植,操作方便快捷,并且可以方便地实现绿植的更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连接架上连接的带有生物陶粒填料的放置框来降低生态修复装置的重心,并且在水面浮岛的周侧设置悬浮球,两者的共同作用下提升了生态修复装置的稳定性,受力不易翻到。

在悬浮球、帘式生物调料以及辫带式生物填料的作用下,加快了水质提升的速率,并且提升了效果。

在放置框上的螺纹杆穿设在连接架上,通过螺纹杆与定位螺母在不同位置的结合可以调节放置框的高度,适应不同深度的水域,并且放置框和螺纹杆之间通过万向球连接,提升了放置框的灵活度,生态修复装置受力不易翻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连接架和放置框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3是悬浮球的示意图。

图中:1、空中浮岛;2、水面浮岛;3、水下浮岛;4、连接架;5、放置框;6、悬浮球;7、螺纹杆;8、定位螺母;9、万向球;10、辫带式生物填料;11、帘式生物填料;12、通孔;13、支撑架;14、定位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生态修复装置,由空中浮岛1、水面浮岛2和水下浮岛3组成,空中浮岛1用于种植陆生植物,在水面浮岛2上种植挺水植物,以及在水下浮岛3上用于种植沉水植物。

水下浮岛3包括与水面浮岛2连接的连接架4,连接架4焊接在水面浮岛2的骨架上实现固定。在连接架4的下方位置还连接有多个放置框5,放置框5由框架以及将框架封闭起来的纱网组成,放置框5为钢制,具有较大的密度。在放置框5内放置有生物陶粒填料,在生物陶粒填料表面易形成微生物膜,对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提升水质。在放置框5和生物陶粒的共同作用下,降低了生态修复装置的重心,生态修复装置受到侧面的作用力时不易发生翻到的现象,提升了在水中放置的稳定性。放置框5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所需进行选择,在保证一定浮力的情况下提升生态修复装置的稳定性。

如图1和图2所示,放置框5上连接有螺纹杆7,螺纹杆7沿竖直方向穿设在连接架4上,并且在螺纹杆7上位于连接架4的两侧位置分别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母8,对螺纹杆7的位置进行固定,并且通过改变螺纹杆7和定位螺母8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改变放置框5与水面浮岛2之间的距离,来适应不同深度的水域。调整好放置框5的位置以及生态修复装置的重心位置,使生态修复装置保持稳定的状态。

螺纹杆7与放置框5之间通过万向球9连接,放置框5与螺纹杆7之间可以发生相对转动,从而提升放置框5的灵活度。在使用过程中,当位于水面下的放置框5受到水中物体横向的作用力时,由于放置框5和螺纹杆7之间通过万向球9连接,所以放置框5会发生转动,将部分的作用力卸载,使生态修复装置整体不易发生摆动,提升了稳定性。当生态修复装置位于水面上方的部分受到横向作用力时会发生歪斜,而放置框5在万向球9的作用下不易发生摆动,从而提升了稳定性,且在放置框5的作用下便于生态修复装置恢复到原先状态。

如图1所示,连接架4的周侧还挂设有帘式生物填料11,挂膜快、生物膜发育好,提升对水中有机物的处理效率,而且帘式的生物填料只需要一端固定即可,另一端不易发生缠绕,覆盖面积广,具有稳定的污水处理效果。

在水面浮岛2和水下浮岛3之间还设置有辫带式生物填料10,辫带式生物填料10的两端分别缠绕在水面浮到和水下浮岛3上,实现辫带式生物填料10的位置固定,从而可以稳定地对污水进行处理,提升挂膜效率和污水处理效率。

如图1和图3所示,水面浮岛2的周侧设置有悬浮球6,悬浮球6与水体接触,产生生物膜,对水体进行处理。悬浮球6位于水面浮岛2周侧的下端位置,在工作时悬浮球6大部分或者全部位于水面之下,为生态修复装置提供一定的浮力,并且增加了生态修复装置与水面的接触面积,提升了稳定性。悬浮球6通过拉绳与水面浮岛2连接,悬浮球6的位置不被限定,便于悬浮球6运动,当生态修复装置受到力的作用时,便于将作用力卸载,提升稳定性。在悬浮球6上分布有通孔12,便于水流的通过。

如图1所示,空中浮岛1包括焊接在水面浮岛2上的支撑架13,支撑架13的上端与水面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且在支撑架13的上方位置焊接有定位狂,定位框14可以设置成不同的形状,用于支撑承载陆生植物的花盆,实现对花盆的位置固定。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